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諾·龐馬
阿諾·龐馬 Arnold Palmer | |
---|---|
個人資料 | |
全名 | 阿諾·丹尼爾·龐馬(Arnold Daniel Palmer) |
暱稱 | 國王 |
身高 | 5英尺10英寸(1.78米) |
國籍 | 美國 |
居住地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拉特羅布 佛羅里達州奧蘭多 |
生涯 | |
大學 | 維克維克弗斯特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 |
轉為職業 | 1954 |
目前巡迴賽 | PGA巡迴賽 (1955年加入) 冠軍巡迴賽 (1980年加入) |
職業賽獲勝 | 94 |
巡迴賽獲勝 | |
PGA巡迴賽 | 62 (史上第五位) |
冠軍巡迴賽 | 10 |
大滿貫賽最佳成績 (獲勝:7) | |
名人賽 | 冠軍: 1958, 1960, 1962, 1964 |
美國公開賽 | 冠軍: 1960 |
英國公開賽 | 冠軍: 1961, 1962 |
PGA錦標賽 | 亞軍: 1964, 1968, 1970 |
獎項與成就 | |
世界高爾夫名人堂 | 1974(成員頁面) |
PGA巡迴賽獎金榜首位 | 1958, 1960, 1962, 1963 |
PGA年度最佳選手 | 1960, 1962 |
瓦登杯 | 1961, 1962, 1964, 1967 |
鮑勃·瓊斯獎 | 1971 |
老湯姆·莫里斯獎 | 1983 |
PGA巡迴賽終身成就獎 | 1998 |
佩恩·斯圖爾特獎 | 2000 |
阿諾·丹尼爾·龐馬(英語:Arnold Daniel Palmer,1929年9月10日—2016年9月25日),美國職業高爾夫球手。自1955年起,他獲得過數十個PGA巡迴賽及冠軍巡迴賽的冠軍。自1950年代電視體育節目得到普及之後,龐馬是美國第一位廣為人知的體育明星,他的高超球技和迷人風度吸引了大批球迷,也得到了「國王」這一暱稱。同時,在高爾夫運動的推廣過程中,他與傑克·尼克勞斯、加里·普萊爾並稱「高球三巨頭」。早在1974年龐馬就被列入世界高爾夫球名人堂,並在1998年榮獲PGA巡迴賽終身成就獎。
職業生涯概況
[編輯]龐馬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拉特羅布市。他的父親迪肯·龐馬(Deacon Palmer)是當地一家高爾夫球球會的職業球員和果嶺維護員,同時也是他的啟蒙教練[1]。在小龐馬7歲時,他就在Bentley Creek球場打出了70杆的成績[來源請求]。當時年幼的龐馬只能在沒有成年人球員打球的時間段里偷偷練習。之後入讀維克弗斯特大學的龐馬選擇了高爾夫球專業。但在他的好友巴德·沃珊(Bud Worsham)去世後,他離開了學校,加入了美國海岸警衛隊,並在那裏服役三年,其間依舊練習高爾夫球。1954年,龐馬一舉奪得美國業餘高爾夫球錦標賽的冠軍,這讓他下決心參加職業高爾夫球賽。這一年他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場球賽上結識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威妮弗蕾德·沃爾澤(Winifred Walzer)。兩人在1955年攜手參加了一系列球賽。1955年是龐馬職業生涯的首個賽季,他立即獲得了當年的加拿大公開賽的冠軍,並在此後幾個賽季中迅速提升了自己的排名。
龐馬的個人魅力吸引了大批電視觀眾觀看比賽,從而極大地促進了1950年代高爾夫球運動的推廣和普及。他在1958年贏得的美國名人賽冠軍奠定了他在職業球壇的地位,1960年他成為美國著名體育經紀人馬克·麥考馬克的重要客戶。在日後的訪問談話中,麥考馬克指出龐馬獲得成功的五個要素:英俊的相貌;較為平凡的出身背景;敢於進取和坦率的比賽風格;在早期電視轉播比賽中緊張刺激的比賽過程;對球迷和媒體的親和力[2]。
