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時代廣場

座標40°45′25″N 73°59′10″W / 40.757°N 73.986°W / 40.757; -73.986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時代廣場
曼哈頓近鄰社區
時代廣場的天際線
時代廣場官方標誌
2013年的時報廣場
綽號:世界的十字路口
地圖
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地理位置
坐標:40°45′25″N 73°59′10″W / 40.757°N 73.986°W / 40.757; -73.986
 紐約州
城市 紐約市
行政區 / 曼哈頓 / 紐約郡
範圍第42與第47街第七大道百老匯
地鐵服務1,​2,​3​,7<7>​​,​A​,​C​,​E​,N,​Q,​R,​W​,與S 線(時代廣場車站
巴士路線M7、 M20、 M42、 M50、 M104

時報廣場(英語:Times Square),又譯為時代廣場,是美國紐約曼哈頓中城的一個商業中心,位於百老匯大道第七大道會合處,範圍由西42街延至西47街。與相鄰的達菲廣場一起,時代廣場是一個弓形的空間。時代廣場的名稱源自《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早期在此設立的總部大樓,中文譯名應該根據報社而譯為「時報廣場」,但因為翻寫名稱的時候,因為英文使用的關係,常把時報英文的字尾,當成廣場的英文字頭,所以漏掉了Times最後的s,故以英文「Time」誤譯為「時代廣場」。

簡介

[編輯]

特指百老匯大道和第42街的交叉口,也是林肯公路的東部終點站,這是第一條橫跨美國的機動道路[1]

時代廣場在任何時候都有大量的發光廣告牌以及提供24小時服務的商家,夜間也燈火通明,亦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2]、「宇宙的中心」[3]和「世界的中心」。

時代廣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步行區之一[4],也是百老匯劇院區的中心[5]和世界娛樂產業中心。 [6]時代廣場是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旅遊景點之一,估計每年吸引5000萬遊客。[7]時代廣場-42街站一直是紐約市地鐵系統中最繁忙的車站,每天運送超過20萬名乘客[8]

時代廣場的前身是朗格爾廣場(英語:Longacre Square),1904年《紐約時報》將其總部遷至當時新建成的時報大廈,即現在的時代廣場一號後,時代廣場被重新命名。[9]於1907年12月31日,每年除夕夜都會舉辦降球活動慶祝新年,每年持續吸引超過一百萬遊客到訪時代廣場[10]。此外,在各種數字媒體平台上,全球觀眾達十億以上[11]

地理環境

[編輯]

時報廣場作為一個城市廣場並不是一個正方形;它的形狀更接近於一個領結,兩個三角形從第45街[12],即第七大道與百老匯相交的地方,大致向北和向南發散。該地區以西42街、西47街、第七大道和百老匯為界。百老匯斜着走,穿過1811年專員計劃所規定的曼哈頓的水平和垂直街道網格,這個交叉點形成了時報廣場的 "蝴蝶結 "形狀[13][14]

時報廣場是南部三角區的官方名稱,[15]在第45街以下,但北部三角區的官方名稱是達菲廣場。它在1937年被獻給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紐約第69步兵團的牧師弗朗西斯-P-達菲神父,並且是他的紀念碑所在地。這裏還有一座作曲家和藝人喬治-M-科恩的雕像[16],以及百老匯和非百老匯劇院的TKTS折扣票亭。

歷史

[編輯]
1905年的杜非廣場(時報廣場北端),百老匯大街(左邊),第七大道(右邊),面朝北(上城方向),夾角處的百威啤酒廣告牌的舊址就是現在的TKTS
紐約時代廣場的一側

《紐約時報》發行人阿道夫·奧克斯將該報的總部遷到第四十二街,當時稱為朗埃克廣場(Longacre Square)上的一座新建大樓裏。奧克斯成功游說時任市長的小喬治·布林頓·麥克萊倫(George B. McClellan, Jr.)在當地設立地鐵站,並在1904年4月8日將朗埃克廣場正式更名為時代廣場。只在三星期後,第四十六街與百老匯交界的一間銀行的外牆,就出現了廣場上第一張廣告。

時代廣場快速發展成為聚集劇院、音樂廳、以及特色酒店的文化集中地。「時代廣場迅速成為了紐約的市集,一個人們聚集、等待、和慶祝大事的地方,無論是棒球世界大賽還是總統選舉的時候。」詹姆斯·特勞布(James Traub)在《魔鬼遊樂場:時代廣場利樂一世紀》(The Devil's Playground: A Century of Pleasure and Profit in Times Square)中寫道。歐文·柏林(Irving Berlin)、弗雷德·阿斯泰爾查理·卓別林:這些都是1910年代和1920年代跟時代廣場有密切關係的名字。

