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永貞革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永貞革新,又稱永貞改革,指中國唐朝中期唐順宗依靠王伾王叔文,進行的試圖打擊宦官特權的政治革新運動,此運動得到新晉士族的支持,受到守舊大臣的反對,最後宦官俱文珍等人逼唐順宗內禪予其子唐憲宗,是為永貞內禪,改革結束,推動改革的二王八司馬均遭貶斥。

內容

[編輯]

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年)駕崩,同情民生疾苦的太子李誦繼位,是為順宗。登基初即重用帝師王叔文,展開了自上而下的一場政治改革,是為永貞革新。王叔文擔任鹽鐵轉運副使王伾散騎常侍韋執誼同平章事。王叔文還重用韓泰韓曄柳宗元劉禹錫陳諫凌准程異陸質呂溫李景儉房啟士大夫,他們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改革派。

王叔文的改革團隊為掌握財政,任命有聲望的老臣杜佑為宰相兼度支使及諸道鹽鐵轉運使,以收服民心,但實權掌握在副使王叔文手中。

改革派在針對宦官方面,則以東宮系統的李忠言對抗神策軍系統的俱文珍、劉光琦等。但由於以整肅宦官為訴求,故無法得到內侍省支持。他們也試圖掌握俱文珍等人把持的神策軍兵權,遂任命老將范希朝為「左右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兵馬節度使」,實權掌握在行軍司馬韓泰手中。

改革派以貪腐罪名,貶京兆尹道王李實為通州(今四川達州長史,長安官民大悅。

他們同時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有:抑制藩鎮勢力,加強朝廷權力,並試圖收回在宦官和藩鎮手中的兵權;

廢除宮市,罷黜雕坊、鶻坊、鷂坊、狗坊、鷹坊的宦官(稱為五坊小兒);

貶斥貪官污吏;整頓稅收,廢除地方官吏和地方鹽鐵使的額外進奉,史稱「市里歡呼」「人情大悅」。

失敗

[編輯]

唐順宗於即位前夕中風癱瘓,言語不清,只有牛昭容能聽得懂他的話。改革團隊發佈命令速度極快,隨意貶謫其他黨派。而且王伾貪贓受賄,眾所周知。當時文武百官見皇帝病重如此,非常想要確定儲君,但王叔文改革團隊卻為了掌權,卻非常反對,尤其牛昭容最為反對,認為這樣會喪失大權。永貞革新期間,裴度持觀望態度。拜相韋執誼試圖拉攏岳父老臣杜黃裳,被拒絕。

宦官俱文珍等遂和外藩劍南節度使韋皋、荊南節度使裴均、河東節度使嚴綬聯合反對改革派,迫使唐順宗立長子李純為太子。八月,順宗被迫退位禪讓予太子,史稱「永貞內禪」。永貞革新宣告失敗,前後共146天。

改革團隊失敗後,其主要人物均被貶斥,王伾王叔文,與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准程異等八人皆被貶為偏遠州的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順宗崩,有流言刺殺(參考《辛公平上仙》)。

名稱

[編輯]

雖然被稱為永貞革新,然而實際上唐順宗須逾年改元,而其施行革新時的年號仍然為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永貞年號出現時,改革已全面失敗。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讀通鑑論》卷二十五「順宗」
  • 《十七史商榷》卷七十四〈順宗紀所書善政〉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