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金觀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觀濤
出生1947年
 中華民國
職業浙江學者,作家與社會評論家
配偶劉青峰

金觀濤(1947年),浙江義烏人,學者、作家、社會評論家,國立政治大學教授[1][2]。金觀濤是1980年代中國大陸新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與方勵之李澤厚溫元凱被並列稱為當時的「青年四大導師」或「四大啟蒙導師」[2][3][4][5][6]

1984年,金觀濤和與妻子劉青峰發表了包括《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提出對中國封建社會「超穩定」的解釋體系,在史學界引起巨大回響與爭議[2]。同年主編《走向未來》叢書,成為當時中國社會最具影響力的一部叢書,啟蒙了一代人,成為當時「叢書熱」的代表[2][3][7][8]。金觀濤還曾擔任中國大陸電視紀錄片《河殤》(1988年)的總顧問[2]

1989年2月,金觀濤夫婦聯同北京知識界共33人致函鄧小平,促其釋放魏京生等政治犯,並於八九民運期間公開肯定民運[9]六四事件後,金觀濤被北京市長陳希同點名批判[10]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將金觀濤列入1989年中國民運「被點名23名知識分子」[11]。1989年六四事件後,離開中國前往香港中文大學,發起並主編《二十一世紀》雙月刊,成為知識份子辯論的主要雜誌之一[2]

生平

[編輯]

1989年前

[編輯]

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研究一年。金觀濤原培養訓練為科學家,但於文化大革命時開始對人文及社會科學產生興趣。1970年代末及1980年代初與妻子劉青峰發表許多關於歷史、哲學、及文學的作品,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初版,1992年中文大學出版社增訂版,2011年1月法律出版社重印增訂版)及小說《公開的情書》。[1]

1984年金觀濤和劉青峰主編《走向未來》叢書,設定要讓年輕一代介紹在科學、社會科學、人文藝術與文學的最新發展。在1989年被中國政府列為禁書前,該系列叢書已出版約80本。[1]

1989年後

[編輯]

1989年後金觀濤和劉青峰離開中國大陸前往香港中文大學訪問研究,六四事件後繼續留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發起並主編《二十一世紀》雙月刊,成為知識份子辯論的主要雜誌之一[1][12]

2005年開始出任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在兩岸港台之間講學[13][14]。2008年7月退休後到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出任教席。

著作

[編輯]

與妻子劉青峰曾合作出版 《興盛與危機》(中文大學出版社1992年增訂版) 《開放中的變遷》(中文大學出版社1993年初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重印) 《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第一卷)》(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 《中國思想史十講 (上卷)》(中國:法律出版社,2015)等書。

教學

[編輯]

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15],台灣國立政治大學[16]講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講座教授。

學說

[編輯]

超穩定結構

[編輯]

在《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一書中,金觀濤認為,中國在戰國時期後期,形成絕對君主制,之後進入超穩定結構,這個結構持續到清朝末年為止[17]

金觀濤將控制論系統理論應用於中國歷史研究,主張傳統中國,因農民經濟、官僚政體和儒家思想三個子系統緊密結合,發展出一種超穩定結構。此結構發出一種自我糾正機制來維持其結構,不允許各別的三個子系統在其正常功能發生偏差。正因為如此,傳統中國社會是穩定、停滯及長久不變的。[1]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Edward L. Davis (2009). Jin_Guanta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ncyclopedia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aylor & Francis.
  2. ^ 2.0 2.1 2.2 2.3 2.4 2.5 金觀濤和劉青峰老師簡介. 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7) (中文). 
  3. ^ 3.0 3.1 王學典. 庞朴与80年代传统文化的复兴. 愛思想. 201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4) (中文). 
  4. ^ 胡志偉. 中共文化百人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89. 李澤厚號稱大陸青年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是前台吧科大副校長方勵之、科大應用 化寧系主任溫元凱和「走向未來叢書」副總編輯金觀濤。 
  5. ^ 中國時報周刊. 俞國基發行. 1994. 一起被譽為大陸青年的四大啟蒙導師。如今流亡在香港的金、劉夫婦 經過五年的艱苦思索,又推出了(興盛與危機》的繽篇《開放的變遷》一書,再次引起了 大陸和港台學術界的注目。 
  6. ^ 蘇曉康 普世價值的中國先知 2012-05-0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馬國川. 金观涛:八十年代的一个宏大思想运动.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2008-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8) (中文). 
  8. ^ 梁子民; 畢文昌. 回望“丛书热”. 《中國青年報》. 2007-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3) (中文). 
  9. ^ 方勵之. 致邓小平的公开信. 《華夏文摘》. 《方勵之文集》.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0) (中文). 
  10. ^ 國務委員、北京市市長 陳希同 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 ^ 金觀濤. [2014-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12. ^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3. ^ 鲁毅:思想的閃電——記金觀濤、劉青峰夫婦. 共識網. 2014-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7). 
  14. ^ 著名學者金觀濤紹興講學梳理中國儒學歷程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2-01.
  15. ^ 中國美術學院-2012-2013學年第一學期研究生處開設人文/專業素養選修課課表、課程簡介等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16. ^ 金觀濤和劉青峰老師簡介. [201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17. ^ 金觀濤、劉青峰《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第七章〈魏晉南北朝亞穩定結構及其他〉:「如果我們縱觀中國社會發展的諸階段,就可以發現:在中國進入超穩定結構之前,即西周至秦統一中國,中國封建社會的進展,與西歐的、日本的封建社會類似。眾所周知,歐洲封建社會以法國發展最為典型。法國封建社會經歷了封建割據君主制,封建等級君主制和絕對君主制三階段。秦以前中國發展大致也經歷了這三階段。其差別在於:歐洲封建社會進入絕對君主制是向資本主義過度的必要階段;而中國封建社會出現絕對君主制時,卻建立了超穩定系統,從而走了另一種演變軌道。」,台灣風雲時代,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