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維基百科討論:格式手冊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演員名單兩字的演員名字加上全形空格,令演員名單的列表更加整齊及觀感上更好,有適當作用

[編輯]


有關Rastinition突然把此頁面的名單當中有兩字的演員名字中間的全形空格刪除,本人極不認同此做法:原因:

Rastinition刪除前:翡翠台電視劇集列表 (2020年代) https://zh-two.iwiki.icu/w/index.php?title=翡翠台電視劇集列表_(2020年代)&action=edit&oldid=80706636

Rastinition刪除後:翡翠台電視劇集列表 (2020年代) https://zh-two.iwiki.icu/zh-hk/翡翠台電視劇集列表_(2020年代)

首先,無綫劇集的演員基本上全部都是華人,名字不是兩個字便是三個字。(當然極罕有有四個字的名字。)所以有兩個字的演員中間只要加上全營空格便能在格式上完全對稱,在演員名單更加整齊及觀感上更好,可以參考一下TVB Anywhere官方Facebook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94994579403764&set=pb.100066796837257.-2207520000&type=3 亦有把兩個字的演員名字(例如陳豪)中間加上全形空格,令演員名單的列表更加整齊及觀感上更好, 加上此頁面一直被編輯多年,一直也沿用在把兩字演員的名稱中間加上全形空格,只是Rastinition在沒有商量下便突然全部剷除,個人認為此做法不恰當,本人亦已經細閱過維基百科:格式手冊當中的指引,但認為應此情況應屬於特例,因為在演員名單兩字的演員名字加上全形空格,更加整齊及觀感上更好,絕對有他的適當作用,亦不是濫用,希望其他編輯員也同意我的說法,謝謝!--Pyruvate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1:43 (UTC)[回覆]

