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 ||||||||||||||||||||||
|
量子力學屬於維基百科自然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優良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小問題
[編輯]假設部分寫的是有些小問題,但幾個主要的假定(波函數、測量、演化、厄米算符)都在了。第3條是非常深刻的、量子力學獨有的特質,儘管它不該寫在在假定中。我還是很感謝作者(們),請大家寬容一下,不要在枝節上大加撻伐。
-Jilidelft
量子力學中因果律還是成立的,不過需要修正
-大猩猩 03:24 2004年9月23日 (UTC)
我覺得這篇文章的作者對量子力學的理解有問題,且不說量子力學的奠基人應該是玻爾,而海森堡薛定諤狄拉克是把數學形式確定下來,就說後面的幾條基本假設,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怎麼能這樣胡亂堆砌在一起。。。ilovebach 08:05 2006年10月5日 (UTC)
也許是作者主要是從本科量子力學的角度來看的吧,從他對於量子力學的描述來看,他說的主要是波動力學,這樣的話,「除通過廣義相對論描寫的萬有引力外至今所有其它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被量子力學描寫。」這一句就有問題,不能把量子場論簡單地歸入量子力學的範疇。ilovebach 08:09 2006年10月5日 (UTC)
數學理論那段,為什麼最後把功勞算到了諾伊曼的頭上,應該是狄拉克才對。ilovebach 21:51 2006年10月5日 (UTC)
- 維基百科就是需要你這些對題目有認識的人啊,請你多多去修改吧,造福人群!我這些一知半解的人,想幫也幫不了 :P --Lorenzarius 21:57 2006年10月5日 (UTC)
- 量子力學這麼大的題目,很難動手啊,先等Wing把架子搭好的吧。ilovebach 23:03 2006年10月5日 (UTC)
- 盧瑟福模型寫成盧瑟福行星模型會不會妥當些?陸昊涵 2018年8月6日 (一) 08:09 (UTC)
- (:)回應:不會出現歧義,因此沒有必要這樣做。--老陳(留言) 2018年8月7日 (二) 22:46 (UTC)
- 盧瑟福模型寫成盧瑟福行星模型會不會妥當些?陸昊涵 2018年8月6日 (一) 08:09 (UTC)
優良條目評選
[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後修訂)
關於人物名稱的一個建議
[編輯]自然科學方面有大量外國人的名字出現,而大陸、香港、台灣的翻譯又不盡相同,我建議大家儘量把常見的譯法都寫上,另外再註明外文名稱(英文或者德文等等),以便閱讀和查找。
- 各地對一些名詞的翻譯不同可以通過手工繁簡轉換解決,許多人名或地名都有四五種甚至更多的翻譯方法,維基沒有必要也不應該窮盡所有這些翻譯方法。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內容上,如果提到一個人名時突然冒出來很多種叫法或者各地不同翻譯法的解釋說明,勢必打斷讀者的思路,分散其注意力。其效果就是喧賓奪主。--Tevatron 2007年6月3日 (日) 04:46 (UTC)
可以參考以下三個翻譯單位:
優良條目重審
[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重審(最後修訂)
- 量子力學(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AT 2009年2月10日 (二) 13:24 (UTC)
- (+)支持,本為一條優秀條目,作為物理學重要的一環,卻只有三個參考資料去支撐約46000位元組的量子力學,希望關注物理學的維基人幫忙修善此條目。—AT 2009年2月10日 (二) 13:24 (UTC)
- (+)支持,參考資料太少--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2009年2月10日 (二) 15:24 (UTC)
- (-)反對,條目本身質素相當不錯,至少比同為優良的某些條目要好。在參考文獻中添加一兩本教科書其實已經可以支持大部分內容。—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10日 (二) 16:03 (UTC)
- (-)反對,符合優良條目的最低要求(6000位元組、來源符合可驗證性)。—龍威 (留言) 2009年2月10日 (二) 17:40 (UTC)
- (-)反對,就我現在所看到的版本而言(Revision id:9280090, timestamp:2009-02-10T19:23:17Z),參考資料不止3個,而是7個。好像又添加了4個全文性的參考資料。--這個人很懶,什麼也沒留下 (留言) 2009年2月11日 (三) 01:17 (UTC)
- (-)反對,提名者誤解現有標準或依照自己的高標準。參考文獻數目多少不能說明內容是否已經全部給出來源。條目列有多本專著作為參考,對於如此長度的條目應該足夠了。—塔下人 (留言) 2009年2月11日 (三) 02:10 (UTC)
- (+)支持,沒有學科發展史--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1日 (三) 02:56 (UTC)
