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雷戰隊
大日本帝國海軍 | |
---|---|
官衙 | |
海軍省 軍令部 艦政本部 海軍航空本部 外局等列表 | |
地方組織 | |
鎮守府 警備府 要港部 | |
艦隊 | |
聯合艦隊 北東方面艦隊 中部太平洋方面艦隊 南東方面艦隊 南西方面艦隊 第十方面艦隊 支那方面艦隊 海上護衛總司令部 海軍總隊 | |
其他作戰部隊 | |
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 海軍陸戰隊 | |
主要機關 | |
學校列表 | |
歷史與傳統 | |
日本海軍歷史 日本海軍軍服 | |
其他 | |
階級列表 艦艇列表 兵裝列表 | |
水雷戰隊(日語:水雷戦隊/すいらいせんたい Suirai Sentai ?),為舊日本海軍的一種驅逐艦中隊編制。在日本海軍內的框架內,水雷戰隊以小型高速作戰艦艇(驅逐艦、魚雷艇等)為主力,在夜戰等環境中高速接近敵軍側面,並運用魚雷等大威力武器對敵軍艦船發動攻擊。[a]
概述
[編輯]日本海軍一直很重視「水雷術」[b]的運用。雷擊部隊一般包括驅逐隊(若干艘驅逐艦組成的小隊),有的也會轄有魚雷艇隊(若干艘魚雷艇組成的小隊)。
1914年(大正3年),日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首度編成水雷戰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包含練習艦隊在內最多包含7支水雷戰隊,在戰爭期間因戰損而陸續有水雷戰隊解散。1945年(昭和20年)7月15日,最後一支殘存的水雷戰隊(第十一水雷戰隊,簡稱十一水戰,其餘類推)解散。
日軍對水雷戰隊的要求,是運用自身高航速的特點,在夜戰中迅速接近敵方,在近距離實施「雷擊」(使用魚雷這種大威力武器進行攻擊)。水雷戰隊為了提高成功率,需要冒着自身承受重大傷亡的風險,抵近至近距離再行發射。[1]
編制形式
[編輯]日本海軍長期以來非常重視驅逐艦隊伍的建設。《倫敦海軍條約》以來,日軍因大型軍艦的建造受到限制,更是加緊了對驅逐艦和魚雷艇的研究和建造[2]。隨着新式魚雷逐漸投入應用,驅逐艦的單艦作戰能力大增,日軍對如何編制、應用驅逐艦做了一系列的探討。1930年(昭和5年)倫敦會議期間,軍令部計劃在一線部隊組建4支水雷戰隊(旗艦4艘、大型驅逐艦64艘);二線部隊組建2支水雷戰隊(旗艦兩艘、中型驅逐艦32艘)。其中每支水雷戰隊預定轄4支驅逐隊,每支驅逐隊包括4艘驅逐艦。1936年(昭和11年)改定的「國防所要」內,正式確認了6支水雷戰隊(包含旗艦6艘、驅逐艦96艘)的目標[3]。
日軍內部對於水雷戰隊的編制問題一直有進行各種探討,比如有人認為一支水雷戰隊內分隊數量太多,難以指揮,認為每支水雷戰隊可以分成兩支驅逐隊,分別交由司令及副司令指揮,每支驅逐隊分兩小隊,每小隊各3艘驅逐艦,整支戰隊共12艘;也有人提議,一支水雷戰隊分3隊,每隊6艘驅逐艦,共計18艘。1925年(大正14年)參謀長會議上,鑑於新式驅逐艦排水量已經逼近2000噸,大型化趨勢明顯,認為有必要進行調整,但又不應破壞原定的主力艦與小型艦艇的比例,結論比較保守:原則上繼續以原有的編制方式(4隊16艘)為主,同時也可以視情況適當編成4隊12艘(每隊3艘)的形式。1929年(昭和4年)吹雪級服役時,依然是組建了一支4艘規模的驅逐隊;在次年(1930年)日軍將兩支吹雪級小隊與一支睦月級小隊(均4艘規模)混合組建了一支水雷戰隊(12艘)。當時二水戰指揮官(裝備了新式的吹雪級)認為,一支水雷戰隊還是4隊比3隊好;即使只有12艘規模,也是4隊比3隊好。理由是:美軍的驅逐艦中隊採用18艘的編制,為了在日間炮擊戰中不落下風,日軍也應保持16艘的規模;而新式的吹雪級比起舊的睦月級,更容易操縱、速度更快,也比睦月級更容易保持編隊。故此日軍最後還是保留了4-4編制,在1941年(昭和16年)9月開始的戰時編制上,一水戰、二水戰均採用16艘4-4編制,而三水戰則因為艦艇數量不足而採取了兩驅逐隊、每隊3艘的形式[4]。
水雷戰隊旗艦
[編輯]水雷戰隊的旗艦作為司令座艦,需要能與麾下各驅逐隊一同進退的運動能力;擁有一定的炮擊能力,為驅逐隊開拓道路;同時能由相應的通信設施,指揮各隊作戰。
明治中期至大正初期,水雷戰隊主要戰力都是些三等驅逐艦和魚雷艇,故日軍通常用舊式軍艦充當旗艦(如參加過日俄戰爭的老艦出雲、阿蘇)。隨着櫻級二等驅逐艦和海風級一等驅逐艦相繼服役,這些老舊艦艇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1919年(大正8年)3200噸的輕巡洋艦龍田級服役,充當「嚮導驅逐艦」投入使用,多少緩解了這一狀況。從5100噸的北上級開始,日軍就一直都是採用輕巡作為水雷戰隊旗艦了。日軍在萬噸級巡洋艦服役時,也曾考慮過專門設計阿賀野級作為水雷戰隊領艦,但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而擱置了計劃。在開戰初期,第一、第二艦隊下屬的水雷戰隊擁有着最新式的驅逐艦,作為鮮明對比的是其旗艦卻都是過時的舊型巡洋艦。[5]
第一水雷戰隊
