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用戶:好的良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 條目編輯稿

李淑敏 女,字淑謐,(1909 年5月15日~2007年1月18日)

籍貫:天津市 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 教育程度: 1931年畢業於天津女子師範學院(天津女子師範大學前身) 職業: 教育界、社會活動人士 加入政黨: 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一、早年和求學(1909-1928)

   1909年(前请宣统三年)出生于直隶省天津市一个日趋没落的地主兼商人的大家庭。由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的影响,得以避免缠足并于七岁时入新式学堂读书。在小学尚未毕业时,和好友沈慧儒一起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读中学。1923年,天津南开女子中学成立,又自主去考上了初中二年级。同时一个弟弟也考上该校一年级。因为家长经济窘迫,且重男轻女,不供学费,读了两星期便被迫退学,仍然回到公费的师范学校。自此立志要做经济独立、人格独立、自强自尊的新女性。
   在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各科成绩优秀并爱好体育和热心社会活动,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1928年春季,作为队长, 率女师篮球队参加第十三届华北运动会。期间,结识清华大学教育系三年级学生、四川人王国新(时为啦啦队长、校刊记者)。
      1927年秋,父亲去世后,家境更为困难。于是在报纸上找到家庭教师的工作,开始挣钱养家,和二姐淑媛、大弟世琦一起,“维持一个十二口之家(1950年《自传》)”
   1928年十九岁时,从女师学校毕业。無力升學,即留在本校附小做教員。同年七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到天津,不久受附小同學王文田【1】之約,一同籌備天津市婦女協會。李淑敏擔任總務方面工作。該會做些調查妓女生活、幫助妓女到救濟院、廢除童養媳及婢女、幫助婦女辦離婚、調解婆媳關系等工作。

【1】今晚報:南開女中首屆學生王文田-媒體南開-南開大學 (nankai.edu.cn)

   6月8日,国民党宣告“北伐结束”,着手实现孙中山三民主义,建设党领导下的共和制度国家。9月为此设立“党务训练所”培养青年干部。为期八个月,全公费受训并包分配工作。李淑敏受国民革命的激励,加以急于就业的考虑,考入河北省党部在保定的办的党务训练所。十月份入学,集体加入国民党。继而发现,所谓“党务”肮脏腐败,因此在培训结业后,放弃“铁饭碗”,自谋生路。时年二十岁。

二,青年時期 (1929-1936)

   适逢河北省立(天津)第一中学新任校长马千里【2】招聘青年职员整饬学校风纪。李淑敏经老师李少轩推荐,受聘为该校训育主任。李淑敏严格整顿纪律:禁止住校生夜不归宿、在宿舍打牌赌博、在校吸食鸦片烟。引起思想守旧人士抗议,打出“驱逐马千里”、“驱逐李淑敏”口号。李淑敏在该校工作两个月即辞职。

【2】馬千里(中國愛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_百度百科 (baidu.com)

   此事件使李淑敏深感自己资历浅薄、学力不足。必须继续深造。当时男友王国新已大学毕业,愿意资助她读大学。李淑敏恪守自立自强理念,谢绝资助。1929年10月考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此时在三个学校兼课,半工半读维持学业并养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天津学生联合组团,南下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出兵东北收复失地。李淑敏作为女师学院学生自治会主席,得到院长齐璧亭【3】支持,带领同学参团。蒋介石接见天津学生请愿团,告以抗战需做准备,责备学生不识大体,请愿无果而返。当年和王国新结婚;婚后继续读书至1933年毕业。

【3】齊璧亭_百度百科 (baidu.com)

   大学毕业后,仍是由李少轩先生引荐予天津市立师范学校校长时子周【4】,受聘为该校训育主任。【4】时子周_百度百科 (baidu.com)


左起第三人為李淑敏

   193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湘寰推荐,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李金藻【5】任命李淑敏为通县第六女子师范学校校长(這個學校原在通縣,自漢奸殷汝耕在冀北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愛國學生不願意做亡國奴,隨校長呂云章把學校遷到北平來)。该校租用铁路局仓库为校舍,甚为简陋。加以当时学生抗日情绪高涨,不能进行正常教学。当年会考结束,只有七名学生及格,8月中旬吕云章被撤掉。李淑敏接手时,吕某已将校舍退租。李淑敏只接收到一颗印章和一群学生。李淑敏想方设法租得一座旧王府做校舍,按期进行正常教学。翌年参加全省会考,只有七人不及格。

