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王維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維舟
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任期
1950年6月 - 1954年11月
個人資料
性別
別名王天楨
出生(1887-06-10)1887年6月10日
 大清四川省宣漢縣
逝世1970年1月10日(1970歲—01—10)(82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朝鮮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馬奎宣
宗教信仰

王維舟(1887年6月10日—1970年1月10日),原名王天楨四川宣漢縣清溪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青年時代參加辛亥革命和四川的護國戰爭護法戰爭。長期在川東組織武裝鬥爭,後擔任紅三十三軍軍長,參加川陝蘇區反圍攻和長征,到達陝北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四局局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副旅長、旅長兼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西北軍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民族學院校長、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等職。

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編輯]

王維舟早年背井離鄉到成都打工,後考入成都工兵學校半工半讀。1911年,王維舟參加四川保路運動,成立「東鄉保路同志軍」。1911年11月30日,王維舟擔任東鄉武裝起義總指揮,攻下東鄉縣城,宣佈東鄉獨立。1911年12月2日,王維舟擔任東鄉軍政府警備隊長。1913年4月,王維舟考入成都警備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任綏定警備司令。1915年,袁世凱建立中華帝國後,王維舟在綏定組織護國討袁軍,任第一縱隊司令。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興起護法運動,王維舟立即將護國軍改為靖國軍並任營長,後任團長和奉節縣邊防司令[1]

1920年5月,王維舟到上海,在朝鮮共產黨黨員金笠的介紹下,參加朝鮮共產黨,並參加了朝鮮共產黨上海支部的工作。1920年夏,王維舟奉命赴蘇俄學習[2]。1922年春,王維舟回到北京,同吳玉章等一起組織「赤心社」,宣傳馬克思主義[3]。同年秋,他又來到上海,獨立在上海開展革命宣傳和進行為蘇俄募捐救濟活動。1923年春,王維舟回到家鄉,任宏文小學校長,建立了川東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積極宣傳了馬克思主義並開展革命活動。1926年,王維舟到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4]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

四一二事變後,王維舟奉命回到川東,建立了川東遊擊軍。1929年4月,王維舟等領導了固軍壩起義[4]。隨後,游擊軍先後戰鬥數年,粉碎川軍多次圍剿。但因川軍具備優勢,游擊隊在1930年失敗[5]。1931年5月,王維舟參加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召開的會議。省委決定重組川東遊擊軍,由王維舟任川東軍委書記兼總指揮。會後,王維舟返回川東,重組武裝,編成三個支隊,王維舟兼第三支隊長。1933年夏,為策應紅四方面軍南下,王維舟對紅軍游擊隊進行了整編和擴大,達2000餘人。10月,在宣達戰役中,川東遊擊軍配合紅軍前後夾擊劉存厚[6]

1933年11月,川東遊擊軍改編為紅三十三軍,王維舟任軍長[7]。隨後,王維舟參加反六路圍攻作戰。之後,受肅反影響,王維舟被調至方面軍總指揮部工作。1935年,王維舟參加長征。長征途中,王維舟擔任四川抗日義勇軍總指揮[8]。到達陝北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四局局長[9]

抗日戰爭與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

中日戰爭期間,王維舟擔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副旅長兼西地區留守處副主任[10],被國民政府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銜[11]。1938年12月,他擔任旅長兼政委、兼隴東軍分區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率部負責保衛陝甘寧邊區西大門[12]。1943年1月,王維舟出席了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毛澤東親筆書贈王維舟「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獎狀[13]。1945年6月,王維舟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4]

1946年,王維舟到重慶,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4]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其後,他協助賀龍組織軍區工作,開展新式整軍運動等軍隊政治工作,並組織後方支前。1948年2月,王維舟擔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副司令員,1949年2月又擔任西北軍區副司令員[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

1949年12月,王維舟率部隨賀龍進入四川重慶[16]。1950年,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併兼任西南民族學院院長[17]。1956年,王維舟奉調進京,長期擔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1956年,王維舟還在中共八大上當選中央委員。1956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隨後連任第二屆、第三屆人大常委[4]

文化大革命期間,王維舟遭受迫害。1970年1月10日在北京逝世。1979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為王維舟補開了追悼會[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冰昆 (編). 王维舟传. 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 1984: 36. 
  2. ^ 蘭州部隊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 (編). 戎马春秋 革命回忆录.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83: 55. 
  3. ^ 雷秀珍 編著. 中国共产党党史人物介绍.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1: 11. ISBN 978-7-300-01040-3. 
  4. ^ 4.0 4.1 4.2 4.3 4.4 星火燎原編輯部 (編). 解放军将领传 Volume3.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86: 27–60. 
  5. ^ 朱德等. 星火燎原 Volume1. 解放軍出版社. 1979: 423. 
  6. ^ 武國友. 红军长征全史(第三卷).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 123–124. ISBN 7-5602-1842-3. 紅四方面軍戰史. 
  7. ^ 徐向前. 历史的回顾. 解放軍出版社. 1987: 336. ISBN 7506501260. 
  8. ^ 王樹增. 长征.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600. ISBN 978-7-02-005798-6. 
  9.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296. ISBN 978-7-80237-381-5. 
  10. ^ 張文杰;郭輝.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抗日战争·八路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7: 附表1.3. ISBN 978-7-01-005024-9. 
  11.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部队作战序列. 新華網. 2008-07-30 [2015-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2.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八路军·表册. 解放軍出版社. 1994: 34. ISBN 9787506522908. 
  13. ^ 尤明智 (編). 陇原星火.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81: 106. 
  14. ^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1945年6月-1956年9月).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5. ^ 張明金、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0: 209. ISBN 978-7-5033-2252-5. 
  16. ^ 《賀龍傳》編寫組. 贺龙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7: 254. ISBN 978-7-80092-175-9. 
  17. ^ 陳榮華. 中国革命史手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 257. 
學術機關職務
前任:
首任
西南民族學院院長
1951年4月 - 1970年1月
繼任:
張天偉(197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