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學
替代醫學 |
---|
藏醫學(藏語:བོད་སྨན་,威利轉寫:bod sman),簡稱為藏醫,是一種流傳在西藏的傳統醫學,以診脈和尿液分析等方式診斷,利用行為和飲食調節,以及天然材料(草藥和礦物等)組成的藥物以及療法(藏式針灸、艾灸等)治療疾病。藏醫屬於西藏民族的民族醫學,它以印度佛教文獻(例如阿毘達磨和密續)和傳統醫學阿育吠陀為基礎,至今仍然在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拉達克、西伯利亞和蒙古發展。[1]
藏醫信奉佛教的基本教義,即所有疾病都是由三毒「貪、嗔、痴」造成的。 遵循佛陀的四聖諦,將醫學用於滅貪嗔癡以離苦。
藏醫學與漢醫學之間也有許多交流。
歷史
[編輯]隨着7世紀起藏人帝國的建立,贊普邀請了中國、印度以及中亞地區羅馬和波斯的醫師入藏。8世紀末更多醫師受邀,有關醫藥的佛教教義也從印度被帶到西藏。當時經歷一場應採納何種佛教與醫學的大辯論,印度佛教體系最終獲得採納。[2]11和12世紀許多印度醫學文獻隨着印度文化廣傳至西藏,例如阿育吠陀的醫學之心(Astāngahrdayasamhitā)由仁欽桑布翻譯成藏文。西藏還吸收了印度早期阿毘達摩的文獻,例如世親於5世紀所著《阿毗達磨俱舍論》,闡述了諸如胎兒發育等醫學話題。[3]隨後,大量印度金剛乘密宗包含基於醫學解剖的醫療行為被引進西藏。
在藏族傳統文化中,藏醫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們在與高原地區疾病、自然環境進行不斷鬥爭後總結出來的經驗,屬於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醫藥科學和醫療保健方式。[4]藏醫學具有悠久的歷史,並已形成系統化的理論體系,內容豐富、診療技巧眾多,具有明顯的高原和民族特色,與印度吠陀醫學、中醫學、西方傳統醫學 (希臘-羅馬-阿拉伯醫學) 並稱世界四大傳統醫學。[5]
發展脈絡
[編輯]上萬年前,居住在雪域高原上的遠古初民就已開啟簡單的醫療行為,在此後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 藏醫學處於初步發展時期,一些稍顯粗陋的醫療技能開始實行。公元前1917年左右,原始苯教巫術在西藏象雄興起並流行,醫學著作《四部醫經》、《甘露藝術九經》的完成,充分證明藏醫學在這個時期開始走向完善發展階段,已具備較為完整的實踐經驗與理論基礎。[6]7世紀,吐蕃王朝雅隆部落聯盟政權的建立,促進象雄醫學和吐蕃醫學的合流,同時汲取中原醫學技術,使藏醫學在兼容並蓄、博採眾長的基礎上不斷完善。[7]8世紀,吐蕃著名醫學家宇妥.雲丹貢布發起組織醫學部落聯盟,對原《四部醫經》進行修訂和補充,自此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藏醫學名著《四部醫典》,標誌着藏醫學走向系統成熟。[7]
理論
[編輯]此章節需要擴充。 |
風膽涎
[編輯]藏醫學在理論文獻中提出了健康的具體定義。為了身體健康,必須保持身體三個系統的平衡:風( rLung)、膽(mKhris-pa)和涎(Bad-kan)。
藏醫學認為,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分成三大類:[8]
- 風病:由貪慾產生,位於腰部以下的部位。
- 膽病:由瞋恚產生,位在身體的中央部位。
- 涎液病:由愚癡產生,位在身體的上半部。
臟腑理論
