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康保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康保裔(10世紀—11世紀),又作康昭裔,北宋將領,河南洛陽人。建隆元年(960),指揮平定李筠之役。開寶中,又從諸將破契丹於石嶺關,累遷日騎都虞侯,轉龍衛指揮使,領登州刺史。端拱初,授淄州團練使,徙定州天雄軍駐泊部署。尋知代州,移深州,又徙高陽關副都部署,就加侍衛馬軍都虞侯,領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召還,以其母老勤養,賜以上尊酒茶米。儀領彰國軍節度使,出為並代都部署,徙知天雄軍,並代列狀請留,詔褒之,復為高陽關都部署。咸平三年(1000年),宋在瀛州對陣契丹。自高陽關赴戰,被俘,被傳兵盡矢絕而死,後世尊為康公、康王真君。[1]

傳記

[編輯]

康保裔的祖父康志忠,後唐長興年間,討伐王都陣亡。他的父親康再遇為龍捷指揮使,在平定李筠時去世。他少年弓馬嫻熟,建隆元年(960),康保裔平定李筠,屢立戰功。累官高陽關都部署。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遼兵至瀛州,范廷召出戰,康保裔得到范廷召的求援信後,領兵趕到瀛州(今河北河間)西南裴村,此時范廷召悄悄帶兵離去,康保裔未知。康保裔部在裴村與遼軍陷入激戰,被遼軍重重包圍,副將宋順請他換上士卒甲冑突圍,康保裔不肯,最後被傳和宋順皆戰死。但按《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六及《遼史》的記載,康昭裔(康保裔)和宋順都被生擒,而且康保裔還在統和十九年六月被任為昭順軍節度使。

紀念

[編輯]

北宋開始,國力積弱,人口南遷,北宋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嶺南等地區的控制,把關帝、康公這些人物引入南方。此後,供奉康公逐漸成為嶺南民間傳承的風俗。

風俗傳說

[編輯]

相傳七月初七為康王誕辰,祭祀康王時不用鴨肉、鴨蛋。其來自於康王敗逃中曾躲入泥沼,身後留下腳印,此時一群鴨子衝出將腳印踩亂使得康王逃過敵兵追捕。[2]

參見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446》,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宋史·忠义传·列传第二百五. 
  2. ^ 康王传说. [2012-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