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Vector 2022
存檔 |
---|
|
讓我們把Vector 2022設為默認皮膚吧
[編輯]原標題為:讓我們把Vector_2022設為-{A|zh-hans:默認;_zh-hant:預設;}--{A|zh-hans:皮膚;_zh-hant:外觀;}-吧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你好。我們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網頁團隊。 我們想就將Vector 2022皮膚設為此wiki的默認皮膚一事與您討論。我們計劃在接下來的三週內進行此變更。 我們很樂意回答您的問題、疑惑或其它想法!我們還將幫助您調整可能不相容Vector 2022的內容。請查看常見問題。 您可能找到能幫助您的答案。
關於皮膚
[編輯]Vector 2022是目前默認皮膚(舊版Vector)的現代化版本。 過去的三年中,我們一直在為此努力。 目前,它是幾乎所有維基百科和許多姊妹專案(約300個wiki)的默認設置。 這占每月40億次以上的頁面瀏覽量。 平均而言,這些wiki中87%的活躍登錄用戶使用 Vector 2022。
它將成為所有未登錄用戶以及當前使用舊版Vector的所有登錄用戶的默認設置。 登錄用戶可以隨時切換到任何其他可用的皮膚,包括當前的舊版Vector、Timeless、Monobook。 這些皮膚的用戶預計不會有任何變化。
[為什麼這是必要的變更]當前的默認皮膚創造於十三年前,它反映的是當時的讀者與編輯者的需求。 那以來,新用戶開始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互聯網和維基媒體專案。 舊版Vector不符合他們的需求。
[目標] Vector 2022皮膚的目標是讓界面更受讀者歡迎、更舒適,同時對高級用戶也更有用。 它引入了一系列變更,旨在改善新舊讀者和編輯者在使用舊皮膚時遇到的問題。 它還從先前用戶們的請求、社群技術願望調查、以及現有的小工具和用戶腳本中汲取靈感。 這些工作讓我們的代碼遵循標準,同時也對其他的皮膚做出了改善。 我們讓其他皮膚中的PHP代碼量減少了75%。 這個專案還着眼於讓使用API和支援小工具變得更加簡單。
[變更一覽] 這個皮膚改變了瀏覽網頁的方式,亦修改了網頁的佈局。 這個皮膚還新增了頂欄、目錄等固定元素,這讓用戶的常用操作變得更加易於尋找。 它還給整個頁面的樣式做出了一些修改。 對於收集到的瀏覽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這些變更能夠改善網頁的可讀性和易用性,並且能夠節省拖動網頁、搜索內容、瀏覽網站的時間。這些結果都能被理解成我們創造出了一個更易用的閱讀體驗。 這個新皮膚不會刪除任何已經在老Vector皮膚上已有的功能。 在默認使用這個皮膚的wiki站點,頁面瀏覽量、賬號創建量乃至頁面編輯率都沒有出現負面影響。
[現在就試試吧] 我們鼓勵您前往您的偏好設定/參數設置,在外觀選項卡中,選擇Vector 2022作為您的皮膚。
編輯者如何修改和自訂新皮膚?
[編輯]我們使配置和個性化我們的變更成為可能。 我們很高興與具有技術且願意創建新的小工具和用戶腳本的志願者合作。 到目前為止,社群中的開發者已經為這個皮膚製作了許多小工具和用戶腳本。 這些小工具與用戶腳本包括讓這個皮膚佔據頁面全部寬度、取消固定頁面中的固定元素、退回到老式風格的目錄、以及更多功能。 我們鼓勵您查看我們的代碼倉庫去發現所有對這個皮膚進行自定義或進行修改的腳本。您也可以加入您自己的代碼。
實驗發現以及實驗結論
[編輯]- 平均而言,87%較早採用的wiki(包括法語維基百科)登錄用戶在嘗試新皮膚後會繼續使用。
- 固定式頂欄能夠讓編者更方便地找到他們經常使用的工具。 這讓用戶把頁面重新拖拽回頁面頂端的頻率減少了16%。
- 全新的目錄還讓跳轉到不同章節變得更加容易。 對比於老式的目錄,新目錄鼓勵編者快速跳躍到頁面的不同章節,頻率上升了50%。
- 全新的搜索欄在頁面中更加醒目,更容易找到,而且從搜索結果列表中找到正確的結果也變得更加容易。 在我們進行測試的wiki站點中,用戶使用搜索功能的頻率上升了30%。
- 新皮膚沒有對頁面瀏覽量、編輯頻率或帳號創建量造成負面影響。 實際上,甚至有肉眼可見的證據顯示在合作的社群當中,頁面訪問量和帳號創建量還得到了提升。
謝謝!(Thanks to 暁月凜奈 and MilkyDefer for translating this message!) --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4月13日 (四) 21:53 (UTC)
討論
[編輯]關於早期一次請求暫緩部署的聯署請求
[編輯]這個段落同時提供英文翻譯,供基金會技術人員參考。 An English translation is provided for this section. Section title: Regarding a previous petition to delay the deployment of Vector 2022.
在英文維基百科默認部署Vector 2022造成重大爭議的同時中文維基百科的編者自發組織了上述的聯署。以下提供當時聯署時提供的意見。 A petition to delay the deployment of Vector 2022 was raised by editors, around mid-January, the same time when Vector 2022 became the default skin of English Wikipedia and faced a backlash. Opinions raised at that time are provided below.
- 已經被解決的技術關切 (Addressed technical concerns)
- 頁面目錄的繁簡轉換問題(T306862); Glyph conversion problem on ToC (T306862);
- 尚未被解決的技術關切 (Unaddressed technical concerns)
- CSS可能需要進行重新適配; CSS pages may need considerable amount of rewrite;
- 小工具也可能需要進行重新適配; Gadgets too;
- 設計關切 (Design concerns)
- 目錄放置在左欄主菜單下方,在頁面最頂端時甚至完全看不到目錄; ToC is placed under the main menu in left side-bar. When at page's top, it is hardly visible;
- 「不穩定、不美觀、不實用」,但沒有具體指明問題所在; General comments like "unstable", "ugly" and "not practical";
- 頁面的留白太多了; Too much whitespace;
- (User:百戰天蟲) 不如Timeless簡約; Vector 2022 takes a minimalism design, but not as good as Timeless. Timeless should be set as sitewide default skin instead;
- (User:Z7504) 強烈反對基金會不給未登入用戶切換皮膚的選擇! STRONG PROTEST against WMF not providing skin choices to unregistered users;
- (User:Erquanmen) 工具欄不應與主菜單分開並放置在右側; Tool bar should not move out of the main menu and put to the right column;
- (User:Erquanmen)切換語言需要點擊的次數變多了; It takes more clicks to switch to another language;
- (User:A1Cafel) 跨語言連結也不應該與姊妹專案的連結分離; Links to sister projects should not be moved away from language switcher;
現時的討論
[編輯]- 嗯………………Wikipedia_talk:Vector_2022#關於暫緩中文維基百科默認皮膚更換為「Vector_(2022)」之工作進程的聯署請求。——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4日 (五) 01:12 (UTC) Hmm...... (See petition section above)
- 不過側式目錄確實看着有點心動,雖然我用腳本已經弄出一個類似的,而且在萌娘百科見過一個可以浮動和隱藏的版本。——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4日 (五) 01:25 (UTC) Sidebar ToC looks appealing. But I have made a similar one with scripts.
- (+)支持:我覺得可以。讀者應該會覺得較為美觀。--E.D.(留言) 2023年4月14日 (五) 01:54 (UTC) Support as readers may find it beautiful.
- 建議「限制頁面寬度的模式」默認禁用,否則(-)反對部署Vector 2022。--Lt2818(留言) 2023年4月14日 (五) 06:37 (UTC) Oppose unless this skin defaults to wide-screen mode.
- 看法和Lt2818一致。--Ghren🐦🕗 2023年4月14日 (五) 12:21 (UTC)
- 意見同上。這要求跟英文維基百科社群方面一樣,我想並不過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15日 (六) 12:55 (UTC)
- 個人(-)反對默認禁用。限制頁面寬度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行業設計實踐,Google、紐約時報、華盛頓時報、大英百科全書都這麼做,維基百科不限制頁面寬度倒是特立獨行。--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4月15日 (六) 13:34 (UTC)
- 這裏提供了限制頁面寬度的更多理由,我就不復讀了。我反對Vector 2022默認限制頁面寬度的原因是它沒做好,醜陋且帶來諸多不便。東施效顰之舉。--Lt2818(留言) 2023年4月15日 (六) 15:06 (UTC)
- Discourse 也限制內容寬度了。--⚞︎★⚟︎ 2023年5月14日 (日) 16:02 (UTC)
- 可能需要修一些東西:MediaWiki_talk:Vector-language-redirect-to-top。此外我對indicator(GAFA標誌、保護標誌、坐標)的位置感到很疑惑,我認為應該放在「X種語言」的左邊。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4月14日 (五) 06:40 (UTC) The location of page indicator should be adjusted. I think it should be moved to the left of the language switcher.
- 他第一段是不是說「計劃在三周內將Vector 2022設為此wiki的默認皮膚」,那還有什麼討論的。--安憶Talk 2023年4月14日 (五) 07:38 (UTC) If WMF is really forcing the deployment in three weeks, all protests fall into deaf ears.
- 被翻譯的頁面是mw:Reading/Web/Desktop Improvements/Updates/2022-11 for the mid-size wikis,其實不是面向中文維基百科的,時間也早就過了。SGrabarczuk可能是因為中文維基百科仍未更換為Vector 2022才在此提出。——暁月凜奈 (留言) 2023年4月14日 (五) 09:36 (UTC)
- (-)反對 for site stability and glyph conversion sake, I would hope to ensure everything works before the switch. It will also be best if local scripts are updated and designed for Vector 2022 before the switch.--1233 (T / C) 2023年4月14日 (五) 07:43 (UTC)
- 出於對穩定性和繁簡轉換之顧慮,希望在切換前一切都沒有問題。最好在切換前更新和重做匹配Vector 2022的本地腳本。--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3:21 (UTC)
- phab:T306862. Thanks.--SCP-0000(留言) 2023年4月14日 (五) 11:43 (UTC)
- phab:T306862修復,謝謝。--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3:21 (UTC) 提示下,繁簡轉換問題已經在
Please note that Glyph conversion problem has been resolved already
- (=)Neutralny I translated a lot related to Vector 2022, but I didn't mean to promote this change. I don't think Vector 2022 is good enough to make it default on zh-two.iwiki.icu. The reason is simple, the new skin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design concerns above. So maybe WMF should fix the relevant questions first, and then more people will be willing to talk about default setting. We shouldn't give non-logged-in users a skin that many logged-in users won't choose. But if WMF is will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 think such a skin that is friendly to readers (though not so friendly to editors) should still be acceptable. ——暁月凜奈 (留言) 2023年4月14日 (五) 11:02 (UTC)
- 中立,我雖然參與了很多翻譯Vector 2022相關的工作,但我並不旨在推動更換皮膚。在我看來Vector 2022還沒有準備好成為zh-two.iwiki.icu默認皮膚,原因很簡單,新皮膚有很多問題,比如上面提到的設計問題,所以維基媒體基金會應先着手解決問題,之後自然會有更多人願意將其作為默認皮膚。不能讓未登錄用戶使用那些登錄用戶都不會用的皮膚,倘若維基媒體基金會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我覺得這個對讀者友好(對編者不是)的皮膚應該會被接受。--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3:21 (UTC)
- (+)支持:更加現代化的皮膚,對於新手及單純的閱讀者更加友好。限制寬度、側邊目錄等都是有進步意義的現代化設計。--Teetrition(留言) 2023年4月14日 (五) 11:17 (UTC)
- 註:此留言已被原作者(User:SunAfterRain)移除。2023年5月7日 (日) 16:26 (UTC)--SunAfterRain 2023年4月14日 (五) 13:16 (UTC)
- (:)回應:指個路,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關於條目內是否應該在章節標題中加入連結及旗幟的問題--MilkyDefer 2023年4月14日 (五) 13:57 (UTC)
- (?)疑問:試了下好像舊版vector的目錄也會這樣顯示,這樣的話這好像不構成對新版vector的反對。--Teetrition(留言) 2023年4月15日 (六) 02:34 (UTC)
- 首先,把
<math>
設置為目錄本身就不合理。此外,舊版vector同樣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不是新版vector的鍋。--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4月15日 (六) 09:58 (UTC)- 確實,應該修訂有關數學公式的格式手冊,禁止在章節標題使用
<math>
,畢竟另外三款皮膚Minerva、Monobook和Timeless也或多或少出現了這問題(Timeless更狠,那個沙盒示例里加號跟兩個1粘一塊了,變成了「沒頭沒底」兩橫的田字)。--Liuxinyu970226(留言) 2023年4月19日 (三) 01:47 (UTC)- 剛注意到格式手冊其實已經有規定的:
也請不要在標題中使用
<math>
標記,否則目錄會產生混亂。
— Wikipedia:格式手冊#章節標題 - 囧rz……--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4月19日 (三) 14:48 (UTC)
- 啊,我剛剛在Wikipedia:格式手冊/版面佈局找沒找到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4月19日 (三) 17:08 (UTC)
- 剛注意到格式手冊其實已經有規定的:
- 確實,應該修訂有關數學公式的格式手冊,禁止在章節標題使用
- (+)支持:新版雖然有瑕疵,但顯然比舊版簡約、實用了許多。——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4月15日 (六) 09:51 (UTC)
- 剛剛切到Vector 2022來用了一下,感覺比一開始的版本好了些,但我留意到「工具列顯示當前未巡查的新頁面」小工具在Vector 2022中的呈現方式比較怪異,這點我認為可能是相關工具開發者所需要考慮的一點(編輯數小工具無此問題)。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15日 (六) 11:29 (UTC)
- 支持,新版皮膚沒有大問題。PS:雖然比爛不太好,但中文維基既然連{{ilh}}在手機視圖上的詭異效果都能忍受N年不修,那新版Vector的小問題也完全可以先接受。 --洛普利寧 2023年4月15日 (六) 13:22 (UTC)
- 另外出於排版(長信息框)和導航考慮,老式的第0段後目錄應該保留。兩個目錄同時存在不衝突。--洛普利寧 2023年4月15日 (六) 13:32 (UTC)
- 我倒覺得去除第0段後目錄也是有點之一,讀者可以快速瀏覽正文並且可以在閱讀時快速跳轉段落。個人認為可以通過儘可能把散文放在前幾段來避免長信息框產生問題。--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4月15日 (六) 13:39 (UTC)
- 有些信息框(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那麼長也沒辦法,這種情況就會把第一張右置圖像擠到奇怪的位置。當然這是個案。不過如果部署新皮膚,再插入圖像的確要考慮這方面的因素,而且一些現有條目可能也要把圖片移到左邊。--洛普利寧 2023年4月15日 (六) 14:02 (UTC)
- 我倒覺得去除第0段後目錄也是有點之一,讀者可以快速瀏覽正文並且可以在閱讀時快速跳轉段落。個人認為可以通過儘可能把散文放在前幾段來避免長信息框產生問題。--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4月15日 (六) 13:39 (UTC)
- 另外出於排版(長信息框)和導航考慮,老式的第0段後目錄應該保留。兩個目錄同時存在不衝突。--洛普利寧 2023年4月15日 (六) 13:32 (UTC)
- (+)支持--Taeas(留言) 2023年4月15日 (六) 13:49 (UTC)
- 再提出一點,左下角的語言欄應該選擇性打開,它對於時常要在多語言間切換的編者來說很方便。vector-2022還要多點一下,我記得有時候還要等它慢慢加載(剛剛測試好多了,不知道是我網速高了還是mw優化了加載時間),反正挺難受的。語言欄的優化不止要考慮讀者,也要考慮編者。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4月15日 (六) 13:58 (UTC)
- (+)支持,近幾個月一直在試用Vector 2022,確實比舊版好多了。--PexEric 💬|📝 2023年4月16日 (日) 04:56 (UTC)
- 各位前輩,我想從新版vector切換到舊版vector在設置頁面為什麼沒法選擇啊--MCxiaokang(留言) 2023年4月17日 (一) 22:47 (UTC)
- 檢查你是不是將你的皮膚偏好設定成了全局的偏好。如果是這樣的話需要先勾選對應的「為此全域參數設置設置本地例外。」複選框。--MilkyDefer 2023年4月18日 (二) 04:02 (UTC)
- Hi everyone,
- Apologies for not posting in Chinese! 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s and the conversations on the new skin. We noticed that a few of you had questions around the long-standing bug in which language conversion did not work for the table of contents and the new sidebar. We just wanted to confirm that this issue was fixed in T306862, and this is why we believe the skin is ready to use on this wiki now.