龐馬對於英國公開賽在美國的推廣也發揮了很大影響。自從1953年本·霍根(Ben Hogan)贏得該項賽事冠軍後,美國本土球員不大願意遠赴歐洲參加這個比賽。其原因是高昂的旅行費用、相對較少的獎金和陌生的蘇格蘭風格林克斯球場(Links,意指建在海邊的狹長沙地球場)。但是龐馬的經紀人麥考馬克建議說,如果能仿效鮑勃·瓊斯(Bobby Jones)、山姆·施奈德(Sam Snead)以及霍根等人,在英國公開賽取得成功,那麼龐馬將不再僅僅是美國國內的知名球員,而會成為世界性的頂尖球手。聽取了上述建議的龐馬在1960年遠赴重洋,希望在當年一舉奪得三大滿貫賽事(他已經贏得了當年的美國名人賽和美國公開賽),從而趕超霍根在1953年創造的成績。但是他最後以微弱的差距輸給了凱爾·納格(Kel Nagle)。儘管如此,此後兩年龐馬仍堅持參加,並接連獲得英國公開賽冠軍,這極大地提升了美國球手參加這項賽事的積極性,同時也使龐馬成為歐美兩地家喻戶曉的球星。
龐馬在職業生涯中,共贏得過7次大滿貫賽的冠軍(唯獨沒有贏得過PGA錦標賽):
- 美國名人賽: 1958, 1960, 1962, 1964
- 美國公開賽: 1960
- 英國公開賽: 1961, 1962
龐馬在1960年至1963年期間達到其鼎盛時期。在這四個賽季中一共贏得29個PGA巡迴賽冠軍。在1960年,他還贏得了獎勵給當年度最優秀職業運動員的西考克腰帶(Hickok Belt),並被《運動畫刊》評為年度最佳體育人物。他擁有龐大的球迷群體,後者往往被稱為「阿尼軍團(Arnie's Army)」。1967年,阿諾成為首個收入達到100萬美元的PGA巡迴賽球員。到了1960年中後期,隨着傑克·尼克勞斯和加里·普萊爾的異軍突起,龐馬的成績不再輝煌,但仍保持着每年一項PGA巡迴賽冠軍的穩定成績直至1970年,甚至到了1971年,他再度發威,奪去了當年4項賽事的冠軍。
龐馬四度獲得瓦登杯(Vardon Trophy):1961, 1962, 1964, and 1967;還六次代表美國參加萊德杯(Ryder Cup):1961, 1963(擔任最後出場的主將), 1965, 1967, 1971, and 1973。他也是1975年萊德杯賽美國隊的領隊。 龐馬從1980年起開始參加為中老年選手組織的「高級PGA巡迴賽」(現名為冠軍巡迴賽,Champions Tour),同時也是這項賽事得以成功開展的焦點人物之一。在這個巡迴賽中,他共計贏得10項賽事,包括5項冠軍巡迴賽中的大滿貫賽事。
龐馬贏得了在英格蘭舉辦的首屆世界比洞賽錦標賽(World Match Play Championship),這項賽事是由他的商業夥伴麥考馬克策劃的。兩人的長期無間合作也成為體育商業化歷史中的經典案例之一。龐馬對於贊助商和公眾具有極大的魅力,這使得他即使多年未獲得比賽冠軍卻仍位列高收入球手名單之中。
2004年美國名人賽是龐馬連續50次也是最後1次參加這項賽事。而2005年他在美國高級公開賽上未能進入後半階段,之後他宣佈不再參加任何冠軍錦標賽大滿貫賽事。從2007年起,龐馬開始擔任美國名人賽的名譽開球嘉賓[3]。他最後一次出現在職業球場上,是在2006年10月13日,當時他參加冠軍巡迴賽的管理者小型企業精英賽(Administaff Small Business Classic),中途他對自己的發揮不甚滿意,此後他不再參加職業比賽[4]。2004年海灣山邀請賽(Bay Hill Invitational)上,龐馬再一次上演了激動人心的一幕。當時他距離被水障礙包圍的18號果嶺約有200碼,素以積極進取打法著稱的龐馬以一杆長打杆成功地將球擊上果嶺。這精彩一擊讓他的忠實球迷們激動不已,也使他本人極度興奮,他轉身與擔任球童的外孫山姆·桑德斯(Same Saunders)開心戲耍以慶祝這一時刻。
與許多成功球員一樣,龐馬在球場之外還擁有一個龐大的產業帝國。他擁有一個高爾夫球場即「海灣山高爾夫球俱樂部」(Bay Hill Club and Lodge),該球場也是PGA巡迴賽賽事之一的阿諾·龐馬邀請賽(Arnold Palmer Invitational,前身是海灣山邀請賽,自2007年起改為現名)的主辦地;他還協助創立了高爾夫專業電視頻道「高爾夫頻道」(The Golf Channel)[5];龐馬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第一個高爾夫球場的設計顧問。龐馬於1972年成立了一家球場設計事務所,目前該事務所總部遷至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1971年,龐馬還將他幼年時練球的拉特羅布鄉村俱樂部的所有權收入名下。
在2000年,龐馬被《高爾夫文摘》(Golf Digest)評選為史上最偉大高爾夫球員第6名[6]。同時,根據該雜誌的統計,龐馬在逾53年中參加了734場PGA巡迴賽比賽,共贏得了1861857美元的獎金;另外在2008年他在比賽之外的產業中共獲得了約3000萬美元的收入[7]。
目前龐馬定居在佛羅里達州海灣山高爾夫球俱樂部附近。
業餘比賽冠軍 (2)
