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蒂亞斯·曼
外觀
馬蒂亞斯·曼 | |
---|---|
出生 | 1959年10月10日 (65歲) 圖伊訥 |
教育程度 | 博士 |
母校 | |
職業 | 生物學家、生物化學家、物理學家、大學教師 |
僱主 | |
獎項 | 恩斯特先靈獎、Fresenius Prize、路易·讓泰化學獎、奧托·瓦爾堡獎章 |
馬蒂亞斯·曼(Matthias Mann,1959年10月10日—),德國物理學家和生物化學家,主要研究質譜及其在蛋白質組學中的應用。他是在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主任。2012年,獲路易斯-讓泰醫學獎。
曼在哥廷根大學學習了物理和數學。1988年在耶魯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約翰·芬恩指導下以研究超高分子量化合物的質譜獲博士學位。隨後,他在南丹麥大學做博士後研究,1992-1997年任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領導者。1998年到2005年任南丹麥大學教授。自2003年以來,他是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會員、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主任。他也在哥本哈根大學進行研究。
曼開發了一種質譜法以快速確定一個人體細胞中的蛋白質。他利用了芬恩博士的電噴霧過程,其中的靜電電壓用於分離蛋白質,因為傳統質譜儀中熱蒸發的方法用於蛋白質是不可能的。2008年,他與他的團隊成功破譯了酵母細胞的4400種關鍵的蛋白質,並參與了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該方法還為醫學診斷開闢了新的可能性,因為蛋白質在疾病細胞中的變化可以作為鑑定疾病的「指紋」。該方法有望為癌症的診療帶來革命。[1]
參考資料
[編輯]- ^ Marc Hasse. Matthias Mann: Pionier der Proteinforschu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bendblatt.de. 201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