[編輯]藏醫學的「膽腑」理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藏醫髒象學說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貫穿藏醫「膽」的生理、病理、診療等全過程。膽囊炎、膽結石等屬於藏醫赤巴病範疇,赤巴病是一切熱病的總稱。藏醫認為赤巴病的病緣為飲食粗糲、疲勞時過度飲酒等,或內因三因素處於失調狀態,由內因與外緣兩大因素合合而致病,可表現為內因、或外因、或二者同重而致病。[9]「膽腑病」的病緣病機與赤巴病的病緣病機基本一致,其發病是由於季節氣候的變化、飲食、行為起居、情志、外傷等原因導致的患者體內「隆」赤巴「培根」的平衡狀態被打破,特別是赤巴功能發生紊亂,體內火熱偏盛而身患膽熱症。藏醫臨症對膽腑病的治療,一般採用內治、外治相結合的綜合診療方案,並注重把握恰當的時機,以此祛除致病的根本因素,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藏醫對「膽」的認識
[編輯]從藏醫理論來講,狹義的膽,即膽腑。指人或動物的膽囊及其功能,它的重要功能是分泌膽汁,將飲食水穀進行分解與消化吸收,從而將飲食精華全轉變為能量。《四部醫典·論說醫典》中指出,「膽者,為調料袋,是胃火也」,把「膽」形容為烹飪食物調味的「調料皮袋」,「調料」之意隱含「赤巴(胃火)」,有「開胃、加速飲食分解、消化、溶解、吸收、增色的功能。藏醫廣義的「膽」,是「隆、赤巴、培根」(即「風、膽、痰」)三因理論中的赤巴,能夠提供保障人體最基本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亦是導致疾病的三因素之一;其主要擁有體溫、消化等生理功能,具備細膩、銳、熱、輕、臭等7種屬性。[10]《四部醫典》中根據赤巴的功能不同,劃分為消化赤巴、變色赤巴、能作赤巴、明視赤巴、明色赤巴。從功能來講,「膽為肝之腑」,肝與膽同屬火元,膽為火腑,是糟粕所藏之器。《四部醫典·後續部》記載:「飲食在胃中消化之後,分為清濁兩物;精微通過肝臟轉化為血液,血液中的濁物貯存於膽腑中,膽中的精微轉化為身體內的黃水,膽腑中的污濁之物則轉化為尿液,再通過脈道進到膀胱中,尿液顏色隨着食物轉變,沉澱物皆由血液和膽腑產生。[9]
中醫學認為「膽」既是六腑之一,具有六腑的功能特點,同時「膽」又屬奇恆之腑,具有貯藏膽汁、幫助水谷消化與吸收的功能。從解剖學角度來看,膽管與肝相連,肝臟能夠產生膽汁,通過膽管流到膽內,膽的下方與小腸相連,進食後,受到刺激,膽汁流向小腸,從而對飲食物起到消化作用。由此可見,藏醫對「膽腑」的認知與中醫學及現代醫學關於「膽」及其功能的認識基本一致。[9]
體質學理論
[編輯]藏醫體質學是以西藏文化背景、地理特性、生活環境所孕育的人群特徵為研究對象, 以古代藏醫學為基礎的獨特理論體系, 體質特徵在指導優生優育、預防保健、臨床治療等方面具有特殊研究和應用價值。隆、赤巴、培根是藏醫學的核心理論, 稱之為人體的「三大因素」, 其中隆是藏醫學五源之氣、赤巴是五源之火、培根是五源之水和土。[11]根據五源和三因理論,藏醫學將人歸納為單一型體質和混合型體質,其中單一型體質分別為隆之人、赤巴之人、培根之人,混合型體質為隆赤巴之人、培根隆之人、培根赤巴之人、隆赤巴培根之人。該7種體質從外形、情緒、健康、壽命等因素相比,三合體質即隆、赤巴、培根之人最為優等,其次為培赤之人、培隆之人、隆赤之人、培根之人、赤巴之人、隆型之人。[12]病理體質則是三因平衡失調而引發疾病的體質,可歸納為4種:隆型體質、赤巴型體質、培根型體質、隆赤培根型體質。[12]
陰陽學說
[編輯]藏醫學在發展過程中,受陰陽學說影響明顯,其最早出現於公元8世紀的《四部醫典》,其後《月王藥珍》《醫學四續》中也有關於陰陽的記載。藏醫學依據疾病陰陽盛衰的情況,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根據藏藥藥味、功效的陰陽屬性選擇適當的藥物,從而使患者恢復陰陽平衡,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13]