[編輯]1914年(大正3年)8月18日成立,歸屬於第一艦隊旗下。1917年(大正6年)2月7日一度解散,1918年(大正7年)4月25日又重新組建。
1941年(昭和16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一水戰在第一艦隊帶領下參加戰爭。此時一水戰主要任務為護衛主力艦隊,故艦艇相對於二水戰而言要舊一些。因第一航空艦隊下屬的驅逐艦較為舊式,續航力不足,一水戰臨時抽調部分艦隻(包括當時的旗艦阿武隈及第17驅逐隊)參加了珍珠港事件。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轉入負責北方方向的第五艦隊。1944年(昭和19年)11月中旬二水戰在奧爾莫克灣戰役中遭到沉重打擊,司令部全滅,故一水戰在20日改組為二水戰,原一水戰解散。
編制
[編輯]-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 1942年4月10日,印度洋空襲後
- 1942年7月14日,中途島海戰後
- 阿武隈
- 第6駆逐隊:雷、電、響、暁
- 第21駆逐隊:初春、子日、初霜、若葉
- 1943年4月1日,瓜島撤退後
- 1943年7月29日,基斯卡島撤退時
其中若葉、初霜、國後、日本丸等到達了幌筵島,但還沒到達基斯卡島就脫離了編隊。
- 1944年4月1日,戰時編制制度改定
- 1944年8月15日,菲律賓海海戰後
- 阿武隈
- 第7駆逐隊:曙、潮
- 第18駆逐隊:薄雲、霞、不知火
- 第21駆逐隊:初春、初霜、若葉
歷任司令
[編輯]- 岡田啓介 海軍少將:1914年(大正3年)12月1日~
- 土屋光金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5月1日~
- 岩村俊武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12月13日~
- 松村龍雄 海軍少將:1916年(大正5年)9月1日~
- 田所廣海 海軍少將:1916年(大正5年)12月1日~1917年(大正6年)2月7日(臨時解散)
- 中島資朋 海軍少將:1918年(大正7年)4月25日~
- 島內桓太 海軍少將:1919年(大正8年)12月1日~
- 大谷幸四郎 海軍少將:1921年(大正10年)12月1日~
- 長澤直太郎 海軍少將:1922年(大正11年)12月1日~
- (暫代)中村良三 海軍大佐:1923年(大正12年)11月6日~
- 中村良三 海軍少將:1923年(大正12年)12月1日~
- 高橋律人 海軍少將:1924年(大正13年)12月1日~
- 八角三郎 海軍少將:1925年(大正14年)12月1日~
- 高橋壽太郎 海軍少將:1926年(大正15年)12月1日~
- 岡田郁男 海軍少將:1927年(昭和2年)12月1日~
- 市村久雄 海軍少將:1928年(昭和3年)12月10日~
- 後藤章 海軍少將:1929年(昭和4年)11月30日~
- 岩村兼言 海軍少將:1930年(昭和5年)10月14日~
- 有地十五郎 海軍少將: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
- 町田進一郎 海軍少將:1933年(昭和8年)11月15日~
- 南雲忠一 海軍少將:1935年(昭和10年)11月15日~
- 齋藤二朗 海軍少將: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
- 吉田庸光 海軍少將:1937年(昭和12年)1月26日~
- 栗田健男 海軍少將:1938年(昭和13年)11月15日~
- 河瀬四郎 海軍少將:1939年(昭和14年)11月25日~
- 大森仙太郎 海軍少將:1940年(昭和15年)10月15日~
- 森友一 海軍少將:1942年(昭和17年)11月5日~
- 木村昌福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6月8日~1944年(昭和19年)11月20日(解散)
第二水雷戰隊
[編輯]二水戰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歸屬於第二艦隊。二水戰作為前線部隊,要求保持足夠的續航能力,往往首先裝備最新的艦艇。1943年(昭和18年)7月科隆班加拉海戰中二水戰司令部全滅,二水戰與四水戰合併,重建二水戰;1944年(昭和19年)11月中旬奧爾莫克灣戰役中二水戰司令部再次全滅,日軍利用原一水戰司令部轉用為二水戰司令部。1945年4月7日坊之岬海戰旗艦矢矧及4艘驅逐艦沉沒,元氣大傷;4月20日二水戰解散。
編制
[編輯]-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 1942年4月10日,印度洋空襲後
- 神通
- 第15駆逐隊:黑潮、早潮、親潮
- 第16駆逐隊:初風、雪風、天津風、時津風
- 第18駆逐隊:霞、霰、陽炎、不知火
- 1942年7月14日,中途島海戰後
- 1943年4月1日,瓜島撤退後
- 1943年9月1日,更換旗艦時
- 1944年4月1日,戰時編制制度改定