隨着1930年代傳媒人戴蒙·魯尼恩(Damon Runyon)所著的故事集《紅男綠女》反映了這時的轉變。以後的數十年內,時代廣場被很多人視為危險的地帶。時代廣場繼而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成為紐約市危險與敗壞的象徵。有很多題材黑暗而具影響力的電影,如《午夜牛郎》和《的士司機》等,其中不少情節都在時代廣場取景。而區內的不良電影院放映低級電影,更是等閒的事。

人行廣場

[編輯]

2009年2月26日,市長米高·彭博宣佈,從2009年陣亡將士紀念日開始,沿百老匯42街至47街的交通車道將暫時在地圖上抹除,試驗至少在該年年底前改造成步行廣場。海拉爾廣場從第33街到第35街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其目的是為了緩解整個市中心的交通擁堵。試驗結果被密切監測,以確定該項目是否成功,是否應該延長[17]。彭博還表示,他相信封閉街道會減少污染,減少行人和車輛的事故,並幫助交通更順暢,從而使紐約更適合居住。[18]

人行廣場項目最初遭到了當地企業的反對,他們認為將街道關閉給汽車使用會損害生意[19]。 最初為行人提供的座椅是廉價的五顏六色的塑料草坪椅,是許多紐約人的娛樂來源;它們從廣場改造開始一直持續到2009年8月14日,當時它們被藝術家Jason Peters隆重地捆綁在一起,被命名為「Now You See It, Now You Don't」,不久之後被更堅固的金屬家具取代。.[20]儘管該廣場對該地區的交通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對駕車者和行人的傷害減少了,在路上行走的行人減少了,時代廣場的行人數量增加了。[21]2010年2月11日,彭博宣佈,行人廣場將成為永久性的廣場[22]

市政府於2010年開始重建廣場,聘請設計和景觀公司Snøhetta用定製的花崗岩鋪路和長椅永久取代百老匯的路面[23]。到2013年12月,時代廣場行人廣場的第一階段已經在廣場的南端完成,為新年前夜的時代廣場舞會提供了時間[24]。該項目原定於2015年底完成[24] ,整個項目最終在2016年新年前夕完成[25]。作為改造的一部分,還安裝了一些安全護柱,以防止車輛在行人路上襲擊或碰撞[26]。2017年發生車輛撞擊事件後,有人呼籲沿時代廣場安裝更多護柱[27]

時代廣場的步行廣場經常有被稱為 "desnudas "的赤裸上身的婦女(胸部塗有顏色),以及化裝的人物,他們通常會討要小費[28]。2015年夏天,步行廣場成為爭議的來源,因為有大量關於赤裸上身的婦女和擺弄人物的投訴[29]。儘管這些活動都不違法,反對者認為,賣藝者的存在不利於該地區的生活質量[30]。 警察局長布拉頓和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呼籲拆除該廣場,但曼哈頓區長蓋爾-布魯爾反對這一提議[30]。2016年6月,開始在 "行人流動區 "工作,那裏不允許任何人閒逛,以及 "活動區",那裏允許化裝人物表演[31]

今日的時代廣場

[編輯]
知名美國股票交易市場納斯達克的總部就設在廣場旁。
紐約時代廣場麥當勞
曾經設在廣場旁的雷曼兄弟總部,後由英國巴克萊銀行買下。

百老匯上的劇院、大量耀眼霓虹的電子看板、以及電視式的宣傳版,已經深入成為象徵紐約的標誌,反映曼哈頓強烈的都市特性。時代廣場是市內唯一在規劃法令內,要求業主「必須」懸掛亮眼宣傳版的地區。時代廣場宣傳版的密度,與拉斯維加斯可相比擬。

1992年時代廣場聯盟(Times Square Alliance,前稱「時代廣場改善營商區」,Times Square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簡稱BID)成立,旨在透過團結當地企業的力量,改善該區的營商與衛生環境。時代廣場現在已經成為遊客熱點的集中地,包括美國廣播公司節目《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的直播現場、玩具反斗城好時巧克力專門店,各式的異國美食餐廳,以及數間電影院。時代廣場也吸引了一些大規模的財金、出版、和媒體企業在該區設立總部。駐守的大批員警改善了當地的治安。獲得新生的時代廣場無疑更安全更被人接受,然而也有人指該區已經失去原來的光芒,被淨化為一個被「迪士尼化」的廣場。

