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沉思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儒勒·馬斯內的照片

沉思曲》(法語:Méditation)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內的代表作品。是歌劇《泰伊思》(Thais)第二幕第一場與第二場中間所奏的間奏曲,故又稱為《泰伊思冥想曲》或《廣闊的天空》。

創作背景

[編輯]

歌劇《泰伊思》創作於1893年,以公元四世紀古埃及名城亞歷山大,講述了一位在沙漠中修行的修道士拯救女幽靈Thais的宗教故事。修道士冒險進城將沉迷於紙醉金迷生活中的名妓Thais帶出,並苦苦勸告她離開花紅酒綠的交際圈。Thais受到修道士的感化,擺脫縱情享樂的世俗生活,皈依宗教,入修道院當修女。但修道士卻被Thais的青春美麗所打動,愛上了Thais。在上帝和愛情之間,修道士倍受折磨,於是選擇逃離修道院遊走四方。但最終他擺脫不了對Thais的思念,回到了Thais身旁。此時Thais在修道院裏獲得了寧靜,同時也徹底失去了人間的歡樂,最終她帶着一種複雜的心情離開了人世。在她已病入膏肓彌留之際,修道士匍匐在愛情腳下。修道士成了罪人,罪人泰伊思的靈魂卻升入了天堂。

小提琴曲《沉思》描述的便是原本善良美麗的Thais在修道士的勸說下幡然悔悟。樂曲第一段寧靜祥和,猶如少女虔誠地向上帝敞開心扉企求上帝的寬恕。樂曲第二段幾次轉調和使用變化音,使音樂的情緒很不穩定,表現了Thais思潮湧動內心矛盾掙扎。第三段樂曲又恢復平靜,虔誠的祈禱得到了實現。小提琴在結尾處推向了高音區仿佛被淨化的靈魂飛向天界,最後樂曲在低音區結束[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橄榄画报:沉思曲. [2014-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