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萊西南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萊西南縣中國名。山東抗日根據地設。

1941年2月,由萊陽縣析置萊東縣,習稱萊西縣。10月,中共萊西(萊陽)縣委按照膠東區黨委決定,為開闢新區、加強黨對新區的領導,於10月中旬將萊西(萊陽)縣西南部九、十兩個整區和六、七區部分村莊劃為萊西南縣。中共萊西(萊陽)縣委奉命組建中共萊西南縣工作委員會,鄒春光任工委書記,王潘林任組織委員,鄒國卿(即柳泉)任宣傳委員。此時,縣域大部分為敵占區,部分村莊為游擊區,工委機關駐平度縣黃同村(今屬平度市舊店鎮)一帶。2月,中共萊西南縣工委由黃同村遷駐河裏套地區的李家崮一帶(李家崮今屬平度市仁兆鎮)。1942年7月,成立中共萊西南縣委和萊西南縣行政公署,縣委書記張公庭,縣行政公署主任李滌生[1]

在日、偽、頑軍三方夾擊下,抗日根據地日益縮小。1942年底,萊西(萊陽)根據地僅剩下十七八個村莊。中共萊西南縣委只能在河裏套地區的李家崮幾個村莊活動。1942年前後,萊西(萊陽)縣委、政府機關常年駐招遠縣犁兒埠一帶,萊西南縣黨政機關住平度縣黃同村一帶。南海地委和軍分區於1942年年初由平度縣遷駐河裏套地區後。中共萊西南縣委和縣大隊堅持在河裏套、店埠一帶領導組織反封鎖、反「掃蕩」、反「蠶食」鬥爭[1]

1943年9月,萊西南縣委建立人民武裝抗日自衛委員會(簡稱武委會),並建立各區武委會。1943年入冬後,萊西南縣委對縣以下各級政權進行民主選舉,改造村政權。1944年初,建立和改造了孫家匯、3個曲埠、6個管村、3個崮、3個店、大小辛莊、南北大佛閣等30個村的民主政權。5月,萊西南縣委、行署機關由李家崮遷往代家店時,被日偽軍包圍,突圍中,30多人犧牲[1]

1945年2月,膠東區黨委向萊西南縣派出開闢新區工作團。萊西南縣的根據地迅速擴大。2月15日,萊西南縣的河岔、管村、孫家崮、孫家匯、曲店、代家店等26個村劃屬平度縣管理。4月中旬,南海軍區獨立團某營,攻克姜山據點。此時,萊西南縣只剩下孫受、夏格莊(今山東省萊西市夏格莊鎮)兩處日偽據點。5月中旬,萊西南縣參議會在院上區禮格莊召開會議,宣佈成立萊西南縣民主政府,選舉韓健民為縣長,撤銷萊西南縣行政公署。7月,工作團完成任務歸隊。萊西南縣除夏格莊日偽據點周圍村莊外,其餘村莊全部「解放」。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15日,萊西(萊陽)、萊西南兩縣劃定所轄區域。萊西南縣設10個縣轄區,共360個行政村。8月16日,膠東軍區部隊對膠濟鐵路東段沿線和膠東半島各城鎮的日偽軍發起反攻。萊西南縣獨立營與南海獨立團一部,在兩千餘名民兵配合下,包圍夏格莊據點。至22日,萊西縣、萊西南縣全境「解放」。10月,萊西南縣夏格莊區的於家屯、喬家屯劃歸即墨縣[1]

1946年6月下旬,因國軍的軍事攻勢,萊西南縣委、縣政府遷駐院上區上泊村一帶。1947年12月,膠東保衛戰結束。萊西南縣境內已無占駐國軍。1949年時,萊西南縣委、政府縣機關駐地在夏格莊。1950年3月,膠東行政公署決定萊西(萊陽)、萊西南兩縣合併稱萊西縣。撤銷萊西南縣委、縣民主政府[1]

註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周日傑、麻連飛. 莱西南县中共政权建设的历史背景与作用. 萊西市情網. 2017-02-06 [2022-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9)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