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華聯合會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4月14日) |
援華聯合會(United China Relief)是抗日戰爭時期在美國本土整合同情中國的民間團體,與在華美籍人士發起建立的國際援華抗日募捐民間組織。宗旨是籌集經費、購買捐獻各類物資以及醫藥品幫助中國抵抗外來侵略。[1]
歷史
[編輯]1937年抗日戰爭暴發後,美國各界人士成立多個民間組織積極為中國抗戰捐款捐物,如
- 美國醫藥援華會:1938年成立,向中國提供急需的藥品等物資,至1945年該會向中國提供了價值超過一千萬美元的藥品援助。
- 美國對華急救委員會:賽珍珠領導,動員美國婦女捐款數十萬美元支持中國抗戰。
- 中國戰災難童(美國)委員會
- 教會對華救濟會
- 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美國委員會
- 美國援華會
- 中國基督教大學校董聯合會,1932年10月成立,宗旨是捍衛在華教會大學的利益。[2]貝蒂斯·加賽德擔任聯合會的執行書記直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3],隨後作為美北長老會差會傳教士前往中國,開始學習漢語國語至1923年。然後擔任齊魯大學教育學教授至1926年。[3]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基督教大學校董聯合會12所學校有11所處於戰區。貝蒂斯·加賽德廣泛遊說美國公眾抵制日貨以反戰,並推動幾所教會大學遷址。[4]領導對教會大學的募捐運動,到1940年中國基督教大學校董聯合會有13所成員學校,超過7,700名學生,當年募得$250,000 。[5]1941年3月,中國基督教大學校董聯合會加入了美國援華聯合會。
1941年2月7日美國《時代》雜誌創辦人亨利·魯斯發起成立援華聯合會,該會章程規定,其救濟對象「純為中國人民,絕無黨派和宗教之分」。總部設在紐約百老匯1790號,在全美78個城市設有地方勸募委員會。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擔任名譽會長。詹姆斯·布萊恩擔任會長、尤金·巴尼特(Eugene E. Barnett)擔任副會長、貝蒂斯·加賽德擔任執行長,為戰爭難民勸募[6] 。援華聯合會的董事包括賽珍珠、明星外交家小威廉·克里斯蒂·布利特、傳媒巨子亨利·魯斯、加州伯克利大學校長羅伯特·戈登·史普羅、1940年共和黨總統競選人溫德爾·威爾基、洛克菲勒家族嫡長孫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三世、老羅斯福總統嫡長子小西奧多·羅斯福、荷里活最著名電影人大衛·O·塞爾茲尼克、摩根財團最重要合伙人托馬斯·拉蒙特。
1942年援華聯合會名譽主席、曾在1940年與富蘭克林·羅斯福競選總統的著名政治人物溫德爾·威爾基訪問中國,在中國各地掀起歡迎高潮,也大大拓展了援華聯合會的社會美譽。援華聯合會於1942年在重慶設立駐華辦事處,接受中國各方面有關救濟事宜的申請和初審。抗日戰爭勝利後,駐華辦事處由重慶遷至上海。
1943年6月,美國建立了全國戰時救濟基金會(National War Fund),援華聯合會加入了這個全國性組織。從此,該會不再組織勸募活動,它的經費來源主要靠全國戰時救濟基金會的撥款。援華聯合會累計募集了5000萬美元。[7]貝蒂斯·加賽德在援華聯合會成立後的3個月內就勸募了50萬美元。[8]
援華聯合會於1946年改組為「援華聯合服務會」(United Service to China),在戰後為中國籌集資金的努力並未取得成功,最終1950年停止運營,並將所有剩餘資金投入儲備帳戶。 到1965年,該組織顯然已經解散,並在1966年底資金將分配給合作機構。
出版物
[編輯]《News of China By United China Relief》是援華聯合會出版發行於1942-1946年的新聞月刊報道。共5卷(自1942年9月至1946年6月),內容涉及期間美國援華聯合會在華所記錄的大量照片、新聞報道。
參考文獻
[編輯]- ^ 美國歷史系列146:援華聯合會
- ^ Colleges in China Held Prospering. New York Times. July 5, 1933.
- ^ 3.0 3.1 Marquis Who's Who. 2006.
- ^ Colleges in China Open.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0, 1937.
- ^ Liberty and Education. Time. November 4, 1940.
- ^ $5,000,000 Sought For China Relief. New York Times. March 3, 1941: 1, 6.
- ^ Bettis A. Garside, 94, Relief Agencies' Head. The New York Times. 1989-08-02: D22.
- ^ China Fund Tops $500,000. New York Times. June 8, 194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