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行
外觀
張中行(1909年—2006年10月13日),原名張璿,字仲衡,出自《尚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後因名難認,以字的簡化「中行」(《論語》有「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行世。河北香河(今天津市武清區河北屯鎮石薄莊村)人,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
生平
[編輯]1925年自香河縣考入京兆師範學校,編在第十二班,並被同學推舉為圖書管理員。
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曾任教於天津南開中學、保定中學、北平四中、北平貝滿女中等校,亦曾主編《現代佛學》期刊。
1949年後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從事中學語言教材的編輯。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至「文革」結束,歷經政治運動的折磨,但堅持探求學問與思考問題,儘管其所思所見多無處發表。
文革後,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多部散文集成為暢銷書,從而聞名於世,人稱「文壇老旋風」。短短幾年就奠定了他散文大家的地位,被季羨林先生稱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作品中著名暢播者有《負暄瑣話》(《負暄續話》及《負暄三話》)與《順生論》、《流年碎影》、《說夢草》(詩詞集)等,凡有作皆內容深刻,文筆優雅,充滿哲理。
文革時曾被遣返故鄉,1978年「落實政策」時遷回北京,戶口一度落在燕園的女兒家,得與北大老人季羨林、金克木為鄰,故後來被合稱為「燕園三老」。
他曾與著名作家楊沫曾生有一子一女(子出生未久即夭折),兩人因信仰不同而分手。楊沫小說《青春之歌》中的反面人物余永澤以他為原型,文革時反受楊沫牽連但堅持不出惡言,只稱「(當時)楊沫革命我不革命。「
著作
[編輯]張中行認為《順生論》是自己最重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