- (!)意見,「關鍵現象」一節當然應該算作發展史,不是非要在標題中寫明這幾個字才算吧……—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11日 (三) 03:23 (UTC)
- (-)反對:其重審理由不成立。—Jazecorps Nekivary 2009年2月11日 (三) 08:28 (UTC)
- (-)反對,同Jazecorps。—ArikamaI 這個世界沒有神,因此顛倒了名字 2009年2月11日 (三) 22:50 (UTC)
- (:)回應:坦白說這條條目的提名主要是引起對物理有研究的維基人注意。—AT 2009年2月11日 (三) 10:09 (UTC)
- (-)反對:文句通順流暢,相當正確無誤,已達優良水平。—老陳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04:46 (UTC)
- (-)反對:清晰有條理,甚至有特色潛力。--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09年2月12日 (四) 11:35 (UTC)
- (-)反對:特色水平,現時有很多人誤解了優良條目的標準。(!)意見:實際上參考資料並不少,如果哪位有時間把下面羅列的書目,在條目中標示頁數,反對理由就不成立了。—KeepOpera (留言) 2009年2月12日 (四) 14:53 (UTC)
- (-)反對:條目的參考資料並非閣下所說的那麼少,更何況來源可信度佳,內容充實,所以這些理由是不成立的!--動物狂 MY TALK 2009年2月14日 (六) 09:18 (UTC)
- (+)支持同上—囧囧 2009年2月17日 (二) 14:04 (UTC)
- 移動完畢—木木 (發呆中) 2009年2月17日 (二) 18:47 (UTC)
看不懂
[編輯]太難。—Wmrwiki (留言) 2009年3月14日 (六) 18:25 (UTC)
- 能否稍微陳述哪些地方不懂?國立交通大學物理系有個非常好的,關於量子力學導論的視聽教學,可以學到初等量子力學。—老陳 (留言) 2009年3月15日 (日) 04:15 (UTC)
少了愛因斯坦
[編輯]條目少了他 對於量力的貢獻.
區別
[編輯]本條目和量子力學入門的區別是什麼?--百楽兎 2009年7月31日 (五) 11:21 (UTC)
- 我覺得量子力學這條目應該是比較一般性。也就是說,這條目是對於想要知道量子力學是甚麼的大眾讀者而編寫的。而量子力學入門條目則是針對那些想要學習量子力學的讀者。或許,他們讀完那條目後,還會繼續研讀更進階的條目。不知您意見如何?—老陳 (留言) 2009年11月10日 (二) 07:01 (UTC)
優良條目重審(第二次)
[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重審(最後修訂)
量子力學(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自然科學 - 物理學,提名人:Peacezheng(留言) 2013年8月27日 (二) 05:25 (UTC)
- 投票期:2013年8月27日 (二) 05:25 (UTC) 至 2013年9月3日 (二) 05:25 (UTC)
- (+)支持:提名人票。上一次重審的理由:「本為一條優秀條目,作為物理學重要的一環,卻只有三個參考資料去支撐約46000位元組的量子力學,希望關注物理學的維基人幫忙修善此條目。」這裏實際上是指全文基本上都沒有腳註(一共只有3個)。--Peacezheng(留言) 2013年8月27日 (二) 05:25 (UTC
- (+)支持,缺腳註。--白開水(留言) 2013年8月27日 (二) 11:58 (UTC)
- (+)支持,無腳註。---- 782(Talk) 2013年8月30日 (五) 07:53 (UTC)
- (+)支持:無腳註。--展翅飛翔(留言) 2013年8月31日 (六) 05:29 (UTC)
- (-)反對,已添加20個參考資料。在全文各處,也都有註明資料來源。假若有任何其它地方需要註明參考來源,請詳細指出,謝謝!--老陳(留言) 2013年8月31日 (六) 17:45 (UTC)
(+)支持:「與其它物理理論的關係」及「解釋和哲學觀點」都缺少來源,與英文版差得遠。--Risk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02:22 (UTC)- (-)反對:修改後可接受。--Risk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14:55 (UTC)
(=)中立:只剩「解釋和哲學觀點」要補充來源出處,其他都符合優良條目的要求。--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9月1日 (日) 02:26 (UTC)- (:)回應:已為此部分添加參考文獻。 AndyHe829(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05:15 (UTC)
- (-)反對:已改善--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9月1日 (日) 14:52 (UTC)
- (:)回應:已為此部分添加參考文獻。 AndyHe829(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05:15 (UTC)
- (-)反對:已改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3年9月1日 (日) 02:36 (UTC)
