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景德鎮陶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儒蓮譯 《景德鎮陶錄》
景德鎮手工製瓷技藝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江西省景德鎮市
分類傳統技藝
序號357
編號項目Ⅷ—7
登錄2006年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久遠,從古至今,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都非常大[來源請求]。中國及各地大量出土的景德鎮陶瓷文物以及收藏界對景德鎮瓷器產品的拍賣,印證出景德鎮瓷器巨大的歷史價值。

歷史

[編輯]

宋代之前

[編輯]

景德鎮的產瓷歷史非常久遠,但具體到什麼時候開始,則有眾多版本的說法。有文獻認為,景德鎮製瓷業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此時的製瓷業已開始形成[1];但也有資料引述清代《浮梁縣誌》的記載雲「新平冶陶,始於漢世」,認為景德鎮從漢代開始才有陶瓷製作;而江西地方史書《江西通志》則稱「鎮瓷自陳以來名天下」,認為景德鎮的製瓷業從南北朝時期的陳朝開始聞名天下。折衷的說法普遍認為景德鎮的陶瓷業從公元一世紀的東漢開始,至南北朝時的陳朝,景德鎮的瓷器開始名聲在外[2]。景德鎮早期製瓷有人物記載的則是東晉時期的官吏趙慨,他後來被景德鎮陶工奉為陶瓷界的師祖。景德鎮陶瓷生產比較成熟的時期則由唐代開始[3],此時的瓷器產品已經非常精美,被譽為「假玉器[4]。據清代《浮梁縣誌》記載:「武德四年(621年),有民陶玉者,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獻於朝廷,於是詔仲初等暨玉制器進御」[5][6]。可見,在唐代時期,景德鎮的陶瓷工藝已有較高技術造詣,但真正在品質和規模上走向繁榮是從宋代開始的。

宋代

[編輯]

宋代開始,景德鎮成為了瓷器重要的生產基地,宋真宗還將自己的年號「景德」賜給這個產瓷區,並規定在瓷器產品的底部必須寫上「景德年制」四個字作為底款,從此景德鎮便與中國瓷器聯繫在一起[6]。宋代是景德鎮陶瓷生產的輝煌時期,全國的瓷器生產非常興旺,所產的青瓷和白瓷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和歷史價值,也是景德鎮作為中國重要且知名瓷器產地的歷史起點;同時,在青白瓷製瓷技藝基礎之上的影青瓷則是宋代瓷器的最大亮點,它是青白瓷的創新品種,成功燒制年代在北宋中期,南宋時曾大規模生產,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2]。在景德鎮南郊的湖田窯遺址(現為景德鎮湖田古窯遺址博物館)發掘的宋代時期的青白瓷文物,證明宋代景德鎮的製瓷水平已相當成熟。2007年在中國廣東省海域打撈出水的宋代商船「南海一號」,就裝載有景德鎮的青白瓷器,這說明宋代景德鎮的瓷器已經通過海運外銷。

元代

[編輯]

元代景德鎮的製瓷水平較宋代空前提高,成為當時全國製瓷技藝最高的窯場,並設有「浮梁瓷局」,主管全鎮的陶瓷生產。元朝是中國疆域最遼闊的朝代,這使景德鎮瓷器的銷售範圍空前擴大,瓷器銷量也較之前的宋代大大增加。景德鎮元代所產的瓷器花色以青花和釉里紅為主,但以「元青花」(文物、古董收藏界習慣元朝所產的青花瓷器稱為「元青花」)最為著名。元代的青花瓷器的器形主要是大件,包括大瓷盤、大瓷罐、大葫蘆瓶、大梅瓶、高足碗等,這些青花陶瓷器物對後世影響極大,其存世或出土的青花瓷極其珍貴,個別品種幾乎可以用「價值連城」來描述它的珍貴程度。據媒體報道:2005年7月12日,景德鎮產的元青花瓷《鬼谷下山》罐形器物在英國倫敦拍賣,其成交價高達2億3千萬人民幣,創世界陶瓷產品拍賣價的歷史最高記錄。有專家認為,元代青花瓷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無法撼動的霸主地位,是中國青花瓷發展階段的巔峰。[7]

明代

[編輯]

明清時期,景德鎮的陶瓷生產更加完善,成為朝廷宮廷用瓷的重要生產基地。明朝是自古以來景德鎮瓷器生產呈現盛事階段的開始,製瓷技術和瓷器品種均比以前各朝代愈加高超和繁多,專門為朝廷製作瓷器的景德鎮御窯廠就是明代設立的。明朝永樂宣德青花瓷,成化鬥彩瓷,嘉靖萬曆的五彩瓷等乃瓷器中的上等精品。明代宦官鄭和曾將大量景德鎮瓷器銷往海外,這對當時及至以後景德鎮瓷器的影響非常大。

