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譚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譚德(1368年—1381年),人稱譚公明朝初年的廣東惠州神童歸善縣大嶺(今惠州市惠東縣大嶺鎮)人。過世後被奉為海神,今日港澳民眾多所奉祀。

五代福建泉州有另外一位神祇譚峭,亦被稱為譚公,但與譚德並非同一神祇。

簡介

[編輯]

生於元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3歲時父母雙亡,由外婆撫養,在多祝鎮麥田村長大。相傳7、8歲時已能呼風喚雨、降龍伏蛇,生性純樸善良,智慧超人,為人熱心,積善好德,他有「稔葉為魚施力」、「杯茶化雨救羅城」、「唐牛好駛」、「定風救船」等神蹟,更為惠州民間廣泛傳頌。

13歲時在九龍峰羽化」。當時羽化登仙之地,現稱之為「得道亭」。傳說譚公得道後,擁有呼風喚雨和治病救人的神通,經常治療患病的鄉民,又幫助附近的漁民預測天氣,深受敬仰,其後漁民更設廟供奉這位神童,譚公也成為了廣東一帶著名的「海神」。

明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年)群眾為紀念譚德,在他登仙的地方建「得道亭」。宣德九年(1434年)建九龍峰祖廟,供人祈拜。

咸豐四年(1854年)惠州翟火姑起事,圍攻惠州城,譚公託夢祐助守城官兵。朝廷敕封「襄濟真人」,賜「譚公仙聖權杖」;惠州知府獻有「神恩廣被」匾額

香港開埠初年,對石材需求甚殷,吸引不少惠州的石匠來港,同時把譚公信仰帶來香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