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討論: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台灣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小作品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條目名

[編輯]

「梗」是以訛傳訛,不如移回本字。--百楽兎 2008年1月12日 (六) 09:27 (UTC)[回覆]

老實說我不知道「本字」是什麼,梗這個字的用法太常用了(在台灣)。另外我把老梗、爛梗等等都做了重定向至此。—影法師 (留言) 2008年1月12日 (六) 10:05 (UTC)[回覆]
好像又移動了。不過這也不是流行用語,因為源於相聲,所以很久以前就有了。這個用語的本字是「哏」,建議把所有重定向都指向「哏」以正視聽。--百楽兎 2008年1月12日 (六) 11:25 (UTC)[回覆]
謝謝百楽兎大大的告知,我現在終於知道梗的來源了。我認為,就「知名度」而言,作為橋段的用法需用「梗」這個字作為條目名,再說明它是哏的誤寫。相聲術語的「哏」需另外建條目來說明此字在相聲領域的使用。在還沒有人寫專門介紹(相聲術語)的條目前,我先將它重定向至。現在我又做了全部條目的重定向整理。應該已經沒有問題。—影法師 (留言) 2008年1月12日 (六) 12:55 (UTC)[回覆]
梗即是哏,因為梗是誤寫,寫錯的人從一開始就應該寫哏,這一事實不應該解讀成台灣藝能界用梗,相聲界用哏,而建兩個條目來說明。當然,我並不想說服你放棄對「知名度」的信仰,我知道每個人的信仰多少都存在差異,但是把哏重定向到梗將會產生誤導,所以我會將哏的重定向提快速刪除。--百楽兎 2008年1月12日 (六) 15:46 (UTC)[回覆]
了解,謝謝指教。你認為我應該把條目移動到哏,然後再說明它被誤用成梗、做梗到哏的重定向這樣較好?我會對知名度有如此信仰,是因為我住的台灣幾乎沒有人知道梗字的由來是哏。(嘆)—小影 (留言) 2008年1月12日 (六) 19:17 (UTC)[回覆]

關於整條條目

[編輯]

我認為梗主要的解釋為「草本植物的枝莖。其衍生意有阻礙、阻塞的意思」。關於相聲用語的"梗"應該被定為消歧義。張張 (留言) 2008年1月15日 (二) 15:49 (UTC)[回覆]

我想您應該是沒有接觸台灣流行文化或聽相聲。當然你說的對,梗的原意才是主要的解釋沒錯。但是,打「梗」這個字搜尋的人,如果心裏想看到的是植物的解釋的話,我想他可以很明顯在第一行看到「本文講述的是一種特殊用語。關於此字的原意,詳見「梗 (消歧義)」。」然後去點梗 (消歧義),看到「草本植物的枝莖。其衍生意有阻礙、阻塞的意思」這句話。主要的解釋只有一句話。而相聲用語則可以寫一篇條目。如果將重定向到梗 (消歧義),再讓使用者點選植物梗相聲梗,那麼我建議等植物梗的條目不是只有一句話再說。請你看看致敬這個條目,為何就沒有人挑它毛病、要它做消歧義?致敬的主要解釋「致敬原意是指向某人事物表達對其的敬意。」這只佔了一句話,而下面的這個詞的衍生義─ACG中的致敬卻比主要的解釋來得有的寫。(原本我寫梗條目時,也是僅僅在第一行寫「梗的原意是指植物的枝莖」而已,然後接下來就開始長篇大論它的現代用法)我寫的已經做的比致敬多了,為了區區一句「草本植物的枝莖。其衍生意有阻礙、阻塞的意思」開一個消歧義頁。當另一種解釋比原本最初的原始意義複雜許多時,應該仿照致敬條目的做法才是。並不是我故意要偏坦梗的現代用法,我也是無可奈何的。這能怪什麼?只能怪我們中文維基百科目前還沒有任何植物學家來關心「梗」。—小影 (留言) 2008年1月16日 (三) 09:41 (UTC)[回覆]
不,梗和莖基本通用。因此應該先進入梗 (消歧義)頁再讓瀏覽者選擇相聲用語的梗和植物學的梗。植物學的梗可重定向至。剛才我和你同時按了保存本頁了呢,呵呵。張張 (留言) 2008年1月16日 (三) 09:53 (UTC)[回覆]
嗯,我沒有接觸過台灣的相聲。此外,我們香港這裏並沒有流行這個字。張張 (留言) 2008年1月16日 (三) 09:56 (UTC)[回覆]
這樣啊,看來香港的那兩字得去掉。老實說,我也沒有接觸相聲,另外這個相聲用法好像是中華通用的,非台灣特別。原來有呀,實在是太感謝你了,我還以為真的沒有人寫植物的梗呢。好,那麼就照你說的做吧。—小影 (留言) 2008年1月16日 (三) 12:37 (UTC)[回覆]
我已經做好條目移動、修改和所有的重定向了,我想這個樣子應該都能達到百楽兎、張張兩位維基同伴的期望。—小影 (留言) 2008年1月16日 (三) 13:19 (UTC)[回覆]

音譯?

[編輯]

這有點奇怪,如果說「梗」是 Gag 的音譯,那應該就跟「哏」沒關係了才對,這兩種說法應該無法相容的。或者如果說其實「梗」或「哏」都是 Gag 的音譯,那麼就根本沒理由討論誰才是本字、誰是誤用了。希望有更了解字源的人能解釋這一點。

「哏」字在天津

[編輯]

在天津,「哏」是一個廣泛使用的字。「倍兒哏兒」這個詞已經成為了天津方言的一個象徵。(「倍哏」兩字皆兒話,讀作bèir génr。)在天津方言中,哏主要是作為形容詞來使用。 我不清楚台灣的「梗」是怎樣的一個詞彙。但我認為這個以「哏」為名稱的條目主要介紹的卻是「梗」這個字在台灣的發展,而且還有「梗為英文Gag的音譯,其意為塞口物,也可作插科打諢、玩笑之意」這種解釋,讓我感覺有些匪夷所思。 此外,這個條目目前並沒有任何來源,所以無法確定「哏」字的根源究竟為何,所以建議將這兩個詞條分離。 關於天津話中的哏,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 [1] Rafom (留言) 2009年3月30日 (一) 23:04 (UTC)[回覆]

台灣用的「梗」就是「哏」的訛誤,Gag的音譯極似原創研究,過陣子刪除。--百楽兎 2009年8月3日 (一) 02:37 (UTC)[回覆]

建議將本條目移至維基詞典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