【5】李金藻_百度百科

     1936年12月12日零时张学良发动兵谏(西安事变),12月22日北平各中学校长致电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其中包括孔德学校蔡元培和通县女师校长李淑敏。

三,抗戰時期 (1937-1946)

       1937年,卢沟桥事变,8月13日李淑敏王国新带着三个孩子和王国新小妹由天津經山東、江蘇、河南、湖北輾轉到达四川。李淑敏帶著三個孩子在王国新的老家四川省合江縣住了四個月。1938年2月王国新得到川东师范教务主任职务,李淑敏则在重庆市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1938.2-1938.10)教國文及教育課程兼任生活指導。1938年12月至1939年1月在巴县界石乡边疆学校任教员兼女生训导。其时不但没有房子居住,而且无法兼顾抚育孩子,只得留一个学龄女儿在身边,将一个三岁多的幼儿和一岁多的幼女,送到合江县老家祖父母处寄居。
       
   1939年2月在重庆生産第四個小孩,随后在川东师范(1939年3月至1939年6月)任教。1939年5月起,日军对国民政府临时陪都重庆施行大轰炸,学校单位向各地疏散。1939年8月王国新被任命为湖北省教育厅督学,接李淑敏及两女儿去恩施上任。1940年7月王国新卸任。,赴重庆国民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边疆学校(校址在巴县界石乡)任教务主任。李淑敏回四川合江。1940年8月至12月在合江国立女子中学任教员兼训育主任。随后带女儿们去巴县与丈夫团聚。
    1941年4月第五个孩子在界石乡租住的耒谷房出生。         
       1942年3月带着孩子到巴縣縣立初級中學教國文兼級任。縣立學校待遇低,生活依然困難。暑假後,帶著孩子回到合江。1942年8月合江縣立初級女子中學校長聘为訓育主任并教授暂缺人擔任的課程。任教一年,共計教過國文、公民、曆史、英文、數學、勞作、動植物,以及體育课。靠自己间断的临时工作收入和丈夫微薄薪金维持艰难生活:孩子失学了自己教课、孩子得病自己医治。
       1943年暑期后,丈夫王国新到重庆精益中学任校长。李淑敏随之前往重庆,失业。1944年2月至学期末在重庆私立精益中学每周临时代课几小时。1944年6月第六个孩子出生。
 
   1944年冬,“进步学生”为驱赶有国民党背景董事长,挑起董事会矛盾,王国新被解聘,另谋生路;李淑敏又回到合江縣立女中教書,兼教務主任。
   1945年,寻求到国民政府教育部流亡教师安置部门帮助,2月经其介绍给国立女子中学校长龚沐岚,受聘为训育主任兼公民课教员。彼时,丈夫王国新在贵州大学和贵阳师范学院任教育心理学教授,各带着孩子。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淑敏暑假後辭去縣立女中教職,全职在國立女中教書,並兼訓育主任。同年10月請假兩星期到重慶與河北省醫學院院長齊清心【6】、女師學院院長齊璧亭、保定女師校長王化民【7】、定縣師範校長姚子和等人商量到北方複員的事,然后回合江國立女中等待消息。得到河北省教育廳廳長賀翊新【8】寄來複員證件以後,12月初辭職到重慶。在重慶等了一個多月的交通工具。经过艰难的家庭安置,李淑敏于1946年1月只身北上,在北平得到河北省政府颁发委任书,赴天津担任河北省天津第一女子中学校长。时年37岁。

【6】醫學教育家齊清心生平事跡考-期刊之家手機版 【7】校史回眸----追憶女二師校長王化民_河北保定外國語學校 【8】]賀翊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四、 河北省立天津第一女子中學時期 ,教育工作和社會活動(1946年1月 - 1948年11月)

       该校早先起源于晚清洋务派依照“西学为用” 理念于1886年创办的博文书院;1895年,盛宣怀奏请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二等学堂。因校舍地处德租界区,1907年,德商出资在学堂旧址兴办天津德华普通中学校;民国成立后,改为公立学校。1933年10月,定名为河北省省立天津女子中学。校舍德式建筑,宏大坚固,有完备教学设备和收藏丰富的图书馆。沦陷期间没有受到破坏。1946年2月1日李淑敏到天津接办学校,却无人负责移交事宜。李淑敏在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筹措经费、聘请教员、重组职能机构,在寒假后立即恢复开课。当时有学生二百多名;除各科教员之外,职员只有校长、教务主任、训育主任、庶务主任和各科的办事员二人。校长和三个主任均兼授课。