陰陽學說用以說明人體組織結構、生理活動的功能物質、人體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指導疾病診斷、治療和養生。藏醫學對臟腑及形體組織陰陽屬性的認識就整體來說,上體為陽、下體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就其腹背內外側來說,背部為陽、腹部為陰,外側為陽、內側為陰;就臟腑來分,心、肺、肝、脾、腎五臟為陽,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木塞(男子精囊,女子卵巢)六腑為陰。[14]
陰陽學說用於疾病的治療,可以分析藥物的性能,以指導臨床用藥。藏醫認為,藥性有寒熱、重輕、鈍銳、潤糙八性,寒、重、鈍、潤為陰性藥物,熱、銳、輕、糙為陽藥物。從藏藥的生長環境來看,陰性藥物多生於陰坡,陽性藥物多生於陽坡,根據《醫學四續》的分析,陽性藥物可治寒證即陰證;陰性藥物可治熱證即陽證。[14]
療法
[編輯]藥浴療法
[編輯]此章節需要擴充。 |
藥浴為一種自然療法,很早時期藏族人民已知用溫泉沐浴能治療多種疾病,流傳到現在的藏醫藥學典籍裏均有記載。
塗擦療法
[編輯]藏醫學擦塗療法是一種簡易且效果極好的治療方法,具有較長的歷史淵源。[15]擦塗療法主要應用於皮膚粗糙、出血、精血枯竭、身體虛弱、年老、精神不愉快、視物模糊、失眠、勞累過度等隆型疾病,對熱病及疼痛腫脹類疾病、炭疽、中毒等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擦塗療法的主要藥物是植物藥,其次是動物藥。[16]
舌診療法
[編輯]藏醫學的舌診療法,其內容豐富,臨床應用廣泛。舌診時主要觀察舌質、舌的顏色、舌苔、舌的形態、舌的活動、舌的感覺等,作為三大因素及七大物質在體內運作產生異樣時的一種簡易診察辦法。[17]
特色診斷
[編輯]相對於其它醫學體系, 藏醫學診斷方式的特色更為突出,主要有問診、望診和觸診三種,此外還有藥物試診法。[5]問診包括起病原因、發病時的症狀、用藥情況、發病季節、氣候、飲食起居等;望診包括病人的神色、體形、膚色、大小便、痰等;觸診主要是切脈,有浮取、中取、沉取三種。以尿診為例,主要是對尿液是否存在漂浮物、沉澱物,泡沫消失快慢、泡沫大小多少,臭味濃淡、熱氣持續時間、尿色濃淡等經性進行觀察。[5]如果患者的尿液為紅黃色, 並且有濃厚的臭味, 熱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 有黃色泡沫出現, 沉澱物如亂雲狀, 則說明其為熱性患者。
此外,藏醫在疾病治療上的方法也多種多樣。藥物與飲食屬於兩種主要的內治方式, 要求將季節特點作為依據, 對患者飲食起居進行合理調整。[5]穿刺、藥水浴、敷燙、藥熏、拔罐、火灸、外擦、按摩、放血等屬於主要對策外治方式;散劑、膏、丸屬於主要的藥物劑型,蜜丸、水丸則屬於主要的丸劑,酥油丸則更具民族特色。[5]
藥物
[編輯]此章節需要擴充。 |
藏醫與中醫用藥的材料及配方均不同。藏藥為藏醫學所用的藥用材料,大約有二千八百種。因為西藏高原的氣候、環境、高度的獨特性,藏藥使用很多當地才有的物種,例如藏紅花、冬蟲夏草等。
重要醫典
[編輯]此章節需要擴充。 |
- 《四部醫典》
- 《月王藥診》
重要人物
[編輯]此章節需要擴充。 |
- 敦巴辛饒
- 老宇妥·元丹貢布
- 新宇妥·元丹貢布
- 南開諾布仁波切
院校
[編輯]註釋
[編輯]- ^ Frances Garrett. Religion, Medicine and the Human Embryo in Tibet. Routledge. 2008-04-24: 22–32 [2017-09-24]. ISBN 978-1-134-068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英文)
- ^ 藏醫:基本理論, 亞歷山大·伯金博士. [2020-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 ^ Garrett, Frances. Religion, Medicine and the Human Embryo in Tibet. Routledge. 2008: 23-27.