@Rastinition請解釋一下。Sanmosa Miyamoto Miyoko 2024年1月29日 (一) 12:36 (UTC)[回覆]
@Sanmosa我收不到PING
  • WP:格式手冊#空格在中文語境內,文字之間(包括中文與外文、中文與數字混排)不應該添加空格
我不覺得這是特別針對我就能處理的問題,除非官方宣佈名稱內含空格,不然你們只能透過討論製造新的特例,但我不會參與特例的過程,我表態不想要有任何特例,但如果社群通過特例並公示我會照着那個公示處理( π )題外話從12:44的意見,大概有特例形成的困難--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3:06 (UTC)[回覆]
這個條款用於中文之間,怕是過了。--YFdyh000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3:41 (UTC)[回覆]
@YFdyh000如果要過只能用特例或者修條文
文字之間的涵蓋範圍相當廣,幾乎沒有不能被涵蓋的,後面的括號是為了避免遺漏而補充說明用,如果是修條文我猜可能需要把文字之間和括號拿掉,把(包括改成僅限--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4:05 (UTC)[回覆]
你這種做法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且也不止你「處理」過的那些條目有加全形空格的習慣,我建議你先把相關操作自己回退掉。Sanmosa Miyamoto Miyoko 2024年1月29日 (一) 14:08 (UTC)[回覆]
這個包括是列舉範例,並不是「包括但不限於」「等」,過往討論中未涉及純中文文字間距,過度解釋條文將違背共識。我在下文的意見僅代表一種看法以供參考。--YFdyh000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4:10 (UTC)[回覆]
正在閱讀2010年的存檔及其他存檔歷史,在我消化部分存檔內容後再發表其他意見,在這之前我不會調整原本的文字或調整原有的操作--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4:23 (UTC)[回覆]
(~)補充正在消化的存檔項目是Special:用戶貢獻/Πrate在方針/存檔/2010年2月與其他帳號溝通的內容--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4:26 (UTC)[回覆]
複製自其他帳號的文字
  1. 半角空格就不是中文文法的一部分,跟西文里的空格完全兩碼事,要調整排版本來就不能指望空格。(西文就算能只用空格調整對齊也對字體有要求,倒是方塊字很容易對齊,要求看起來反而低了。)現在到處加空格,哪天全面普及通過樣式自動完善調整的排版就尷尬了,就算排版算法可以智能調整顯示效果讓加不加冗餘空格看起來總是能一樣(有些困難),編輯起來突然多出一堆無用字符也很糟心,和顯示效果憑空多出差異還浪費空間。更簡單的理由是你不可能把原來沒空格的條目都統一加上空格,而現狀恐怕是沒加空格的遠遠更多,所以現在要推廣手動加空格,以後就更別想指望能儘量遵守一致的格式規則了。另外僅僅是非編輯區自動加空格也有不小心貼到編輯區混起來的風險。
  2. 英文單詞間加空格和中文字詞間不用空格是語法硬性規定,而中英文間加空格是視覺上推薦的做法,但似乎不是語法必須。
  3. 反對任何英語和漢語間、英語和數字間、數字和漢語間在漢語語境排版下添加空格。「abc abc 50 abcs」不過是英語不同單詞間隔語法,漢語無此習慣,「便於閱讀」毫無道理。即使「0.5 cm」在漢語情境下也不需要空格。有些地方有這種歪風邪氣,連演員表都要寫成「張三 飾 李四」來「便於閱讀」,覺得這樣「整齊」,「好看」。那要便於閱讀,「張三的兒子叫張小三」也應該寫成「張三 的 兒子 叫 張小三」。插入漢語語境的外語、數字應該視為漢語處理。「張三體重53kg」這句話應該念成「張三體重53公斤(或千克)」,而不是念成「張三體重53K(字母)G(字母)」,「兩地相距500公里」、「兩地相距五百公里」、「兩地相距500km」寫法應該一致,而不是單單因為這是阿拉伯數字或外語字母就是不同寫法。不知道這裏有沒有人見過以前的作文本,裏面印有一個個格子,我倒想看看如果誰寫作文(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高校)文字間動不動就空出一個方格,語文老師到底會不會打個大大的叉。
--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4:31 (UTC)[回覆]
上面的複製文字來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21年11月當時形成的擬似共識是透過某些工具實現顯示效果自動空格,但沒有手動加入空格的共識--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4:39 (UTC)[回覆]
Wikipedia:新手入門/格式中給新手的文字是在中文語境內,字與字之間應該不留空格--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4:58 (UTC)[回覆]
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3年7月#不符合中文語法和排版方式的空格是否應當保留?存在擬似共識,不要空格
@Sanmosa@YFdyh000我重申立場,這個主題的議題,請用特例處理,只要形成新的共識處理特例,我最初的立場就是2024年1月29日 (一) 13:06 (UTC)的文字,也請不要把我的意見算入共識是否通過的依據[回覆]
我仍在困惑為什麼問題會變成我對指引理解錯誤或過度解釋@YFdyh000,至少我在看過這麼多個過往討論後,無法相信文字之間中文和中文之間沒有任何其他帳號表示過意見(暫不論是否形成共識,像是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20年8月#關於二字名字中間的全形空格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3年2月#二字姓名內文顯示一定要空格?)--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5:08 (UTC)[回覆]
我不認為相關討論有形成任何有效的共識。Sanmosa Miyamoto Miyoko 2024年1月30日 (二) 04:38 (UTC)[回覆]
@Sanmosa的確沒有形成任何有效推翻WP:格式手冊記述內容的共識,甚至有部分連討論都沒形成就被提醒遵守WP:格式手冊規範。另外(*)提醒 2024年1月29日 (一) 20:00 (UTC)有一則回復你的訊息,根據是,這個topic只有你和 2024年1月29日 (一) 20:00 (UTC)提到X退,不太可能是回應其他人--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30日 (二) 10:00 (UTC)[回覆]
@Sanmosa(~)補充討論如果歸檔請記得備份一個存檔到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冊--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3:15 (UTC)[回覆]
觀感見仁見智吧,感覺一個全形空格後文字間距有點大、邊距小,會增加一些閱讀和理解成本。如是否豎排,是否單字名、是否中間文字空白,需要腦內判斷以排除。--YFdyh000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2:44 (UTC)[回覆]
這條目在桌面的排版已經很災難了,難以想像在小屏幕上會是什麼樣子……怎麼都這麼喜歡所有參數定死、人肉換行的表格呢?
勉強修改了一版使用模板和現代網頁樣式的,只解決人名不斷開的問題,加不加全形空格我沒什麼意見。--DvXg 📬 2024年1月29日 (一) 14:58 (UTC)[回覆]
回饋性文字
清閒丫頭如果是人名,網頁版本還有小屏幕行動版本還是有斷開的問題--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15:43 (UTC)[回覆]
那如果我在列表還原原狀(即為兩個字的演員中間加上一個全形空格),請問閣下仍否堅持要回退?謝謝。--Pyruvate留言2024年1月31日 (三) 11:51 (UTC)[回覆]
@Pyruvate你可以詢問對應連結的操作者[1][2][3],向我詢問沒有任何意義,並不是只有你想針對的我這個帳號進行對應的操作,但如果你在尚未形成特例型態的共識前進行反指引的操作,我會當成你故意破壞處理--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31日 (三) 11:56 (UTC)[回覆]
@Pyruvate(~)補充[4]回退你的[5]加入空格操作,除非你將他當成我,不然你問我的意見沒有任何意義--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月31日 (三) 12:08 (UTC)[回覆]
我是覺得沒必要回退,畢竟規定寫得清清楚楚,要改就是提出異議修改,不然還需要方針、指引幹嘛。 --窩法乙烷 兒法夢碎 2024年1月29日 (一) 20:00 (UTC)[回覆]
認同U:Rastinition對MOS:SPACE的解讀,也認同U:Rastinition對過往討論共識的彙整與解釋,並支持U:Rastinition於2024年1月29日的編輯。--CaryCheng留言2024年2月4日 (日) 18:06 (UTC)[回覆]
同意Rastinition的處理,這是某些愛好者不管真正的維基標準,發展自己一套格式的縮影。--Factrecordor留言2024年2月9日 (五) 11:30 (UTC)[回覆]
全形空格一旦泛濫簡直災難,感覺不如雙半角空格.另外複姓(鍾離·維,完顏·構等侮辱性改姓爲例)又該怎樣快速區分?--ZXX4444 2024年6月4日 (二) 10:42 (UTC)[回覆]