  李淑敏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當時的社會環境,為復校辦學提出以下原則:一,持續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提倡課外文體活動,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二,尊重學生個人思想自由、信仰自由,但拒絕在學校里成立包括國民黨三青團在內的政治組織,或組織政治活動,以保障安定的求學環境;三,支持學生自治會工作,培養學生獨立辦事能力和團結協作作風。李淑敏和同事們相互理解,密切合作,實踐辦學理想。到了1948年,發展到有17個教學班、近800名學生、45名教職員、20間教室的規模。其中高中為雙軌制,6個班;初中為三軌制,9個班。該校有住校生200餘名,舊有宿舍不敷使用,她又設法籌集經費,新辟了2間宿舍,加蓋一個廁所,緩解困難狀況。

   同时期李淑敏注意到附近公立中学少,有许多女孩子小学毕业后不能升学。就呈报河北省教育厅,准予增设了两个初中一年级特班,收费为私立学校的一半。
   1946至48年间,国共两党内战【9】正式爆发前夕,由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以“反饥饿,反内战”、“要民主、反独裁”为口号的学生运动如火如荼,国民党当局也加强镇压。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命令公立学校校长上报有“共党嫌疑”学生的黑名单。李淑敏在三年校长任内,千方百计保护学生,保证正常学习环境。尤其是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国民党在各公立学校进行搜捕,而天津女中无一师生被捕。

【9】國共內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46年5月李淑敏開始籌辦一個婦女福利事業機構「婦女之家」。從邀請發起人、向社會局呈請備案、請省/市政府以及社會知名人士作贊助人以爭取捐款、租借房產(作宿舍和「婦女之家」家址),到1946年10月「婦女之家」正式掛牌成立,貼錢、費力、傷神,累病了兩次。四處奔走才捐得二百萬元法幣(按照1946年的外匯價,3000法幣才能兌換1美元),幾架縫紉機,買了二十匹布。「婦女之家」的主要業務:(1)職業婦女寄宿部,專收單身職業婦女,只收水電費,不收房租。(2)生產工藝部,招收失業家庭婦女和失學女青年從事縫紉、編織工藝生產活動,使她們有收入。還開過兩期職業訓練班,幫助婦女學到謀生技能(3)還附設過小學、法律諮詢處、職業介紹部和平民食堂等,為期很短就停辦了。

   李淑敏是全国妇女共鸣社的社员。该社成立于1929年,出版《妇女共鸣半月刊》,在上海、广州、北平等地建有分社。1947年8月26日李淑敏等成立妇女共鸣社天津分社,她与汪含英、刘元珍任常务理事。李淑敏利用学校有利条件,设立妇女班、儿童义务班,至1948年扩充至500人左右,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及救济总署的嘉奖。1948年她出任天津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主席,提出把扫除妇女文盲作为妇运工作中心。
   1947年秋,李淑敏以天津市区域代表参加竞选,被选为中华民国制宪以来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0】1948年春,带着四、五、六三个孩子去南京开会(行宪后第一届国民大会于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在南京市国民大会堂正式召开)。李淑敏出席过蒋介石、李宗仁、程潜、孙科、于右任等竞选总统、副总统的招待会。在孙科的招待各地妇女代表的招待会上,李淑敏讲话,大意是希望他当选和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实现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社会上与男子一律平等的主张。在大会期间,李淑敏还与几个妇女代表提了两个议案:一个是“关于‘民意机关’内确定妇女比例的提案 ”;一个是“关于为职业妇女多设托儿所的提案”。会议期间,李淑敏被推为天津市的代表与河北、北平的代表共六、七个人,一同去政府社会部为救济北方灾民争取粮款。大会主席团提出将“戡乱”条款写入宪法,使“剿共”合法化。李淑敏反对打内战,没有签名。

【10】1947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48年11月,李淑敏带4、5、6三个孩子回四川合江县与2、3两个孩子团聚。




五,1949——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之前

   1949年1月15日凌晨解放军攻克天津,当天,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天津市政府成立。当时王国新在天津,目睹解放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1949年8月李淑敏在合江生下第七个孩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11月30日傍晚,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重庆市区。解放軍也曾住过合江,李淑敏与他们接触后覺得他們各方面都很好。而且见到社會秩序,尤其是物價,日趨穩定。遂相信共產黨向往新中国。 