[編輯]- 1953 Evergreen Pitch and Putt Invitational
- 1954年美國業餘高爾夫球錦標賽
職業比賽冠軍 (94)
[編輯]阿諾·龐馬在其職業生涯中一共獲得過94個比賽冠軍,其中包括62個PGA巡迴賽冠軍和10個冠軍巡迴賽冠軍。
四大滿貫賽事
[編輯]冠軍 (7)
[編輯]年份 | 賽事 | 54洞 | 奪冠成績 | 冠亞軍分差 | 亞軍 |
---|---|---|---|---|---|
1958 | 美國名人賽 | 暫時並列 | -4 (70-73-68-73=284) | 1 杆 | 道格·福特(Doug Ford), 佛瑞德·霍金斯(Fred Hawkins) |
1960 | 美國名人賽 (2) | 領先1杆 | -6 (67-73-72-70=282) | 1 杆 | 肯·文圖瑞(Ken Venturi) |
1960 | 美國公開賽 | 落後7杆 | -4 (72-71-72-65=280) | 2杆 | 傑克·尼克勞斯(Jack Nicklaus) |
1961 | 英國公開賽 | 領先1杆 | -8 (70-73-69-72=284) | 1杆 | 戴伊·里斯(Dai Rees) |
1962 | 美國名人賽 (3) | 領先2杆 | -8 (70-66-69-75=280) | 附加賽 1 | 加里·普萊爾(Gary Player), 道·芬斯特沃德(Dow Finsterwald) |
1962 | 英國公開賽 (2) | 領先5杆 | -12 (71-69-67-69=276) | 6杆 | 凱爾·納格(Kel Nagle) |
1964 | 美國名人賽 (4) | 領先5杆 | -12 (69-68-69-70=276) | 6 杆 | 戴夫·瑪爾(Dave Marr), 傑克·尼克勞斯 |
1 在18洞附加賽中擊敗加里·普萊爾和道·芬斯特沃德(Dow Finsterwald),三人成績:龐馬68杆、普萊爾71杆、芬斯特沃德77杆。
四大賽歷屆賽事成績一覽
[編輯]賽事 | 1953 | 1954 | 1955 | 1956 | 1957 | 1958 | 1959 |
---|---|---|---|---|---|---|---|
美國名人賽 | DNP | DNP | T10 | 21 | T7 | 1 | 3 |
美國公開賽 | CUT | CUT | T21 | 7 | CUT | T23 | T5 |
英國公開賽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PGA錦標賽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T40 | T14 |
賽事 | 1960 | 1961 | 1962 | 1963 | 1964 | 1965 | 1966 | 1967 | 1968 | 1969 |
---|---|---|---|---|---|---|---|---|---|---|
美國名人賽 | 1 | T2 | 1 | T9 | 1 | T2 | T4 | 4 | CUT | 27 |
美國公開賽 | 1 | T14 | 2 | 2 | T5 | CUT | 2 | 2 | 59 | T6 |
英國公開賽 | 2 | 1 | 1 | T26 | DNP | 16 | T8 | DNP | T10 | DNP |
PGA錦標賽 | T7 | T5 | T17 | T40 | T2 | T33 | T6 | T14 | T2 | WD |
賽事 | 1970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1976 | 1977 | 1978 | 1979 |
---|---|---|---|---|---|---|---|---|---|---|
美國名人賽 | T36 | T18 | T33 | T24 | T11 | T13 | CUT | T24 | T37 | CUT |
美國公開賽 | T54 | T24 | 3 | T4 | T5 | T9 | T50 | T19 | CUT | T59 |
英國公開賽 | 12 | DNP | T7 | T14 | DNP | T16 | T55 | 7 | T34 | DNP |
PGA錦標賽 | T2 | T18 | T16 | CUT | T28 | T33 | T15 | T19 | CUT | CUT |
賽事 | 1980 | 1981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
