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駱馬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駱馬湖
駱馬湖落日
湖泊類型淡水湖
表面積375平方公里
平均深度3.32m
最大深度5.5m
位置
地圖

駱馬湖,又名樂馬湖、洛馬湖、馬樂湖等,舊作落馬,因古代大金兵曾在此屯紮得名,是中國江蘇中部的一個湖泊,位於宿遷市西北部,處於徐州市和宿遷市的結合部,總面積375平方公里,為江蘇省四大淡水湖之一。是調蓄沂、沭、泗洪水的大型防洪蓄水水庫。

2010年5月媒體爆出駱馬湖因諧音「落馬」犯了忌諱而被改名的事件,而徐州新沂境內的駱馬湖已改名「龍馬湖」,這也遭到了很多當地人士的反對。[1]

技術概況

[編輯]

為構造型湖泊。原始基底是地塹式的陷落盆地,湖東貫穿南北的是郯廬深大斷裂,湖西還有一組南北向的斷裂構造。

駱馬湖湖底一般高程19米,一線控制水面積375平方公里,庫容9億立方米,設計防洪水位23.5米;二線控制水面積432平方公里。死水位20.5米,汛限水位22.5米,正常蓄水位23.0米,設計洪水位25.0米,庫容15億立方米。校核洪水位26.0米。多年日平均水位22.44米(洋河灘站水位,下同),歷史最低水位17.85米(1978年7月1日),最高洪水位25.47米(1974年8月16日)。控制流域面積5.2萬平方公里。

當蓄水位21.81米時,湖水面積為296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7億立方米。最大寬度20公里,湖底高程18~21米,最大水深5.5米,大小島嶼60多個。

當蓄水位23.0米時,平均水深3.32米,最深等深線東南部水深5.5米,庫容量為7.5億平方米。

歷史

[編輯]

南宋建炎二年(1128),黃河南徙奪徐州以下泗水和淮陰以下淮河幹流入海後,成為沂河中運河季節性滯洪區。元、明以後,泗水逐漸淤淺,駱馬湖開始瀦蓄沂洪。「天啟年間,駱馬湖夏秋遇潦,湖面橫亙二十餘里,已匯成汪洋大湖。」清咸豐五年(1855)黃河北徙,原河道形成今日廢黃河,泗、沂、沭諸河失去入淮通道,泗水逐漸瀦積為今日的南四湖並以中運河為泄水尾閭,沂水則瀦水為駱馬湖。

1949年汛期淮河大洪水後,開工導沂整沭工程,駱馬湖確定為臨時蓄洪水庫,設計防洪水位23米,蓄水9億立方米。沂河臨沂最大洪峰為6000立方米每秒,泗水來量為500~1000立方米每秒。經駱馬湖、黃墩湖臨時攔蓄後,分別由嶂山排入新沂河1500立方米每秒,中運河六塘河各排500立方米每秒。為此,培修加固了18.4公里駱馬湖南堤(原中運河左堤),搶築皂河束水壩以控制駱馬湖下泄中運河的流量,並進行嶂山切嶺使沂泗洪水直接從新沂河入海。沂、沭二河方有了各自入海的河道,即新沂河新沭河新沂河入江蘇後,入駱馬湖,再出嶂山閘,經沭陽燕尾港,在灌河口入海。還可從皂河閘和宿遷閘泄洪入中運河。1950年代還有楊河灘閘泄洪入總六塘河

1952年6月,皂河束水壩廢壩改建節制閘和船閘、建成六塘河楊河灘節制閘,初步建成了汛期攔洪、汛後退水種麥,實行「一水一麥」的皂河控制工程(稱一線控制)。

1957年大洪水迫使黃墩湖破堤蓄洪,駱馬湖楊河灘最高水位達23.15米,超過設計水位0.15米。皂河閘、楊河灘閘超標準泄洪。汛後按照「一湖蓄水、兩湖調洪、三級控制」的治理原則,駱馬湖改為常年攔洪蓄水庫,黃墩湖為非常滯洪水庫,興建宿遷大控制,形成三級水位。1957年冬至1958年6月,興建了宿遷節制閘及船閘、六塘河閘和六塘河攔河壩。1961年4月建成了嶂山閘,還建了駱馬湖北堤和西堤。至此,宿遷大控制基本形成(亦稱二線控制),壩頂高程28米,駱馬湖成為常年防洪蓄水水庫,駱馬湖湖底高程為18~21米,當湖水位23米時,庫容9億立方米。當駱馬湖水位超過24.5米時,從一線控制退守二線控制,湖水位25米時,庫容15億立方米。1963年、1974年兩次汛期大水退守宿遷大控制。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江苏千年骆马湖因谐音落马改名 现成“马上湖”. 搜狐網. 2010-05-23 [2010-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