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龐克文化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倫敦龐克

龐克punk),又譯「朋克」、「鬅客」。龐克文化是一種起源於1970年代的次文化。最早源起於龐克音樂,但逐漸轉換成一種整合音樂、服裝與個人意識主張的廣義文化風格。

龐克音樂

[編輯]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龐克文化始於1970年代,由英國開始,最初的時候它是一種音樂上的叛逆運動,主旨是在抗拒反對一些包括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重金屬(heavy metal)在內,已經既存的流行音樂形式。在龐克文化的訴求中,這些流行音樂的歌手們早已因為過分英雄崇拜式的偶像塑造,而與他們的歌迷們疏離太遠。龐克文化的追隨者以地下音樂(underground)、極簡搖滾(minimalist rock)等音樂形式為基礎,發展出他們自己反烏托邦風格的音樂。在龐克搖滾領域,性手槍(Sex Pistols)與雷蒙斯合唱團(The Ramones)是龐克音樂啟蒙時期較為人所熟悉的代表性樂團。

漸漸的,龐克變得更加多樣化並且更少最低限要求主義,這是隨着像The Clash這樣的樂隊融入了如skarockabilly甚或hip-hop這樣的其他地下音樂影響而發生的,但是音樂所散發的訊息還是一樣的;它帶有顛覆性、叛逆性以及無政府主義。它取材於諸如面對社會的問題、下層階級的被壓迫等等這樣的主題。龐克文化是對社會的一個訊息,也就是,不是所有人都過得很好、不是所有人都一樣。

英國的龐克文化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瀰漫到了北美,在那裏人們創造了一種新的音樂風格,稱為硬核龐克(硬核、hardcore)、因為比歐洲的同類音樂更快和更富進攻性的節奏而著稱。從這一新流派產生的風格包括滑板龐克(skate punk)和straight edge(直線邊緣)。

從龐克的開始時起,主流唱片公司就試圖從地下龐克文化獲利。很多時候這遇到了許多阻力,因為龐克的理念在於音樂的純潔性,而龐克常常覺得這受到了唱片公司牟利動機的威脅。

從1980年代晚期開始,美國西北太平洋地區(Pacific Northwest)的龐克音樂「油漬搖滾(grunge)」進入市場。成功的油漬搖滾樂隊如涅磐(Nirvana)和Pearl Jam他們的音樂明顯受到龐克風格影響。這些早期的商業成功導致了另一龐克風格在主流中的成功,它被稱為強力流行樂或者流行龐克。流行龐克的樂隊的例子有Green DayOffspring.

很多初期龐克次文化的追隨者覺得龐克的商業化帶來幻滅的感覺。他們聲稱龐克按照定義就應該是不流行的(把"流行龐克"視為自相矛盾),所以應該保持這個狀態,因為它給主流文化帶來了所需的挑戰。

龐克意識形態

[編輯]

龐克作為一種次文化時常強調其意識形態內涵,其主要主張諸如個人自由反獨裁等。龐克文化的擁護者一般具有反叛和挑戰權威的精神內核。然而,一些龐克也可能持有類似納粹主義白人至上主義的觀點。在龐克文化的內部,這些人士遭到幾乎整個文化社群的排斥,因為人們相信這些主張與龐克的初衷相悖。2016年的美國音樂獎期間,龐克樂隊Green Day當眾表達了對納粹主義的鄙視。另一隻龐克樂隊Dead Kennedys在1981年發行的單曲「Nazi Punks Fuck Off」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Sex Pistols樂隊為代表的早期英國龐克普遍表達了無政府主義的傾向,他們的口號「沒有未來」是英國龐克的代表性意識形態標語之一。

龐克設計

[編輯]

早期龐克的服裝賦予日常物品以美學價值,比如將衣物撕裂再系以別針或捆帶,使用顏料在衣物上作畫和裝飾,把黑色的垃圾膠袋作為襯衫或衣裙,把扣針、剃鬚刀等作為飾物,他們還常常有意使用皮革橡膠乙烯基塑料作為衣物,使人聯想起犯罪傾向、性暴力性變態。總之是使自己的造型極度誇張、放蕩不羈、充滿挑釁性。但顯而易見,龐克儘管氣勢咄咄、對日常生活及其中之用品,以及被附於其中的意義和標誌胡搗亂攪,卻從不拒斥它們。該運動本身就很商業化。隨着經濟的復甦,龐克激烈的標新立異也被融入主流文化中,成為時尚。那種玩世不恭的時髦味和顛覆味的龐克語彙為時裝設計時尚刊物帶來的影響最顯而易見。把龐克服裝或新浪潮服裝帶進主流文化的最重要設計師是英國人薇薇安·魏斯伍德。另一位英國龐克服裝設計師贊德拉·羅德斯(Zandra Rhodes,1940年生)作品風格更加溫和,得到更多富人和名流認可。在視覺傳達領域中,龐克同樣經歷了一個被馴化的過程,這尤其凸現於早期的龐克刊物和後來出現的、往往被誤以為屬於龐克文化的時尚雜誌之間的對比。美國的《龐克》(Punk)、英國的《吸之毒》(Sniffin' Glue)是具有代表性的龐克刊物,但均隨着龐克文化被馴化這一過程而停刊。[1]

參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參閱顏勇、黃虹編著:《西方設計:一部為生活製作藝術的歷史》第586-592頁,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