美國名人賽 | T24 | CUT | 47 | T36 | CUT | CUT | CUT | CUT | CUT | CUT |
美國公開賽 | 63 | CUT | CUT | T60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英國公開賽 | CUT | T23 | T27 | T56 | CUT | DNP | DNP | CUT | DNP | CUT |
PGA錦標賽 | T72 | 76 | CUT | T67 | CUT | T65 | CUT | T65 | CUT | T63 |
賽事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
美國名人賽 | CUT | CUT | CUT | CUT | CUT | CUT | CUT | CUT | CUT | CUT |
美國公開賽 | DNP | DNP | DNP | DNP | CUT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英國公開賽 | CUT | DNP | DNP | DNP | DNP | CUT | DNP | DNP | DNP | DNP |
PGA錦標賽 | CUT | CUT | CUT | CUT | CUT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賽事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
美國名人賽 | CUT | CUT | CUT | CUT | CUT |
美國公開賽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英國公開賽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PGA錦標賽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DNP = 未參賽
WD = 因傷退賽
CUT = 遭半程淘汰
"T" 意指並列名次。
綠色底色表示冠軍。黃色底色表示進入前十名。
四大賽成績統計
[編輯]- 參賽:142次
- 奪冠:7次
- 亞軍(含並列):10次
- 前三名(含並列):19次
- 前五名(含並列):26次
- 前十名(含並列):38次
- 連續保持前十名次數:連續6次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The Gigantic Book of Golf Quot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oreword by Arnold Palmer. 2007.
- ^ The Wicked Game: Arnold Palmer, Jack Nicklaus, Tiger Woods and the Story of Modern Golf, page 55. Howard Sounes, 2004. ISBN 0-06-051386-1
- ^ 存档副本. [201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30).
- ^ 'Arnie's Army' Gets Last Look at Legend New York Times, 2006年10月14日
- ^ Arnold Palmer: Memories, Stories, and Memorabilia from a Life on and Off the Cour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Arnold Palmer. page 73.
- ^ Yocom, Guy. 50 Greatest Golfers of All Time: And What They Taught Us. 高爾夫文摘. 2000年7月 [2007-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7).
- ^ Golf Digest, "Palmer in his Prime," September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