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甩手療法
1970年代中期開始流行的一種民間健身法。與飲水療法等大致同時。
方法是:身體站直,腳伸直,腿稍彎,肛門上提,腳趾用力抓住地下,兩腳距離等肩寬,兩臂同向前後搖甩,向後用力,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兩眼平視,心無雜念。動作要領為:上宜虛、下宜實、頭宜懸、口宜隨、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軸、臂宜搖、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劃、腹宜質、跨宜松、肛宜捷、跟宜穩、趾宜抓。甩手次數無一定之規,視各人情況而定。較好的方法是由二三百開始,逐漸做到每回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約半點鐘;每日上下午、晚上三次。
其原理從中醫觀點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甩手可通氣血,疏通經絡,刺激腦細胞,增加食慾,促進新陳代謝,補氣益血,鎮靜安神,緩解孿縮的肌肉,改善體質,消除百病(有說源自「易經筋」,疑為攀附虛構)。所以說此法對關節炎、失眠、高血壓、中風、半身不遂有一定療效,多少合於人們常識;至於說可治便血、便秘、哮喘、白內障、沙眼、色盲、近視、食道癌、頸部淋巴癌等,就讓人存疑了。
古希臘時就有甩手療法。相傳蘇格拉底曾向弟子傳授甩手法,一年之後堅持每日300次甩手的只有日後終成大器的柏拉圖一人。據信,蘇格拉底60歲還娶妙齡少女為妻,柏拉圖活到83歲,都與此相關。
文革間歇期,人們感到無法主宰自己的政治命運,業務上也無能為力,卻喚起了對脆弱肉體生命的關愛。尤其人們面對生老病死無法抗拒的恐懼時,自然無不渴求練就超自然力以擺脫困境。在這種情況下趨眾心理使甩手療法大行其時。被認為帶有自發性、狂熱性、非理性、暗示性的特點。當是時也,晨練人群排陣如林,手臂甩動,煞是整齊,蔚為壯觀。真是擋不住的誘惑。筆者當年也曾廁身其中,只是耐性不好早早溜號了。姜昆作品《紅茶菌和打雞血》(1980年代中期)也捎帶諷刺了甩手療法。雖不能治百病,但甩手畢竟是一種有益、有效的運動,所以後來一直有人沿用此法。
(參考資料:《活動手病趕走》,載「體育學科」網;《佛教甩手療法治百病》,載「祈福中華」網)
有關甩手療法及甩手操
[編輯]在1980年代時,香港有不少寺廟都放有甩手療法及甩手操的小冊子以供善眾取閱。由於這些小冊子是有善信「發大願推廣開去」,所以他們是自資印刷然後再免費派發出去,還「歡迎轉贈」。這樣的話,算不算是GPDL? -- 石添小草 04:06 2005年3月22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