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陳一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一諮
性別
出生(1940-07-20)1940年7月20日
 中國四川省成都縣
逝世2014年4月14日(2014歲—04—14)(73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研究領域農村經濟研究、政治及經濟體制改革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1989年6月4日退黨)
學歷
經歷
  •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六所大學兼任教授
    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創辦人
代表作

陳一諮(1940年7月20日—2014年4月14日),出生於四川成都陝西省三原縣人,畢業於北京大學,曾經擔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中國改革開放基金會中方主席、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等職。他被認為是1980年代在中國主持農村、經濟和體制改革的智囊首腦,農村體制改革的主推手[1],受到胡耀邦趙紫陽中國共產黨改革派領導人的器重,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反對武力鎮壓學生,於6月4日以辭職及退黨明志,被迫流亡美國,後遭到李鵬秘密通緝[2]。2002年發現罹患癌症,於病中撰寫《陳一諮回憶錄》於2013年六四前夕出版[3]

生平

[編輯]

陳一諮生於成都,1959年起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系中文系[4]

1965年因給毛澤東寫一封《對黨和政府的若干意見》的長信,批評中國共產黨、國家生活中的不民主,被定性為「反革命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批鬥。

1969年至1978年被分配到河南省農村改造,後來在河南駐馬店地區文教局任科長,兼任確山縣瓦崗人民公社書記和駐馬店地區農校(原國家科委幹校)校長,期間,對中國的經濟、教育、社會問題做了大量調查研究。

1980年代,陳一諮積極推動中國改革,為改革開放出謀劃策,策劃成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並擔任所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與農村研究發展中心、中信國際所和北京青年經濟學會,此「三所一會」是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四大核心幕僚機構。[4]

1989年八九民運爆發後,陳一諮聯合各界人士反對武力鎮壓,並以「三所一會」的名義發表了《關於時局的六點聲明》;學運遭武力鎮壓後,陳一諮被李鵬定為趙紫陽的「黑線」和學生運動之「黑手的樞紐」而成為頭號秘密通緝犯[3]。6月4日凌晨3時,在鎮壓進行時,陳一諮撰寫《我的辭職和退黨聲明》發表,指責以李鵬等既得利益者發動軍事政變「清算革命」,「中共公開以人民為敵,屠殺手無寸鐵、和平請願的民眾,已墮落為法西斯式的政黨」。中共元老萬里當時托人帶口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陳一諮因此於6月5日逃至海南省,經法國轉逃美國並流亡海外[3]

1989年在法國巴黎籌組「民主中國陣線」,1990年4月,和臺灣旅美學者余英時發起並組建了獨立學術組織「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希望組織一批有志者推動中國制度變革和民主進程[4]

2002年發現罹患淋巴癌。2008年3月,《北京之春》4月號上[5],陳一咨與王丹楊建利胡平郭羅基吾爾開希張偉國劉剛陳小平吳仁華劉念春傅申奇易改蔡桂華魏泉寶王軍濤十六人聯名,向中國外交部發出公開信。要求政府依照憲法和法律,以及對國際社會的義務,恢復或者延期他們的中國護照,可以自由進出國境、行使公民權利[6]。2009年曾計劃返回中國大陸醫療,中國政府提出以「寫保證書」為返國條件。陳一諮拒絕接受,表示此為「把自己放進一個生活條件較好的牢獄」「我堅持了這麼多年,我不能出賣靈魂呀。」[7]

2013年5月下旬,出版70餘萬字的《陳一諮回憶錄》,回顧其出生的1940年代到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約半世紀的經歷,該書披露的歷史祕辛,打破中共官方諸多禁忌,並澄清一些傳聞,並說明對中國民主進程的看法[3]

2014年4月14日,美西時間下午3點,在洛杉磯家中病逝。

觀點

[編輯]
評價毛澤東:

陳一諮說毛澤東在奪取政權之前大談民主,為的是爭取人心;成功奪權後,中國大陸不僅從根本上摧毀了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各種政治組織、經濟組織、宗親組織和經濟組織,並且還通過不斷的政治運動清除中共黨內外有不同思想的人,使民主發展失去了成長的環境,大大阻礙了中國社會進步。[8]

談趙紫陽:

陳一諮指出,從1978年開始到1988年,中國經濟改革的眾多方案主要由趙紫陽等人主導制定,趙紫陽是中國經濟改革主要的設計者、推動者和執行者。[9]

談李鵬:

「我曾和李鵬有很多接觸,他這樣無德、無才、無能的人能當上中國國家領導人,只有在中國這種特定的制度環境下才有可能,當然他扮演了歷史上一個很恥辱的角色。我覺得他早晚會被釘在恥辱柱上,這是毫無疑問的。李鵬之所以把我定為頭號秘密通緝犯,理由是很可笑的,他認為我是趙紫陽的『黑線』和學生運動的『黑手的樞紐』,其實我當時所做的事情,一方面和政府官員溝通,希望和平解決問題;一方面派聯絡員和各高校溝通,希望學生退出廣場,總不希望流血的局面發生,誰知道中國還是發生了我們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六·四事件」是中國人一個永遠的傷痛,雖然過去這麼多年了,我相信中國人是忘不了這段歷史的。」[3]

評價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

他認為,中國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打下了一個「抵禦民主制度的根基」。「為什麼從鴉片戰爭後,那麼多人為了爭取中國的民主和自由都犧牲了,到現在中國依然沒能實現民主,這是有非常深刻的原因的。因為在1949年之後,毛澤東把中國社會幾千年來發育出的政治、經濟、法律、宗親組織全部都扼殺和破壞了,所以使得中國的基層社會缺少民主的元素。」[3]

談六四天安門事件及影響:

「因為鎮壓了八九,所以現在出現了官員腐敗及引發的全民腐敗、貧富懸殊、社會沒有正義和公理、道德淪落、環境破壞等,一代人失去了理想,沒有了正義的聲音。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和當年強力鎮壓了學生和民眾的合理要求,而後沒有了任何輿論自由權力不受制衡有極大的關係。」[3] 「當然李鵬把我當成頭號通緝犯,他認為我鼓吹包產到戶,破壞了人民公社的集體經濟;鼓吹經濟改革,破壞公有制;鼓吹政治改革,破壞黨的領導,所以實際上八九事件的發生,就是中共既得利益者清算十年改革的一場『非法的軍事政變』,當年我這麼認為,現在我仍然這麼認為 。」[7]

談中國前途:

陳認為,雖然目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必須要進行政治改革,否則中國要面臨一波又一波的危機。他還對目前習李體制下新的一輪反「普世價值」、反「憲政」等左潮言論的出現給予警示,他說「批判西方的憲政就像『螳臂擋車』,只有在一個信息封閉的社會才能用這種蒙昧的作法欺騙民眾,在一個開放的社會,大家在各種信息的基礎上對歷史有比較,會逐漸走上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流。[3]慈禧太后晚年人們享受的言論新聞結社的自由甚至比現在還要多,220年前法國人權宣言》就指出:無視、忽視或蔑視人權,是公眾不幸和政府腐敗的唯一原因。」[10]

重要著作

[編輯]
  • 《陳一咨回憶錄》,香港新世紀出版社,2013年5月24日,ISBN 978-988-15571-4-8:全書共70多萬字,書中內容包括他前半生參與中國經濟和政治改革等方面的個人經歷,以及後半生流亡海外後對中國民主化的思考。[8][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陈一谘回忆录百万字完稿. 美國之音. 2012-06-06 [2013-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6). 
  2. ^ 二十世紀的世界與中國. 香港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200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2).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吳雨. 陈一谘:李鹏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德國之聲. 2013-05-27 [2013-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8). 
  4. ^ 4.0 4.1 4.2 陈一谘. 香港新世紀出版社. [2013-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6). 
  5. ^ 王丹等. 王丹 等:致中国外交部暨使领馆公开信. 大紀元網站. 2018-03-29 [2021-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7) (簡體中文). *中國公民:王丹 楊建利 胡平 郭羅基 陳一咨 吾爾開希 張偉國 劉剛 陳小平 吳仁華 劉念春 傅申奇 易改 蔡桂華 魏泉寶 王軍濤 2008年3月5日──轉自《北京之春》4月號 
  6. ^ 容易. 王丹要求发还护照 争取回国权. 美國之音網站. 2018-05-01 [2021-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1) (簡體中文). 前六四民運學生領袖王丹以及楊建利、胡平、郭羅基、陳一咨、吾爾開希、張偉國、劉剛、陳小平、吳仁華、劉念春、傅申奇、易改、魏泉寶、王軍濤等人聯名發起「回國權」運動。第一波行動是向中國外交部所屬使領館發出公開信,要求中國政府按照中國憲法和法律以及中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義務,給他們恢復或者延期中國護照,讓他們自由進出中國,行使公民權利。 
  7. ^ 7.0 7.1 陳一諮王炳章獲傑出民主人士獎. 美國之音. 2012-02-06 [2013-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9). 
  8. ^ 8.0 8.1 《陳一諮回憶錄》在港出版. 自由亞洲電台. 2013-05-24 [2013-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2). 
  9. ^ 陳一諮、嚴家祺. 《趙紫陽與中國改革--紀念趙紫陽》. 明鏡出版社. 2005年2月 [2013-05-28]. ISBN 19321382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2). 
  1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RTI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