- (-)反對:修訂全文文字,並添加若干參考文獻。 AndyHe829(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11:30 (UTC)
- (-)反對:已有增補了大量參考文獻,符合標準。--安可 ♪(留言 ) 2013年9月3日 (二) 13:15 (UTC)
補充參考文獻
[編輯]此條目已有32條參考文獻,我個人覺得足夠支撐全文。如果您認為有任何內容需要補充參考文獻,請詳細指明,我很願意找到相關資料,否則,也可以將該內容刪除,謝謝!--老陳(留言) 2014年6月1日 (日) 00:26 (UTC)
此條目爭議較少的版本
[編輯]請求已拒絕
此條目這個版本有包括量子糾纏及量子信息學的內容,而且有參考資料,不知是否可以請管理員協助更新到此版本?若管理員有其他考量也敬請提出,謝謝,祝編安--Wolfch (留言)-第十二次動員令開始籌備 2014年6月24日 (二) 13:27 (UTC)
- (+)贊成,量子纏結是量子力學的基礎概念之一,量子信息學是量子力學的重要應用領域,不應該刪除這些內容。--老陳(留言) 2014年6月24日 (二) 17:59 (UTC)
- 請與相關爭議者溝通以達成共識, 否則有關條目會被永久保護,編輯請求也會拒絕。--廣雅 范★ 2014年6月25日 (三) 03:38 (UTC)
精簡
[編輯]是否可以考慮將 動力學演化 段落精簡並拆分為一個單獨條目。對於其他部分來說這一段落顯得特別繁瑣。--物理極客銘(留言) 2016年5月22日 (日) 03:58 (UTC)
- 謝謝您的建議!已完成精簡動作。--老陳(留言) 2016年5月23日 (一) 05:25 (UTC)
優良條目重審(第三次)
[編輯]- 投票期:2016年9月16日 (五) 19:46 (UTC) 至 2016年9月23日 (五) 19:46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後部分有些段落沒有來源,已經標記—--葉又嘉(留言) 2016年9月16日 (五) 19:46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已補足來源,每一節內容都至少有一個可靠來源。--老陳(留言) 2016年9月21日 (三) 05:56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已補足來源,重審理由已不存在。-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 2016年9月21日 (三) 06:26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可查證的內容符合優良條目的標準。--★Fish out Yue in the water.☆ 2016年9月21日 (三) 06:27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WP:維基百科不是教科書。沒有連續兩句話是通順的。--7(留言) 2016年9月21日 (三) 06:33 (UTC)
- (:)回應,未免過於誇張,是否符合維基評審的水平?請具體列出問題語句,謝謝!--老陳(留言) 2016年9月22日 (四) 06:08 (UTC)
- 第一句話:「量子力學是描寫微觀物質的一個物理學分支,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其為基礎。」>「量子力學是微觀物質物理學分支,與相對論一起被視為現代物理學兩大基本支柱,……接下來我改不了,不知道到底兩個基本支柱是這些的基礎,還是只是量子力學是這些的基礎,我也不需要知道實際情況到底是哪個,這足以說明條目開頭的定義就有歧義。」第二句:「19世紀末,經典力學和經典電動力學在描述微觀系統時的不足與矛盾越來越明顯。量子力學是在20世紀初,由馬克斯·普朗克、尼爾斯·玻爾、沃納·海森堡、埃爾溫·薛定諤、沃爾夫岡·泡利、路易·德布羅意、馬克斯·玻恩、恩里科·費米、保羅·狄拉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一大群物理學家所共同創立。」上下兩句如果是因果關係的話,現在的行文就沒有體現出來,由於經典力學和經典電動力學存在不足,因此有量子力學面世;所字多餘,一大群說法不當,首段就這樣羅列一堆人名也是。「透過量子力學,人們對物質的結構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見解被根本地改變,同時,許多現象也得以真正地被解釋。」這兩個被字句真是要多彆扭有多彆扭,可以考慮改成:「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藉由量子力學,以往經典理論無法直接預測的現象,現在可以被精確地計算出來,並能在之後的實驗中得到驗證。」這斷句還能不能再歐化一點?「人們也可以通過量子力學精確計算並預測過去經典理論力所不及的現象,並在以後中實驗中驗證。」「除透過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外,迄今所有其它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寫(量子場論)。」上半句已經「除……外」,下半句還要「其它」?後半句「的」字多餘,另外首段中反覆使用的描寫、描述這種詞,我想問一下(真的是疑問句):台灣真的是用這類詞的?像上面這樣用相對論描寫引力,在量子力學框架描寫基本相互作用?如果是那這兩個詞沒有意見。教科書式行文遍地都是:「這裏, 是一個整數……」「這裏, 是頻率」,「這裏 是電子的質量,」「電子的雙縫實驗可以非常生動地展示出多種不同的量子力學現象。」「怎樣才能正確地理論描述對於一個可觀察量的測量?」好了不浪費時間了。--7(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8:58 (UTC)