- Another issue we saw raised was concerns with current gadgets. We have tested default gadgets (the ones enabled for all users) and can confirm these will continue to work after the deployment. The main issue we've noticed so far that needs fixing is the overlap of the conversion notice with the width toggle, both available at the bottom of the page. We would recommend either revising the gadget or using the width toggle only after the banner is dismissed.
- We also wanted to note that, with the new table of contents, users can access the top of the page (by selecting the Beginning 序言 link) and the bottom (by accessing the bottom section of the ToC) throughout their reading experience. This might make the top/bottom of the page gadget redundant. However, it's up to you as the community of this wiki to decide whether the gadget will still be necessary.
- For other gadgets, we would kindly recommend checking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gadget developers on Wikimedia wikis and following those to ensure that gadgets will continue working in the future and across all skins.
- We're available and ready to reply to questions and discuss the skin throughout the deployment process. We also wanted to encourage you to explore documentation linked in our message opening the discussion. There, you will find many answers to questions you may have.
- Thank you all again, 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4月18日 (二) 23:44 (UTC)
- 是的,上方部分反對意見涉及的問題跟2022版Vector關係不大,有些甚至Monobook、Minerva和Timeless也會「撞車」。--Liuxinyu970226(留言) 2023年4月19日 (三) 01:52 (UTC)
- 翻譯:
- 各位好,
- 抱歉沒有使用中文留言!感謝您們對新皮膚的評論和交流。我們注意到,您們有一些人對目錄和新側邊欄中無法使用語言[繁簡]轉換這一長期存在的bug持有疑問。我們想確認此問題已在T306862中被修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相信這個皮膚現已可以該維基上使用了。
- 我們還看到有人提出了對當前小工具的擔憂。我們已經測試了默認小工具(為所有用戶啟用的小工具),可以確認這些小工具在部署後仍然可以使用。到目前為止,我們注意到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繁簡]轉換通知與寬度切換的重疊,這兩個選項都在頁面底部。我們建議修改小工具,或者在關閉橫幅通知後再使用寬度切換。
- 我們還想指出,使用新目錄,用戶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通過選擇「序言」連結訪問頁面頂部,並通過訪問目錄底部部分訪問頁面底部。這可能使頁面頂部/底部小工具變得多餘。但是,作為本維基的社群,您們可以決定是否仍需要這個小工具。
- 對於其他小工具,我們誠摯地建議您查看對維基媒體維基上小工具開發者的建議,並遵循這些建議以確保小工具將在未來及所有皮膚上都可用。
- 在部署過程中,我們隨時準備回答關於皮膚的問題及參與討論。我們還想鼓勵您探索我們在討論開始時的留言中連結到的文檔。在那裏,您將找到許多您可能有的問題的答案。
- 再次感謝各位,SGrabarczuk (WMF)
- 翻譯者:--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4月20日 (四) 10:24 (UTC)
- 還是得(-)強烈反對直接默認,不要讓人覺得聯屬都是笑話。可悲的獨裁社群,好像一點都不關心讀者的感受是什麼。感謝上面已經寫到「強烈反對基金會不給未登入用戶切換皮膚的選擇!」,但如果現在不講話表示反對意見的話,以後可能也沒機會講話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4月19日 (三) 16:56 (UTC)
- 不過,聯署中有一部分是因為ToC轉換問題聯署,有一部分提出的問題已經給了解決方案。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4月19日 (三) 17:17 (UTC)
- 誰管您們聯署制度如何?「讀者感受完全都不關心」就是事實還敢講話?支持聯屬原來都是假的啊?獨裁社群。請問讀者會關心維基百科的聯署制度是如何嗎?果然是標準的Parkinson's law,這種東西也敢忘得快,難道是忘記en版當初怎麼用成「Vector 2022」了嗎?是無條件直接變更的餒!讀者是來維基百科查他們想要查的資料,而不是在乎維基百科的外觀要什麼。但這個維基百科硬是要把維基百科的外觀無條件變更,讓可以實質閱讀內容的範圍縮小,還要強迫登入帳號才能選擇外觀,真的就是實質上的功能退步而不是進步。--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4月19日 (三) 17:29 (UTC)
- Hello! I'm not sure if I have fully understood your discussion, so I'd only like to make a small point about the reason for the change. Have you maybe checked out the information about data we've provided above? The full versions of our research and data are available on MediaWiki.org, on pages listed there, dedicated to single features. The section "實驗發現以及實驗結論" above is just a TLDR.
- Anyway, each of the new features (the new search, TOC, sticky header, etc.) was tested on a range of different wikis: Wikipedias and sister projects, big and small, RTL and LTR, Latin and non-Latin. According to this data, the changes improve the usability of the skin, and make the interface more intuitive and welcoming.
- I hope this clarifies some of your questions. Thank you!--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4月25日 (二) 22:22 (UTC)
- 你好,可能沒完全理解你們說的什麼,容我簡單闡述下變更皮膚之理由,不知閣下是否查看過上方數據?「實驗發現以及實驗結論」部分提供的數據只是摘要,完整數據可以在MediaWiki.org這裏查看。
- 每個新功能(新搜索欄、側欄目錄、標題鎖定等)都經過了各種規模的、書寫方式從左到右和從右到左的、拉丁字母和非拉丁字母的維基百科及其姊妹專案的測試,總之,數據結果是,新皮膚提高了可用性,使界面更直觀更友好。
- 希望這能回答一些閣下的疑慮,謝謝。--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1:37 (UTC)
- 誰管您們聯署制度如何?「讀者感受完全都不關心」就是事實還敢講話?支持聯屬原來都是假的啊?獨裁社群。請問讀者會關心維基百科的聯署制度是如何嗎?果然是標準的Parkinson's law,這種東西也敢忘得快,難道是忘記en版當初怎麼用成「Vector 2022」了嗎?是無條件直接變更的餒!讀者是來維基百科查他們想要查的資料,而不是在乎維基百科的外觀要什麼。但這個維基百科硬是要把維基百科的外觀無條件變更,讓可以實質閱讀內容的範圍縮小,還要強迫登入帳號才能選擇外觀,真的就是實質上的功能退步而不是進步。--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4月19日 (三) 17:29 (UTC)
- 不過,聯署中有一部分是因為ToC轉換問題聯署,有一部分提出的問題已經給了解決方案。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4月19日 (三) 17:17 (UTC)
- 我再提個意見,左側toc的縮進應該改為一個字符。6px看得是真難受。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4月19日 (三) 17:27 (UTC)
- .vector-toc .vector-toc-list-item { padding-left: 0.875em; }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4月19日 (三) 17:42 (UTC)
- ( ✓ )同意,我在瀏覽 en:House of Nassau 以後也看出來了。--⚞︎★⚟︎ 2023年5月14日 (日) 15:56 (UTC)
- 還有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強制顯示
__TOC__
無效。看看快速刪除方針吧,很養眼的。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4月19日 (三) 17:39 (UTC) Strong oppose. I've never used the 2022 version in several other wikis. since the WMF people are here, I'll say more, the current vector is 5-10 years behind the current design style, true, but the design of the new vector is worse to me, I mean, either you make it more high-tech and learn from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or you try to preserve more elements of the old vector. Vector 2022 feels like a short video version of Wikipedia to me every time, and from my experience every time something tries to move closer to a short video, there are all kinds of 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Of course, your data does show that 87% of users change to Vector 2022, but what about active users? I mean, if you count all users, then most of users who only edit several times may just skip this question, but experienced user have to choose according to their habits of editing and I think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reflect the general will of deep-rooted editors. In addition, Chinese Wikipedia guidelines for newcomers and code have never been as clear as they are in other languages, and if you don't take these into account, it is foreseeable that the issues will worsen and enter the Chinese Wikipedia-related discussion boards frequently. 鼠標移至此看中文原文。 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4月20日 (四) 03:07 (UTC)- Hi - thanks for your comments. I just wanted to clarify that the 87% of editors who decide to keep the skin is for active editors (those with more than 5 edits in the past year). Hope this is helpful. Let us know if you have other questions around the data and we can try to point you to the right report. We also welcome you to explore our documentation on the project page and its subpages.--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4月25日 (二) 22:24 (UTC)
- 你好,感謝回復,澄清一點,決定切換皮膚的87%用戶指的是(一年內編輯超過5次的)活躍用戶。希望這解釋有幫助,若對數據有任何其他疑慮,請提出,我們將盡力更正誤解,同時歡迎前往專案頁面和其子頁面閱讀相關文檔。--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1:47 (UTC)
- Cześć, dear User:SGrabarczuk (WMF). I've done some reconsidering, and now I give a neutral to weak support. I have noticed that some of the features I originally complained about not having (white space, right column) have been installed, I don't know if I didn't notice it before or what, now my only two complaints, one is that it's too white, your gray test result is very good so if the installation is something similar then this concern will also disappear, the second is that I feel the layout is still too compact/dense, leaving too little space for text, I have this feeling in both the English Wikipedia and the Chinese Wikipedia. 鼠標移至此看中文原文。 --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5月2日 (二) 00:52 (UTC)
- Hi - thanks for your comments. I just wanted to clarify that the 87% of editors who decide to keep the skin is for active editors (those with more than 5 edits in the past year). Hope this is helpful. Let us know if you have other questions around the data and we can try to point you to the right report. We also welcome you to explore our documentation on the project page and its subpages.--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4月25日 (二) 22:24 (UTC)
- 我是這麼想的。維基百科還是要認準自己的定位。對標科研機構肯定不行,對標你說的短視頻肯定也不行。要不就對標一下大英百科全書網絡版吧。然後你就會發現,其實排版差不多。左側也是固定的ToC,正文也是限制了寬度,右側也是空一大堆(放廣告)。所以Vector 2022的新佈局沒什麼大不了的。
- 我就是覺得基金會太喜歡白色了。有些呆板。 Vector 2022 is pure white and looks dull. Introduce more colors, please. MilkyDefer 2023年4月20日 (四) 14:57 (UTC)
- @MilkyDefer:First of all, do we have something like an advertisement? If not, why do we need to leave such a large section on the right side empty? Second, as far as I know, one of the goals of Wikipedia was to create an encyclopedia that could be written by everyone and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rigor than EB, so why do we have to follow them?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bout page of the English Wikipedia, at least the users are expected to research via Wikipedia, so why can't we benchmark it against academic institutions? 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4月20日 (四) 22:16 (UTC)
- @MilkyDefer:首先,我們要放廣告嗎?如果不放廣告為什麼右側空那麼一大堆?其次,據我所知維基百科的目標之一是任何人都能編輯的百科全書,要比大英百科全書高一檔次,所以幹嘛要和大英百科比呢?最後,根據英維的關於頁面,至少有用戶通過維基百科進行學術研究,那麼為何不將自己和科研機構網站進行對標呢?--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3:02 (UTC)
- Hello MilkyDefer! Thank you for making the point about the color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skin, we have asked a randomized group of editors about the borders and backgrounds. There were two popular options: one without any borders and colors which we ultimately chose, and one with more visual separation between regions which some editors have been asking for. Recently, we have built a prototype and consulted many volunteers about this (see our message here and preview the alternative version here). Note that the latter version has some important tradeoffs we described in the message linked in the previous sentence. In about 2 weeks, we'll be performing an A/B test which will help us choose between the white and gray (more on that here). We'd like to confirm that the skin is ready to be the default regardless. Thanks,--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4月25日 (二) 22:31 (UTC)
- MilkyDefer你好!感謝提出顏色顧慮,在皮膚開發過程中,我們隨機抽調了一組編者就側邊欄和背景色問題進行了調查。有兩種流行選擇:一種是當前沒有側邊欄和背景色的選項,另一種是某些編者要求的在空白區域添加更多直觀區分元素之設計。最近,我們製作了一個預覽頁面,並就此徵集意見(在這查看討論,這裏是預覽頁面),請注意,後者有一些重要取捨,在前面討論連結中有解釋。再過大約兩周將對這兩個版本進行A/B測試,屆時將幫助我們對白色和灰色背景做出選擇(在此閱讀更多信息)。希望這個皮膚已準備好被接納成為默認皮膚,謝謝。--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2:25 (UTC)
- @MilkyDefer:First of all, do we have something like an advertisement? If not, why do we need to leave such a large section on the right side empty? Second, as far as I know, one of the goals of Wikipedia was to create an encyclopedia that could be written by everyone and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rigor than EB, so why do we have to follow them?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bout page of the English Wikipedia, at least the users are expected to research via Wikipedia, so why can't we benchmark it against academic institutions? 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4月20日 (四) 22:16 (UTC)
- Vector2022 fails to adjust its width properly when viewed on a mobile device, regardless of landscape or portrait orientation. This results in extremely squeezed paragraphs, especially when there is an infobox or image thumbnail on the side. (Please don't try to convince me to switch to the mobile view; I still loathe it to this day!) -- 同舟(論 · 歷) 2023年4月20日 (四) 08:57 (UTC)
- 在手機上,不管是橫屏還是豎屏Vector2022皮膚都不能正確調整寬度,結果是段落被擠在一起,尤其是右側有信息框或者圖片時。(別問我為什麼不用移動版頁面,我到現在還恨移動版頁面!)--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3:02 (UTC)
- (-)強烈反對!
- 1.我尊重不同人的想法,但移動版(M)在編輯上不如2010的好用。
- 2.新的版本空間太小,左右空間白白浪費。
- 3.不尊重讀者的看法(當然可以在首頁上提供選擇系統)
- 4.支持新穎的改良,但也可以塞入其他版本。
- 5.除了2010和一個「古董版」之外都差不多。
- 6.跟Z7504的意見一樣,本質退步
- 7.我的眼睛受不了!!!!!--FK8437(留言) 2023年4月20日 (四) 10:39 (UTC)
- 其實我不是很理解這跟移動版有什麼關係。移動版界面一直是Minerva,跟Vector 2022沒關係。--MilkyDefer 2023年4月20日 (四) 14:59 (UTC)
- 再誇張一點以後這個是不是也變成常年提案之一了?真諷刺。這種做法不只上面提到的退步以外呢,還可能會趕走更多想來維基百科查資料的讀者。他們可能這個時候就會想:明明百度百科、臺灣棒球維基館之類的也可能可以查到想要的資料,為何一定要來維基百科?而且維基百科有些資料的資訊還可能都是錯誤或過時已久的資訊,卻沒人願意更新。那些心裏在想沒壞就別修的用戶,很顯然就是不尊重讀者,只想給讀者錯誤或過時已久的資訊。光看到這點,就會覺得這獨裁社群很可悲,果然就是那種只想陶醉自我、只想寫條目給自己看得人一堆啊,卻都已經忘記根本沒有人可以聲稱某個條目具有所有權。而這類討論基本上就是和「有關維基共享資源台灣全景自由問題一事」有連帶關係,因為顯示哪種的皮膚也可能導致圖片顯示的位置或方向不同。難道最上面就已經有的圖片示範沒人看出來嗎?--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4月20日 (四) 15:44 (UTC)
- 其實我不是很理解這跟移動版有什麼關係。移動版界面一直是Minerva,跟Vector 2022沒關係。--MilkyDefer 2023年4月20日 (四) 14:59 (UTC)
- Hi @SGrabarczuk_(WMF): I'm a long-time Wikipedia reader (over 15 years), and I don't have an account, and I don't want one.
