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格桑·卡納法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格桑·卡納法尼
出生1936年4月9日 編輯維基數據
Acre Subdistrict 編輯維基數據
逝世1972年7月8日 編輯維基數據 (36歲)
貝魯特 編輯維基數據
職業政治人物小說家新聞工作者作家、文學評論家 編輯維基數據
政黨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 編輯維基數據
網站http://www.ghassankanafani.com/ 編輯維基數據

格桑·法耶茲·卡納法尼(阿拉伯語:غسان فايز كنفاني‎,1936年4月8日—1972年7月8日),巴勒斯坦作家、政治人物,被認為是他那一代的主要小說家之一,也是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巴勒斯坦作家之一。[1]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17種以上的語言。[1]

卡納法尼於1936年出生於巴勒斯坦託管地阿卡。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他與家人被迫逃離家鄉。卡納法尼後來回憶起他在12歲時目睹他的家人放下武器、成為難民時所感受到的強烈恥辱。[2]他們一家後來定居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從學校畢業後,他成為了難民營中的一名教師,他的學生都是當時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兒童。他從那時起開始撰寫短篇小說,以幫助他的學生了解他們的處境。[3]1952年,他開始在大馬士革大學攻讀阿拉伯文學學位。期間,他經喬治·哈巴什介紹加入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英語Arab Nationalist Movement(簡稱「阿民運」)並開始從事政治活動。在完成學位之前,他因為參加阿民運而被學校開除。後來他先後搬到科威特貝魯特,並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

1961年,卡納法尼與丹麥教育家、兒童權利活動家安妮·霍沃(Anni Høver)結婚,並育有兩個孩子。[4]那時的他是一名編輯,為許多阿拉伯報刊雜誌撰寫文章。他於1963年發表的小說《陽光下的人們英語Men in the Sun》廣受好評,象徵着他第一階段的悲觀主義。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他的態度則轉變為積極抗爭。那一年,他加入了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簡稱「人陣」)並出任發言人一職。1969年,他起草了一份人陣綱領,正式倡導馬克思列寧主義,標誌着人陣從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到巴勒斯坦革命鬥爭的轉向。[5]

1972年,當時在貝魯特的卡納法尼與他17歲的侄女拉米斯·納吉姆被一枚由以色列摩薩德安放在他車上的炸彈殺害。以色列聲稱這是對當年人陣參與策劃的盧德國際機場掃射事件的回應,不過以色列方面可能很久之前就已經計劃好了針對卡納法尼的暗殺行動。[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In memoriam: Ghassan Kanafani, Palestine's most famous novelist and political activist killed by Israel. New Arab. 9 July 2019 [1 January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1). 
  2. ^ Schmitt 2014.
  3. ^ Zalman 2004,第685頁.
  4. ^ Haugbolle, Sune; Olsen, Pelle Valentin. Emergence of Palestine as a Global Cause. Middle East Critique. 2023, 32 (1): 139. S2CID 256654768. doi:10.1080/19436149.2023.2168379可免費查閱. 
  5. ^ Rabbani 2005,第275頁.
  6. ^ Kameel B. Nasr. Arab and Israeli Terrorism: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Political Violence, 1936-1993. McFarland. 23 April 2007: 66 [1 January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5). It was suspected that Kanafani was killed in retaliation for the Japanese Red Army airport massacre just past, but the assassination may have been planned long b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