眾多宣傳版中,其中一個著名的是位於時代廣場四座納斯達克交易所外的納斯達克標誌與股市行情表螢幕。螢幕用了3700萬美元製作,螢幕高達120呎(36.6米),於2000年1月揭幕啟用。光是租用這個位置,就花費納斯達克每年至少200萬美元。在廣告市場內這其實已經算是一個優惠的價格,因為廣告「出現」的次數遠超於其他類型的廣告所能達到的。

2002年,即將離任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在1月1日零時過後,監督接任市長米高·彭博的就職宣誓儀式。這是2001至2002年度新年慶典的一部分。當時有50萬人見證了這個時刻。由於紐約曾遭九一一襲擊事件,當時有多達7000名紐約市員警駐守廣場,是正常新年時警力的兩倍。

遊客數量

[編輯]

時代廣場是全球遊客最多的地方,每天有360,000名行人來訪[32],每年超過1.31億人次[33],五千萬名遊客到訪[7]。截至2013年,它的遊客數量超過了全球每個迪士尼主題公園,在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間有128,794,000名遊客,而2012年佛羅里達州灣湖的華特迪士尼世界主題公園有126,479,000名[33][34]。即使將居民排除在遊客人數之外,時代廣場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旅遊景點,僅次於拉斯維加斯大道[35]。巨大的行人流量帶來了48億美元的年度零售、娛樂和酒店銷售額[36],遊客在紐約市每消費一美元,就有22美分在時代廣場消費[36][37]

新年夜的慶祝活動

[編輯]

時代廣場是每年除夕夜的降球地點。

自1913年起,《紐約時報》不再於時代廣場上的時代廣場一號辦公,但其總部仍然在該區內。那座大樓現在稱為時代廣場一座(舊稱:聯合化工大樓),更成為每年最後一天降球儀式的地點。降球儀式始於1907年12月31日[38],自此以後時代廣場更成為紐約市慶祝新年時的主要地點。當晚數以十萬計的人群都會聚集觀看由 Waterford Crystal 出品的水晶球從高處降到地面,象徵新一年的開始。這取代了之前(1904年12月31日到1907年1月1日)市政府因有火災的危險而取締的大型煙火匯演。從1908年開始,在此後的80多年裏,時代廣場的招牌製造商阿特卡夫-施特勞斯負責降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時燈光管制,儀式被暫時簡化為一分鐘靜默,隨即播放教堂鐘聲的錄音[39]。今天,倒數娛樂公司和時代廣場一號公司與時代廣場聯盟一起處理新年前夜的活動[40]。一個新的節能LED球在2008年到來時首次亮相,這一年是時代廣場降球的一百周年。2008-09年的球更大,已經成為一個永久性的裝置,作為全年的景點,在情人節和萬聖節等日子裏被用於慶祝活動[40]

大約100萬狂歡者擠滿了時代廣場的除夕慶祝活動,是該地區通常每天接待的遊客數量的兩倍多[41]。然而,在1999年12月31日的千禧年慶祝活動中,公開報道稱約有200萬人湧入時代廣場,從第六大道流向第八大道,又從百老匯和第七大道流向第59街,這是自1945年8月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慶祝活動以來時代廣場最大的一次聚會[42]。除夕夜的慶祝活動通常由成千上萬的警察監督。鋁製障礙物被豎起來以容納觀眾;在2020年有一百萬人參加的慶祝活動中,從第38街到第59街以及從第六大道到第八大道都豎起了障礙物。[43] 通常,慶祝活動會產生大量的垃圾。紐約市環衛局估計,到2014年元旦上午8點,它已經從新年慶祝活動中清理了超過50短噸(45長噸;45噸)的垃圾,使用了190名來自其工作人員和時代廣場聯盟的工人。

COVID-19的影響

[編輯]

2020年期間,COVID-19大流行病在紐約市的發生,減少了前往時代廣場的人數。2020年底,每天約有108,000名行人到訪時代廣場,而大流行之前有380,000人。從2020年3月到10月,該地區的46家酒店中有26家關閉,151家商店中有39家關閉,162家餐館中有84家關閉。[44]時代廣場在2021年元旦期間對公眾關閉,觀察員被分散到8乘8英尺(2.4乘2.4米)的圍欄中[43][45]

著名地標

[編輯]
公司總部

以下為在時代廣場設立總部或分部的公司:

設施
廣告看板

時代廣場是藝術和商業聚集的地方,街道上充斥的許多炫麗的廣告招牌,以吸引路人的目光。


近年來也吸引了眾多中國企業及機構的注意,並在此處投放廣告以及形象片。一些特別的廣告及形象片如下:

時代廣場全景照片

時代廣場的影響

[編輯]

由於時代廣場的高知名度,世界上不少著名城市的都有商場或建築物取名為「時代廣場」(英文同樣是Times Square):

中國大陸亦有下列命名爲時代廣場。例如:

  • 廣州時代廣場
  • 大連時代廣場
  • 成都時代廣場
  • 湛江時代廣場
  • 廊坊時代廣場
  • 大慶時代廣場
  • 蘇州圓融時代廣場
  • 大上海時代廣場
  • 溫州時代廣場
  • 宜昌時代廣場
  • 西湖時代廣場
  • 威海時代廣場
  • 定州時代廣場
  • 餘姚時代廣場
  • 新疆世紀金花時代廣場
  • 南昌時代廣場
  • 汕頭時代廣場
  • 重慶時代廣場
  • 溫嶺時代廣場
  • 瑞安市時代廣場
  • 樂清時代廣場
  • 永年時代廣場
  • 武漢時代廣場
  • 濟南時代廣場
  • 鄂爾多斯時代廣場
  • 太倉時代廣場

其他大城市也有其時代廣場例如:倫敦新加坡台北等。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han, Sewell. "A Lincoln Highway Marker in Times Squa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2, 2009. Accessed January 9, 2022. "Nevertheless, Times Square is indeed the eastern terminus of the Lincoln Highway, the nation’s first coast-to-coast road, which was formed in 1913, its 3,389 miles stretching from New York City to San Francisco."
  2. ^ Allan Tannenbaum. New York in the 70s: A Remembrance. The Digital Journalist. [January 21,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0). 
  3. ^ Explore Manhattan Neighborhoods: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aka Times Squa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er Campus (March 22, 2011). Retrieved on August 17, 2013.
  4. ^ The Most Jivin' Streetscapes in the World. Luigi Di Serio. 2010 [January 21,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1, 2014). 
  5. ^ Times Squar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January 21,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5). 
  6. ^ New York Architecture Images- Midtown Times Square. 2011 nyc-architecture. [January 21,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25, 2017). 
  7. ^ 7.0 7.1 Ann Shields. The World's 50 Most Visited Tourist Attractions – No. 3: Times Square, New York City – Annual Visitors: 50,000,000. Travel+Leisure. November 10, 2014 [May 6,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1). 
  8. ^ Facts and Figures: Annual Subway Ridership 2014–2019. 大都會運輸署. 2020 [May 26, 2020]. 
  9. ^ Times Square History, NYC Tourist. Accessed February 26, 2017. "Times Square is a major commercial intersection in central Manhattan at the junction of Broadway and Seventh Avenue. It acquired its name in 1904 when Albert Ochs, publisher of The New York Times, moved the newspaper's headquarters to a new skyscraper on what was then known as Longacre Square."
  10. ^ Dunlap, David W. "1907-8 | The Times Drops the Bal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 2015. Accessed November 1, 2016. "After two more years of pyrotechnics, The Times found a less flammable way to signal the moment of midnight: an iron-and-wood ball, five feet in diameter, on which 100 25-watt bulbs were mounted. It was to be lowered down a flagstaff at midnight on Dec. 31, 1907."
  11. ^ TIMES SQUARE - The Official Website. Times Square Distri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nc. [August 4,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3). 
  12. ^ "Times Square is not a squa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Urban Magazine (May 9, 2011).
  13. ^ Rybczynski, Witold. City Life: Urban Expectations in a New World New York: Scribner, 1995. p.27. ISBN 0-684-81302-5. Quote: "...despite its name [Times Square] is really a street intersection, not a square."
  14. ^ Dunlap, David W. "COMMERCIAL PROPERTY: Times Square Novelty; North of Duffy Sq., a Butler-on-Every-Floor Hote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0, 1990. Accessed February 26, 2017. "With its hot nightclubs, dazzling signs and sprawling showrooms, the block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bowtie' formed by Broadway and Seventh Avenue was always an important part of old Times Square."
  15. ^ "Times Squa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 York Cit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 map
  16. ^ Harris, Stephen L. Duffy's War: Fr. Francis Duffy, Wild Bill Donovan, and the Irish Fighting 69th in World War I, Potomac Books, 2006
  17. ^ Seifman, David. Broadway Cars Can Take A Walk. New York Post. February 26, 2009 [February 21,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1). 
  18. ^ Vanderford, Richard; Goldsmith, Samuel. Walk, bike or sit, car-free, in Times Square and Herald Square. New York Daily News. May 25, 2009 [February 21,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26, 2009). 
  19. ^ Citing "Livability and Mobility," Bloomberg Declares Broadway Plazas a Succe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xt City Retrieved on February 21, 2022.