是否應將「3 體」中的西文空格視為格式的一部分而移除

[編輯]

如題,如同Apple、Microsoft一般,Netflix在漢語本地化中總是插入空格,該劇的總覽頁面內的日期就有體現。是否應將其視為一種格式,進而從標題中移除?對這種格式標準與本地不一的來源,是否應在格式手冊或幫助頁面中明確需要轉換?--DvXg 📬 2024年3月21日 (四) 17:27 (UTC)[回覆]

傾向是。可能不太好成文。為什麼會是數字的3,感覺不對。--YFdyh000留言2024年3月21日 (四) 20:24 (UTC)[回覆]
因為網飛上的節目原名就叫3 體。--支持安華,支持昌明大馬-太陽番長 2024年3月22日 (五) 07:34 (UTC)[回覆]
剛剛找到了,確實。紐約時報中文網記作「《3體》」,也能作為只是格式的佐證吧。--YFdyh000留言2024年3月22日 (五) 18:58 (UTC)[回覆]

修改Wikipedia:格式手冊#自由連結的格式

[編輯]

請注意不要作過多的連結,例如不要把一句的每一個詞,或者通篇文章都為同一個詞作出多次的連結:只要連結該詞第一次出現就夠了。

很顯然的一個例子是一個詞語出現在infobox當中,然後閱讀內文的時候通篇都是黑字而想要查看相關內容時可能都不記得在上面的信息框裏面出現過這個連結。

改為類似「在適當的位置加入一定連結」這樣更寬鬆的並附上幾個例子可能比較好--太西浜留言2024年10月1日 (二) 16:59 (UTC)[回覆]

