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 (屏東縣)
外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0年3月24日) |
海豐位於臺灣屏東縣屏東市,位於屏東市的東北角,大致包括海豐里、三山里、仁義里等地。與九如鄉、長治鄉及鹽埔鄉毗鄰。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居民產業以農業為主。
歷史
[編輯]海豐原為馬卡道族阿猴社之範圍。康熙四十四年(1705) ,由台南府城盧姓業主,結夥林、李等家族 ,湊資集成三股,設立「盧林李」墾號,向原住民購買下淡水溪東側草地,並招聘廣東籍佃戶開闢海豐庄、火燒庄等地,其中林姓業戶分得海豐庄租業。此地因拓墾人家多來自廣東省惠州府海豐縣,故名海豐。雍正6年(1728年),時任火燒庄管事,邱永鎬之長子邱仁山遭生番殺害殞命者達十二名。總兵石雲倬遂於隔年2月率兵丁,由府治經武洛社並移營海豐莊往內山剿撫[1]。乾隆十六年(1751年),海豐鄭家開臺祖鄭媽球帶來廣東省潮州府三山國王祖廟香灰,不久後即建三山國王廟奉祀。清治末期除海豐外,已有海豐溪州、和興庄等聚落。
海豐鄰近六堆組織,與周遭客庄同時拓墾,關係交好。同治年間海豐鄉耆鄭元奎,以捐資重修忠義亭名義,請求加入六堆的附堆。故主操台語之海豐地區在清朝時期為六堆前堆之附堆。1895年火燒莊戰役,海豐等莊原本欲支援六堆客莊的抗日行動,但隊伍在石溪埔提前遭遇日軍伏擊,因而潰散。
日治時期先屬阿猴廳港西中里,後屬屏東郡屏東街海豐大字。歷史上曾有海豐新厝之聚落存在,後併入海豐。戰後分成數里,除海豐里、三山里、仁義里外,亦分出北興里、中正里、信和里、和興里等地。今海豐三里人口約莫四千人。
信仰中心
[編輯]為海豐三山國王廟,主祀三山國王。乾隆年間,由當地大族鄭家籌建。今有上元迎頭丁等民俗活動。三山里的海豐福德祠,祭拜石頭公,可能承自平埔族習俗。
教育
[編輯]國民小學
[編輯]- 屏東縣屏東市海豐國民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來源
[編輯]- ^ 屏東縣政府, 《重修屏東縣志:人群分類與聚落村莊的發展》,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