   在李淑敏接到王国新来信,通知她被批准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11】政治研究院學習之后,于1950年1月,携六个子女北上。1950年4月4日到北京,4月8日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革命理论,改造思想,同时交代历史。暂时安家北京西郊。
   1950年6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施行【12】。1950年9月,王国新从革大毕业,分配去东北军政委员会报到,然后分配到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1958-1978 吉林师范大学)任教师。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3】。
【11】華北人民革命大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年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3】中国共产党政治运动列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51年1月李淑敏革大学习结业,未分配工作。1951年3月,带三、四、五、六、七,共五个孩子赴长春,与在东北师范大学工作的丈夫团聚。师大将王国新以讲师职薪聘用。李淑敏以丈夫124元工薪,维持八口之家日常生活和七个孩子教育费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1952年6月,第八个孩子出生。
         
        李淑敏待业期间,受师大家属委员会邀请,组织家属识字班,义务担任教员;并担任居民小组长和家属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参加当时社会活动。1953年第一次人民代表选举时,曾被推举为人大代表候选人,后因选举委员会干部劝说放弃【14】。 1953年2月至1954年1月,在长春市第一中学任代理教员,教过四门功课,学生反映良好,却在2月被无故解聘。李淑敏为找工作,到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到东北教育部,并以群众来信的方式给教育部写信。亦到过北京中央人事部,找过民革中央委员,找过当时师大党委书记陈静波,都被婉言拒绝。又曾在《东北日报》上看到招聘教员的广告,写信应聘,复信是不予聘用。

【14】1953年3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公佈施行。經過一年多的工作,全國進行基層選舉的單位為21.4萬餘個,登記選民總數為3.23億多人,選舉出基層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逐級召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此基礎上,選舉產生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

   从1953年至1955年,李淑敏在东北师大俄语系旁听三年,扩展能力,为就业做准备。
   1955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开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15】。李淑敏与丈夫一起被列为审查对象,同时被禁止参加任何社会工作。

【15】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首次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宣称知识分子中间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此新政策环境中,5月份李淑敏被推荐到师大图书馆做临时工。1956年9月17日长春市公安局朝阳区分局下达“不予追理决定书”:“……查李淑敏有一定历史罪恶。但解放后,没有进行破坏活动,并于1955年9月26日向公安机关自首坦白,经查证属实。现根据其本人历史罪恶情节以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赎罪、立大功受奖的政策精神,对李淑敏的罪行不予追究。”李淑敏遂转为正式工作人员,月薪62元,结束了六、七年的失业景况。李淑敏担任西文图书编目工作。除能够应用英文、俄文之外,还主动在夜校学习德文。是年47岁。
   李淑敏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留在图书馆工作,1958年2月,工资降至43元,“监督改造”。同时,丈夫王国新也被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2月至12月,停止讲课,降薪;安排在教育系资料室监督使用,随后又因其多次申辩,被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以“反革命”罪起诉,”判处机关管制三年”。于1958年12月3日在东北师大当众宣判、戴铐送本校农场监督劳动改造,工资降为每月50元生活费(解除“劳教”之后月薪73.5元)。是时,正值“三面红旗”【15】时期,李淑敏以夫妻二人83元收入维持七口之家生活。自己因饥饿而浮肿。

【15】三面紅旗_百度百科,三面紅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六,「文化大革命」(1966 - 1976)

      1966年“文革’开始,李淑敏和丈夫被抄家,殴打,赶到一间12平米阴面房间居住。白天在吉林师大学生宿舍水暖工处从事体力劳动。得到工人们的照顾。
   1970年1月30日,农历腊月十三(传统小年),李淑敏夫婦被吉林师大“遣送”【16】到吉林省扶餘縣弓棚子公社”插隊落戶”。因为是“专政对象”身份,东北师大与公社协议,将两人一年的工资共一千三百多元作为生活费用,交予公社一位姓解的“公安”干部代为“保管”,每月用钱向他支取。暂不吃公社粮。用完之后,依靠勞動自食其力。當時李淑敏60岁,王國新65岁。

【16】凜凜猶在:回憶文革中的遣返運動(附一篇)