清代

[編輯]

景德鎮瓷器在清朝時候可謂中國古代陶瓷發展的巔峰。清代朝廷有專門的督陶官專職景德鎮的瓷器生產,督陶製度在景德鎮的確立使得景德鎮瓷器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當時的景德鎮陶瓷界,除為朝廷製瓷的官窯外,民窯數量也盛事空前。清代早期的青花瓷是當代收藏界的瓷中精品,清粉彩瓷更是陶瓷收藏界不可多得的極品,其珍貴程度甚至可以與元青花瓷叫板,中西手法相結合的琺瑯彩也頗負盛名。據清嘉慶景德鎮陶錄》記載:「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咸月異歲不同矣。而御窯監造,尤為超越前古」[6],足以說明當時的景德鎮瓷器製作達到極高的成就。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編輯]

中華民國時期,由於長期戰亂,社會不穩定,景德鎮的陶瓷生產受阻嚴重,但陶瓷技藝及生產管理仍然在艱難中前進。1929年,中華民國江西省政府成立景德鎮陶務局,1930年陶務局的職能由江西省工業試驗所取代,1932年成立景德鎮陶業實驗所,1935年設立景德鎮陶務管理局。[8] 民國時期,杜重遠對當時的景德鎮陶瓷業具有深遠影響,他提倡瓷器生產改革,如試行機械化、生產貼花瓷、將傳統的木柴燒瓷改為煤炭,這些措施對當時景德鎮的陶瓷生產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雖然民國社會不穩定,但在陶瓷界還是湧現出一些優秀陶瓷人才,如在景德鎮甚為有名的珠山八友。民國時期的景德鎮瓷器,頗負盛名的當屬粉彩瓷,它將之前的景德鎮粉彩技藝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總之,儘管民國時期的景德鎮陶瓷業在技藝上仍在前進,但是整個陶瓷產業卻終究受制於戰亂因素而萎靡不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景德鎮。1950年完成國營景德鎮建國瓷業公司的籌建並開始陶瓷產品生產,並對原有陶瓷企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現合作化和公私合營。1953-1957年景德鎮的陶瓷產值為人民幣5938萬元,超過歷史最高水平。1958年,成立專門培養陶瓷人才的景德鎮陶瓷學院。1965年,提升陶瓷生產產量和品質的「隧道窯」試製成功,這是景德鎮瓷器燒造技術的歷史性突破。1994年,景德鎮的日用瓷產量為4.01億件。[6]計劃經濟時期的景德鎮,陶瓷產業呈階段性興盛,十大國營瓷廠[9]生產的瓷器產品經常在國內和國際上獲獎,如人民瓷廠的青花梧桐中餐具、光明瓷廠的青花玲瓏餐具、建國瓷廠的釉色瓷等。文革時期,景德鎮也曾大量燒制毛澤東像章、坐像以及有濃郁政治色彩的瓷板畫。

註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
  1. ^ 總參謀部測繪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 星球地圖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121. ISBN 7-80104-078-3. 
  2. ^ 2.0 2.1 參考來源:應紫森主編《日用陶瓷工藝》---「陶瓷的產生與發展」,陶瓷研究雜誌社1988年南昌第一版,圖書批號:贛出局字88第044號
  3. ^ 乾隆《浮梁縣誌》:「新平霍仲初製瓷日就精巧,唐興素瓷在天下而仲初有名」。
  4. ^ 《江西通志》:「唐武德二年,里人陶玉獻假玉器,由是置務設鎮,歷代相同,宋以奉御董造」。
  5. ^ 仲初,即霍仲初,是唐代景德鎮的陶瓷藝人。
  6. ^ 6.0 6.1 6.2 6.3 景德镇史话. 景德鎮政府網. [2009-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6) (中文(中國大陸)). 
  7. ^ 《瓷中神化-元青花》(马未都). 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 [2009-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9) (中文(中國大陸)). 
  8. ^ 白昆:《陶瓷历史--景德镇陶瓷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陶瓷與藝術網. [2009-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20) (中文(中國大陸)). 
  9. ^ 一般指景德鎮的人民、東風、建國、光明、紅星、為民、宇宙、曙光、景興、紅旗十個國營瓷廠

擴展閱讀

[編輯]

陶瓷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