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史提芬·斯梅爾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Stephen Smale
史提芬·斯梅爾在2008年時的樣子
出生 (1930-07-15) 1930年7月15日94歲)
 美國密歇根州弗林特
國籍 美國
教育程度密歇根大學(科學學士博士
知名於一般化龐加萊猜想
把手分解英語Handle decomposition
h-配邊理論英語h-cobordism
同宿軌道英語Homoclinic orbit
馬蹄映射
斯梅爾猜想英語Smale conjecture
斯梅爾問題
摩斯–斯梅爾系統英語Morse–Smale system
摩斯–斯梅爾微分同胚英語Morse–Smale diffeomorphism
巴雷–斯梅爾緊緻條件英語Palais–Smale compactness condition
咘隆–書部–斯梅爾機英語Blum–Shub–Smale machine
斯梅爾–威廉士吸引子英語Smale–Williams attractor
摩斯–巴雷引理英語Morse–Palais lemma
規則同倫英語Regular homotopy
Sard定理英語Sard's theorem
球面外翻
結構穩定性英語Structural stability
Whitehead扭轉英語Whitehead torsion
微分同胚
獎項沃爾夫數學獎 (2007)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1996)
Chauvenet獎英語Chauvenet Prize (1988)[1]
菲爾茲獎 (1966)
Oswald Veblen幾何獎英語Oswald Veblen Prize in Geometry (1966)
斯隆研究獎 (1960)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數學
機構豐田工業大學芝加哥分校
香港城市大學
芝加哥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論文黎曼流形上的常規曲線(Regular Curves on Riemannian Manifolds)(1957)
博士導師拉烏爾·博特
博士生Rufus Bowen
César Camacho
Robert L. Devaney
John Guckenheimer
Morris Hirsch
Nancy Kopell
雅各·帕里斯
Themistocles M. Rassias
James Renegar
Siavash Shahshahani
Mike Shub

史提芬·斯梅爾(英語:Stephen Smale,1930年7月15日),美國數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休教授,1966年獲得菲爾茲獎,2007年獲得沃爾夫獎[2]他因證出五維或以上的龐加萊猜想而成名。然後轉向研究動力系統,作出重要成就,還勾劃出研究計劃,給很多研究者實行。斯梅爾也作過數學經濟的工作,近期也探究了不同的計算理論

1998年斯梅爾列出了21世紀的18道數學問題,精神上沿襲了1900年知名的希爾伯特數學問題。斯梅爾的問題有一部分也來自希爾伯特數學問題。問題包括還未解決的雅可比猜想黎曼猜想

斯梅爾另一有名的定理,是證明出球面能夠外翻的斯梅爾悖論。這悖論是說如果容許球面穿過自己,球面內壁能夠翻到外面而不摺皺。

斯梅爾於1957年在密歇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1995年自柏克萊大學退休後,到香港城市大學擔任教授。他現在為豐田工業大學芝加哥分校教授。為表彰他的貢獻,一顆1982年發現的小行星於2000年便以他來命名。

生平與教育

[編輯]

斯梅爾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弗林特,並在1948年進入密歇根大學[3][4]開始時,斯梅爾是個好學生,他修了Robert M. Thrall開的微積分榮譽班的課並得到A的成績;然而在大二和大三時,斯梅爾成績平庸,他絕大多數課程的分數等第為B、C,甚至他修的核物理學被當掉。

斯梅爾在1952年得到學士學位,盡管他的成績不佳,但幸運地,密歇根大學數學系研究所願意收他,讓他當研究生;然而再一次地,斯梅爾於第一年表現不佳,其平均分數的等第為C,而他在系主任Theophil Henry Hildebrandt英語Theophil Henry Hildebrandt威脅將他開除後,才開始認真學習。[5]斯梅爾最終在拉烏爾·博特的指導下,於1957年得到博士學位,並藉由在芝加哥大學擔任講師開始其職業生涯。

在職涯早期,斯梅爾涉入其對自身工作習慣的評價所帶來的爭議中;但在這段期間,他證明了高維(5維以上)龐加萊猜想,他曾說他最好的成果是「在里約的海灘上做出的」。[6][7]

他在政治上活躍,並參與諸如言論自由運動等多個政治運動中。1966年,在接受國家科學基金會補助去莫斯科領菲爾茲獎後,他在當地的一個記者招待會上譴責美國對越戰的介入、蘇聯對匈牙利的干涉,以及蘇聯對知識份子的迫害;而他在回美國後無法重獲補助。[8]之後他曾一度收到來自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傳票[9]

1960年,斯梅爾贏得斯隆研究獎並得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職位,次年他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在1964年他回到柏克萊擔任教授,並在此展開他職業生涯的主要部分;之後他在1995年成為柏克萊的榮譽退休教授,並就任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另外他也花了許多時間,累積了最佳的私人礦石收藏之一。許多斯梅爾的礦石樣本可見於《斯梅爾的收藏:自然晶體之美》(The Smale Collection: Beauty in Natural Crystals)一書當中。[10]

在2003至2012年期間,斯梅爾擔任豐田工業大學芝加哥分校的教授;[11]此外自2009年8月1日起,他開始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的特聘教授。[12]

除此之外,1988年,斯梅爾獲得美國數學協會所頒發的Chauvenet獎;[1]此外在2007年,斯梅爾獲得沃爾夫數學獎[1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Smale, Steve. On the Efficiency of Algorithms in Analysi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New Series. 1985, 13 (2): 87–121 [2024-05-09]. doi:10.1090/S0273-0979-1985-15391-1可免費查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0). 
  2. ^ Steve Smale's Home Page. math.berkeley.edu. [2019-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7). 
  3. ^ William L. Hosch (編). The Britannica Guide to Geometry. Britannica Educational Publishing. 2010: 225. ISBN 9781615302178. 
  4. ^ Batterson, Steve. Steven Smale: The Mathematician Who Broke the Dimension Barrier.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 2000: 11. ISBN 9780821826966. 
  5. ^ YouTube上的影片
  6. ^ 斯梅爾在里約熱內盧的萊米海灘時,發現了馬蹄映射。關於此點可見斯梅爾於1996年的著作《Chaos: Finding a Horseshoe on the Beaches of Ri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CS Aravinda. ICM 2018: On the beaches of Rio de Janeiro. Bhāvanā. 2018, 2 (3) [8 Octo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3). 
  8. ^ Andrew Jamison. Math Professors Question Denial Of Smale Grant. The Harvard Crimson. 5 October 1967 [13 Februar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9. ^ Greenberg, D. S. The Smale Case: NSF and Berkeley Pass Through a Case of Jitters. Scienc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1966-10-07, 154 (3745): 130–133. Bibcode:1966Sci...154..130G. ISSN 0036-8075. PMID 17740098. doi:10.1126/science.154.3745.130. 
  10. ^ Lithographie LTD. www.lithographie.org.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3). 
  11. ^ Faculty Alumni. ttic.edu.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0). 
  12. ^ Stephen Smale Vit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ed November 18, 2009.
  13. ^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 Division of Marketing & Communication. www.huji.ac.il. [2007-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