- Reading English and Chinese Wikipedia accounts for 40% of my time reading other Wikipedias (and the other 60% of the time I explore on Wikipedias in other languages), because Wikipedia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lways has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description of a thing, such as the description of some wars in WWII, you will find that the German Wikipedia is more prominent in describing the work done by the Nazi officers in the war. Reading in multiple languages allowed me to understand a story more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so I'm a multilingual reader.
- To be honest as a multilingual reader, one of the reasons I don't like Vector 2022 at the moment is that switching languages has an extra step, so you can understand this does affect me.
- I've been involved in a discussion on this on the English Wikipedia, but apparently WMF's changes to switching languages didn't satisfy me.
- In addition, I also use browser translation to read Wikipedia in languages that I don't understand. On complex Wikipedia pages, Vector 2022 will cause strange typography after translation. I know it's not your fault, but it's another reason I don't like it compared to old skins that didn't have any issues.
-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I don't think Wikipedia has a one-click way to give readers like me the option to switch skins (I know you can add
?useskin=vector
after the URL, but it's complicated, especially if you have to do it every time you go to a new page, Wikipedia has many, many hyperlinks). - It's also worth noting that I don't use javascript and cookie on any wiki sites, apparently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is that you guys have done a good job, even without these basic features that modern browsers have, Wikipedia is still formatted and displayed very correctly. But I think with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Vector 2022 and future skins, the reliance on javascript will increase, eventually forcing me to have to enable javascript for Wikipedia, which I don't want to do.
- Actually, I think from talking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you may have noticed that people here are conservative, maybe they are, but in fact everyone has their own reasons for not using Vector 2022. All right, It's just my two cents, and my vote is "NO" (-)反對, thank you. 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4:20 (UTC)
- 你好@SGrabarczuk_(WMF):我是一個沒有賬戶(不想要賬戶)的維基百科長期讀者(超過15年)。閱讀英維和中維站我閱讀維基百科時間的40%,其他時間我在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專案中。閱讀不同語言可以豐富我對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因為每個語言的維基都有其不同,比如二戰條目中,德維會有更多描述納粹軍官的部分。作為一個多語言讀者,我不喜歡Vector 2022的原因之一是切換語言的不便,我在英維曾經參與過該話題討論,但是維基媒體基金會並未提供滿意的解決方案。其次,我還使用瀏覽器自帶翻譯功能閱讀那些我不懂的語言,在舊版皮膚中,翻譯毫無問題,但是某些複雜頁面Vector 2022會導致排版錯誤。雖然這是翻譯器的問題,但是這是我不喜歡新皮膚的另一個原因。最重要的一點是維基百科沒有一鍵切換舊版的功能(雖然可以在URL後面加上
?useskin=vector
來切換,但是無法應用於未來所有頁面,跳轉到新頁面後必須再次複製添加,超級麻煩)。還有就是在瀏覽任何維基站點時我不用javascript和cookie(這歸功於你們設計的很好,即便不用這些現代瀏覽器必備的功能也能準確無誤的顯示頁面),但是隨着Vector 2022和未來皮膚更加複雜,對javascript依賴無疑會增加,最終我不得不妥協在維基百科上啟用javascript。我覺得通過和中文社群的交流,你可能會發現這裏人是保守的,確實有可能,但是每個人在根本上都有不使用Vector 2022的獨特原因。好了,這就是我要說的,我的投票是(-)反對,謝謝。--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4:45 (UTC)- 注意,我的IP是代理IP,我現在將停止使用它,任何未來編輯都與我無關。(Please note that my IP is a proxy IP, I will stop using it now, any future edits cannot represent me.)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4:57 (UTC)
- @SGrabarczuk (WMF),Hello. Thankyou to telling us about the new vector. However, this idea did not got many supports from our chinese wiki. Also, as only myself's opinion about the new vector2022, it's space to read and edit is also smaller than the vector2010, which might be still okay in devices like mac, but for phones or Ipads, the space in left and right is too small. Also this idea to change the defalt skin does not even get majority supports from the chinese wiki, but WMF still says that "We will change in in two days later" which is TOTALLY NONSENCE. As my opinion, it is not good for both reading and editing. Please do not change this unless the majority for people support this, thankyou.--FK8437(留言) 2023年5月3日 (三) 10:44 (UTC)
- 注意,我的IP是代理IP,我現在將停止使用它,任何未來編輯都與我無關。(Please note that my IP is a proxy IP, I will stop using it now, any future edits cannot represent me.)141.193.231.133(留言) 2023年4月26日 (三) 14:57 (UTC)
- 你好@SGrabarczuk_(WMF):我是一個沒有賬戶(不想要賬戶)的維基百科長期讀者(超過15年)。閱讀英維和中維站我閱讀維基百科時間的40%,其他時間我在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專案中。閱讀不同語言可以豐富我對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因為每個語言的維基都有其不同,比如二戰條目中,德維會有更多描述納粹軍官的部分。作為一個多語言讀者,我不喜歡Vector 2022的原因之一是切換語言的不便,我在英維曾經參與過該話題討論,但是維基媒體基金會並未提供滿意的解決方案。其次,我還使用瀏覽器自帶翻譯功能閱讀那些我不懂的語言,在舊版皮膚中,翻譯毫無問題,但是某些複雜頁面Vector 2022會導致排版錯誤。雖然這是翻譯器的問題,但是這是我不喜歡新皮膚的另一個原因。最重要的一點是維基百科沒有一鍵切換舊版的功能(雖然可以在URL後面加上
- (+)支持:我個人已使用Vector 2022一個多月,縱然有諸多瑕疵,但我還是將我的大部分維基計劃都改為了新皮膚。我目前使用一台 ultrawide 顯示屏,舊皮膚的顯示效果實在讓我有些難以忍受,文字閱讀體驗很差。我個人願意看到並支持新設計語言和網頁功能應用到維基計劃中。--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5月3日 (三) 10:31 (UTC)
- 簡單的來說,維基百科本身就應該先把可以變更外觀的權限擴展到即便沒有登入維基百科的帳號也可以選擇才是,否則這類議題以後恐怕只會再拿來討論。難道要看一次投一次反對才甘願?關於詳細意見,上面已經全部都講完了。有的人喜歡Vector 2022,也有的人反對。但沒辦法,即便未來維基百科版本再怎麼改,肯定就是有人會反對。這意思和FA/FL/FP命名為特色或典範雷同罷了,但請至少不要讓人覺得聯署就是個笑話。--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5月3日 (三) 17:15 (UTC)
- Vector-2022計劃於5月8日部署至本站,進度參見相關任務。 Stang★ 2023年5月3日 (三) 22:48 (UTC)
- ……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4日 (四) 00:21 (UTC)
- 再提出一個問題,包括上面Sanmosa君提到的新條目巡查小工具、貢獻數,很多小工具只在普通的header顯示,而不在 sticky header 顯示。不過UTC時鐘沒有出現該問題。希望技術帝能出一個修複方案供各工具維護者修復。使用量大的小工具應該先行修復再切換。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4日 (四) 00:55 (UTC)
- (!)意見 我對新外觀最大的困擾同樣是語言切換不方便。另外還包括切換使用者功能,留言、偏好設定、監視清單等。舊外觀直接在螢幕上顯示,不必多按一個按鍵就能點選。這個問題直到現在我還找不到解決方法,因此只能採用舊外觀。--Kanashimi(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23:09 (UTC)
- 我昨晚在測試下拉菜單的時候,無數次誤點進我的用戶頁或討論頁,真不知道是哪裏觸發的……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5日 (五) 09:55 (UTC)
- 我試了一下,點開固定頂欄的用戶下拉菜單後,必須再點一次將其收回,否則返回頁頂時若點擊其他頂部元素便會誤觸用戶菜單中的連結。建議報p站修復:當固定頂欄的用戶菜單被點開後,若用戶返回頁頂,菜單要麼保持展開狀態,讓用戶明確知道它還未收回,要麼就「真正」自動收回,以免用戶誤觸(目前的情況是,用戶菜單表面上看收回了,但實際上並未收回)。--蕭漫(留言) 2023年5月5日 (五) 11:29 (UTC)
- 感謝測試。確實是這樣,在開發者模式下看到了按鈕元素,如幽靈一般浮在空中。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7日 (日) 13:16 (UTC)
- 已經提報phab:T336159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8日 (一) 11:07 (UTC)
- Duplicate, phab:T325083. 這是去年12月的task……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5月10日 (三) 00:41 (UTC)
- 我試了一下,點開固定頂欄的用戶下拉菜單後,必須再點一次將其收回,否則返回頁頂時若點擊其他頂部元素便會誤觸用戶菜單中的連結。建議報p站修復:當固定頂欄的用戶菜單被點開後,若用戶返回頁頂,菜單要麼保持展開狀態,讓用戶明確知道它還未收回,要麼就「真正」自動收回,以免用戶誤觸(目前的情況是,用戶菜單表面上看收回了,但實際上並未收回)。--蕭漫(留言) 2023年5月5日 (五) 11:29 (UTC)
- 我是覺得您說的這個問題(除了語言切換)對大多數讀者而言根本不是問題(因為絕大多數時候根本不需要點那些東西),只是對編者才可能是個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6日 (六) 02:14 (UTC)
- 您可以試試看在下剛剛寫的腳本,實現有點暴力:
mw.loader.load('/w/index.php?title=User:魔琴/public/expand-personal/test.js&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6日 (六) 12:23 (UTC)- @Kanashimi: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6日 (六) 12:24 (UTC)
- 感謝您幫忙。不過我是想基金會是不是能加個官方的選項?--Kanashimi(留言) 2023年5月6日 (六) 13:01 (UTC)
- 更新一個把搜索框改到右側的版本:
mw.loader.load('/w/index.php?title=User:魔琴/public/expand-personal/adj-s.js&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
--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7日 (日) 18:16 (UTC)
- @Kanashimi: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6日 (六) 12:24 (UTC)
- 我昨晚在測試下拉菜單的時候,無數次誤點進我的用戶頁或討論頁,真不知道是哪裏觸發的……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5日 (五) 09:55 (UTC)
- (!)意見 我對新外觀最大的困擾同樣是語言切換不方便。另外還包括切換使用者功能,留言、偏好設定、監視清單等。舊外觀直接在螢幕上顯示,不必多按一個按鍵就能點選。這個問題直到現在我還找不到解決方法,因此只能採用舊外觀。--Kanashimi(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23:09 (UTC)
- (+)支持個人認為新版Vector更加美觀且富有設計感一些,首頁的語言轉換按鈕雖然隱蔽但是也被我找到了。怎麼說呢,我們不可能有一個完美的界面,只要不出大問題就行,慢慢改進吧。但是要注意的是下拉菜單的按鈕並不是很好用。摸不着頭腦的許靜遠(留言) 2023年5月19日 (五) 12:25 (UTC)
小結
[編輯]- 目前本站可能修復的問題
- NotaTA查看器的風格問題
- 「工具列顯示當前未巡查的新頁面」小工具在Vector 2022中的呈現方式比較怪異。
- 很多小工具不在 sticky header 顯示。
- 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MediaWiki:Vector-language-redirect-to-top_的編輯請求
- 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Vector(2022)皮膚下,FA和GA的圖標會遮擋「路線圖」按鈕
完成 by Shizhao又壞了 - 左側toc的縮進應該改為一個字符:
.vector-toc .vector-toc-list-item { padding-left: 0.875em; }
- [繁簡]轉換通知與寬度切換按鈕重疊
- 頁面頂部-底部小工具多餘
- MediaWiki:Gadget-pseudonamespace-UI.js需要修改
- 目前涉及皮膚設計的關切
- 工具欄不應與主菜單分開並放置在右側
- 跨語言連結也不應該與姊妹專案的連結分離,且切換語言次數變多
- 重要的使用者功能切換不方便,必須多按一個按鍵。 --Kanashimi(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23:14 (UTC)
- 「限制頁面寬度」醜陋且不便,留空太多,應該默認禁用
- indicator(GAFA標誌、保護標誌、坐標)是否應該放在「X種語言」的左邊
- 老式的第0段後目錄應該保留,特別是WP:CSD
- 在手機上不能正確調整寬度,結果是段落被擠在一起,尤其是右側有信息框或者圖片時
- 應允許未登錄用戶選擇默認皮膚,至少要能夠切換舊版
- 分區混亂,無法通過顏色區分功能
- WP:新條目推薦/候選目錄異常,似乎因{{TOClimit}}無效
- phab:T325083
- 寬泛的意見
- 不如Timeless簡約
- 穩定性之顧慮
- 基金會應先着手解決問題,之後自然會有更多人願意將其作為默認皮膚,而不能讓未登錄用戶使用那些登錄用戶都不會用的皮膚
- 不關心讀者的感受
- 本站的新手指引和代碼不清晰,可能導致問題
- 排版太緊湊
- 應該多放一點顏色
- 移動版編輯不如2010好用
- 其他關切
- 不要讓人覺得聯署都是笑話
- 使用第三方頁面翻譯功能時,某些複雜頁面Vector 2022會導致排版錯誤(MilkyDefer君表示無法復現)
- 已解決或無效的問題
- phab:T306862(已修復)
- 在標題中使用math標記會出錯(多個皮膚出現問題,格式手冊不允許使用)
以上內容總結或複製自上方[後補充:或下方]討論,原作者列入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等頁的歷史記錄頁,以 CC BY-SA 3.0 授權。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4日 (四) 00:55 (UTC)
- 小工具的問題我認為不應該怪到Vector 2022上,那是小工具開發者以及本地社群的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4日 (四) 02:03 (UTC)
- cc 小工具維護者 @Xiplus、WhitePhosphorus、AnYiLin: --SCP-0000(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05:04 (UTC)
- 所以還有幾多個主流的本地工具在Vector 2022上是運作得不好的?如果真的有好幾個的話,那都應該先修復好才實行改革,不然改革後搞得一堆本地功能很難用,恐怕會令本地社群鬧着要翻艇。還有為何「頁面頂部-底部小工具多餘」?沒有目錄的頁面(諸如Wikipedia:首頁)好像衹能透過此小工具快速跳到最頂/底部。--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3年5月4日 (四) 16:51 (UTC)
- 同 Cdip150 前半的看法。儘管基金會稱所有用戶預設啟用的工具是沒有問題,但建議也確認編者主流使用的小工具是沒有問題的,以及詳細列出所有出現問題的小工具(尤其是匿名用戶使用的)和具體問題,以供參考。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17:39 (UTC)
- 我先說一下我的情況,不能在 sticky header 顯示的小工具有:「工具欄顯示當前未巡查的新頁面」「編輯次數計數」。「黑暗模式」的icon沒法在sticky header顯示(好像after::沒有樣式)。建議各位用戶自查一下header和 sticky header 點擊人頭後下拉菜單有沒有不同。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4日 (四) 18:12 (UTC)
- 更正一下,當前未巡查工具有時候能在 sticky header 顯示,有時候不能;暫時沒試出復現條件。即使能顯示,功能也無法正常使用。(好詭異,這個script是不是該重寫一下了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4日 (四) 18:14 (UTC)
