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飛卿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11月25日) |
阮飛卿(越南語:Nguyễn Phi Khanh/阮飛卿,1335年—1429年),原名阮應龍(越南語:Nguyễn Ứng Long),號蕊溪,越南胡朝官員、詩人。
生平
[編輯]阮飛卿是上福縣(今屬河內市常信縣)人,出身寒門,自幼即以才華出名。宗室陳元旦所看中他的文采,命他教自己的女兒陳氏太。阮應龍用喃字詩歌挑逗陳氏太,便與陳氏太私通。教習陳元旦另一個女兒陳氏台的阮漢英,也效仿他的方法。後來陳氏太懷孕,阮應龍逃去。陳元旦問阮應龍去了哪裏,家人答覆稱已經畏罪逃跑。陳元旦派人將他們召回,赦免了他們的罪,並以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來勉勵他們。二人感恩戴德,發奮讀書,中進士,在殿試中被定為榜眼。阮飛卿一路官至通章大夫、大理寺卿。後來陳藝宗得知了阮應龍的此事後,心中厭惡,認為他以下犯上,因而罷黜不用。阮應龍鬱郁不得志,寫下了許多詩歌抒發自己的情感。
1400年,胡季犛篡奪陳朝皇位後,知他有才能,將他改名為阮飛卿,任命他為翰林學士,輔佐胡漢蒼。後來歷任同章大夫、大理寺卿兼中書侍郎、國子監司業等職。
1407年明朝軍隊南下入侵胡朝,阮飛卿參加了抗明戰爭。在鹹子關(位於今越南興安省快州縣鹹子社)一役中,胡朝軍隊主力遭遇明軍的埋伏而全軍覆沒,阮飛卿被迫投降。安南被明朝吞併後,阮飛卿與胡季犛、胡漢蒼以及一眾胡朝官員被明軍俘虜到了金陵(今中國南京)。其子阮廌送他至南關隘口(今友誼關),慟哭不願返回。阮飛卿勸他回去,要他將來為父報仇、為國雪恨。阮廌聽從了,後來輔佐黎利反抗明朝統治,開創後黎朝。
1429年,阮飛卿病逝於中國。著作有《溪詩集》一卷,此外《全越詩錄》中保存有其詩作77首。
後世紀念
[編輯]2020年12月,河內市人民委員會決定將常信縣的一條道路上命名爲「阮飛卿路」[1]。
參考資料
[編輯]- ^ baotintuc.vn. Hà Nội đặt tên 27 đường, phố mới. baotintuc.vn. 2020-12-31 [2022-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7) (越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