  20. ^ Noel Y.C. Jason Peters' Now You See It, Now You Don't – Lawn Chair Sculpture. NYC ♥ NYC. August 16, 2009 [February 21,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0). . See also: Media:NowYouSeeIt-TimesSq2009.JPG.
  21. ^ Nyc Do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yc.gov. Retrieved on August 17, 2013.
  22. ^ Pedestrian Plaza To Remain Permanent Fixture of Times Square. NY1.com. March 30, 2010 [April 21,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4, 2010). 
  23. ^ Times Square Reconstruction. Snøhetta. [December 29,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8, 2013). 
  24. ^ 24.0 24.1 Snohetta Makes Times Square Permanently Pedestrian. ArchDaily. January 9, 2014 [December 29,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8). 
  25. ^ Evans, Dave. Times Square reconstruction finished just before New Year's Eve. ABC7 New York. December 28, 2016 [December 29,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9). 
  26. ^ Blumenthal, Eli. What stopped the car in Times Square? A closer look at bollards. USA TODAY. May 18, 2017 [May 20,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9) (英語). 
  27. ^ Times Square mayhem raises question about recent redesign. Reuters. May 19, 2017 [May 20,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9). 
  28. ^ Blitzer, Jonathan. Being a Times Square Elmo. The New Yorker. June 26, 2014 [May 15,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2). 
  29. ^ Dunlap, David W. Debating Value of Pedestrian Plazas Beyond New York City.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23, 2015 [August 24,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9). 
  30. ^ 30.0 30.1 Barkan, Ross. Manhattan Beep Calls Plan to Tear Up Times Square Pedestrian Plaza 'Preposterous'. Observer. August 24, 2015 [August 24,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9). 
  31. ^ Elvis, Elmo Bummed by City's New Times Square Flow Zones. NBC New York. [202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9). 
  32. ^ Owen, David. The Psychology of Space. The New Yorker. January 21, 2013 [February 21,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0). 
  33. ^ 33.0 33.1 Times Square Pedestrian Counts, Times Square Alliance. [October 4,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34. ^ Global Attractions Attendance Report, TEA/AECOM[失效連結], Published June 10, 2013.
  35. ^ The World's 50 Most Visited Tourist Attractions. HuffPost. February 26, 2014 [February 21,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1). 
  36. ^ 36.0 36.1 Times Square Economic Impact Update, Times Square Alliance / HRA, March 2012
  37. ^ New York City Tourism: A Model for Success, NYC and Company, 2013 (PDF). [2022-08-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8-22). 
  38. ^ 存档副本. [201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39. ^ Crews Clean Up Times Square After New Year's Celebration. CBS New York. January 1, 2014 [December 30,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31). 
  40. ^ 40.0 40.1 Times Square Alliance – New Year's Eve – About The Ball. Timessquarenyc.org. November 11, 2008 [April 21,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1, 2011). 
  41. ^ Times Square Alliance – New Year's Eve. Timessquarenyc.org. [April 21,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14, 2013). 
  42. ^ Times Square New York City, New York City Times Square. Timessquare.nyctourist.com. [April 21,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7, 2010). 
  43. ^ 43.0 43.1 Gold, Michael. No Crowds, but Times Square Ball Drop Is Still Happening. Here's How.. The New York Times. 2020-12-30 [2021-03-27].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3) (美國英語). 
  44. ^ Kilgannon, Corey. Without Crowds, Is Times Square Really Times Square? Take a Look. The New York Times. 2020-12-01 [2021-07-01].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9) (美國英語). 
  45. ^ Fastenberg, Dan; Allen, Jonathan. After a year like no other, New York's Times Square empties out on New Year's Eve. Reuters. 2020-12-31 [2021-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6) (英語). 
  46. ^ 46.0 46.1 46.2 羊城晚報. 纽约时代广场掀“中国广告热”. 新華網. 2012-05-08 [201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0) (中文). 
  47. ^ 北京青年報. 人民大学形象片惊现纽约时代广场 “人大女神”康逸琨出镜. 舜網. 2013-09-03 [201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中文). 
  48. ^ 羊城晚報. 银联品牌形象片亮相纽约时代广场. 新華網. 2013-12-23 [201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7) (中文). 

外部連結

[編輯]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