- 是可以。這個腳本非常古老,不過前天我還是用ts重構了。但我想了想,還是不在這用為好。這裏並不歡迎新的東西,更別提它們會有不足,甚至會出錯。--安憶Talk 2023年5月6日 (六) 05:20 (UTC)
- 更正一下,當前未巡查工具有時候能在 sticky header 顯示,有時候不能;暫時沒試出復現條件。即使能顯示,功能也無法正常使用。(好詭異,這個script是不是該重寫一下了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4日 (四) 18:14 (UTC)
- 我先說一下我的情況,不能在 sticky header 顯示的小工具有:「工具欄顯示當前未巡查的新頁面」「編輯次數計數」。「黑暗模式」的icon沒法在sticky header顯示(好像after::沒有樣式)。建議各位用戶自查一下header和 sticky header 點擊人頭後下拉菜單有沒有不同。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4日 (四) 18:12 (UTC)
- 是上方staff提出來的。如果不廢的話也得修改一下位置,我的設備是會擋住縮放按鈕。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4日 (四) 18:00 (UTC)
- 同 Cdip150 前半的看法。儘管基金會稱所有用戶預設啟用的工具是沒有問題,但建議也確認編者主流使用的小工具是沒有問題的,以及詳細列出所有出現問題的小工具(尤其是匿名用戶使用的)和具體問題,以供參考。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17:39 (UTC)
- 存在問題的本地工具裏面,最主流的應該是{{noteTA}}查看器吧?該工具對所有用戶默認啟用,但其圖標與新版皮膚不適配,偏移到了語言變體切換按鈕右上方(若在偏好設定中勾選「調整{{noteTA}}查看器圖標位置對Vector皮膚」便會如此,不確定該選項是否對所有用戶默認啟用)。考慮到{{noteTA}}模板被用於大量頁面,因此優化{{noteTA}}查看器應列為當前首要任務,確保該工具在5月8日新皮膚部署前可正常顯示。--蕭漫(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21:59 (UTC)
- noteTA這個問題,主要還是代碼太老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5日 (五) 02:44 (UTC)
- NoteTA的代碼主要位置在哪裏啊,我很好奇。--MilkyDefer 2023年5月6日 (六) 07:21 (UTC)
- @蕭漫、Shizhao:給vector-2022下,NoteTA的div(是
#mw-indicator-noteTA-28a5f56e
嗎?)加以下樣式可解決問題:。雖然還是挺丑的……js代碼在MediaWiki:Gadget-noteTA.js#L-152附近。副知@MilkyDefer。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5月10日 (三) 02:14 (UTC)padding: 12px 0 5px 0; margin-bottom: -1px;
- orz對不起我剛剛才看到MediaWiki:Gadget-noteTAvector.js這個東西……那還得在這裏面改……另外這個是默認啟用的(只對vector和v22生效)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5月10日 (三) 02:19 (UTC)
- 本質上罪魁禍首是我們現在實現的方法太暴力了。首先,跳出那個NoteTA查看器,靠的是監聽一個 .indicator 而且id以noteta開頭的HTML元素實現的。而且,所謂默認啟用的把字詞轉換標誌移動到頁面頂部的選項卡裏面,實現根本也沒有按照MediaWiki的方法在做,而是暴力在HTML DOM裏面追加元素,什麼CSS啊完全不管的。--MilkyDefer 2023年5月16日 (二) 15:17 (UTC)
- 確實是這樣。監聽我猜是因為,錯誤放置NoteTA模板時,會出現多個圖標(圖示)。加選項卡我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我提供的也只是臨時修複方案()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5月16日 (二) 15:36 (UTC)
- @蕭漫、Shizhao:給vector-2022下,NoteTA的div(是
- NoteTA的代碼主要位置在哪裏啊,我很好奇。--MilkyDefer 2023年5月6日 (六) 07:21 (UTC)
- noteTA這個問題,主要還是代碼太老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5日 (五) 02:44 (UTC)
- 真可悲,獨裁社群完全不重視那些反對者的意見,硬要闖關,連管理員都直接吐出這種不應該出來的對話。那請問還走這種形式化的討論是要幹嘛?上面一堆反對意見真的都眼瞎看不到了嗎?--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5月5日 (五) 01:30 (UTC)
- 請問基金會是不是打算忽略社群意見強行部署更新?另外,還請上面那位一直嚷嚷「獨裁社群」的同志閉嘴——你也是所謂「獨裁社群」的一份子,建議別自己罵到自己頭上——這件事完全是基金會(可能要)一意孤行,社群根本是被害方,現在反過來檢討社群是什麼意思?到底是誰「眼瞎」?——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5日 (五) 01:32 (UTC)
- 新版的Vector 2022本來就不可能會有字詞轉換的問題,只有zh版有啊(請問哪個語言版本會和zh一樣還要考慮中國/香港/新馬/臺灣用詞差異性問題?),難怪Kanashimi會提出這種問題。獨裁爛社群的管理員都能吐出這種話,還敢說是被害方,獨裁爛社群明顯就是硬要強行通過還敢講話,一點都不尊重其他來維基百科閱讀的讀者,而且都沒有外觀選擇的機會,一意孤行的爛社群。--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5月5日 (五) 01:40 (UTC)
- 胡言亂語,不知所云,不予置評。長期而言,介面是應該更新,但是就現階段來說,基金會要強行部署外觀則是不明智的。只有社群指出的種種問題得到解決,才有可能建立推進部署的民意基礎。我想新外觀存在的種種問題,社群都明瞭於心,並十分努力的整理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閣下若想逞口舌之快,大可離開這「獨裁爛社群」,去別的地方。既然要留在這裏,就請少耍一點嘴皮子,甚至公然扯謊稱「社群硬要強行通過」,或對他人作人身攻擊。勿謂言之不預也。——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5日 (五) 03:28 (UTC)
- 沒有關係啊,都已經指出事實了還敢說「胡言亂語,不知所云」?如果不是事實怎不直接永遠封禁算了?一意孤行的獨裁爛社群。管理員好像都眼睛瞎掉了,看不到一堆反對意見,還敢說人身攻擊?--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5月5日 (五) 04:15 (UTC)
- 請問您的意見是否是zhwiki不應該,不需要"考慮中國/香港/新馬/台灣用詞差異性問題"?
- 此外,正在被您所反對的Eric Liu君顯然反對強行通過本案;相反,"眼睛瞎掉",打算強行通過本案的正是基金會,而不是社群。
- ( π )題外話:(+)支持您對允許IP用戶切換皮膚的意見。--Lucien09(留言) 戰爭,永恆的戰爭…… 2023年5月5日 (五) 04:47 (UTC)
- 請留意,基金會也算獨裁社群的範圍之一,畢竟基金會早已不是第一次對獨裁社群做出干預動作(以前還有2021年基金會針對中文維基百科的行動),所以還是通稱獨裁社群。至於基金會到底要不要聽聽那些反對意見,那根本是基金會的問題吧?不然真的只是強行通過嘛,難道不是?如果不是要不要直接永遠封禁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5月5日 (五) 05:38 (UTC)
- 我之所以還沒有動用管理員權限處置閣下無數荒腔走板的言論,只是因為(一)我要避嫌、(二)我尊重閣下的言論自由,但建議閣下不要因此以為自己可以繼續招搖過市、含血噴人,隨意辱罵社群及編者。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5日 (五) 09:18 (UTC)
- 沒有關係啊,都已經指出事實了還敢說「胡言亂語,不知所云」?如果不是事實怎不直接永遠封禁算了?一意孤行的獨裁爛社群。管理員好像都眼睛瞎掉了,看不到一堆反對意見,還敢說人身攻擊?--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5月5日 (五) 04:15 (UTC)
- 胡言亂語,不知所云,不予置評。長期而言,介面是應該更新,但是就現階段來說,基金會要強行部署外觀則是不明智的。只有社群指出的種種問題得到解決,才有可能建立推進部署的民意基礎。我想新外觀存在的種種問題,社群都明瞭於心,並十分努力的整理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閣下若想逞口舌之快,大可離開這「獨裁爛社群」,去別的地方。既然要留在這裏,就請少耍一點嘴皮子,甚至公然扯謊稱「社群硬要強行通過」,或對他人作人身攻擊。勿謂言之不預也。——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5日 (五) 03:28 (UTC)
- 新版的Vector 2022本來就不可能會有字詞轉換的問題,只有zh版有啊(請問哪個語言版本會和zh一樣還要考慮中國/香港/新馬/臺灣用詞差異性問題?),難怪Kanashimi會提出這種問題。獨裁爛社群的管理員都能吐出這種話,還敢說是被害方,獨裁爛社群明顯就是硬要強行通過還敢講話,一點都不尊重其他來維基百科閱讀的讀者,而且都沒有外觀選擇的機會,一意孤行的爛社群。--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5月5日 (五) 01:40 (UTC)
- 還有個問題,在原始碼編輯視窗裏,若要複製(選中)某一段原始碼,編輯視窗便會自動跳到最頂部,同時向上自動選中一大段代碼。暫未試出複現條件,不確定是否與新皮膚有關。--蕭漫(留言) 2023年5月5日 (五) 11:43 (UTC)
- (~)補充:不止是在編輯窗口裏,普通閱讀介面也會出現該情況——選中頁面上的某段文字時,頁面便有一定概率上移至頂部。--蕭漫(留言) 2023年5月9日 (二) 17:58 (UTC)
- @蕭漫:是不是這個mw:Talk:Reading/Web/Desktop_Improvements#Text_selection_scrolls_rapidly_upward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5月10日 (三) 01:19 (UTC)
- 該討論已存檔,我剛剛在phab提了任務phab:T338323,副知@蕭漫。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6月7日 (三) 13:13 (UTC)
- 更新:duplicate:phab:T334948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6月9日 (五) 19:08 (UTC)
- @魔琴,正是我所遇到的問題,感謝閣下提報p站並一直跟進此事。近段時間因忙於各種雜事而無暇顧及本討論,時隔兩個多月方在此回復閣下,萬分抱歉!--蕭漫(留言) 2023年7月16日 (日) 18:21 (UTC)
- 更新:duplicate:phab:T334948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6月9日 (五) 19:08 (UTC)
- (~)補充:不止是在編輯窗口裏,普通閱讀介面也會出現該情況——選中頁面上的某段文字時,頁面便有一定概率上移至頂部。--蕭漫(留言) 2023年5月9日 (二) 17:58 (UTC)
- (!)意見:覺得修改版面前不甚認同直接預設為新介面。目前的新介面,個人同部份站友的意見,認為版面留下稍微多了點寬度,導致視覺上顯得擁擠壓迫,文字幾乎堆積集中在中間,若頁面再有圖片或照片則和文章字句一起擠壓在中間,中間的圖文排版可以有些適當間距。我傾向認為讀者的使用者體驗是最重要的事(但這部份可能相當主觀),頁面內容也應該盡可能獲得適當展示和傳播才是一切初衷和本意,平台也正因此才可以藉滿足讀者需求真正持續獲得關注或仰賴。如果確實往後將此新版介面作為預設介面,我認為關鍵爭議在於用戶的選擇權和自主性:究竟是否可以主動調整選用自己偏好的介面形式(尤其對IP用戶而言)?由於時下多數知名的內容網站是商業網站,需要善用版面空間作為營利使用(比如置放廣告)或者加入一堆多媒體功能(影音、直播、內容推播、問卷民調...等等),其他平台或網站的做法未必適用以登載資料供讀者查閱為主的百科平台,因此個人認為未必適合直接與時下的新聞或影音網站類比。綜合讀者和編者使用便利性、選擇多元性以及平台符合時代需求等考量,個人建議若技術可行,可以考慮採取概念類似於有時會出現的預設偏好語言版本的措施(純不懂相關技術的個人觀感),比如:
- 1.在預設閱讀介面為目前新版介面的前提下,任何用戶(若未登入帳號)進入條目頁面時,可以出現列出不同介面選項的選單(比如可列出三種之類)供讀者自行選擇偏好的介面。
- 2.每多搜尋、切換一次頁面,介面仍預設為目前的新版介面,而該選項清單皆會再次出現,讀者可自行決定更換介面與否。
- 3.然而不論用戶是否停留在同一內容頁面,抑或搜尋其他條目、切換至其他頁面,在單次進入平台閱覽的過程中最多可變更三次介面(三次為舉例)。
- 4.用戶在單次進站的瀏覽活動中,調整皮膚設定滿三次以後,將不得再行變更(除非關閉現有視窗再進站),而之後搜尋、連結的頁面一律顯示為現有的新版介面。
- 如此一來,個人認為或可平衡讀者和編者的需求、使用者體驗和平台目標等效益,而且也可以直接讓用戶自行比較不同介面的使用體驗,再根據個人的閱讀使用需求和感受考慮是否註冊帳號以固定或變更其他介面。--Kriz Ju(留言) 2023年5月5日 (五) 14:35 (UTC)
- 總體(+)贊成使用新介面。個人感受新的介面更加美觀、易用,看起來也也更符合時代風格。關於小工具,本身小工具等bug修復就是一個長遠漸進的過程,也不斷會有新的小工具出現。應對移動端也本來不是舊版Vector或新版Vector 2022新版的任務,不成為阻礙使用新介面的理由。對於維基百科來說,最重要的服務對象是一般的讀者(其中大多數是非註冊用戶)。個人認為,對他們來說,新版介面有利於他們的閱讀(我之前使用舊版時,文字顯示寬度過寬經常導致很多「碎行」,閱讀感極差)。況且個人認為舊版設計確實觀感過於脫離時代了。之前每次從其他語言跳轉回中文,都感覺時光回溯了至少十年。
- 另外(+)贊成為非註冊用戶開放皮膚選項功能。我不了解技術知識,但想來使用cookie等實現是有可能且有益的。
- 不過對前面的討論確實產生一個(?)疑問:介面默認設置究竟是誰的權限,本地社群的還是基金會的?這個問題很重要。
- 此外(&)建議:相關的技術文檔和技術支持平台的中文本地化確實存在很大缺漏,這點非常影響中文社群參與技術構建及應對本地社群的技術問題(尤其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轉換、地區詞轉換等尤為複雜,還只此一家),另外從前面的討論來看,語言隔閡還部分地增加了中文維基社群對基金會的不信任。。希望中文維基能夠發起個專案(如果還沒有或者推動不到位的話),促進WikiMedia等多處相關技術支持平台的中文翻譯工作,並形成持續跟進參與的常態。最後,對前後無私翻譯的這位用戶表示感謝!
- Xsgzjmxs(留言) 2023年5月23日 (二) 21:23 (UTC)
Hi everyone,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comments and your participation in this conversation. We recognize tha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open-ended questions from the volunteers here to discuss. With this in mind, we would like to propose the following:
- We continue discussing issues and collaborate on making fixes to the gadgets that users have issues with. Our engineers are available to offer advice on fixes, which can then be made by community volunteer developers.
- We push the deployment back to June 5th. This will give us more time to talk about the motivations around certain changes in the skin, to try out, as well as to discuss the data and other research we have which gives us the confidence that these changes are improvements.
We’d also like to respond and address some of your questions and concerns. Let us know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n anything below.
- Why is there a main menu and a separate page tools menu?
- One of the main goals of the project was to make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the purpose for which different tools and menus can be used. In the Vector legacy skin, there was no separation between tools which act on the whole site (such as the main page link) and tool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page itself (such as What links here). This was confusing to readers and new editors as they did not know what to expect when they clicked on a given link. By clearly separating page tools from wiki-wide navigation, we make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what each set of tools does. Learn more about this feature here.
- Why did interlanguage links move?
- In the Vector legacy skin, interlanguage links were available at the bottom of the left menu. This made them difficult to find for readers and new editors. Many readers were not aware they could switch languages from Wikipedia (or any sister project, for that matter) and would instead close the site and use an external search engine to switch languages. By moving the languages to a more prominent location on the top of the page, we’re making them easier to find. While we introduce a click to get to the languages, this time is comparable or shorter than the time it would take to scroll down to the list of languages in the previous version (read more here).
- Why is limited width the default?
- Currently, the limited width is the default on all wikis using the Vector 2022 skin. However, for users who prefer to use the site in full width, we have created a preference as well as a persistent toggle available in the bottom right corner of the page, which allows you to turn the limited width off. Read more about the benefits of the limited width.
- Why did the ToC change?
- We encourage you to take a look at our documentation around the new table of contents, and specifically around its usage. In our A/B test, we learned that the new ToC is used up to 50% more than the previous one. It's also displayed on pages with fewer than 4 sections. We're currently exploring options for more configuration of the new ToC.
- Why do certain gadgets no longer work?
