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英皇佐治五世級戰列艦 (1939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英皇佐治五世級
King George V class
英皇佐治五世號 1945年
概觀
艦種戰列艦
艦名出處人名命名法
擁有國 英國
前型納爾遜級戰列艦
次型獅級戰列艦
同型英皇佐治五世號
威爾斯親王號
約克公爵號
安森號
何奧號
完成1940年12月首艦下水
結局威爾斯親王號戰沉,其餘各艦退役解體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36,727噸
滿載排水量40580噸
全長227米 水線長225.5米
全寬31.4米
吃水10.8米
燃料柴油
鍋爐八具三鼓蒸氣鍋爐
動力四軸三葉螺旋槳 125,000 馬力
最高速度29節
續航距離15000海里/10節
乘員1,314 - 1,631人
偵搜系統雷達
武器裝備10門14英寸/45倍口徑主炮
(兩座四聯裝炮塔,一座雙聯裝炮塔)
16門133毫米/50倍口徑高平兩用炮
32-48門雙聯裝40毫米20毫米高射炮
大量12.7mm機槍
裝甲舷側裝甲帶(最大)14.7英寸
甲板7英寸
炮塔(正面)13英寸
炮座13英寸
裝甲總重:12612噸
艦載機四架海象偵察機
英皇佐治五世級戰列艦 威爾斯親王號

英皇佐治五世級戰列艦(King George V class)是英國於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二戰前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其設計遵守1936年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限制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不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大於14英寸即356毫米)的規定,是典型的條約型戰列艦。同級艦有英皇佐治五世號(HMS King George V )、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約克公爵號HMS Duke of York)、安森號HMS Anson)、豪號(HMS Howe)5艘。

建造背景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法國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先後簽訂了華盛頓海軍條約倫敦海軍條約,保證將新戰列艦的建造凍結到1936年12月。1936年初,美、英、法等國簽署了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規定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不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大於14英寸,但不再限制戰列艦的數量。於是,各海軍強國又出現了建造戰列艦的熱潮。

雖然面臨造價問題、針對戰列艦是否過時的爭論和調集人力、物力上的問題,英國皇家海軍仍然認為需要擁有與潛在對手相當的戰列艦。為了新的戰列艦能趕在1937年初開始建造,1940年服役,英國海軍參考談判進展,取消了建造裝備15英寸以上口徑主炮戰列艦的計劃,決定推薦排水量35000噸,安裝3座四聯裝356毫米口徑主炮,航速26的戰列艦方案。1936年,英國海軍部批准了建造5艘英皇佐治五世級戰列艦的方案。

1936年,日本宣佈退出裁軍會議,意大利也未在條約上簽字,美國則宣佈只有在日本遵守條約限制的情況下美國才不會突破條約限制。結果1937年初匆忙開工的英皇佐治五世級戰列艦的356毫米(14英寸)主炮口徑是同時代戰列艦中最小的,彈丸重量最輕,威力最低。而在建造時由於設計排水量限制節省重量的原因,最終主炮數量由12門又減少為10門,數量上的優勢也消失了。但是該級艦的水線裝甲帶僅次於日本大和級。

性能概況

[編輯]

總體性能

[編輯]

英皇佐治五世級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為35490噸,滿載排水量為40580噸;水線長227.1米,水線寬31.3米,吃水深度8.53米;滿載時最大航速為27.5節,續航力在航速27節時為3100海里;艦員共1409人,其中軍官70人。

武備

[編輯]

主炮為3座45倍徑356毫米炮,2座在艦艏、1座在艦艉。其中2座為四聯裝,分別位於艦艏和艦艉,1座為雙聯裝,位於艦艏B炮位。每發炮彈重721公斤,最大射程為33193米,每40秒可齊射一次。

副炮為8座雙聯裝50倍徑134毫米炮,每發炮彈重36公斤,最大射程為21397米,最大射高為14945米。

另外,還裝有大量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機炮,但數量前後變化較大。

英皇佐治五世級戰列艦由於排水量的限制在強化防護的同時降低了火力的配備。佐治五世級最初設計採用12門14英寸口徑主炮(3座四聯裝主炮塔。2座在艦艏、1座在艦艉)。由於設計排水量限制,為了加強裝甲防護,B炮位主炮塔減少兩門主炮以節省排水量,使主炮數量減少到10門,火力密度降低。

結構複雜的四聯裝主炮塔可靠性存在問題,在服役後的一段時間中頻頻發生機械故障,主炮經常因為防火門連杆機構變形卡死而運作受阻。

推進

[編輯]

裝有4部帕森斯齒輪傳動式渦輪機和8台三鍋筒式水管鍋爐

英皇佐治五世級採用平甲板船型,由於乾舷高度較低,在惡劣海況下航海性能並不好,但其穩定性較之前的納爾遜級有所改善。

防護

[編輯]