- (:)回應,未免過於誇張,是否符合維基評審的水平?請具體列出問題語句,謝謝!--老陳(留言) 2016年9月22日 (四) 06:08 (UTC)
- (:)回應,感覺翻譯條目會有這些問題,已經修改通順了--葉又嘉(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29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確實像7所說。整個條目,從頭到尾,幾乎全是相關概念的羅列和堆砌。沒有主線,看不出邏輯順序。--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7:45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已補充來源。 AndyHe829(留言) 2016年9月22日 (四) 06:49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已補足來源--Hikaru Genji(留言) 2016年9月22日 (四) 09:37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內容豐富,文獻流暢--B2322858(留言) 2016年9月22日 (四) 10:13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如果有人認為看不出邏輯順序真要好好補補量子力學課。--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8:27 (UTC)
- 維基百科不是教科書。不是把考試重點羅列出來就可以評優。--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15 (UTC)
- 量子力學的理論框架就是這樣,一點改動的餘地都沒有。另,考試重點是薛定諤方程的解法。--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21 (UTC)
- 維基百科不是教科書。不是把考試重點羅列出來就可以評優。--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15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內容全面來源充足-- 晴空·和岩 討論頁·反互煮·協作計劃 2016年9月23日 (五) 10:26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內容全面來源充足--#胡蘿蔔 2016年9月23日 (五) 13:29 (UTC)
不確定性原理
[編輯]粒子的位置 和動量 是不相容可觀察量的典型範例。它們的不確定性是 和 的乘積,大於或等於約化普朗克常數的一半:[1]:110-114
這公式被稱為不確定性原理。理論而言,因為,改變位置算符和動量算符的作用順序,會直接影響到運算結果。
設想一個定域性的波包,假設波包的尺寸為 .從計數波包的週期數,可以知道其波數:
- 。
假若,計數的不確定性為,那麼,波數的不確定性是
- 。
根據德布羅意假說,。因此,動量的不確定性是
- 。
由於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是,所以,這兩個不相容可觀察量的不確定性為[2]:5-6
- 。
請問Antigng,這是百科全書的寫作風格嗎?可以當做是其他條目寫作的典範嗎?--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26 (UTC)
- 這一段沒有任何違反格式手冊的地方。--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27 (UTC)
- 閣下仍然認為,就這一節而言,量子力學的理論框架就是這樣,一點改動的餘地都沒有?--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30 (UTC)
- 對。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就是五條公理,條目的核心部分也是圍繞着相關的一系列概念展開的。「不確定性原理」是統計詮釋假設一個重要的推論。--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34 (UTC)
- 既然閣下看不出任何改動的餘地,那麼我提一個改進建議,請閣下指教。我希望,這一段在羅列公式、定義等內容之前,應該至少有一句總述,再不濟,最起碼也要說一下為什麼要把「不確定性原理」列在這裏。不要寫成教科書的樣式。閣下覺着我說的有道理嗎?歡迎批評。--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40 (UTC)
