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黑冠鵑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黑冠鵑隼
黑冠鵑隼,攝於印度大吉嶺縣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鷹形目 Accipitriformes
科: 鷹科 Accipitridae
屬: 鵑隼屬 Aviceda
種:
黑冠鵑隼 A. leuphotes
二名法
Aviceda leuphotes
(Dumont,1820)[2]
異名

Falco leuphotes Dumont, 1820

黑冠鵑隼學名Aviceda leuphotes)為鷹科鵑隼屬的一種中小型猛禽。其身體主要為黑色,有褐色或白色的斑塊,其羽冠常豎立。該鳥主要以昆蟲為食。黑冠鵑隼為群居鳥類,在遷徙時會形成龐大的鳥群,在越冬地也常與同伴一同捕獵與休息。目前黑冠鵑隼雖有面臨盜獵與棲息地破壞的威脅,但其種群較大,IUCN將其評為「無危」。

外貌描述

[編輯]
黑冠鵑隼翅膀底部的圖案

黑冠鵑隼為小型猛禽,體長28—35厘米,翼展64—74厘米,雄性略小於雌性。其體格矮壯,尾部長度中等,翅膀寬而圓,末端可延伸過尾部。該鳥頭部有常豎立的羽冠。成年黑冠鵑隼大體為黑色,背部有白色的斑塊,外部次級飛羽為褐色或褐白相間,胸部有褐色與白色的斑紋。其內部次級飛羽為黑色、白色或棕紅色,翅膀內側有白斑。幼鳥外貌與成鳥相似,但更為黯淡,喉部有白色斑紋,羽冠為褐色,背部的白斑更大[3]

停歇於樹木上的黑冠鵑隼,其豎立的羽冠清晰可見

物種命名

[編輯]

黑冠鵑隼由法國動物學家夏爾·迪蒙·德聖克魯瓦於1820年命名。其屬名「Aviceda」由拉丁語詞語「Avis」與詞尾cida組合而來,前者意為「鳥」,後者則意為「殺手」。種加詞則來源於希臘語的λοφωτος,意為「羽冠」。該鳥的正模標本產自印度本地治里[4]

亞種

[編輯]

黑冠鵑隼目前有以下四個亞種,但學界對除去指名亞種外其餘亞種是否成立尚有爭議[4]

  • 指名亞種Aviceda leuphotes leuphotes:該亞種分佈於印度東南部與斯里蘭卡
  • 安達曼亞種Aviceda leuphotes andamanica:該亞種分佈於安達曼群島南部;
  • 南方亞種Aviceda leuphotes syama:該亞種於印度北阿坎德邦至中國華東老撾的地域繁殖,在泰國、馬來半島爪哇島越冬。其亞種名來自於印地語中「藍黑」或「深色」一詞。比起指名亞種,其翅膀內側有更多深色條紋,背部的褐色與白色圖案更少;
  • 四川亞種Aviceda leuphotes wolfei:該亞種僅有於1948年產自四川省峨眉山的一具孤例標本,其亞種名來自於先後隨軍駐紮於菲律賓韓國的美國陸軍上校勞埃德·雷蒙德·沃爾夫。

此外,緬甸南部與泰國的西部的種群一般認為屬於指名亞種,但亦可能屬於南方亞種[4]

生態與習性

[編輯]
飛行中的黑冠鵑隼,注意其胸部褐白相間的圖案

棲息地

[編輯]

黑冠鵑隼最常棲息於林間空地與溪流充足的森林中[3],亦可於次生林與竹林中覓其蹤影。其棲息地海拔一般不超過1500米[3]。該鳥在遷徙或越冬時有時會出現於紅樹林、果園、稻田等地[4]

