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白腰文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腰文鳥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梅花雀科 Estrildidae
屬: 文鳥屬 Lonchura
種:
白腰文鳥 L. striata
二名法
Lonchura striata
核心原生範圍
異名
  • Uroloncha striata

白腰文鳥學名Lonchura striata)是梅花雀科文鳥屬的一種,俗名白背文鳥、尖尾文鳥、十姐妹、白腰算命鳥、禾穀,是一種來自梅花雀科的小型雀形目鳥類。這些鳥類與雀科(Fringillidae)或麻雀科(Passeridae)並無親緣關係。

它原產於熱帶亞洲大陸及一些鄰近島嶼,並已在日本部分地區自然化。其馴化的後代十姐妹孟加拉雀 (Bengalese finch),作為寵物生物學模式生物遍佈全球。

分類

[編輯]

1760年,法國動物學家馬蒂蘭·雅克·布里松在他的《鳥類學》Ornithologie中描述了白腰文鳥,根據他認為來自波旁島(今留尼旺)的標本進行描述。但現在認為該標本來自斯里蘭卡[4] 他使用了法文名稱Le gros-bec de l'Isle de Bourbon,並創造了拉丁名Coccothraustes Borbonica[5] 儘管布里松創造了拉丁名,但這些名稱不符合雙名法,因此不被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承認。[6] 1766年,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更新了他的《自然系統自然系統,在第十二版中加入了布里松先前描述的240種鳥類。[6] 其中之一便是白腰文鳥。林奈提供了簡短的描述,並創造了雙名法名稱Loxia striata,並引用了布里松的作品。[7]種小名striata源自拉丁語,意為「條紋狀的」。[8] 此物種現歸入英國博物學家威廉·亨利·賽克斯於1832年創立的文鳥屬Lonchura[9]

該物種有六個亞種[10]

上半部為中棕色,臉部和飛羽除外,下半部為米色
  • L. s. striata(林奈,1766)-印度南部平原,斯里蘭卡
上半部為深巧克力棕色,下半部為白色

一種叫做十姐妹 society finch的馴化雜交種,有時被稱為Lonchura domestica,據一些來源稱其祖先中含有L. s. striata,但其他理論則認為白喉文鳥也對其基因有貢獻。這種具有多種羽毛變異的雜交種據信是由日本的鳥類飼養者培育出的。[13]

描述

[編輯]

白腰文鳥約有10至11 厘米長,喙短粗呈灰色,尾巴長而尖黑。成鳥的背部和胸部為棕色,下半部較淺,臀部為白色。各亞種之間略有差異,但所有亞種的雌雄鳥幾乎無法區分;雄鳥的頭部和喙更為粗壯。[14]

棲地與分佈

[編輯]

成群出現於海岸濕地、平地到低海拔的草叢中,多見於農作區及山腳地帶、也見於小溪、池塘邊、庭院內的灌木叢或竹林間、巢多築於山旁、村莊附近以及溪溝邊或庭園內的竹叢、灌叢或針、闊葉樹上,分佈於日本(引進種)、老撾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四川雲南以東的華南各省)、越南印度台灣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尼泊爾新加坡柬埔寨。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斯里蘭卡[2],保護狀況被評為無危

白腰文鳥是常見的留鳥,分佈範圍從印度次大陸到中國南部、東至台灣,並通過東南亞南至蘇門答臘。牠們常見於開闊的林地、草地和灌木叢,且能很好地適應農業用地。牠們是一種群居鳥類,主要以種子為食,成群地在灌木叢中移動,有時會與其他鳥類如棕頭幽鶥Pellorneum ruficeps)一起覓食。其巢是一個大型的圓頂草巢,築於樹上、灌木中或草叢中,每窩可產三至八顆白色的蛋。[14][15][16] 牠們也常使用黃胸織布鳥(Baya weaver)的廢巢。牠們常在水邊發現,並被觀察到取食藻類。據推測,牠們從稻田中的藻類(如水綿)中獲取蛋白質。[17][18][19]

牠們在其廣大的分佈範圍內是常見且廣泛分佈的鳥類,因此不被IUCN視為受威脅物種。事實上,在一些地區,牠們可能會成為和類似穀物害鳥。即使是分佈範圍有限的尼科巴群島亞種似乎也能很好地適應人類聚居地。由於牠們的顏色較為黯淡且習慣隱匿於茂密的灌木叢中,即便牠們的數量可觀,牠們也不一定很顯眼。[1][20][21]

繁殖

[編輯]

繁殖期於每年的四月至七月。

通常活動於草叢,稻田中,在榕樹、相思樹等上築巢,以草葉編織成球狀鳥巢。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Lonchura striat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2. ^ 2.0 2.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白腰文鸟.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Lonchura striata. BirdLife.org. [2011-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 ^ Paynter, Raymond A. Jr (編).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14.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1968: 373. 
  5. ^ Brisson, Mathurin Jacques. Ornithologie, ou, Méthode contenant la division des oiseaux en ordres, sections, genres, especes & leurs variétés 3. Paris: Jean-Baptiste Bauche. 1760: 243–244, Plate 13 fig 4 (法語及拉丁語).  The two stars (**) at the start of the section indicates that Brisson based his description on the examination of a specimen.
  6. ^ 6.0 6.1 Allen, J.A. Collation of Brisson's genera of birds with those of Linnaeu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10, 28: 317–335. hdl:2246/678. 
  7. ^ Linnaeus, Carl. Systema naturae : per regna tria natura, secundum classes, ordines, genera, species, cum characteribus, differentiis, synonymis, locis. 1, Part 1 12th. Holmiae (Stockholm): Laurentii Salvii. 1766: 306 [2024-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27) (拉丁語). 
  8. ^ Jobling, J.A. 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Christie, D.A.; de Juana, E. , 編. Key to Scientific Names in Ornithology.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live. Lynx Edicions. 2018 [4 May 2018]. 
  9. ^ Sykes, William Henry. Catalogue of birds of the raptorial and insessorial orders (systematically arranged,) observed in the Dukhun.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1832, 2 (18): 77–99 [94] [2024-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0). 
  10. ^ Gill, Frank; Donsker, David (編). Waxbills, parrotfinches, munias, whydahs, Olive Warbler, accentors, pipits. World Bird List Version 8.1.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2018 [2 Ma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4). 
  11.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白腰文鸟云南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2.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白腰文鸟华南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3. ^ Svanberg, Ingvar. Towards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Bengalese Finch (Lonchura domestica). Der Zoologische Garten. 2008, 77 (5–6): 334–344. Bibcode:2008DZGar..77..334S. ISSN 0044-5169. doi:10.1016/j.zoolgart.2008.05.003. 
  14. ^ 14.0 14.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grimmeteetal1999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5.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Inskipp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ingh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7. ^ Pillai, NG. On the food of the Whitebacked Munia Lonchura striata. Newsletter for Birdwatchers: 6–7. 
  18. ^ Pillai, N. G. The greenalgae, Spirogyra sp., in the diet of the White-backedMunia, Lonchura striata (Linn.). J. Bombay Nat. Hist. Soc. 1968, 65: 490–491. 
  19. ^ Avery, ML. Diet and breeding seasonality of sharp-tailed munias, Lonchura striata, in Malaysia (PDF). Auk: 160–166. [2024-09-26]. doi:10.1093/auk/97.1.16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9-27). 
  2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Bangs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1.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ankara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