- 總述:「粒子的位置 {\displaystyle x} x 和動量 {\displaystyle p} p是不相容可觀察量的典型範例。它們的不確定性是 {\displaystyle \Delta x} \Delta x 和{\displaystyle \Delta p} \Delta p 的乘積,大於或等於約化普朗克常數的一半:[1]:110-114{\displaystyle \Delta x\Delta p\geq {\frac {\hbar }{2}}} \Delta x \Delta p \geq \frac{\hbar}{2}這公式被稱為不確定性原理。」之所以要列在這裏,是因為上文談到了「不相容可觀察量」的問題。在條目中說明為什麼這麼寫,以達到幫助非專業人士理解的目的,才是教科書的樣式。--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42 (UTC)
- 閣下覺着用這句話來代替閣下的總述怎麼樣:「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是不是教科書的味道少點了呢?--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48 (UTC)
- 這句話在上一段已經有了,「在經典力學裏,一個物理系統的位置和動量,可以同時被無限精確地確定和預測。在理論上,測量過程對物理系統本身,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並可以無限精確地進行。在量子力學中則不然,測量過程本身會對系統造成影響。」--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54 (UTC)
- 呵呵,閣下能從上一段「在經典力學裏,一個物理系統的位置和動量,可以同時被無限精確地確定和預測。在理論上,測量過程對物理系統本身,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並可以無限精確地進行。在量子力學中則不然,測量過程本身會對系統造成影響。」中,得出「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這個結論。閣下腦補的功力真牛!不過,也許是我的邏輯能力太差了,閣下的邏輯水平太強了--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01 (UTC)
- 從上一段可以推導出「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這個結論。--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09 (UTC)
- 閣下認為從上一段可以導出 嗎?如果普通讀者像閣下這麼天才,那還寫下一段幹什麼,讓讀者自己推導得了--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17 (UTC)
- 你說的是「不可同時被確定」,不是「標準差乘積大於hbar」。--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20 (UTC)
- 呵呵,看來不只是邏輯能力的問題,還有理解能力的差異。「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敢問閣下,這句話閣下是否只看懂了前半句?--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28 (UTC)
- 我說重複的意思就是這前半句根本不應該有,不管你後半句是什麼。--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48 (UTC)
- 哦,閣下說:「這句話在上一段已經有了,」原來是這麼個意思。呵呵。。。好了,我就不對閣下的表達能力作評論了。既然相關內容已經有人補充了,我想,我們再討論下去也沒有意義了,就到此為止吧。--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54 (UTC)
- 我說重複的意思就是這前半句根本不應該有,不管你後半句是什麼。--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48 (UTC)
- 呵呵,看來不只是邏輯能力的問題,還有理解能力的差異。「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敢問閣下,這句話閣下是否只看懂了前半句?--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28 (UTC)
- 你說的是「不可同時被確定」,不是「標準差乘積大於hbar」。--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20 (UTC)
- 閣下認為從上一段可以導出 嗎?如果普通讀者像閣下這麼天才,那還寫下一段幹什麼,讓讀者自己推導得了--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17 (UTC)
- 從上一段可以推導出「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這個結論。--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09 (UTC)
