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蘊章
外觀
彭蘊章 | |
---|---|
大清兵部尚書 | |
籍貫 | 江蘇長洲縣(今蘇州)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琮達,一字詠莪,號小園,又號澗東墨客,晚號詒谷老人 |
出生 |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江蘇長洲縣(今蘇州) |
逝世 | 同治元年(1862年) 京師 |
出身 | |
|
彭蘊章(1792年—1862年),字琮達,一字詠莪,號小園,又號澗東墨客,晚號詒谷老人,江蘇長洲(今蘇州)人[1],祖籍江西清江(今樟樹市)[2],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編輯]狀元彭啟豐曾孫。早年由舉人捐內閣中書。充任任軍機章京。道光十五年(1835年)登乙未科進士,授工部主事,仍留直軍機處。累遷郎中。歷任鴻臚寺少卿、光祿寺少卿、順天府府丞、宗人府府丞。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督福建學政。咸豐元年(1851年)以非翰林出身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歷官兵部侍郎、禮部侍郎、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國史館總裁。彭蘊章精於理財,為征討太平天國籌集軍費,推行改鑄銅錢、增收釐金、發行官鈔、擴大捐資及漕米海運等方法,解決稅收減少、軍餉膨脹等財政問題。咸豐七年(1857年)兩江總督怡良因病出缺,彭保薦何桂清上任。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克常州,何桂清倉惶出逃,彭因保薦而獲罪,命毋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未幾復起署兵部尚書。後乞休。同治元年(1862年)卒於京,諡文敬[3]。
註釋
[編輯]- ^ 彭定求 - 科舉輯萃-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
- ^ 《明清時代軍戶的家族關係──衛所軍戶與原籍軍戶之間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于志嘉,2003年3月,第七十四本,第一分,P.10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季刊
- ^ 清·張廷玉等,《清史稿》(卷385):「彭蘊章,字詠莪,江蘇長洲人,尚書啟豐曾孫。由舉人入貲為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道光十五年,成進士,授工部主事,仍留直軍機處。累遷郎中,歷鴻臚寺少卿、光祿寺少卿、順天府丞、通政司副使、宗人府丞。督福建學政,遷左副都御史。二十八年,疏言:『漕船衛官需索旗丁日益增多,沿途委員及漕運衙門、倉場花戶皆有費,欲減旗丁幫費,宜探本窮源。又州縣辦漕,應令督撫察其潔己愛民者,每歲酌保一二員;辦理不善者,劾一二員。運漕官及坐糧廳如能潔己剔弊,准漕督、倉場保奏,不稱職者劾罷。』下部議行。擢工部侍郎,仍留學政任。咸豐元年,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四年,調禮部,尋擢工部尚書。五年,協辦大學士。六年,拜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工部及戶部三庫事務,充上書房總師傅。
八年,京師旱,糧價踴貴,旗民生計益艱,蘊章奏請撥款采米,允之。復疏言:『自改用大錢,城中米貴,疊荷加恩賑濟,又加米折,然民生疾苦未見轉機。臣聞兵丁所領止有實米二成,其餘折色定價,每石京錢四千至三千不等,大米一石市價京錢三十千。持此折價買米,不過升斗。民生之蹙,不獨在無銀,並在無米。本年海運多於上年,可將兵米酌量加增。又各營養育兵及鰥寡孤獨小口米不過四萬餘名,每名歲支一石六斗,擬請此項酌給米,毋庸折色。自前年以來,有提存部庫採買銀,又存四川、山東、山西、河南、陝西解京米價銀,共有四十七萬餘兩,堪以採買米石,加放兵米。又有河南停運節省運腳銀二萬兩,堪為轉運之用。伏乞飭部採買,以資搭放,實於旗兵生計大有裨益。』疏入,下部議行。
蘊章久直樞廷,廉謹小心,每與會議,必持詳慎。鈔票、科場諸大獄,婉體調護,與肅順等意忤。兩江總督何桂清素以才敏自負,蘊章誤信之,數於上前稱薦。十年,江寧大營潰,蘊章猶言桂清可恃。未幾,蘇、常相繼陷,桂清逮治。文宗以蘊章無知人鑒,眷注浸衰。適有足疾,扶掖入直,命毋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以示體恤。尋奏乞罷職,出都就醫。詔曰:『卿久任樞垣,備悉時事。現在軍務如有見及,並採訪輿論民情,隨時具疏交地方官大吏代遞。』蘊章密陳時務六則,報聞。十一年,病痊,署兵部尚書,尋兼署左都御史。同治元年,復以病乞休。未幾,卒,依大學士例賜恤,諡文敬。子祖賢,官至湖北巡撫。」
參考文獻
[編輯]- 張廷玉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 于志嘉,《明清時代軍戶的家族關係──衛所軍戶與原籍軍戶之間》
- 印光,"印光法師文鈔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第四日說成佛大因果並略釋《四料簡》要義",宗教文化出版社,印光法師文鈔(三篇下),2000年3月. ISBN 9787801231949
參閱
[編輯]官銜 | ||
---|---|---|
前任: 李嘉端 |
提督福建學政 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四乙丑(1847年1月30日)任 |
繼任: 黃贊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