(+)贊成調整、寬鬆化和舉例。想法:「但注意不要作過多的連結,例如過度的把一句話中每一個平常的詞都加上連結,或者整篇文章中將某個詞反覆連結。在一段閱讀範圍內,同一個詞建議只連結一次。」。註:閱讀範圍,指習慣上的閱讀順序、距離,同屏的信息框和正文中的連結可重複,可能跳過去直接閱覽的新主要章節中的重要詞彙也可考慮與上方附近章節中的詞彙重複連結。較遠的詞彙第二次出現時是否允許重複連結我持中立態度。--YFdyh000留言2024年10月1日 (二) 17:28 (UTC)[回覆]
較遠的詞彙第二次出現我能想到的是導語和正文,還有就是前面是合併描述概要後面是分開闡釋細節,就像四面半六面體#皮特里八面體裏面「皮特里八面體是正八面體的皮特里對偶」出現第二次對這個加以說明的時候用了重複的連結是很方便的,尤其是對於一些術語掌握不深的情況時--太西浜留言2024年10月1日 (二) 18:42 (UTC)[回覆]
(!)意見:有點離題:我不知道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是否如同臺灣,會區分副詞、形容詞的後綴(副詞須用「地」,形容詞須用「的」,例如快樂說話、快樂孩子),如果有,那麼「過度把一句話中每一個平常的詞都加上連結」顯然是須更改的錯字,因為「加上」是動詞。另外,我也(+)贊成這個提案。-游蛇脫殼/克勞 2024年10月2日 (三) 09:50 (UTC)[回覆]
(:)回應@克勞棣大陸類似——定語後面用「的」,狀語後面用「地」,補語前面用「得」。--Ma3r鐵塔2024年10月16日 (三) 03:52 (UTC)[回覆]
(!)意見:由於視覺問題,可考慮把資訊框和正文分開處理。
  • 同一連結在同一資訊框最多出現一次
  • 導言的連結應限於與條目主題有重大關係的概念
  • 在內文則應於讀者「需要」了解有關用語的意義時加上連結(具體情況可斟酌,例如短條目應該全文只用一次連結,部份包含長章節(超過25行或一個屏幕高度)的條目則可考慮在該長章節以後首次出現有關詞語時再加上一次連結)
以上--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4年10月4日 (五) 16:17 (UTC)👍 自由雨日對此讚好。[回覆]
(+)強烈支持:和我撰寫條目時的做法完全一樣。--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10月4日 (五) 16:51 (UTC)[回覆]
我自己寫條目時通常都是至多一章節一次,大多數情況全文一次。——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10月4日 (五) 17:54 (UTC)[回覆]
這個不是通常不應該連結的對象的說明,各類情況的處理方式,都在維基百科:格式手冊/連結說透了。建議將維基百科:格式手冊/連結的相關內容變成格式指引。
現在這個修改,覆蓋範圍不夠全面,上面提到的每章節只用一次的習慣,就是跟同一章節要儘量避免設立重複連結MOS:OL)。英維翻譯過來的各類指引,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維編輯,既然使用要求,英維長期實踐可行,請考慮一下將對應章節指引化,在類似綱要的維基百科:格式手冊修修補補,重造輪子反而空耗精力。--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0月5日 (六) 05:53 (UTC)[回覆]
其實問題是首先這個綱要有點過於籠統,這個用語的「只要第一次出現」相當直白,沒有什麼解釋的空間,也不能反映現在MOS:OL里這個細部,而一般編者「符合格式手冊」就去看那個最綱要的而不會糾結這些角落裏的用語了,畢竟文件的上下級關係擺在那裏,而且不衝突,就是講只連一次不也避免了重複連結╮😔╭。完美符合手冊的高品質條目裏面反而有一些個人很難受的地方。而且這個現在英維我看比起中維現在搬的這個甚至還沒有通過指引化的要細節了很多,這個話題其實就是講那個en:MOS:REPEATLINK,那個用語十分精確的句子do not re-link in other sections if not contextually important there,雙重否定就講了上下文和閱讀性的問題,至於怎麼算重要了,比起一刀切,什麼時候能做甚至該作這個重複連結也是該想想的呢--太西浜留言2024年10月5日 (六) 16:48 (UTC)[回覆]
當然指引化是有必要的,只不過現在綱要里就像上面指出的一樣,和這個尚未指引化的現狀內容有一點混淆,比那個還要落後一點,同步一下工作量還是比較小的,對應MOS:BUILD也只是一個章節的問題。就像MOS:IWL都能只作為一個章節先指引化,如果按工作量給出一個路線圖的話,把綱要里過於絕對的文字先改改→再先一個章節一個章節指引化→最後全篇指引化,看起來是可行的--太西浜留言2024年10月5日 (六) 16:5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