英皇佐治五世級裝甲防護的設計要求是能承受一發381毫米穿甲彈和一枚裝藥450千克的魚雷。彈藥庫頂裝甲厚149毫米,舷側裝甲厚374毫米;輪機艙頂裝甲厚124毫米,舷側裝甲厚348毫米;主炮面板厚324毫米、塔側厚224毫米、塔頂厚149毫米。149毫米厚的裝甲能抵禦406毫米炮彈在28003米距離上的命中。

舷側水線裝甲帶是垂直佈置的,與當時流行的傾斜佈置不同,尤其重視以水平裝甲抵禦空中轟炸的威脅,裝甲抗彈性能較好。水下艦體防護採用類似「夾心」的結構。

偵察

[編輯]

原本配備4架海象式水上偵查機和一具彈射器,但後來全部撤除。

在大修或建造途中裝備了雷達

服役歷程

[編輯]

英皇佐治五世號

[編輯]

英皇佐治五世號1937年1月1日於維克斯·岩士唐船廠開工,1939年2月21日下水,1940年12月11日服役。服役後擔任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旗艦

1941年5月22日,參加對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搜尋。5月27日與其交火併命中。當日俾斯麥號戰沉。在交火中它和威爾斯親王一樣受到機械故障和不熟練水兵的錯誤操作的困擾:在284雷達的指引下,它在0853-0913時的34次齊射中取得了14次跨射,而從0920時一個炮塔失靈,最後每門炮都由於防焰鎖定機構的問題經歷過一次錯過齊射。10門炮中有5門變得無法發射直到最後,而A炮塔3號炮兩次失控開火因此被關閉了半小時。[1]

1941年10月~1942年5月,為前往蘇聯護航運輸隊護航。

1944年10月~1945年9月,加入英國太平洋艦隊英語British Pacific Fleet,參加對日作戰。

1945年10月~1946年12月,作為本土艦隊旗艦。

後改為訓練艦,1950年轉預備役,1957年拆毀。

威爾斯親王號

[編輯]
威爾斯親王號被擊沉

1937年1月1日在卡梅爾·賴德船廠英語Cammell Laird開工,1939年5月3日下水,1941年3月31日服役。

1941年5月,在尚未完成測試調試時,就和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一起參加了堵截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行動。1941年5月24日在丹麥海峽海戰中,開火命中俾斯麥號,造成後者航速下降及燃油流失。胡德號被擊沉後,被命中7彈且受主炮故障困擾的威爾斯親王號退出戰鬥。

1941年8月,威爾斯親王號運載首相邱吉爾紐芬蘭,簽署了著名的《大西洋憲章》。

1941年,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一起加入英國遠東艦隊(Z艦隊),12月2日到達新加坡。12月10日在馬來亞海域由於缺乏空中掩護被日軍轟炸機擊沉。威爾斯親王號被6枚魚雷和1顆炸彈命中。

約克公爵號

[編輯]

1937年5月5日在約翰·布朗造船廠英語John Brown & Company開工,1940年2月28日下水,1941年11月4日服役。

1942年3月~10月,為前往蘇聯的護航運輸隊護航,之後參加火炬行動

1943年12月,在為前往蘇聯的護航運輸隊護航途中擊沉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

1945年4月,加入英國太平洋艦隊,隨後返回英國成為本土艦隊旗艦。

1957年拆毀。

安森號

[編輯]

1937年7月20日在斯旺·亨特和懷姆·李察森船廠英語Swan Hunter開工,1940年2月24日下水,1942年6月22日服役。

1942年9月起為前往蘇聯的護航運輸隊護航。

1944年4月,參加圍殲德國提爾皮茨號戰列艦的「鎢素行動」。

1945年4月,加入英國太平洋艦隊。

1949年轉預備役,1957年拆毀。

何奧號

[編輯]

1937年6月1日在費爾菲爾德船廠英語Fairfield Shipbuilding and Engineering Company開工,1940年4月9日下水,1942年8月20日服役。

1942年12月~1943年5月,編入本土艦隊。

1943年7月,參加入侵意大利

1944年,成為英國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參加對日作戰。

1946年轉為訓練艦,1951年轉後備役,1958年拆毀。

註釋

[編輯]
  1. ^ The Final Action by John Roberts, Warship 28, pp. 264–265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Brown, D.K. Nelson to Vanguard, p.25
  • Brown, Nelson to Vanguard, p.28-9
  • Brown, Nelson to Vanguard, p.28-9
  • Brown, Vanguard to Nelson, p.29-30; Breyer, Battleships and Battlecruisers of the World, p.182-4.
  • Brown, Vanguard to Nelson, p.29-30; Breyer, Battleships and Battlecruisers of the World, p.182-4.
  • Brown, Vanguard to Nelson, p.29-30; Breyer, Battleships and Battlecruisers of the World, p.182-4.
  • Tarrant, V.E. (1991) King George V-class battleships, Arms and Armour Press, London, ISBN 1-85409-026-7
  • Brown, Vanguard to Nelson, p.30-1
  • The Denmark Strait Battle Re-Construction by Antonio Bonomi

  • 何京柱,英皇佐治五世級戰列艦,艦船知識,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