食性

[編輯]
捕食蝗蟲的黑冠鵑隼

黑冠鵑隼主要以昆蟲為食。其一般在高處的棲木上等候,在看見獵物後一躍而下將其擒住。該鳥有時還會翻找落葉堆中的昆蟲。其還會尾隨成群覓食的雀鳥以捕食逃離這些鳥類的獵物。黑冠鵑隼偏好捕食甲蟲直翅目昆蟲以及有翅繁殖蟻[5]。對該鳥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種群的研究稱其獵物有約一半為昆蟲幼蟲[6]。該鳥還會捕食諸如褐喉食蜜鳥等小型脊椎動物[4]。此外,有記錄稱該鳥會食用油棕的果實[7]

繁殖

[編輯]

黑冠鵑隼的繁殖季有一定地區差異:在緬甸為3—5月,印度西南部為2—6月,印度東北部為4—6月[8]。雄鳥在求偶時會在空中做出類似蒼鷹的之字飛行動作。雙方親鳥均會全程參與築巢和育雛,但雌鳥會比雄鳥投入更多的時間[6]。其鳥巢多位於靠近水域、枝繁葉茂的大樹上,由草、樹葉與纖維築成[3]。黑冠鵑隼一窩一般有鳥蛋2-3枚,孵化期約為26日。幼鳥在孵化後29日左右離巢[6]

遷徙

[編輯]

黑冠鵑隼位於熱帶地區的種群均為留鳥,但北部種群會在秋季南飛,穿過馬來半島前往蘇門答臘越冬[3]。其遷徙時會形成超過400隻的大群[5]

社交

[編輯]

黑冠鵑隼為群居鳥類,在遷徙與越冬時尤甚[5]。泰國春蓬府曾在一日內有4萬2千隻黑冠鵑隼過境[9],在越冬地也常有多於20隻黑冠鵑隼擠在一處休息的記錄。該鳥在越冬地多以7—13隻的群體一同捕食[5]

種群保育

[編輯]

目前黑冠鵑隼正面臨森林破壞所致的棲息地破壞問題。此外,印度尼西亞學者發現有人在網上將黑冠鵑隼做寵物出售[10]。然而,目前全球仍有數萬隻黑冠鵑隼,其種群規模較大,IUCN將其評為「無危」[1]。2019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被中國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viceda leuphote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22694964A93481495 [2021-11-12].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694964A93481495.en可免費查閱. 
  2.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黑冠鹃隼.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3.0 3.1 3.2 3.3 3.4 Fergusons-Lee,J; Christie,D.A. Raptors of the World. Princeton Fieled Guide. 2003: 94. 
  4. ^ 4.0 4.1 4.2 4.3 4.4 Clark,W.S; Kirwan,G.M. Black Baza. Birds of the World. Cornell University. 2020 [2023-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5. ^ 5.0 5.1 5.2 5.3 Wells,D.R. The Birds of the Thai-Malay Peninsula, Volume 1: Non-Passerines. Academic Press. 1999: 124–125. 
  6. ^ 6.0 6.1 6.2 Sivakumar,S; Prakash,V. Nesting of Jerdon’s Baza Aviceda jerdoni and Black Baza A. leuphotes in Buxa Tiger Reserve, West Bengal, India. Forktail. 2005, 21: 169–171. 
  7. ^ Duckett,J.E. Birds of Prey as feeders on Oil Palm(Elaeis guineensis) - A Note on New Malaysian Record. The Planter. 1987, 63: 21–23. 
  8. ^ Duckworth, J. W; Tizard,R,J; Timmins,R.J; Thewlis,R.W; Robichaud,W.G; Evans,T.D. Bird records from Laos, October 1994-August 1995. Forktail. 1998, 13: 33–68. 
  9. ^ DeCandido, R; Nualsri,C; Allen,D; Bildstein,K.L. Autumn 2003 raptor migration at Chumphon, Thailand: a globally significant raptor migration watch site. Forktail. 2004, 20 (49–54). 
  10. ^ Gunawan; Paridi,A; Noske,R.A. The illegal trade of Indonesian raptors through social media. Kukila. 2017, 20: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