- We will gladly help the technical volunteers with adjusting the gadgets and user scripts. In principle, since these tools have been created by volunteers without any specific requirements regarding the quality and compatibility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systems, browsers, viewports, and MediaWiki versions, it is up to the volunteers to keep those working despite constant changes of MediaWiki. But we acknowledge that some gadgets and user scripts may be unmaintained, and some technical volunteers may be unsure about what exactly they'd be supposed to do. This is why we'll be happy to help if we have (1) links to the gadgets and/or user scripts requiring changes and (2) contact with technical volunteers, if they're active and willing to work with us on this code.
- Why doesn't the skin look good on mobile devices? Why is editing on mobile more difficult than with legacy Vector?
- This skin, just as legacy Vector, was not designed to be used on mobile devices. While it may be working well on tablets, for phones, we highly recommend using the mobile web version with Advanced Mobile Contributions enabled. (The mobile web software is being improved, and you may find it more useful than a couple of years ago. For example, our colleagues are working on the moderation tools.)
- Our skin addresses the need for responsiveness (by different behaviors of side menus, for example) but in full. For technical reasons, the issue of making the skins fully responsive goes beyond Vector 2022 and this project.
- Why can't logged-out users choose between skins?
- Our answer is similar to the one above – logged-out users have never had this option, and changing it is not part of this project. Vector 2022 makes the interface more useful for readers, which is proven by our data. Those individuals who don't use accounts and would like to keep the current default will need either to create an account (this is the recommended way) or use browser plugins.
- That said, we encourage everyone to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Later this calendar year, we may start working on settings allowing individual users to adjust the interface even more. Your feedback will be most appreciated.
- Is the skin stable enough?
- Yes, it has been stable since this time last year. Since then, we have talked to English Wikipedians and improved some technical details, mostly addressing the needs and ideas of experienced editors. Chinese Wikipedia is among the last ones to get Vector 2022 as the default.
- Why aren't there more colors?
- This idea has been raised by some volunteers on different wikis. We understand that they may prefer more colors, but we don't have data indicating that more colors would improve the usability. In the next few weeks, we will perform a test (learn more here)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in July, the interface would be less white. That said, we'd like to confirm that this skin is ready to use, and these possible changes will not make it significantly better.
More questions are answered in our FAQ. Feel free to ask us for more details on this thread as well.
How does all of the above sound? OVasileva (WMF), 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5月5日 (五) 19:56 (UTC)
- 諸位好,
- 再次感謝大家的回覆和參與,了解到大家仍有很多開放性問題需要探討,故此提出以下建議:
- 我們將繼續就問題展開討論,併合作修復有問題的小工具,我們的工程師可以提出修復建議,然後由社群的志願開發者進行修復。
- 我們將皮膚的部署期推遲至6月5日,留出更多時間來讓我們闡述某些改動的目的、做出嘗試、並就有關數據和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我們有信心這些數據證明了改動是有益的。
- 我們還想回答一下大家的問題和顧慮。若有其他疑問,可在下方提出。
- 為什麼主菜單和工具欄分離?
- 該皮膚的主要目標之一旨在明確工具欄和菜單的用途,在舊版Vector皮膚中用於全局的工具(如首頁連結)和用於頁面的工具(正如此頁面中的工具)之間並沒有分開,這讓讀者和新手感到困惑,他們不清楚點擊某個連結會怎樣,通過明確拆分頁面工具和全局導航部分,我們讓兩側作用簡單易懂。在此閱讀有關功能的更多信息。
- 為什麼切換語言的位置移動了?
- 在舊版Vector皮膚中,位於左側菜單底部的跨語言連結對於讀者和新手來說很難找到,許多讀者並不知道可以在維基百科(或姊妹專案)站內切換語言,而是關閉頁面使用外部搜尋引擎來切換語言。將切換語言功能移動到頂部顯眼位置將使其更容易找到。雖然需要點擊才能切換語言,但比舊版滾到下面語言欄耗時相當甚至更短(在這裏了解更多)。
- 為什麼限制頁面寬度?
- 目前,限制寬度是Vector 2022皮膚的默認設置,但對於喜歡全屏的用戶可以通過頁面右下角切換開關來永久關閉寬度限制。在這裏了解限制寬度的益處。
- 為什麼推出側欄目錄(ToC)?
- 推薦閱讀關於側欄目錄的文檔,特別是用例部分。在A/B測試中,新側欄目錄使用率比舊版高出50%,它還會顯示在少於四個章節的頁面上。我們還在進一步研究側欄目錄的更多結構建議。
- 為什麼某個小工具壞了?
- 我們很樂意幫助開發志願者調整小工具和用戶腳本,但是由於這些工具是由志願者創建的,並不存在質量標準,也不存在對不同作業系統、瀏覽器、窗口和MediaWiki的相容性要求。雖然MediaWiki不斷更新,但是仍取決於志願者來維護其小工具。我們承認,某些小工具和用戶腳本可能未得到維護,一些開發志願者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做,因此,第一,如果可以提供不相容的小工具/用戶腳本連結,第二,如果開發志願者還沒有隱退並願意與我們合作,我們很樂意提供幫助。
- 為什麼新皮膚在移動端上看起來不怎麼樣?為什麼新皮膚在移動端上比舊版更難編輯?
- 為什麼未登錄用戶無法變更皮膚?
- 和上一個回答類似,未登錄用戶從來沒有變更皮膚的選項,引入這項變更不是這個專案的目標,我們的數據證明了Vector 2022的介面對讀者很有用。對於那些沒有賬戶卻又想保留舊版皮膚的特殊群體將需要創建一個賬戶(推薦方式)或使用瀏覽器插件來實現。話雖如此,推薦大家關注我們的新聞公告,我們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允許特殊群體進一步調整介面,你們的反饋將很重要。
- 皮膚夠穩定嗎?
- 穩定,一年前的此刻就已經穩定了,在那之後我們和英維進行過交流並改進了一些技術細節,大多是為了滿足高級編者的需求和想法。中文維基百科將是最後一批部署Vector 2022默認皮膚的維基百科。
- 為什麼沒有更多顏色?
- 不同維基的一些志願者提出過這個想法,我們理解他們可能喜歡更多顏色,但尚無數據可以表明更多顏色可以提高可用性。接下來幾周內我們將對此進行測試(在此了解更多),並且在7月份介面有可能不會那麼白。總而言之,希望得到確認這個皮膚準備好被接納,這些潛在的小變動不會使出眾的皮膚更出眾了。
- 為什麼主菜單和工具欄分離?
- 更多問題請參閱我們的常見問題解答,盡情在下方詢問更多細節。
- 以上這些回答怎麼樣?--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80.47.61.110(留言) 2023年5月6日 (六) 00:45 (UTC)
- I'm the reader who left the previous comments, and IMO, the two WMF staff comments mean to me: "your concerns are your problems, and that won't stop us from pushing to deploy this skin as the default".
- In key issues, you always use data (data from other communities) to defend your point of view, but you don't really listen to the concerns that people here talk about.
- What a "great" idea to have someone who doesn't want to sign up to sign up to address his concerns?
- It is my sincere hope that WMF will listen carefully to the concerns of this local community. 80.47.61.110(留言) 2023年5月6日 (六) 01:25 (UTC)
- 我是之前回復的IP用戶,兩名維基媒體基金會員工的話在我看來意思是「你的顧慮是你的問題,這不會阻止我們部署皮膚。」,在關鍵問題上,你們總是用其他社群數據來回應這裏的關切,卻沒有真正聽到這裏的關切。讓不想註冊賬號的人註冊一個賬號來解決問題,多麼「好」的想法?希望維基媒體基金會認真傾聽本地社群的關切。--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80.47.61.110(留言) 2023年5月6日 (六) 01:26 (UTC)
- 問題是,提出的關切真的是大多數人的關切嗎?我記得新皮膚做了很多用戶測試,數據上看結果也不錯。如果問題很大,為何不反駁那些數據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6日 (六) 02:17 (UTC)
- 我是之前回復的IP用戶,兩名維基媒體基金會員工的話在我看來意思是「你的顧慮是你的問題,這不會阻止我們部署皮膚。」,在關鍵問題上,你們總是用其他社群數據來回應這裏的關切,卻沒有真正聽到這裏的關切。讓不想註冊賬號的人註冊一個賬號來解決問題,多麼「好」的想法?希望維基媒體基金會認真傾聽本地社群的關切。--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80.47.61.110(留言) 2023年5月6日 (六) 01:26 (UTC)
- 我仍然認為必須比照英文維基百科,預設禁用限制頁面寬度;尤其最新介面改版尚未完成,目前新版外觀仍然存在無謂的大片留白,觀感實在不佳,而限制頁面寬度只會加劇這種現象。——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6日 (六) 10:25 (UTC)
- 我也想在此提醒一下,目前已經有至少180個維基站點使用了默認新版vector,上方基金會人員報道的統計數據也反映出沒有產生明顯的問題。雖然我知道各位可以拿ENWPSAID來反駁我,但我還是想提醒,將新版vector設定為默認已經明顯是一大趨勢了。--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5月7日 (日) 01:59 (UTC)
- 同上。雖然我也對大片留白覺得難以接受,但是我不確定這真的是我的審美問題,還只是換了新介面一時不適應而形成的感受?另外,在我看來,上面提出的各種意見,大部分都挺主觀的,而且仔細閱讀了基金會的答覆後,感覺雙方基本就是在雞同鴨講,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7日 (日) 08:35 (UTC)
- 「雞同鴨講」這也是我讀完的感受,我之前總結為「你的顧慮是你的問題,這不會阻止我們部署皮膚。」,基金會員工SGrabarczuk (WMF)已經在前面討論中提到了,他不懂我們在談論什麼,語言障礙可能是一個因素,但絕不是主要原因,在我看來更大的原因是對目的的不同。這裏反對的大部分中文用戶可能都沒有閱讀過基金會針對Vector 2022創建的相關頁面,更別提SGrabarczuk一再強調的有關數據,甚至一些用戶的反對理由早就是已被修復或者無效的,在我看來有兩種保守的原因促使他們在這裏反對,一種是對基金會不尊重獨立性的保護主義思想在作祟,另一種是不想冒改變現有使用習慣的保守心理(我可能也是其中之一)。當前共識中最大的障礙是小工具不相容,但這不是一個先有雞先有蛋問題,一旦Vector 2022皮膚被部署,開發者會再次投入到匹配中(英維就是如此),或者會有新的小工具被創造出來,所以新皮膚恰巧能夠帶動小工具的更新,雖然短期可能有些問題,但是正是問題推動了小工具更新的動力。雖然說了那麼多偏向基金會的話,就我個人而言我閱讀過和參與過部分英維對新皮膚的討論,我個人反對意見還是集中在對於沒有賬號的讀者來說缺少皮膚自主選擇權,而不是新皮膚問題本身,雖然我非常討厭新皮膚的切換語言部分,但是對於這個討論中的所有註冊用戶,你們有機會切換到舊版皮膚,所以你們必須想想你們到底為什麼反對?(PS:我還是之前討論中的IP讀者,到目前為止,我是唯一留言這個主題的IP讀者(之前3個IP都是我),所以希望可以看到更多被無法切換皮膚影響的無賬號讀者來發表你們的感受,否則我可能會成為未來唯一反對的人)。166.211.97.243(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2:41 (UTC)
- 同上。雖然我也對大片留白覺得難以接受,但是我不確定這真的是我的審美問題,還只是換了新介面一時不適應而形成的感受?另外,在我看來,上面提出的各種意見,大部分都挺主觀的,而且仔細閱讀了基金會的答覆後,感覺雙方基本就是在雞同鴨講,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7日 (日) 08:35 (UTC)
(+)支持垃圾一條街(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05:59 (UTC)
- 說實話,現在維基百科的絕大多數瀏覽者,都沒有帳號,而如果我們不給予他們自由選擇外觀的話,哪怕新的Vector再好,也會有人不支持,而不給他們選擇就會令不支持的用戶剝削了他們可以選擇的權利。不敢你h支不支持,如果可以在首頁上/下能切換的話估計不錯。--FK8437(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2:06 (UTC)
- 就拿reddit來說吧,我也是reddit的一個長期用戶(有賬號的),我很討厭reddit的新皮膚,但是reddit提供了一個簡單且優雅的方式讓人們使用舊版皮膚:維護一個舊版域:
old.reddit.com
,我認為如果維基百科可以這樣做(比如zh.old.wikipedia.org
)而不是用URL後面加?useskin=vector
參數這種,將會讓我作為無賬號讀者的顧慮煙消雲散。此外我確實注意到了SCP-2000幫助整理了適用於像我這樣無賬號用戶的瀏覽器擴展,用於切換到舊版頁面,我也試用了,自動在頁面後面添加?useskin=vector
確實滿足了我的需求,雖然這不如原生支持舊版更優雅,我現在立場更傾向於(=)中立,而不是之前的反對,但是作為在這裏唯一留言的IP用戶,我會繼續反對,直到我的顧慮真的只是我自己的問題。166.211.97.243(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3:09 (UTC)
- 就拿reddit來說吧,我也是reddit的一個長期用戶(有賬號的),我很討厭reddit的新皮膚,但是reddit提供了一個簡單且優雅的方式讓人們使用舊版皮膚:維護一個舊版域:
- Hi@SGrabarczuk (WMF): I seem to be the only reader without an account commenting here (the previous IPs were all mine).
- Personally, I've revisited my reasons against deploying the new skin, and I think the reasons are: 1) lack of option to switch to the old skin (which I think is disrespectful to non-account readers), 2) conservative sentiment, unwilling to accept changes, mistrusting new skins, and worrying about the increase in learning costs.
- As much as I do hate new changes to switch languages, you can see I'm not trying to point out the problem with new skins this time, because I realized that if users like me who don't want to have an account at all can switch to the old skin for as long as they want, then I will not need to think about the new skin.
- But reading the comments of other users here (since they all have accounts) I realize that their objection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mine.
- Their objections are mainly focused on: 1) distrust of WMF (in the past WMF directly exercised power without adequate communication with this local community), 2)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skin, 3) conservative like me, unwilling to relearn to use a new skin, 4) Some technical concerns (these can be overcome, and you have provided multiple solutions above).
- On the trust part, I think if you can actively respond to user concerns in this thread (if you don't understand, you can point out what you don't understand, and I'm sure someone will be happy to translate it for you), then I believe you can rebuild the trust between WMF and this local community.
- In raising awareness and dispelling misconceptions about new skin. in addition to you repeatedly providing hyperlinks to the data, you should try to cooperate with translation volunteers like 暁月凜奈 and MilkyDefer to set translation goals and work on strengthening understanding, because when someone clicks on those links and finds that a lot of content on those pages is not localized and it's definitely not conducive to mutual understanding, although most of the users here can understand English well, it gives people a feeling that the project is immature and unfinished. Especially when you set a deployment date, this further fuels the distrust of this local community and WMF, because again the local community will feel that WMF is ignoring their concerns to force changes.
- Regarding the third part, you can't just change people's minds, but the people who comment here, except me, all have accounts, which means they can switch to the old version skin at will if they want, so, you don't need to do a lot, you just need to keep telling people about the benefits of the new skin, I mean TELLING people directly, not through some untranslated hyperlink, so that more people will try and use the new skin, and eventually drive those conservative people to accept the change. you have to understand, you're a Community Relations Specialist, representing WMF, when you're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it's totally different when it's written in the books.
- Regarding the fourth point, I have no suggestion, because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 Hope you achieve your goals and convince this community that what you are doing is for their good. 152.179.173.218(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4:21 (UTC)
- One more thing, I know it's not your job, but maybe you can give it to a colleague who can handle it properly.
- On Google Translate, when I translate Wikipedia in a desktop browser, Wikipedia shows the mobile page, this has been wrong for so many years that I even suspect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I tried to go to mediawiki to give feedback, but there needs an account, it is not suitable for me, I hope you can help, thank you.
