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蘇維埃愛國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旗幟,蘇聯愛國象徵。

蘇維埃愛國主義(俄語:Советский патриотизм)是蘇聯人民祖國的情感和文化依戀的社會主義愛國主義[1]。 由於其提倡蘇聯民族自成一體,並且有愛國主義色彩,有時會被稱為蘇聯民族主義蘇聯愛國主義[2][3][4][5]

在蘇聯的表現

[編輯]
1920 年蘇聯反波蘭聯宣傳海報
1977年十月革命日在莫斯科舉行的閱兵式
1983 年,阿納托利·卡爾彭科上尉率領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學院列寧格勒皇宮廣場上舉行閱兵式。

斯大林強調中央集權的蘇聯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其認為,應當把俄羅斯人視為「蘇聯人民的哥哥」。[6]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把「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俄羅斯民族主義」融合在一起,將蘇德戰爭描繪成不僅是共產主義者與法西斯主義者的鬥爭,更是一場決定蘇聯民族存亡的鬥爭。[6]戰後,民族主義正式納入蘇聯意識形態。一些被認為「不可靠」的民族受到迫害,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了廣泛的致命驅逐事件[7]

尼基塔·赫魯曉夫使蘇聯政府的政策擺脫了對斯大林的俄羅斯民族主義的依賴,赫魯曉夫提倡蘇聯人民是超越國家的「蘇聯人民」,這個理念在1961年正式成為蘇聯的政策。這個理念並不是要同化蘇聯內所有民族,正相反,它提倡建立一個旨在消除種族差異的國家「兄弟聯盟」。所以,蘇聯教育強調「國際主義」,蘇聯政府鼓勵俄羅斯人離開俄羅斯並在其他蘇聯「共和國」定居。 [8]

1970年代和1980年代蘇聯嚴重的經濟問題嚴重損害了實現統一蘇聯民族的努力,導致非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中出現了一波反蘇聯情緒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自稱為蘇聯愛國者,致力於解決國家的經濟和政治挑戰,但隨着1991年蘇聯解體,他也無法遏制地區和宗派主義族裔民族主義的高漲[8]

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資產階級民族主義

[編輯]
聖彼得堡不朽軍團的人們手舉參加蘇德戰爭的祖先的肖像。
2014年勝利日,白俄羅斯武裝部隊成員在蘇聯國旗下致敬。

在當時特別強烈的國際共產主義觀下,列寧將愛國主義分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資產階級民族主義」。 [9]列寧提倡民族自決權和民族內部所有工人擁有結社權,但他也譴責沙文主義,並聲稱民族自豪感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10]列寧明確譴責傳統的俄羅斯民族主義為「大俄羅斯沙文主義」,列寧通過建立共和國和次共和國來容納蘇聯的多個民族,為非俄羅斯民族提供自治。[6]列寧還試圖通過在蘇聯共產黨中提拔非俄羅斯官員來對抗俄羅斯人,從而平衡國家領導層的種族代表性。[6]

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代的中國民族主義被部分學者認為是以蘇聯民族主義為藍本的。 [6]

當代蘇聯愛國主義

[編輯]

在現代俄羅斯,部分觀點認為俄羅斯聯邦共產黨遵循蘇聯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 [11]

在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許多後蘇聯國家,尤其是老一代人中,存在着對蘇聯的懷舊情緒[12][13]俄羅斯軍隊在俄烏戰爭期間(特別是2022年的俄烏戰爭期間)在軍隊中使用了蘇聯的旗幟或標誌,使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行動合法化。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The Current digest of the Soviet press, Volume 39, Issues 1-26.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lavic Studies, 1987. Pp. 7.
  2. ^ Dobrenko, Evgeny. Late Stalinism.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0-07-14: 466 [2023-08-18]. ISBN 978-0-300-19847-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7) (英語). 
  3. ^ Luckyj, George S. N. Literary Politics in the Soviet Ukraine, 1917-1934.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023-08-18]. ISBN 978-0-8223-1099-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7) (英語). 
  4. ^ Delanty, Gerard; Kumar, Krishan. The SAGE Handbook of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AGE. 2006-06-14: 413 [2023-08-18]. ISBN 978-1-4462-0644-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7) (英語). 
  5. ^ В СССР все было самое лучшее! На самом деле нет Главные мифы о «золотом веке» — позднем Советском Союзе. [2023-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4). 
  6. ^ 6.0 6.1 6.2 6.3 6.4 Motyl 2001,第501頁.
  7. ^ Naimark, Norman M. The Background to the 1944 Deportations / Chechens and Ingush / The Chechens-Ingush during World War II.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09-19 [2023-08-18]. ISBN 978-0-674-975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9) (英語). 
  8. ^ 8.0 8.1 Motyl 2001,第502頁.
  9. ^ The Current digest of the Soviet press, Volume 39, Issues 1-26.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lavic Studies, 1987. Pp. 7.
  10. ^ Christopher Read. Lenin: a revolutionary life. Digital Printing Edition. Oxon, England, UK; New York, New York, USA: Routledge, 2006. Pp. 115.
  11. ^ Bozóki & Ishiyama, p245
  12. ^ Ностальгия по СССР [Nostalgia for the USSR]. levada.ru. 2018-12-19 [2023-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俄語). 
  13. ^ Maza. Russia vs. Ukraine: More Russians Want the Soviet Union and Communism Back Amid Continued Tensions. Newsweek. 2018-12-19 [2018-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參考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