- 1944年8月15日,菲律賓海海戰後
- 1945年3月1日,菊水作戰前
第三水雷戰隊
[編輯]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三水戰隸屬於第一艦隊,職責與一水戰近似。1943年4月1日,編入負責東南方向(所羅門群島一帶海域)的第八艦隊內。1944年(昭和19年)7月上旬,盟軍攻佔塞班島,三水戰司令部全滅[6]。聯合艦隊打算重建三水戰,作為反潛部隊使用。8月20日,以三水戰殘存部隊為基礎,建立了第31戰隊[7]。
編制
[編輯]-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 1942年4月10日,印度洋空襲後
- 川內
- 第11駆逐隊:吹雪、白雪、初雪、叢雲
- 第19駆逐隊:磯波、浦波、敷波、綾波
- 第20駆逐隊:天霧、朝霧、夕霧、白雲
- 1943年4月1日,瓜島撤退後
- 1944年4月1日,戰時編制制度改定
- 1944年8月15日,菲律賓海海戰後
歷任司令
[編輯]- 岡田啓介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4月1日~
- (暫代)吉嶋重太郎 海軍大佐:1915年(大正4年)・10月1日~
- 吉嶋重太郎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12月13日~
- 荒川仲吾 海軍少將:1916年(大正5年)12月1日~
- 田所廣海 海軍少將:1917年(大正6年)2月7日~
- (暫代)小林研藏 海軍大佐:1918年(大正7年)11月10日~
- 小林研藏 海軍少將:1919年(大正8年)6月1日~
- 桑島省三 海軍少將:1919年(大正8年)12月1日~
- 大谷幸四郎 海軍少將:1920年(大正9年)12月1日~1921年(大正10年)12月1日(臨時解散)
- 近藤英次郎 海軍少將: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1937年(昭和12年)12月1日(臨時解散)
- 藤田類太郎 海軍少將:1940年(昭和15年)5月1日~
- 橋本信太郎 海軍少將:1941年(昭和16年)9月1日~
- 木村昌福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2月14日~(俾斯麥海海戰負傷卸任)
- 江戶兵太郎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3月6日~
- 秋山輝男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3月23日~(庫拉灣海戰戰死)
- 伊集院松治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7月7日~
- 中川浩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12月5日~1944年(昭和19年)7月8日(塞班島戰役戰死)
第四水雷戰隊
[編輯]一戰爆發初期,日軍鑑於手中潛艇兵力逐漸增強,着手編制相應的潛艇部隊。1915年(大正4年)4月6日,日軍以兩艘潛水母艦和兩支潛水艇隊編成第四支水雷戰隊。這個時代日軍還在摸索如何運用潛艇這一新事物,此時日軍對潛艇的認識局限於「可以潛水的魚雷艇」,因此把潛艇部隊也編為水雷戰隊之一。1919年4月1日,日軍組建專門的潛水戰隊,四水戰解散,原兵力改編為第1潛水戰隊。
1937年(昭和12年)7月28日,日軍再次組建四水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四水戰隸屬於第二艦隊,職責類似於二水戰。1943年(昭和18年)7月20日,原二、四水戰解散,合併編為新的二水戰,原四水戰司令部成為新編成的二水戰司令部。
編制
[編輯]- 1915年4月6日,第一次組建
-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 1942年4月10日,印度洋空襲後
- 1942年7月14日,中途島海戰後
- 1943年4月1日,瓜島撤退後
- 長良
- 第2駆逐隊:春雨、五月雨
- 第27駆逐隊:有明、夕暮、白露、時雨
歷任司令
[編輯]- 岩村俊武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6月30日~
- 松岡修藏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12月13日~
- 岡野富士松 海軍少將:1917年(大正6年)4月1日~
- 菅野勇七 海軍少將:1917年(大正6年)12月1日~1919年(大正8年)4月1日(改稱為第1潛水戰隊)
- 細萱戊子郎 海軍少將:1937年(昭和12年)7月28日~1938年(昭和13年)4月19日~(臨時解散)
- 栗田健男 海軍少將:1939年(昭和14年)11月15日~
- 西村祥治 海軍少將:1940年(昭和15年)11月1日~