- How to reproduce:
- Open google translate in a desktop browser
https://translate.google.com/
, fill in a Wikipedia page (like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2%D1%8F%D0%B7%D0%B0%D0%BD%D0%B8%D0%B5_%D0%BD%D0%B0_%D0%BF%D0%B0%D0%BB%D1%8C%D1%86%D0%B0%D1%85
), and click translate link, you will find that the online website translation is a mobile interface. 152.179.173.218(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4:31 (UTC) - It seems to be the problem of Google Translate. So I forward your raised issue to Partnerships team and ask them to handle this issue. Thanks.--SCP-0000(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5:11 (UTC)
- I don't think it's a problem with Google Translate as there is no such issue on the 3rd party site where the wiki is deployed, it seems to me that Wikipedia does user-agent judgment and shows the mobile interface for it when it is judged to be from Google Translate. Google Translate will add
1.0 translate.google.com TWSFE/9.0
in the HTTP Headers andgzip(gfe)
after user-agent. But thanks for your help.(我不覺得這是Google翻譯的問題,因為第三方維基站點沒有這種問題,在我看來維基百科通過用戶代理判斷,當用戶代理是Google翻譯時顯示移動介面,謝謝) 152.179.173.218(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5:30 (UTC) - Well, this is not a bug, but a compromise made by wikimedia, see here: https://gerrit.wikimedia.org/r/c/operations/puppet/+/506043/
- But, I hate it. can anyone go to mediawiki and respond to this? I don't have an account there.(它不是一個錯誤,這是維基媒體故意的,誰可以去維基代碼那裏反應這個問題?)152.179.173.218(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5:52 (UTC)
- I don't think it's a problem with Google Translate as there is no such issue on the 3rd party site where the wiki is deployed, it seems to me that Wikipedia does user-agent judgment and shows the mobile interface for it when it is judged to be from Google Translate. Google Translate will add
- 你好,SGrabarczuk (WMF),我可能是這裏唯一留言的沒有賬號的人(上方那些IP都是我)。
- 個人而言,我重新考慮了我反對新皮膚的理由,我總結為:1、沒有舊皮膚切換選項(我認為這是對像我這樣的無賬戶讀者的不尊重),2、保守原因,不願意接受改變,不信任新皮膚和擔心新皮膚增加了學習成本。
- 儘管我之前強烈反對切換語言方面,但是這次我不談這些,因為如果可以給無賬戶讀者切換皮膚選項,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 但是讀過這裏其他用戶的留言後(那些有賬戶的用戶),我發現我和他們的反對原因有許多不同之處。他們的反對主要集中在:1、對維基媒體基金會的不信任(過去曾發生維基媒體基金會未和此社群充分溝通情況下直接行駛權力),2、對新皮膚不夠了解,3、像我這樣保守,不願意重新學習如何使用新皮膚,4、一些技術問題(這些是可以解決的,你在上面已經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
- 信任方面,我覺得如果你能積極在這裏回復用戶的關切,那麼我相信可以重建維基媒體基金會和此社群之間的信任(若有語言障礙,可以指出,這裏肯定會有人幫助打破這種隔閡)
- 提高人們對新皮膚認知方面,我認為除了反覆提供連結到數據的頁面外,還應該嘗試和像是恆月凜奈和MilkyDefer這樣的譯者合作進行有關頁面的翻譯,儘管這裏大部分人在英文理解上沒有困難,但當有人點擊你提供的頁面後發現其中大多都是英文內容,這會給人一種不成熟未完工的感覺。尤其是你設定一個部署日期後,這加劇了對維基媒體基金會的不信任,讓他們感覺再次試圖強制做出改變。
- 關於第3點,你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但是在這裏留言的人(到目前為止)除了我都有賬號,他們可以隨意切換到舊版皮膚,所以我認為你只需告訴人們皮膚的好處就好了,我說的是直接告訴,而不是丟一個未翻譯的連結,這樣更多人會嘗試使用新皮膚,最終驅使那些保守的人接受改變。再說了,你是一名社群關係專家,代表維基媒體基金會,你說的話和紙上寫的分量是不同的。
- 關於第4點,你做的很好,我沒有什麼建議。
- 希望你能實現你的目標,並讓社群相信你這麼做是為了他們好。--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152.179.173.218(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5:07 (UTC)
- 還一件事,我知道這和你無關,但是也許你能幫忙轉交給負責此事的同事。
- 在Google翻譯中,在桌面瀏覽器翻譯維基百科時會顯示成移動版頁面,這個問題都好多年了,我甚至懷疑是故意的,我曾試過去mediawiki反饋,無奈需要賬號,還希望你能提供幫助,謝謝。
- 重現步驟:
- 桌面瀏覽器打開
https://translate.google.com/
,輸入維基百科頁面(比如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2%D1%8F%D0%B7%D0%B0%D0%BD%D0%B8%D0%B5_%D0%BD%D0%B0_%D0%BF%D0%B0%D0%BB%D1%8C%D1%86%D0%B0%D1%85
)點擊翻譯連結,然後你會發現頁面是手機版的。--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152.179.173.218(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5:16 (UTC)
Vector 2022的進步之處固然很多,缺點也不少,上面被總結過的論點我就不再重複了。這裏主要說說Vector 2022的醜陋體現在何處。
醜陋與美觀相對。網站佈局中的美觀常常體現在元素的對齊、呼應、一致性,總之要體現出一種秩序。
- 例如舊版Vector皮膚以三根藍線劃分內容區與非內容區,二者底色迥然不同。非內容區的元素分佈在上、左、下三個方向,多而不雜亂。
- 中文維基百科的首頁banner呼應了舊版Vector的設計,錦上添花。
- 再如Timeless皮膚的header分為三個區域,其中的搜索框與底下內容區左右邊線對齊,且居中,看起來非常舒服。不同區域的底色之間亦有足夠對比度。
而Vector 2022則是一團亂麻:
- 缺少線條或顏色來區分各功能塊。左側菜單背景色
#f8f9fa
雖與頁面白色背景不同,但對比度僅1.05,極不協調。 - 搜索框左側與內容區左側對齊,很好;但搜索框右側終止的位置是無端而隨意的。
- sticky header有時出現有時不出現。sticky header上的搜索變成了放大鏡按鈕,並且從中間跳到了最左邊。
- 在左右側欄都顯示時,左側欄寬於右側欄,內容區偏在右側位置。
- 一旦打開「限制頁面寬度的模式」,問題就更多了:
- 寬屏下兩側多出莫名其妙的低對比度灰色底色。
- 內容區左側有東西,右側空白,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地方。看看此類佈局的正常設計是什麼樣的。
讓運動員做裁判是不合適的,由新皮膚開發者提供的數據未必能說明問題。若真要用數據證明Vector 2022優於舊皮膚,應讓獨立人士在控制好變量的前提下做A/B測試,結果不能選擇性披露。--Lt2818(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4:50 (UTC)
- @Lt2818:(+)贊成--Firedoge2023(留言) 2023年6月28日 (三) 02:55 (UTC)
Translation: It is true that Vector 2022 is both a step forward and backward, I will not repeat what has been said. I will analysis how Vector 2022 is UGLY.
The antonym of ugly is pretty. The prettiness of web design comes from the alignment, echo and consistency between elements. It comes down to ORDER.
- For example, the legacy vector seperates content and non-content areas by a vertical blue line at page left, a horizontal blue line at page top, and another horizontal blue line at page bottom. The two areas have dramatically different background colors, non-content areas possess the top, left, and bottom of the page. While there is much, it is not chaotic.
- The banner on the main page echos the old vector skin, making the visual more consistent, and echos the old skin.
- Timeless. This skin's header is separated into three groups, where the search bar is in the middle, having the same width of the content area. Sitting in the middle and having consistent width makes the skin elegant. Also notice the color contrast between content and non-content areas.
Ok let's look at Vector 2022.
- No obvious visual separator between areas. Althouth the main menu in the left bar has a different background color (
#f8f9fa
), its contrast ratio is merely 1.05, extremely dissonant. - It is great that the search bar is left-aligned to the left of the content area. But, the position of the right end looks arbitrary.
- The sticky header sometimes appears and sometimes not. That is inconsistency. The search button jumps to the far left of the sticky header. That is another inconsistency.
- When both the left and right sidebar appears, the left sidebar is wider than the right sidebar. The main content is therefore, not in the middle, but a little to the right.
- Toggling on the limit-width mode, problems are just more:
- Unaccountably strange low-contrast gray color.
- When the right sidebar is collapsed, that place just remains blank. That is visual imbalance. If WMF really does not know what is a good design, go read the Golang book.
Any comparasion data provided by the developer themselves are unreliable. Perform a blind A/B test by an independent individual, and only such data, is convincing.
@OVasileva (WMF)、SGrabarczuk (WMF):The above is an analysis of the new Vector skin, which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 MilkyDefer 2023年5月8日 (一) 08:08 (UTC)
- 感謝技術帝發言,終於明白為什麼我看vector-2022覺得很詭異了。這樣看來vector-2022比monobook都爛XD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7日 (日) 14:58 (UTC)
- 沒有關係啊,基金會和獨裁社群基本上真的是死了,硬要強行通過。只是把時程從原本的5月8日延後至6月5日,根本一點反對和建議意見都聽不進去嘛。請問獨裁社群到底有沒有尊重過所有想來維基百科閱讀的人?還敢說不是強行通過關於Vector 2022的提案?而且還說獨裁社群和基金會是互不相關的?可悲的獨裁社群,明明上述講的全部都是事實,卻都要被扭曲說是假的,維基百科現在真的已經沒資格再教其他用戶做事情了。這些反對意見到底是要說幾次?硬是要過也行,真的是形式化討論而已。這討論唯一的好處可以趕走更多用戶遠離維基百科而已,發神經了。原來個個都想睜眼說瞎話,那以後乾脆就學這些人講話就好了,還有必要說實話或吐出心裏的話來陳述意見嗎?--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5:22 (UTC)
-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7日 (日) 18:41 (UTC)
- ???--MilkyDefer 2023年5月8日 (一) 07:33 (UTC)
- ……--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5月13日 (六) 07:20 (UTC)
- FYI:基金會在2月時向英文維基百科社群提供的與 Vector 2022 相關的數據(包括使用率、部署前後的瀏覽、編輯、帳號創建數量、收到的擔憂等)以及未來計劃,供各位參考。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5月7日 (日) 17:09 (UTC)
- @Lt2818:關於顏色區分方面,WMF員工在上方提到,他們進行了調查,喜歡現有的全白模式和一種灰色分隔模式的最多。他們將進行A/B測試以決定選擇何種方案。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7日 (日) 17:33 (UTC)
- 灰色分隔模式看起來舒服多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8日 (一) 03:54 (UTC)
- 這種灰色分隔模式好多了。許多地方有必要做此類大刀闊斧的改動。--Lt2818(留言) 2023年5月8日 (一) 14:10 (UTC)
- 同意諸位看法,明顯優於原設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8日 (一) 16:06 (UTC)
- 看來大家都沒認真看staff說的話XD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5月9日 (二) 08:31 (UTC)
- (※)注意,WP:新條目推薦/候選目錄在vector2022下出現異常,似乎是{{TOClimit}}在vector2022下沒有效用。--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3年5月8日 (一) 02:47 (UTC)
- 是否涉及phab:T317818?staff在互聯群提過這個task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8日 (一) 03:20 (UTC)
- @OVasileva (WMF)、SGrabarczuk (WMF): The TOC in WP:Did You Know nomination looks strange. Sections with blank title in TOC are supposed to be hidden by utilizing {{TOClimit}}, but it is not working under Vector2022. The problem seems related to phab:T317818. Any idea to fix the issue? --CDIP No.150 2023年5月8日 (一) 08:49 (UTC)
- Thanks, that's a good catch, @Cdip150. I've asked the engineers. I'm curious what they would say.--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5月12日 (五) 22:21 (UTC)
- @SGrabarczuk (WMF): Hello, any update about this issue? Thanks.--SCP-0000(留言) 2023年5月28日 (日) 16:18 (UTC)
- Oh, yes @SCP-2000, thank you for pinging me, and my apologies for not going back to you sooner! The engineers took a look and said this is a hacky solution that should be avoided by the communities, and not supported and discouraged by the team.--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5月29日 (一) 13:16 (UTC)
- @SGrabarczuk (WMF): Hello, any update about this issue? Thanks.--SCP-0000(留言) 2023年5月28日 (日) 16:18 (UTC)
- Thanks, that's a good catch, @Cdip150. I've asked the engineers. I'm curious what they would say.--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5月12日 (五) 22:21 (UTC)
- 另外請注意,v22把本地連結的顏色#0645ad改為
和跨語言連結一樣的#36c【更正:內鏈和外鏈都改為了#36c。v10的外鏈是#36b而非#36c】,不知道是否會影響配色合規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8日 (一) 03:21 (UTC)- mw:Reading/Web/Desktop_Improvements/Features/Visual_Refinements#Link_colors,從這種角度來說,似乎是更合規了。--MilkyDefer 2023年5月8日 (一) 12:05 (UTC)
- 這種是牽一髮動全身的,綠鏈顏色、一些多彩模板的配色需不需要改什麼的……具體我也不清楚,就是提個醒。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8日 (一) 16:02 (UTC)
- 我想基金會壓根兒沒有想到還有跨語言連結的問題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8日 (一) 16:06 (UTC)
- @Ericliu1912:抱歉,上述說法有誤,已經更正。內鏈#0645ad和外鏈#36b統一成了#36c。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5月8日 (一) 16:51 (UTC)
- mw:Reading/Web/Desktop_Improvements/Features/Visual_Refinements#Link_colors,從這種角度來說,似乎是更合規了。--MilkyDefer 2023年5月8日 (一) 12:05 (UTC)
- 我認為大力推動默認採用timeless比搞個新版vector好多了,光排版上timeless就顯然更優於新版vector,我用timeless也有大概三年,除了timeless默認情況下與hotcat不相容,其他我沒發現什麼大問題。--🔨(留言) 2023年5月11日 (四) 00:36 (UTC)
- 盲猜不默認timeless的最大原因是因為這個皮膚不是WMF開發維護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11日 (四) 02:48 (UTC)
- @Liu116,個人感覺Timeless在筆記本電腦等窄屏設備上的顯示效果不佳,中間的閱讀區域過窄,會導致一些模板或表格排版錯亂。--蕭漫(留言) 2023年7月16日 (日) 19:07 (UTC)
- 對我來說其實新的Vector還沒有很糟糕,甚至有點「沈浸式閱讀」的感覺,但我無法接受強行通過讓維基百科的最大瀏覽來源——未註冊讀者——沒有調整的權利。難不成想要這樣來促進IP用戶註冊帳號?[開玩笑的]我知道這種新版不錯,但有人喜歡也代表有人反對,如果跟「網頁版」和「移動版(M)」一樣在條目底下/上面設置一個調整器,讓不喜歡的用戶切換就好了。但無視不小的反對在根本未有明顯的民意基礎下強制獨裁通過的話,那我就退出維基百科了吧--FK8437(留言) 2023年5月11日 (四) 04:59 (UTC)
- 依據基金會的說法,一來是本站過往至今沒有讓 IP 用戶更換皮膚的選擇,二來存在技術限制,因而基本上不太可能有更換皮膚的功能(至少在短期內)。個人認為除了可建議 IP 用戶建立帳號以變更皮膚外,亦可同時建議使用瀏覽器插件,在不建立帳號的情況下也能變更皮膚。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5月11日 (四) 10:35 (UTC)
- Yes, @SCP-2000 is correct. It's just technically impossible, regardless of what skin is the default. See this section and this one of our FAQ.--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5月12日 (五) 22:45 (UTC)
- 當初monobook換成vector的時候是否也有相關討論?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5月11日 (四) 15:37 (UTC)
- 雖然略為離題了,不過還算是有些參考價值。就個人初步來看,當年也有要求回滾 Vector 的討論,只不過不多人支持,而且當年 Vector 最大的問題只是 Search Box ,而非現在主要是頁面佈局的問題。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5月11日 (四) 16:12 (UTC)
- 我看到有人抱怨cactions被收在「更多」下面還要多點一下xd2023年5月12日 (五) 07:30 (UTC)--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5月12日 (五) 07:30 (UTC)
- 雖然略為離題了,不過還算是有些參考價值。就個人初步來看,當年也有要求回滾 Vector 的討論,只不過不多人支持,而且當年 Vector 最大的問題只是 Search Box ,而非現在主要是頁面佈局的問題。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5月11日 (四) 16:12 (UTC)
- 依據基金會的說法,一來是本站過往至今沒有讓 IP 用戶更換皮膚的選擇,二來存在技術限制,因而基本上不太可能有更換皮膚的功能(至少在短期內)。個人認為除了可建議 IP 用戶建立帳號以變更皮膚外,亦可同時建議使用瀏覽器插件,在不建立帳號的情況下也能變更皮膚。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5月11日 (四) 10:35 (UTC)
- 對我來說其實新的Vector還沒有很糟糕,甚至有點「沈浸式閱讀」的感覺,但我無法接受強行通過讓維基百科的最大瀏覽來源——未註冊讀者——沒有調整的權利。難不成想要這樣來促進IP用戶註冊帳號?[開玩笑的]我知道這種新版不錯,但有人喜歡也代表有人反對,如果跟「網頁版」和「移動版(M)」一樣在條目底下/上面設置一個調整器,讓不喜歡的用戶切換就好了。但無視不小的反對在根本未有明顯的民意基礎下強制獨裁通過的話,那我就退出維基百科了吧--FK8437(留言) 2023年5月11日 (四) 04:59 (UTC)
- Thank you all for your feedback and the discussion so far. We noticed that some of you mentioned the changes in the visual separation of content from the background. This is also a topic members of other communities talked about, and the team has been discussing recently. The current version of the Vector 2022 skin has shown improvement in the organization of content by introducing a menu system that separates links by their purpose. But we are also working to make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focus on the content and visually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ontent and the navigation portions of the article. We have prepared a prototype which we will be testing in the next few weeks. This prototype:
- Introduces visual sepa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ortions of the page
- Decreases the contrast of the background
- We began by testing this prototype with different users to identify whether it improved usability. You can see the results of this test here. We will be continuing with testing this quantitatively across a number of wikis. You may learn more about that here.
