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 | |
---|---|
材質 | 青銅 |
時期或古文明 | 西漢 |
發掘地點 | 陝西省興平縣(1963年) |
現存於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西漢文物,蘇門答臘犀形狀青銅鳥獸尊,通體飾錯金銀雲紋。該文物高34.1厘米,長58.1厘米,1963年陝西省興平縣出土,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歷史背景
[編輯]該器的器型屬鳥獸尊,是一種形狀似鳥獸的盛酒器。中國古代曾有做成各種動物形狀的酒尊,如商朝的牛尊、象尊、豕尊,周代的駒尊、兔尊、鴨尊等[1]。犀牛形狀的鳥獸尊並不多見,美國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有一件清代出土於山東梁山的商代晚期小臣艅犀尊[2][3]。到漢代時,肖形尊已不太流行,但仍不乏有人鍾愛[1]。
該器的形象為蘇門答臘犀,也稱蘇門犀、亞洲雙角犀,現僅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與婆羅洲有零星分佈。但根據文榕生《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分佈變遷地圖集》,犀牛在大約3500年前曾遍佈華北平原[4]。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曾多次發現犀牛骨,殷商甲骨文中有焚林獵犀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曾用犀牛皮製作犀甲。後因大範圍捕殺,中國北方的犀牛迅速減少,最遲到西漢晚期已在關中一帶絕跡[1]。中國古人認為犀牛是鎮水的瑞獸、靈獸,西漢宮廷貴族製作的很多獅、象、犀牛形狀青銅酒器,可能具有驅邪避災,迎福納祥的寓意[5]。
器型
[編輯]該器高34.1厘米[a],長58.1厘米,重13.3公斤,形象為雙角的蘇門答臘犀[1]。
該器精準描繪了一頭蘇門犀[7]。犀牛作昂首佇立態,身體肥碩,四腿短粗,肌肉發達,比例準確,體態雄健,皮厚而多皺。頭部略微揚起,兩耳豎起,在頭頂正中和鼻尖有兩隻角,雙角豎直向上,角尖銳內彎。以鑲嵌黑色料珠製作的雙眼目光銳利,專注地望向前方。犀牛身體的各個部分具有強烈質感,顴骨和肘部突起,口部和腹部的皮肉雖肥厚,缺凸顯着彈性[5]。該尊的腹部中空,應是用來盛酒。尊的背部有一個橢圓形的口,口上覆蓋有一個可以開閉的形似馬鞍的活蓋。犀牛嘴巴右側有一個圓管,看似獠牙,實際上是貫通到腹部的「流」。犀牛身下四腿短而粗壯,尾巴嵌入後臀部,當握住犀牛尾巴將該器輕輕抬起時,腹腔內的酒液便可以通過圓管流出[8][9]。因此該器被判斷屬實用器。該器通體裝飾有錯金銀雲紋,紋飾細如游絲,非常華美[1]。
出土與收藏
[編輯]1963年1月11日[10],陝西省興平縣西吳公社豆馬村村民趙振秀在村北斷崖取土時,鋤頭偶然等到硬物,清理後發現一個灰色大陶瓮,陶瓮被放置在一個直徑約為1米的圓坑內。陶瓮出土地點臨近漢武帝的茂陵,但周邊並未發現其他文物,僅這件陶瓮被孤零零地掩埋在該處[5],有可能是因戰亂或其他緣故而倉促掩埋[10]。瓮中發現有一件青銅犀尊,即這件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出土時,犀尊腹中曾裝有銅鏡、帶鈎、銼刀、花貝等17件文物[11]。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出土後被送至茂陵文物保管所,後輾轉上交國家文物局,由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展出。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展廳的代表性文物,國家一級文物,展陳於《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內。茂陵博物館內展有該器的復刻品[11]。
研究與展覽
[編輯]腹中文物大多是西漢時期的器物,據此,該遺存的埋藏年代被斷定為西漢時期。後因與犀尊的風格類似的秦代文物在四川等地出土,犀尊的造型、紋飾和製作工藝則與戰國晚期的一些文物很相似,因此該器年代也被認為可能早於西漢時期[1],或為戰國遺物[10]。