- 高間完 海軍少將:1942年(昭和17年)6月20日~1943年(昭和18年)7月20日(解散)
第五水雷戰隊
[編輯]五水戰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配屬於第三艦隊參加南方作戰行動。第三艦隊完成任務後,改組為南遣艦隊,編入西南方面艦隊。1942年3月10日,五水戰解散,原下屬的第22驅逐隊在4月10日編入新成立的第一海上護衛隊[8],爾後第5驅逐隊也投入到西南方向的護航作戰中去。
編制
[編輯]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歴代司令官
[編輯]- 原顯三郎 海軍少將:1940年(1940年)11月15日~1942年(1942年)3月10日(解散)
第六水雷戰隊
[編輯]1940年(昭和15年)11月15日,六水戰成立,歸入負責內南洋防務的第四艦隊麾下。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原第二航空戰隊所屬的第23驅逐隊編入第四艦隊,與六水戰共同行動。六水戰初次作戰是在威克島戰役,是役六水戰損失兩艘驅逐艦(疾風、如月)。1942年(昭和17年)4月10日,第23驅逐隊正式編入六水戰。同年7月10日,六水戰解散,所部編入第二海上護衛隊[9][10]。之後第30驅逐隊在7月14日轉入新編的第八艦隊[10]。
編制
[編輯]-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 1942年4月10日,印度洋空襲後
- 1942年5月25日,第23驅逐隊解散後
歴代司令官
[編輯]- 阿部弘毅 海軍少將:1940年(昭和15年)11月15日~
- 梶岡定道 海軍少將:1941年(昭和16年)7月21日~
- 武田盛治 海軍少將: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1942年(昭和17年)7月10日(改編為第二海上護衛隊)
第十一水雷戰隊
[編輯]1943年4月1日,日軍組建十一水戰作為訓練部隊。1945年7月15日解散。
編制
[編輯]1943年4月1日,新組建時
- 1944年4月1日,戰時編制制度改定
- 1944年8月15日,菲律賓海海戰後
- 1945年3月1日,菊水作戰前
- 1945年6月1日,戰敗前夕
歴代司令官
[編輯]- 木村進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
- 高間完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12月15日~
- 松本毅 海軍少將:1945年(昭和20年)7月1日~1945年(昭和20年)7月15日(解散)
註釋
[編輯]腳註
引用
- ^ 戦史叢書31巻、205頁
- ^ 戦史叢書31巻、211頁
- ^ 戦史叢書31巻、212頁
- ^ 戦史叢書31巻、213-214頁
- ^ 戦史叢書31巻、215頁
- ^ 戦史叢書46 1971,第330a-332頁第三十一戦隊の編成
- ^ 戦史叢書46 1971,第331頁.
- ^ 戦史叢書46 1971,第115-120頁第一海上護衛隊
- ^ 戦史叢書46 1971,第121-124頁第二海上護衛隊
- ^ 10.0 10.1 戦史叢書46 1971,第144頁.
- ^ 11.0 11.1 #內令昭和17年5月(3)p.39〔 內令第九百三十一號 驅逐隊編制中左ノ通改定セラル|昭和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 海軍大臣嶋田繁太郎|第二十三驅駆逐隊ノ項ヲ削ル|第二十九驅逐隊ノ項中「追風」ノ上ニ「夕月、」ヲ加フ|第三十驅逐隊ノ項中「望月」ノ下ニ「、卯月」ヲ加フ 〕
參考文獻
[編輯]-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公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 昭和17年4月〜6月 内令2巻/昭和17年5月(3). Ref.C12070162900.
- 第十一水雷戦隊司令部『自昭和十八年四月一日昭和十八年四月三十日 第十一水雷戦隊戦時日誌』『自昭和十八年五月一日昭和十八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十一水雷戦隊戦時日誌』(昭和18年4月1日〜昭和18年11月30日 第11水雷戦隊戦時日誌(1)). Ref.C08030126000.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戦史叢書 海軍軍戦備<1> 昭和十六年十一月まで 第31巻. 朝雲新聞社. 1969年11月.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戦史叢書 海上護衛戦 第46巻. 朝雲新聞社. 1971年5月.
其他連結
[編輯]- 驅逐艦中隊,各國的驅逐艦編制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