- We hope to hear your thoughts and questions.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feedback so far. 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5月12日 (五) 22:40 (UTC)
- @SGrabarczuk (WMF): Hello, I would like to ask what is the exact date and time of Vector 2022 deployment? Thanks. --SCP-0000(留言) 2023年6月4日 (日) 19:03 (UTC)
- I don't think that there are consensus to immediately deploy the skin as for now yet.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6月5日 (一) 03:18 (UTC)
- 共識不強求一致同意,注意到上方支持更換皮膚的編者明顯更多,反方似乎也沒有進一步論證。--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6月5日 (一) 13:27 (UTC)
- 可是現在社群很明顯沒有準備好v22的部署……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6月5日 (一) 13:57 (UTC)
- 我相信,如果不強制部署,永遠也準備不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6月6日 (二) 02:05 (UTC)
- 我可不是說社群反對部署,而是完全不理解憑什麼不把現有問題儘量解決以後再部署。是有多急?——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6月5日 (一) 15:17 (UTC)
- 可是現在社群很明顯沒有準備好v22的部署……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6月5日 (一) 13:57 (UTC)
- Hello! Thanks @SCP-2000 for the question and thanks everyone else for the comments. We haven't made the change yet. We're drafting a longer message which, I hope, will clarify how we interpret the situation and how we would like to proceed. I hope we'll get the message finished within 24 hours. Sorry for a bit of a delay - it's mostly due to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Asia, Europe where I am based, and North America where most of the available team members are. Also, briefly in regards to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eantime: we're not making any sudden movements, I'm subscribed to this topic, and I read all the comments. Thank you!--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6月5日 (一) 21:46 (UTC)
- @SGrabarczuk (WMF):Thanks for your understanding! I wish we could cooperate to tackle those problems, and set up the new Vector skin as default as quick as possible.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6月9日 (五) 01:09 (UTC)
- I believe we lack specialists of the MediaWiki API. A bunch of our code are written years back, using very dirty hacks. The technical debt is heavy. MilkyDefer 2023年6月9日 (五) 05:35 (UTC)
- @SGrabarczuk (WMF):Thanks for your understanding! I wish we could cooperate to tackle those problems, and set up the new Vector skin as default as quick as possible.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6月9日 (五) 01:09 (UTC)
- 共識不強求一致同意,注意到上方支持更換皮膚的編者明顯更多,反方似乎也沒有進一步論證。--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6月5日 (一) 13:27 (UTC)
關於翻譯WMF內容的一些想法
[編輯]@SGrabarczuk (WMF): People who have read my previous translations may have noticed that the Chinese I translated above is not a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 but to convey the meaning of WMF staff as much as possible. One of the words I really don't like is "volunteer". WMF didn't write Wikipedia, we did, we should be called "part of the family" instead of being called "volunteers", which sounds like "temps/free labors" people who can be dumped at any time. I understand that WMF has always referred to community members as volunteers, but that word does not represent u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we do not work for WMF, we work together for the idea of a free encyclopedia that WMF hopes, because we share the same ideals with WMF, the people here and WMF are collaborators, family members, not temporary workers or free labors. I hope that WMF can truly talk to the community on an equal footing, instead of treating people here as free labor to realize the ideals of WMF. When that kind of thing happens, you don't need to say "dear community member" because you are a family member here, so your proposal will not be seen as trying to break something, but to bring about improvement. So, try to be a part of this place instead of standing in a privileged position and talking to people here, respect doesn't come from how much "dear" you use, but your position. Thnak you. 75.127.205.91(留言) 2023年5月11日 (四) 10:41 (UTC)
- 其實感覺越摳字眼沒啥意思。不用「志願者」用「編輯」嗎,那是否意味着WMF欠我們工資?[開玩笑的]「各位社群成員」也沒問題啊,沒說只有非社群成員才能用這個稱呼。再說社群主要是相對負責管理的WMF而言的,不然你要怎麼稱呼社群?「編輯團體」?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5月11日 (四) 15:36 (UTC)
- MediaWiki:Gadget-pseudonamespace-UI.js這個會需要變更。--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科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 2023年5月12日 (五) 08:41 (UTC)
- Thanks for your translations and your comment, 75.127.205.91. I respect and appreciate that you're translating to convey the meaning rather than word to word.
- You're raising an interesting point. I come from the editorial community myself (Polish Wikipedia, specifically), and I must admi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see someone criticizing the term volunteer using these arguments. I'm wondering if more people have similar feelings about the word "volunteer".--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5月12日 (五) 21:36 (UTC)
- I think most people here will not be dissatisfied with the word "volunteer", and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using this word in the Chinese context. Please don't feel sorry for that.--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5月13日 (六) 07:19 (UTC)
- Thank you @BlackShadowG. I use this term to mean "a person who takes part, does some effort and spends some time, without being paid". There is an interpretation going in the exact opposite way to the one presented above: since most communities' members are volunteers, their time and presence is more precious, because they have less time to offer and more options to choose between (articles to write, discussions to take part, other pages to edit, some projects to coordinate, etc.).--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5月29日 (一) 14:10 (UTC)
- I think most people here will not be dissatisfied with the word "volunteer", and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using this word in the Chinese context. Please don't feel sorry for that.--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5月13日 (六) 07:19 (UTC)
- 可悲的獨裁社群,就是在演戲而已(只是把時程從原本的5月8日延後至6月5日,就是要在6月5日闖關嘛),完全不尊重讀者以及不顧反對的意見。就這點來說,真的只會想趕走更多想寫維基百科的用戶而已。請問還有什麼好說的?既然沒有什麼好說的,那也沒有必要一直重申反對的意見,因為根本不可能會被理會以及重視嘛。況且獨裁社群居然也敢睜眼說瞎話的說是和基金會是互不相關的,卻根本忘記基金會是怎麼搞獨裁社群的。獨裁社群現在唯一可以做的恐怕真的只是寫條目了吧?因為只要一開始討論某種話題或者開始某個投票,那些反對派、意見派的就出來說話了,唯有感到可悲以外沒有什麼好說的了。誰不知道Vector 2022版面其實是沒問題的啊?但是就「閱讀沒有版面選擇性」(如果不登入帳號的話沒得選)而且「強制默認Vector 2022」來說,就是觀感不佳,這個問題已經比「火車與亞麻」的故事還嚴重多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5月27日 (六) 06:11 (UTC)
- :O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6月15日 (四) 10:54 (UTC)
Resolving technical issues
[編輯]Hello everyone,
We, the Web team at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wanted to share an update about the timing of the skin change we've been discussing here and address the comments you all have raised in response.
First, we are postponing offering the Vector 2022 skin by default at zh.wiki for the time being. We hope that we can work with you all to ensure we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range of technical issues you perceive with the skin.
With the above in mind, below is a list of the technical issues we've seen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s thus far.
As a next step, can you all please review these issues wit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mind?
- What (if any) issues are currently missing from the table below?
- What issues below need to be edited/clarified/expanded so that they more accurately describe what you are all experiencing?
Zooming out a bit, once we come to a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the issues you all perceive/have experienced with the Vector 2022 skin, we're thinking we can decide what – if any – of these technical issues require fixing before the Vector 2022 skin can be made available to everyone by default.
A small note – we would like to confirm again that any logged-in user may choose a different skin at any time. This is done by choosing a different option in Preferences.
ID | Description | Phabricator ticket/Status |
---|---|---|
1 | NoteTA (instead of a standard tab like the one for Discussion or Read, unformatted icons are displayed) |
|
2 | 「工具列顯示當前未巡查的新頁面」小工具在Vector 2022中的呈現方式比較怪異 | We'll be grateful for instructions on how to enable this. Then, we'll be able to fix it. |
3 | 很多小工具不在 sticky header 顯示。 | We're curious what gadgets/scripts you think should be visible in the sticky header. |
4 | MediaWiki talk:Vector-language-redirect-to-top should be changed | T330805
We're following the discussion. Let us know if our help is needed. |
5 | Vector(2022)皮膚下,FA和GA的圖標會遮擋「路線圖」按鈕 | There's an instruction how to fix it; we may assist you fix this |
6 | 左側toc的縮進應該改為一個字符:.vector-toc .vector-toc-list-item { padding-left: 0.875em; }
|
T339287
|
7 | [繁簡]轉換通知與寬度切換按鈕重疊(EDIT: in MediaWiki:Gadget-notifyConversion.js) | Fixed
|
8 | 頁面頂部-底部小工具多餘 |
Fixed by changing the alignment to other elements
|
9 | MediaWiki:Gadget-pseudonamespace-UI.js | No real fix, see MediaWiki_talk:Gadget-pseudonamespace-UI.js#編輯請求_2023-06-06 |
10 | Anything else? |
Note: you'll notice that the table above intentionally excludes comments and concerns related to the basic design of the skin (for example the separation of the page tools menu and the site-wide tools menu, the location of the table of contents, or the location of the language switcher). This is because that part is fully stable and we will not be able to reconsider it. We have also tried to address and clarify this part of the concerns in our comment above.
We acknowledge this response may not satisfy everyone. We want to communicate how we're thinking about this clearly, and we're interested in continuing to hear your thoughts. Let us know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feedback and help! 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6月14日 (三) 17:21 (UTC)
- @SGrabarczuk (WMF): I can clarify item 6 if the translator fails you: it means to indent by one single Chinese character (which is wider than a Latin character). I hope this information helps.--碟之舞📀💿 2023年6月15日 (四) 06:12 (UTC)
- Thanks @Diskdance. I'll ask my colleagues if the indent is indeed of the width of a Latin character, in which case it would better be adjusted to the script here, or is it "just" a fraction of
em
, regardless of any script character width.--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6月15日 (四) 13:15 (UTC)- @SGrabarczuk_(WMF): It can be adjusted simply by editing site css files. Nothing is broken. It's just an interface preference issue and should be changed through community concensus instead of site configuration.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6月15日 (四) 13:36 (UTC)
- Right, right, @魔琴. Perhaps that's the better approach for you to introduce this change locally. I'll talk to the team anyway, because I'm curious if there's anything that could be done on our side.
- After some consideration, I think that originally, for the basic site configuration, the indentation size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font size.--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6月15日 (四) 17:15 (UTC)
- Thanks for your effort. It's just that I think indent based on character size should look better. I wonder how ja and ko wikis think of it.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6月15日 (四) 17:28 (UTC)
- Hey @魔琴, would you like to comment on T339287?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and as a reader of the Chinese script, you could share your perspective.--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7月18日 (二) 11:10 (UTC)
- Thanks for your effort. It's just that I think indent based on character size should look better. I wonder how ja and ko wikis think of it.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6月15日 (四) 17:28 (UTC)
- @SGrabarczuk_(WMF): It can be adjusted simply by editing site css files. Nothing is broken. It's just an interface preference issue and should be changed through community concensus instead of site configuration.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6月15日 (四) 13:36 (UTC)
- Thanks @Diskdance. I'll ask my colleagues if the indent is indeed of the width of a Latin character, in which case it would better be adjusted to the script here, or is it "just" a fraction of
- For item 7 this is the step to reproduce:
- Open a browser window in private mode, with browser preferred language set to English
- Open
https://zh-two.iwiki.icu/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useskin=vector-2022
- You'll see a blue banner at the bottom of the page, and it overlapped with the fixed width toggle button.
- --碟之舞📀💿 2023年6月15日 (四) 06:16 (UTC)
“ |
|
” |
- #3: It's just that using addPortletLink and jQuery to add something into #p-personal won't automatically add the same things into #p-personal-sticky-header. User:SunAfterRain has written a gadget to fix this: User:SunAfterRain/js/Vector2022StickyHeaderAutoCopy.js
- #4: Explained in #wikipedia-zh
- #6: Being proposed on the VP/T.
- #9: Need a .trim(). (After the closing tag of
#ca-nstab-main a
the v22 HTML adds a\n
thusnstab.child.text()
becomes "條目\n" instead of "條目".) - About #2... never mind. It is still functional; it is only funcional.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6月15日 (四) 08:43 (UTC)
- Reproducing item #2: You will need to have "patrol" right, so that gadget (MediaWiki:Gadget-PatrollCount) will appear in your preferences. Select and enable that. A new link is added to top right corner (in vector 2022 it is folded in the user submenu), hovering on the link will show a list of new pages on the fly. That hover effect is broken. --MilkyDefer 2023年6月16日 (五) 09:00 (UTC)
- Thank you @MilkyDefer. We'll look into this.
- Also, I'd like to ask everyone involved in this discussion to take a look at the table above and confirm if the recent changes are in the desired direction. Thank you! 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6月16日 (五) 11:56 (UTC)
- I'm using v10 and the portal link is slightly moved left because of the Growth Project and the UTC gadget, but the hover menu is still there. So I think it's working as designed. Just like what I have said before, the gadget should be rewritten. Since it's still functional (id est, we can still use the script to go to Special:NewPages and see the hover menu despite its weird behavior), I don't think that's a major obstacle to changing the default skin.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6月16日 (五) 12:22 (UTC)
- Reproducing item #2: You will need to have "patrol" right, so that gadget (MediaWiki:Gadget-PatrollCount) will appear in your preferences. Select and enable that. A new link is added to top right corner (in vector 2022 it is folded in the user submenu), hovering on the link will show a list of new pages on the fly. That hover effect is broken. --MilkyDefer 2023年6月16日 (五) 09:00 (UTC)
- A comment for the humans to know what to expect and for the bot not to archive this discussion too soon: I'm going on a one-week holiday. I'll continue talking here in the week of July 17th. Thank you [humans :D] for your understanding! 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7月8日 (六) 10:30 (UTC)
(節刪):到目前為止唯一在此留言的IP讀者的抱怨
[編輯]在這幾個月時間內,我是在這裏唯一留言的IP用戶(在這期間變換了無數次IP),對話從一開始大部分註冊編者缺乏對新皮膚的認知漸漸地轉向了解決問題推動新皮膚部署的狀態。我在這期間也多次發表個人淺見,並且協助翻譯這個討論中多個內容。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幾個月的討論,我沒有看到第二個IP用戶,第二個維基百科的讀者來這裏發表自己的意見。如今部署新皮膚的提案已經得到了大部分在此討論的註冊編者的認同,但是卻沒有一個編者試圖擴大討論範圍到維基百科最主要的用戶群體 —— 讀者。我對在座的各位用「本位主義」的決策方式感到遺憾,不好意思侮辱了大家(不是針對某個人,而是針對你們所有人)。
- 在此我唯一請求的是:擴大討論範圍至維基百科最主要受眾 —— 讀者。
- 建議方法是:在這裏完全達成共識後,在中文維基百科全站條目頂部懸掛橫幅,指向此討論,要求讀者發表關於皮膚變更意見。
在此之後,如果那些沒有選擇權的讀者多數同意做出此項變更,那麼我們可以繼續討論部署具體期限。如果多數讀者不同意,那麼編者必須和讀者之間做出妥協。在我看來變更皮膚必須基於共識,且此項變更最直接影響到的是那些沒有賬號的讀者,因為他們沒有切換皮膚的選擇權,缺乏他們的意見建立的共識能否稱為共識?