- 呵呵,閣下能從上一段「在經典力學裏,一個物理系統的位置和動量,可以同時被無限精確地確定和預測。在理論上,測量過程對物理系統本身,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並可以無限精確地進行。在量子力學中則不然,測量過程本身會對系統造成影響。」中,得出「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這個結論。閣下腦補的功力真牛!不過,也許是我的邏輯能力太差了,閣下的邏輯水平太強了--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01 (UTC)
- 這句話在上一段已經有了,「在經典力學裏,一個物理系統的位置和動量,可以同時被無限精確地確定和預測。在理論上,測量過程對物理系統本身,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並可以無限精確地進行。在量子力學中則不然,測量過程本身會對系統造成影響。」--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54 (UTC)
- 閣下覺着用這句話來代替閣下的總述怎麼樣:「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是不是教科書的味道少點了呢?--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48 (UTC)
- 總述:「粒子的位置 {\displaystyle x} x 和動量 {\displaystyle p} p是不相容可觀察量的典型範例。它們的不確定性是 {\displaystyle \Delta x} \Delta x 和{\displaystyle \Delta p} \Delta p 的乘積,大於或等於約化普朗克常數的一半:[1]:110-114{\displaystyle \Delta x\Delta p\geq {\frac {\hbar }{2}}} \Delta x \Delta p \geq \frac{\hbar}{2}這公式被稱為不確定性原理。」之所以要列在這裏,是因為上文談到了「不相容可觀察量」的問題。在條目中說明為什麼這麼寫,以達到幫助非專業人士理解的目的,才是教科書的樣式。--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42 (UTC)
- 既然閣下看不出任何改動的餘地,那麼我提一個改進建議,請閣下指教。我希望,這一段在羅列公式、定義等內容之前,應該至少有一句總述,再不濟,最起碼也要說一下為什麼要把「不確定性原理」列在這裏。不要寫成教科書的樣式。閣下覺着我說的有道理嗎?歡迎批評。--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40 (UTC)
- 對。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就是五條公理,條目的核心部分也是圍繞着相關的一系列概念展開的。「不確定性原理」是統計詮釋假設一個重要的推論。--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34 (UTC)
- 閣下仍然認為,就這一節而言,量子力學的理論框架就是這樣,一點改動的餘地都沒有?--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9:30 (UTC)
- (:)回應,已補上更簡單的內容和說明--葉又嘉(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07 (UTC)
- 你加進去的內容與上一段有重複。--Antigng(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10 (UTC)
- (:)回應,已刪除重複--葉又嘉(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13 (UTC)
- (:)回應,已補上更簡單的內容和說明--葉又嘉(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0:07 (UTC)
參考資料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Griffiths2004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Vladimir B. Braginsky; Farid Ya Khalili. Quantum Measure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5 May 1995. ISBN 978-0-521-48413-8.
- 9支持,3反對:符合標準--Z7504(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22:52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量子力學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univer.omsk.su/omsk/Sci/Everett/paper1957.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027191052/http://www.univer.omsk.su/omsk/Sci/Everett/paper1957.html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