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烈魄化碧貞節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烈魄化碧碑

烈魄化碧貞節碑中國山東青島市郊的農民為了紀念、表彰在一戰中死於日軍戰爭罪行的烈婦袁氏而立的石碑,立於1915年,現藏於青島市博物館

概況

[編輯]

閻家山村(現屬青島市市北區,緊鄰李滄區)居民袁氏為即墨縣河西村袁相瀟之女、閻家山村張承炳(碑文錯寫為張承柄)之妻。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德國宣戰,並發動青島戰役,圍攻當時在德國殖民統治下的青島。日軍向市郊閻家山村進犯時,袁氏已懷有七、八個月身孕,逃到村北2公里的瓮窯頭村(今李滄區曉翁村一帶)親戚家避難,遭遇日軍,被日軍士兵殺害,時年24歲,腹中男嬰同時遇難。有資料稱其夫張承炳事後痛不欲生而自縊。[1][2]

次年農曆十月,袁、張兩家親族籌款為袁氏在閻家山村東南立碑,以旌表其貞烈,清末舉人張紹價撰寫碑文[1][2]。1982年6月,閻家山村一村民因建造新房需要拉直鋼筋,將鋼筋一端捆在烈魄化碧碑上,以拖拉機牽引拉直,不慎將該碑斷為三截。同年8月,青島市博物館將該碑運至大學路館址,修復後置於院內展出[3]。2002年青島市博物館遷至嶗山區新館後,該碑遷至新館院內展覽[3]

碑文

[編輯]

張烈婦者,墨邑河西村袁相瀟之女,閻家山村張承柄之妻也。甲寅秋,日德構兵,烈婦避匿於翁窯頭町,竟罹於難,肢體殘裂,妊子已八、九月,男也,將誕矣,時烈婦二十四歲,見者咸欷歔太息泣下。嗚呼!吾國素重節義,每值兵戈蹂躪之秋,婦女倉猝遇變,義不苟辱,慷慨赴死,冒白刃無悔者,所在多有,然往往出於名門淑媛,夙明大義者所為,烈婦生長農家,食貧居賤,素未嫻詩書之訓,乃能見危授命,捨生取義,雖刀鋸在前,不以少挫其志,如此,豈非羞惡之良,根於天性,所欲,有甚於生;所惡,有甚於死。雖目不識書之女子,率性孤行,浩然捐生,寧玉碎勿瓦全,而此中之耿耿,固有不可得而磨滅者與。烈婦死之明年,親族慕義者共醵金立碑,以旌其節,予為撮述梗概,以垂久遠而慰毅魄於地下云。

前清 舉人 張紹價 撰

附生 林振鐸 書丹[1][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那洪岐. 烈魄化碧贞节碑. 李滄區情網. [201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17). 
  2. ^ 2.0 2.1 馬庚存.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青岛》. 北京: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1. ISBN 7-80113-909-7. 
  3. ^ 3.0 3.1 3.2 劉宗偉. 解密一战日军罪证“烈魄化碧”碑. 青報網. 青島日報. 201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