2022年8月10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片羽重輝——國家博物館文保成果展」開幕,其中展出有國家博物館文保院金屬器物修復研究所結合3D打印技術仿製的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文保人員首先對青銅犀尊的三維模型截模處理,分三段打印為樹脂模型,再採用酒精漆片調和石綠、炭黑等礦物顏料,然後在模型內外均勻塗刷,完成後將三段模型粘接為整體,最後完成精細處理、隨色做舊後便可得到仿製的青銅犀尊[12]。
2022年底,中國國家博物館文保工作人員利用X光探傷、大幅面X射線熒光成像、光纖反射光譜、三維視頻顯微鏡等技術,對該件犀尊進行全面檢測,並藉此對其鑄造和裝飾工藝進行分析研究[11]。通過X光探傷儀對其多角度拍攝,在犀尊器身多個部位發現鑄造墊片,頭部及四足與器壁被相同能量的X光穿透,可推斷頭部和四足有盲芯,佐證其採用范鑄法鑄造。犀尊的器身和四肢為一體澆鑄,表面凹凸的紋飾機理同樣在鑄造過程中完成,而器蓋與流管則為單獨分鑄[10]。
2023年5月30日,「數說犀尊」展覽在國家博物館北16展廳正式對公眾開放,以數碼化手段高清展示館藏的錯金銀雲紋銅犀尊[10]。展廳綜合運用高清三維掃描、超高清顯示、人工智能、紅外感應、增強現實等科技手段展示文物研究成果[13]。遊客可以藉助四塊高清互動屏幕,了解其鑄造工藝、鏽蝕結構、內部構造,並通過元素解析發現肉眼無法辨認的犀尊周身雲紋分佈規律[11]。
備註
[編輯]參考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中國國家博物館. [2024-10-21].
- ^ 陳履生(攝影)、芳芳(編輯). 国博讲堂 商代晚期小臣艅铜犀尊及其收藏者. 中國網. 2016-03-10 [2016-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1).
- ^ 張超俊. 活在历史里的中国犀牛. 中華遺產 2009年第07期. [2016-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4).
- ^ 文榕生.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地图集.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9-09. ISBN 9787533199296.
- ^ 5.0 5.1 5.2 文物话中国——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華夏經緯網. [2024-10-29].
- ^ 楊超.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凝固两千年前犀牛的最美瞬间. 中國民族報. 2023-09-22 [2024-10-29] –透過中國民族宗教網.
- ^ 韓志信. 祖先见过的巨兽. 博物 (北京: 中華書局). 2021, (10): 18-19 [2024-10-30]. ISSN 1672-6669 –透過中國國家地理網 (中文(中國大陸)).
- ^ 王永紅. 犀牛的绝唱. 文物里的古代中國. [2024-10-29] –透過中國國家博物館.
- ^ 朋朋. 生活在汉武帝身边的“犀牛”?. 中華遺產 (北京: 中華書局). 2015, (01): 12-13. ISSN 1672-8971 –透過中國國家地理網 (中文(中國大陸)).
- ^ 10.0 10.1 10.2 10.3 10.4 台馨遙. 国家博物馆推出“数说犀尊”展览,数字逻辑佐证犀尊之美. 藝術中國. 2023-06-09 [2024-10-29].
- ^ 11.0 11.1 11.2 11.3 張琪悅. 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实用与美观结合的典范. 陝西日報. 2023-09-14 [2024-10-29] –透過陝西文明網.
- ^ 王珏. 用精湛技艺守护历史遗产. 人民日報. 2022-09-12 [2024-10-29] –透過人民網.
- ^ 孫明源. 用数字科技“触摸”西汉青铜犀尊. 科技日報數字報. 2023-06-06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