- ^ 完麼, 安建. 藏医学概论.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誌 (青海省藏醫院). 2017-05-28, 5 (15): 8-9. 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7.15.006 –透過知網.
- ^ 5.0 5.1 5.2 5.3 5.4 完麼, 安建. 藏醫學概論.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誌 (青海省藏醫院). 2017-05-28, 5 (15): 8-9. 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7.15.006 –通過知網.
- ^ 西日, 尖措. 藏医学起源之探轶与思考. 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扎西利民診所). 2018-11-15, (11): 383 –透過知網.
- ^ 7.0 7.1 西日, 尖措. 藏醫學起源之探軼與思考. 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扎西利民診所). 2018-11-15, (11): 383 –通過知網.
- ^ yuthog yonten gonpo. The Basic Tantra and the Explanatory Tantra From the Secret Quintessential Instructions on the Eight Branches of the Ambrosia Essence Tantra. Dharamsala, India: Men-Tsee-Khang Publications. 2008. ISBN 9788186419625.(英文)
- ^ 9.0 9.1 9.2 劉, 媛媛. 藏醫學「膽腑」理論及其在膽囊炎診療中的指導價值. 世界中醫藥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民族醫藥學研究所,青海大學藏醫藥學院;). 2022-05-30, 17 (10): 1465-1469 –通過知網.
- ^ 劉, 媛媛. 藏医学“胆腑”理论及其在胆囊炎诊疗中的指导价值. 世界中醫藥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民族醫藥學研究所,青海大學藏醫藥學院;). 2022-05-30, 17 (10): 1465-1469 [2022-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6) –透過知網.
- ^ 次仁, 德吉. 浅谈藏医体质学. 中國民族醫藥雜誌 (西藏藏醫學院;西藏自治區藏醫院). 2017-12-28, 23 (12): 7-8. doi:10.16041/j.cnki.cn15-1175.2017.12.004 –透過知網.
- ^ 12.0 12.1 次仁, 德吉. 淺談藏醫體質學. 中國民族醫藥雜誌 (西藏藏醫學院;西藏自治區藏醫院). 2017-12-28, 23 (12): 7-8. doi:10.16041/j.cnki.cn15-1175.2017.12.004 –通過知網.
- ^ 魏, 丹丹. 阴阳学说在藏医学中应用新识. 吉林中醫藥 (河南中醫藥大學,西藏藏醫藥大學). 2021-04-20, 41 (04): 455-457. doi:10.13463/j.cnki.jlzyy.2021.04.010 –透過知網.
- ^ 14.0 14.1 魏, 丹丹. 陰陽學說在藏醫學中應用新識. 吉林中醫藥 (河南中醫藥大學,西藏藏醫藥大學). 2021-04-20, 41 (04): 455-457. doi:10.13463/j.cnki.jlzyy.2021.04.010 –通過知網.
- ^ 旦正, 昂傑. 浅谈藏医学擦涂疗法. 中國民族醫藥雜誌 (西藏藏醫藥大學,西藏自治區藏醫院). 2022-04-28, 28 (04): 57-58+80. doi:10.16041/j.cnki.cn15-1175.2022.04.029 –透過知網.
- ^ 旦正, 昂傑. 淺談藏醫學擦塗療法. 中國民族醫藥雜誌 (西藏藏醫藥大學,西藏自治區藏醫院). 2022-04-28, 28 (04): 57-58+80. doi:10.16041/j.cnki.cn15-1175.2022.04.029 –通過知網.
- ^ 中格, 才讓. 藏医学《四部医典》舌诊学初探. 中華中醫藥雜誌 (西藏藏醫藥大學,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藏醫院). 2022-04-01, 37 (04): 2303-2305 –透過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