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
會計學 |
---|
財務會計 · 管理會計 · 審計 |
財務報表(英語:Financial statements),簡稱財報,是一套會計文件,它反映一家企業過去一個財政時間段(主要是季度或年度)的財政表現,及期末狀況。它以量化的財務數字,分目表達。財務報表能幫助投資者和債權人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進一步幫助經濟決策。財務報表是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下有選擇性地報告財務狀況,是現實經濟狀況的近似描述。
組成文件
[編輯]過去有所謂「財務三表」的說法,指的是企業財務報告中最基礎運用的三種財務報表,這三種報表分別是損益平衡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表)、現金流量表,其中「現金流量表」是從「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兩者間推算而得,具有驗算效果。
除上述財務三表外,亦有人提出所謂的第四表與第五表,第四表為股東權益變動表。四表的功能如下:
- 利潤表/ 損益表(Profit and Loss Account):它反映企業收入、支出及盈利的表現。
-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它反映企業資產、負債及資本的期末狀況。
-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它反映企業現金流量的來龍去脈,當中分為經營、投資及融資三個活動分類。
-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
- 亦有人納入「盈餘分配表」作為第五份報表,但其地位與使用性仍無法與前三表相提並論。
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中,財務三表和「股東權益變動表」的名稱和內容結構略有調整:
GAAP制 | IFRS制 |
---|---|
利潤表(Income Statement)或損益表(Profit and Loss Account) | 綜合淨利表/綜合損益表(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 | 財務狀況表(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 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 |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Stockholders Equity) |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 |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修改報表名稱的目的是讓它的名稱和所彰顯的功能更為接近,惟IAS 1並不強制要求企業須依新的報表名稱稱呼其財務報表。[1]
相關報告
[編輯]金融 |
---|
財務報表當中財政報告附註,它說明會計政策、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等。
在財政報告中,如果附有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它可信性將會更高。所以在每年六月的股東會上,財政報告一般要附有會計師報告。
在上市公司中的公司年報,按上市規則,除了財政報告,還有董事長的業務報告、企業管治報告等多份非會計文件。不過,股民最關心的,還是公司年報內的配息建議,及分析財務報表上的財務比率。
附註
[編輯]在財務報表末尾添加的有助於解釋報表中具體項目以及對公司財務狀況進行更全面評估的額外信息被稱為附註(或 "財務報表附註")。
財務報表的附註可以包括關於債務、賬目、或有負債的信息,關於持續經營的標準,或關於解釋財務數字的背景信息。附註澄清了個別報表的細目。附註也被用來解釋編制報表所使用的會計方法,它們支持對特定賬戶如何計算的評估。作如,如果一家公司在利潤表中列出了固定資產減值項目的損失,附註可以通過描述資產如何減值來說明減值的原因。
在合併財務報表中,所有的子公司都被列出,以及母公司在子公司中的所有權(控制性權益)的數量。
如果以前報告的估計金額與實際結果之間存在重大差異,那麼財務報表內任何通過估計進行估值的項目都是說明的一部分。應包括對估計和實際結果之間差異的影響進行全面披露。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介紹修訂之國際會計準則公告第一號 - 財務報表之表達》PDF(18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