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東方集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冷戰期間的歐洲政治局勢

東方集團冷戰期間西方陣營對中歐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的稱呼,其範圍大致為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的成員國。[1][2][3]與這一稱呼類似的「蘇聯集團」、「蘇東集團」和「共產集團」同樣代指與蘇聯同盟的國家,但這兩者通常也包括中東歐之外的國家。1948年及其後,東方集團包括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波蘭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等社會主義國家。1948年蘇南衝突後,南斯拉夫被逐出東方集團,雖然1955年南斯拉夫與蘇聯關係正常化,但南斯拉夫並沒有重新加入東方集團。1960年蘇阿決裂後,阿爾巴尼亞也離開了東方集團。廣義的「東方集團」還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古巴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註 1]等位於歐洲以外地區的社會主義國家[1]

經互會成員(1949-1991)和華沙條約組織成員(1955-1991)

[編輯]

其他結盟國家

[編輯]

國旗列表

[編輯]

國家列表

[編輯]
東方集團成員國 所屬地位 官方語言 首都 存在時間 最高領導人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最高立法機關 立法首腦 執政黨 其他國際組織地位 現今所屬國家\政治實體 地圖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東方集團成員國 俄語 莫斯科 1922年1991年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蘇聯總統
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蘇聯最高蘇維埃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蘇聯共產黨 聯合國會員國  俄羅斯
 烏克蘭
 摩爾多瓦
 白俄羅斯
 阿塞拜疆
 亞美尼亞
 格魯吉亞
 哈薩克
 吉爾吉斯
 塔吉克
 烏茲別克
 土庫曼
 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
 立陶宛
 阿布哈茲
 南奧塞梯
 德涅斯特河沿岸
 阿爾察赫共和國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東方集團成員國 保加利亞語 索非亞 1946年1990年 保加利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保加利亞總統 保加利亞總理 保加利亞議會 保加利亞議會議長 保加利亞共產黨 聯合國會員國  保加利亞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東方集團成員國 羅馬尼亞語 布加勒斯特 1947年1989年 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
羅馬尼亞總理 羅馬尼亞議會 羅馬尼亞議會議長 羅馬尼亞共產黨 聯合國會員國  羅馬尼亞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東方集團成員國 德語 柏林東柏林 1949年1990年 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統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東德人民議會 東德人民議會主席 德國統一社會黨 聯合國會員國  德國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東方集團成員國 匈牙利語 布達佩斯 1949年1989年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匈牙利總統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匈牙利國民議會 匈牙利國民議會議長 匈牙利勞動人民黨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
聯合國會員國  匈牙利
 波蘭人民共和國 東方集團成員國 波蘭語 華沙 1944年1989年 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波蘭人民共和國總統 波蘭總理 波蘭議會 波蘭議會議長 波蘭工人黨
波蘭統一工人黨
聯合國會員國  波蘭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東方集團成員國 捷克語
斯洛伐克語
布拉格 1948年1989年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捷克斯洛伐克總統 捷克斯洛伐克總理 捷克斯洛伐克聯邦議會英語Federal Assembly (Czechoslovakia) 捷克斯洛伐克聯邦議會英語Federal Assembly (Czechoslovakia)主席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 聯合國會員國  捷克
 斯洛伐克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東方集團成員國 阿爾巴尼亞語 地拉那 1946年1991年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阿爾巴尼亞人民議會主席團主席 阿爾巴尼亞總理 阿爾巴尼亞議會 阿爾巴尼亞議會議長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 聯合國會員國  阿爾巴尼亞
國家 面積 1950年 (mil) 1970年 (mil) 1980年 (mil) 1985年 (mil) 年增長率(1950–1985年) 人口密度(1980年)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28.7平方公里(11.1平方英里) 1.22 2.16 2.59 2.96 +4.07% 90.2 km2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110.9平方公里(42.8平方英里) 7.27 8.49 8.88 8.97 +0.67% 80.1 km2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127.9平方公里(49.4平方英里) 13.09 14.47 15.28 15.50 +0.53% 119.5 km2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93.0平方公里(35.9平方英里) 9.20 10.30 10.71 10.60 +0.43% 115.2 km2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108.3平方公里(41.8平方英里) 17.94 17.26 16.74 16.69 −0.20% 154.6 km2
波蘭人民共和國 312.7平方公里(120.7平方英里) 24.82 30.69 35.73 37.23 +1.43% 114.3 km2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237.5平方公里(91.7平方英里) 16.31 20.35 22.20 22.73 +1.12% 93.5 km2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22,300平方公里(8,600平方英里) 182.32 241.72 265.00 272.00 +1.41% 11.9 km2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直至1960年代中蘇決裂
  1. ^ 參見共產主義羅馬尼亞的去衛星化
  2. ^ 參見中蘇交惡
  3. ^ 參見蘇南決裂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Hirsch, Donald; Kett, Joseph F.; Trefil, James S. The New Dictionary of Cultural Literacy.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316. 2002. ISBN 0-618-22647-8. Eastern Bloc. The name applied to the former communist states of eastern Europe, including Yugoslavia and Albania, as well as the countries of the Warsaw Pact 
  2. ^ Satyendra, Kush. Encyclopaedic dictionary of political science. Sarup & Sons: 65. 2003. ISBN 81-7890-071-8. the countries of Eastern Europe under communism 
  3. ^ 對比:Janzen, Jörg; Taraschewski, Thomas. Shahshahānī, Suhaylā , 編. Cities of Pilgrimage. Iuaes-series 4. Münster: LIT Verlag. 2009: 190、211 [2012-12-21]. ISBN 97838258161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0). Until 1990, despite being a formally independent state, Mongolia had de facto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oviet dominated Eastern Bloc. 
  4. ^ Sunayama, Sonoko. Syria and Saudi Arabia: Collaboration and Conflicts in the Oil Era. New York, USA: I.B. Tauris. 2007: 31. ISBN 978-1-84511-302-5. 
  5.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Gasztold-Seń, Trentin, Adamec 2014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Ginat 150–17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