   半年后,换了一位转业军人任公社领导。他认为两个老年知识分子,将来不可能靠劳动维持生活,东北师大将他们“甩包袱”给公社,不符合政策,要把二人退回长春。与师大几经交涉,为二人争取到从1971年起每人每月发给20元生活费,仍然保有粮油供应证(吃商品粮,不吃生产队的粮食)。另给一百八十元建房费。
   下乡时正值腊月寒冬,生产队安排李淑敏夫妇暂在旧仓房栖身。之后,先后被安排在两家社员家中,与社员夫妇同居一室,社员睡南面土炕,李淑敏夫妇睡北面土炕。1970年秋,生产队为两位老人在村头大路旁荒地盖了一个干打垒墙、玉米秆加碱泥屋顶的土房。
   1972年。夫妇二人接受领导的任务——研制5406菌肥。两位老知识分子在一无经验二无设备的条件下如期成功研制出菌肥。
   李淑敏见到农民看病难的状况,用自己微薄的生活费买药,义务给社员医治普通病痛和疮疖,同时宣传卫生知识。其中包括经过一百天多时间,试了几十种清创和外敷药,治愈了一位老农溃疡二十多年的老“镰疮”腿。在农村九年,李淑敏为农民医病约一千人次,无一事故。连那位因为李淑敏夫妇是“黑五类”而曾经不准他们给人治病的民兵营长都亲自赶着大车(当时农村人没有汽车)来给女儿求医。
     1974年,东北师大派人下乡准备将二人作退职处理,遭拒。


   李淑敏夫妇的茅屋,是唯一有书籍报刊的人家。不止一位青年人,不顾他们的政治身份,前来读报、学习文化。有一位女青年就在这茅屋里学了英文,后来成为教师。

七、文革後為爭取落實政策(1976-1978)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10月,“四人帮”垮台。          
      1977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认真落实”的文章。12月李淑敏夫妇向东北师大党委呈交要求纠正遣送处理,调回学校工作的申请信。
     1978年4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发1978-11号》文件,批准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政府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报告。1978年4月8日李淑敏在乡下得到吉林师大公函称:不能满足回校要求,命他们投靠子女生活,并以政治身份相威胁。李淑敏以69岁高龄,独自奔走各省子女处探讨安置可能性,得知不仅户口无法迁移,而且此举根本不符合国家政策。1978年一年中,李淑敏二人上书、奔走于各有关部门,直至中央,要求落实中共中央的政策。


八、晚年 (1979.3月 - 2007.1月)

      1979年3月,东北师大派车由女婿接李淑敏二老回长春。李淑敏暂住学生宿舍,王国新暂住招待所,在教工食堂吃饭。直至1980年10月分得住房。


            1979年7月,恢复民革活动,并被选为省民革组委妇女工作委员。



     师大图书馆馆长和党支部书记欢迎七十岁的李淑敏回去工作,处理文革期间积压的西文图书、期刊资料。工资恢复至62元。李淑敏又在图书馆工作了四年。不仅完成了万册书刊分类工作,而且于1980年11月开拓出视听文献的分类、编目、保管、检索方法。此研究成果在在吉林省图书馆专业刊物上作为论文发表,并应邀在吉林省大专院校文献管理专业会议宣讲普及。


     (上图)李淑敏(前排左五)为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协会举办的分类编目训练班讲课,在长春地质学院大门前与学员合影。
     1990年丈夫王国新去世后,李淑敏由子女安排旅游,以八十多岁高龄游历了四川、湖北、海南,最后北返时经过京津,寻访故旧。去天津时,专程去看了她曾任校长的省女中旧址。该处已改为海河中学,遇见校内人略微交谈,竟然不知道曾经有过这一位校长。惊讶之余,拍照留念。后遂无任何联系。
      90年代,先是在长春家中独居,由就近工作的女儿指导保姆照顾。每日读书看报。
     2001年12月突发心肌梗塞,经复苏抢救一周后又急性胆囊穿孔并发阑尾炎。幸有吉林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医术高超,开腹手术成功。
     2003年股骨摔伤,9月底移居湖北武汉女儿家。10月2日肠梗阻救护车送至武汉市同济医院。医院保守治疗直至发炎发烧达到“手术指征”才由教授专家执刀,并请来专家的老师现场保驾,进行了手术。术后李淑敏尚在病床上就开始康复锻炼,其他病房的患者听说94岁高龄老人手术成功无任何后遗症,钦羡不已前来观看,医生亦愉悦放心,一周之后出院。
     出院之后,练习走路,坚持读书看报,96岁仍然记得所有孩子的电话号码,记得许多朋友、同事和学生的名字,还在写回忆录。
     2007年1月18日,因心肾衰竭,病故于武汉。享年积闰100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