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膀胱害羞症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膀胱害羞症(英語:Paruresis) 又稱害羞膀胱綜合症(英語:Shy Bladder Syndrome)、境遇性排尿障礙尿羞症公廁恐懼症等是一種社會恐慌症。患者在有他人在場的情形下,出現排尿困難或無法排尿的情況。

成因

[編輯]

膀胱害羞症的成因目前還在研究中,一般認為是一種心理疾病,伴有顯著的生理徵狀。

徵狀

[編輯]

通常的徵狀是:患者在一次或幾次不愉快的排尿經驗後,變得對在他人面前排尿感到焦慮。為了遣散這種焦慮,患者往往用更大的努力排尿,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排尿變得越發困難,反過來增加焦慮。患者因此感到羞恥,不得不限制自己的生活以逃避這種場合的發生,如不去公共廁所等。

影響

[編輯]

有研究顯示膀胱害羞症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疾病。其學名「Paruresis」是由Williams和Degenhart在1954年的一篇論文裏發明的。在該論文裏,他們調查了1419個大學生,發現14.4%有偶然或經常的膀胱害羞經歷。美國最近的調查顯示,大約有7%的人口患有該病。

治療

[編輯]

治療方法以系統脫敏法(graduated exposure therapy)和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為主,切勿感到羞恥,建議鼓起勇氣就醫並找到支持團體。如果患者對該疾病有充分的了解,並得到適當的治療,絕大多數都可以把徵狀控制在可掌握的範圍內。

在能正常自行排尿前,患者也可使用一些小技巧,恢復正常社交生活。若無可避免地需長期在外或長途旅行,可向醫生學習間歇性自我導尿法(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保證緊急時有緩解方法,正確練習後安全並無強烈不適感。也可練習閉氣法(breath holding),當體內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感覺需要喘大口氣),括約肌會自然放鬆而排尿;可從放鬆的環境開始練習閉氣下排尿,慢慢換到困難的環境練習。或者使用單獨的廁所、公共廁所的隔間。最重要的是患者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因此感到羞恥,因為這只是一種臨床疾病,與糖尿病、心臟病等沒什麼兩樣,而沒有人會因為得糖尿病而羞恥。患者也可大方的把自己的「小癖」坦誠的告訴身旁的人,絕大多數人會很諒解,並迅速走開(畢竟,方便過後,別人也沒有理由留在廁所里)。

參考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