最後,雖然註冊用戶@Z7504:在上方也極力反對推動此項變更,查看Z7504閣下的以往言論後,本人需要和Z7504劃清界限,因為在我看來Z7504存在某種精神問題,一天到晚叫囂「獨裁社群」,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很抱歉直言不諱地講,但是Z7504閣下也是在這裏(節刪),閣下的抱怨無法代表讀者的關切,更沒有從讀者視角出發。
希望我的提議可以被考慮,希望這次變更皮膚經過了充分的討論,不僅是編者之間,更是讀者+編者+維基媒體基金會,謝謝!71.246.22.59(留言) 2023年6月20日 (二) 16:15 (UTC)
- 感謝@SCP-2000:禮貌地提醒了我我的原文多次違反文明方針,並刪除了我的原文部分內容,但是我很失望這導致節刪後完全失去含義,之所以使用那個詞,是因為我很難找到一個如此形象、具有對比性的諷刺用語來提醒在這裏的所有人忽視的內容,但是我理解你對方針的遵守。無論如何,如果有誰對原文感興趣,最好讀讀刪除前版本:Special:Diff/77759065。71.246.22.59(留言) 2023年6月20日 (二) 17:41 (UTC)
- 我認為或許可以用「立場決定觀點」來代替那個詞,以防止相關句子失去含義?--39.171.190.169(留言) 2023年6月20日 (二) 17:57 (UTC)
- 至少我的抱怨開始見效了,你是在這個討論中第二個IP用戶,這就是進展,此外我不認為在中文中有什麼其他詞可以那麼形象的諷刺且不違反文明方針,想要了解原文含義的人不得不去閱讀刪除前的版本:Special:Diff/77759065。71.246.22.59(留言) 2023年6月20日 (二) 18:05 (UTC)
- 感謝您的留言。原則上我支持這種做法,不過有兩點我想打個預防針:一、基於倖存者偏差,有可能認同本皮膚的讀者並不會留言,在加上中國大陸讀者由於代理原因導致編輯困難,從而導致留言板全是負面評價的情況產生;二、其實不少用戶(尤其是中國大陸用戶)註冊個賬號也是純方便編輯的,也可以算作純讀者吧。--碟之舞📀💿 2023年6月21日 (三) 08:23 (UTC)
- 至少我的抱怨開始見效了,你是在這個討論中第二個IP用戶,這就是進展,此外我不認為在中文中有什麼其他詞可以那麼形象的諷刺且不違反文明方針,想要了解原文含義的人不得不去閱讀刪除前的版本:Special:Diff/77759065。71.246.22.59(留言) 2023年6月20日 (二) 18:05 (UTC)
- 我認為或許可以用「立場決定觀點」來代替那個詞,以防止相關句子失去含義?--39.171.190.169(留言) 2023年6月20日 (二) 17:57 (UTC)
- People in this thread can't see elephants: the only IP reader to complain about here so far
- Over the past few months, I have followed this thread,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discussions, and even helped translate some content to help understanding between WMF and the local community.
- I'm seeing a shift where most of the registered accounts discussed here start out knowing nothing about the new skin, and get to know the new skin, and then move on to trying to troubleshoot future issues they may have after the skin is deployed.
- But to my regret, after months of discussions, I'm still the only IP reader in this thread (all previous IPs comments are from me, I changed IPs many times during this time). I'm glad that our community of editors has made progress, but I'm very sad not to have a second reader join this discussion. I must say that most of the editors here are small persons who think they know everything, but the fact is that they know nothing, because they cannot represent the most important user group of Wikipedia -- Readers. I can't speak for the readers, although I seem to be the ones speaking here, but I can't speak for them.
- I ask everyone in this thread: expand the scope of this thread to the most important user group of Wikipedia -- readers.
- The suggested method is: launch a banner on all pages of the Chinese Wikipedia, asking readers and more editors to join our discussion.
- We can decide what to do going forward as more readers join our discussion, because this change most directly affects the readers of Wikipedia, they do not have the right to choose the skin, but at least they have the right to discuss, and the lack of their views is parochial, and that cannot be called consensus. If after enough discussion most people in this thread support deploying skins, then we start discussing when to make this change. Before that, I don't think anyone in this thread has a right to represent their choices.
- I hope my proposal can be adopted. The choice of changing the skin is not only in the hands of the editor, but more in the hands of readers + editors + WMF. Thanks. -- Translated by/翻譯來自:71.246.22.59(留言) 2023年6月20日 (二) 17:27 (UTC)
- 我不認為將編者和讀者強行劃上不等號是有意義的。WP:共識是面向所有的用戶,我們不會把一件事分成「編者的共識」和「讀者的共識」,因為這裏只有「用戶的共識」。--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6月22日 (四) 15:19 (UTC)
- Hello, anonymous user :) First of all, thank you for your involvement and especially thanks for the translations!
- You’ve raised a good point - readers and their opinions matter. In principle, they should be at least taken into account, and invited to our discussions when possible.
- You’re familiar with the skin, and I presume you’ve also read the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in documentation I’ve linked to. I’m wondering,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fact that readers were invited when we were building out and testing the earliest mockups, and then the skin, feature by feature? (Here are some reports.) Or what about us monitoring the usage statistics since 2020, when the earliest version of the skin was introduc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pilot wikis? I’m curious what you’re missing now that wasn’t covered/provided in the previous phases.
- I believe you would also be interested in taking part in a broader, more general discussion my colleagues and I will start later this year. It will concern the improvements to the software-related decision-making. We’re wondering what needs to change for different groups to be more involved. We haven’t started anything and I don’t have any links to share yet, so just bare in mind this topic is on the horizon, and feel invited :)
- Thanks,--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6月30日 (五) 13:17 (UTC)
- 谷歌翻譯:
- 您好,匿名用戶:) 首先感謝您的參與,特別感謝您的翻譯!
- 你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觀點——讀者和他們的意見很重要。原則上,他們至少應該被考慮在內,並在可能的情況下邀請他們參加我們的討論。
- 您熟悉這款皮膚,我想您也閱讀了我連結到的文檔中的更詳細信息。我想知道,您對我們在構建和測試最早的模型以及逐個功能的皮膚時邀請讀者這一事實有何看法? (這裏有一些報告。) 或者我們監控自 2020 年以來的使用統計數據,當時最早的皮膚版本在第一批試點維基中引入?我很好奇你現在缺少什麼在之前的階段中沒有涵蓋/提供的內容。
- 我相信您也會有興趣參加我和我的同事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的更廣泛、更普遍的討論。它將涉及軟件相關決策的改進。我們想知道需要做出哪些改變才能讓不同群體更多地參與其中。我們還沒有開始任何事情,我還沒有任何連結可以分享,所以請記住這個主題即將出現,並感到受到邀請:)
- 謝謝,--SGrabarczuk (WMF)(留言) 今天 09:17 pm (UTC+8)[回復]
- DEEPL:
- 你好,匿名用戶 :)首先,感謝你的參與,特別是感謝你的翻譯!你提出的觀點很好--讀者和他們的意見很重要!
- 你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觀點--讀者和他們的意見很重要。原則上,他們至少應該被考慮到,並在可能的情況下被邀請參加我們的討論。
- 你對皮膚很熟悉,我想你也讀過我所連結的文檔中更詳細的信息。我想知道,當我們在建立和測試最早的模擬模型,然後是皮膚的功能時,你對讀者被邀請這一事實怎麼看?(這裏有一些報告。)或者說,自2020年以來,當皮膚的最早版本被引入第一批試點維基時,我們對使用情況的統計進行了監測,你怎麼看?我很好奇你現在錯過了什麼,在以前的階段沒有涉及/提供的。
- 我相信你也會有興趣參加我和我的同事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的一個更廣泛、更普遍的討論。它將涉及與軟件有關的決策的改進。我們在想,為了讓不同的群體更多地參與進來,需要改變什麼。我們還沒有開始做任何事情,我也沒有任何連結可以分享,所以只要記住這個話題是在地平線上的,並感覺到被邀請 :)
- 謝謝,--SGrabarczuk(WMF)(留言)。今天, 09:17 pm (UTC+8)[回復]--Firedoge(留言) 2023年6月30日 (五) 13:38 (UTC)
- 暫時(-)反對,直到左有兩側空白減少為止,再視情況支持。--🚊 鐵路Railway 論.簽 2023年7月6日 (四) 11:46 (UTC)
- @鐵路1:正於上方討論提到,基金會正開發灰色分隔的設計,不知閣下對此有何看法?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7月6日 (四) 13:39 (UTC)
- 提問:本人試用新外觀約一個月了,在此之前覺得還蠻直覺好上手,有些奇怪的空白畸零地也還在可以接受範圍,側邊欄可以隱藏打開的設計還蠻不錯的,啊不過啊,今天的進入條目後,頁面硬是多出一大段空白,約佔螢幕3分之2,得要往下滑兩段才能進入條目正文,是因為小工具問題嗎?這是調整中呢還是未來都會有如此驚恐的空白呢?若是在調整中,那報告一下現在的閱讀模式讓人頭痛,先換回舊外觀。--Mafalda4144(留言) 2023年7月6日 (四) 14:31 (UTC)
- @Mafalda4144: 應該跟這技術問題有關,似乎只要清除頁面快取即可解決問題。--SCP-0000(留言) 2023年7月6日 (四) 15:10 (UTC)
- @SCP-2000昨天很正常,應該說UTC+8時區的今天凌晨大約5點還是。看了三台筆電,W7,W10,W11,用手機切換至桌面版,都是一樣的狀態。供參ㄅ。是想要讓TW小工具快速使用嗎(OR)?--Mafalda4144(留言) 2023年7月6日 (四) 15:22 (UTC)
- 我也是說,上午打開維基百科就發現TW欄摺疊不回去了,特別奇怪,也很不適。--南嶼小十233(對話 | 貢獻 | 簽名) 2023年7月6日 (四) 15:41 (UTC)
- @SCP-2000昨天很正常,應該說UTC+8時區的今天凌晨大約5點還是。看了三台筆電,W7,W10,W11,用手機切換至桌面版,都是一樣的狀態。供參ㄅ。是想要讓TW小工具快速使用嗎(OR)?--Mafalda4144(留言) 2023年7月6日 (四) 15:22 (UTC)
- @Mafalda4144: 應該跟這技術問題有關,似乎只要清除頁面快取即可解決問題。--SCP-0000(留言) 2023年7月6日 (四) 15:10 (UTC)
- 提問:本人試用新外觀約一個月了,在此之前覺得還蠻直覺好上手,有些奇怪的空白畸零地也還在可以接受範圍,側邊欄可以隱藏打開的設計還蠻不錯的,啊不過啊,今天的進入條目後,頁面硬是多出一大段空白,約佔螢幕3分之2,得要往下滑兩段才能進入條目正文,是因為小工具問題嗎?這是調整中呢還是未來都會有如此驚恐的空白呢?若是在調整中,那報告一下現在的閱讀模式讓人頭痛,先換回舊外觀。--Mafalda4144(留言) 2023年7月6日 (四) 14:31 (UTC)
- @鐵路1:正於上方討論提到,基金會正開發灰色分隔的設計,不知閣下對此有何看法?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7月6日 (四) 13:39 (UTC)
Next steps
[編輯]Hi everyone,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continued participation in our discussions on the deployment of the Vector 2022 skin here on zh.Wikipedia.
In our last conversation, we identified nine distinct issues which you identified as a concern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prior to deployment. Since then, we have been able to resolve the majority of these concerns. For the remaining ones, we would like to ask for your continued support; particularly in updating necessary gadgets to the new skin. We believe that this process can continue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deployment of the skin. We will provide support and answer your questions regarding these fixes, but the changes will need to be made by editors of this wiki.
With these issues resolved, we plan to continue with the deployment of the Vector 2022 skin on Wednesday, August 9 here on zh.Wikipedia. Also, we would like to change the default skin on the following Wikipedias: Estonian, Cantonese, Min Nan, Wu, Classical Chinese, Old English, Hakka, Min Dong, and Gan. We've started discussions there already.
Please let us know if you have any remaining questions around the skin and the deployment. Once again - thank you for your continued feedback and for helping us make the skin even better. 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7月27日 (四) 00:15 (UTC)
- 至少在目前無謂大片空白之設計變更以前,應比照英文維基百科,預設禁用限制頁面寬度。——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7月27日 (四) 06:11 (UTC)
- "As long as the current Vector 2022 skin still adopts the all-white design, we prefer disabling the limited-width mode by default. Just as what enwiki did." Translated.
- 一直沒關注這個討論,試用了一下,發現信息框在我慣用的110%縮放下太大了,導致導言每行只放得下三十個字。Fire Ice 2023年7月27日 (四) 12:35 (UTC)
- 110% 縮放不是通常的使用者設定,所以不能夠正常顯示是可接受的。如果改回使用通常的 100% 縮放後能否正常使用嗎?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7月27日 (四) 15:56 (UTC)
- 「通常的用戶設置」從何而知?100%縮放我也在tg的ac群發過了,雖然遠強於110%,但並不十分理想(信息框太大,左欄又留白過多,一行放不到四十個字)。--Fire Ice 2023年7月27日 (四) 17:21 (UTC)
- 110% 縮放不是通常的使用者設定,所以不能夠正常顯示是可接受的。如果改回使用通常的 100% 縮放後能否正常使用嗎?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7月27日 (四) 15:56 (UTC)
- 一直沒關注這個討論,試用了一下,發現信息框在我慣用的110%縮放下太大了,導致導言每行只放得下三十個字。Fire Ice 2023年7月27日 (四) 12:35 (UTC)
- @SGrabarczuk_(WMF): Hello, any update of Visual separation (Zebra #9) between regions? Thanks.--SCP-0000(留言) 2023年7月27日 (四) 14:54 (UTC)
- Hey, thanks @SCP-2000 for this question. You'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A/B test in T335379.
- In a nutshell, though: the first results were odd. Page views went unbelievably up, but edit rates went drastically down. We decided not to deploy Zebra just yet, and work on it more instead. After additional analysis, it seems that Zebra works better for larger screens, but worse for smaller screens. Clearly, more work will be needed. Perhaps these would be some design changes. Since we're still trying to understand what we've got, we haven't posted an update about it yet.
- Regardless, Zebra is about the look, but not about the functionality. Meaning, it doesn't change how the skin works. This is why we would like to deploy Vector 2022 as it is now. After some time, we may introduce Zebra, too, but that should be a different decision with a different timeline.
- How does that sound to you?--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7月27日 (四) 20:46 (UTC)
- tl;dr 翻譯:Zebra設計導致頁面閱讀量大量上升,編輯率大量下降,因此暫時不能部署Zebra設計。另外還發現Zebra設計對大屏幕設備效果更好,小熒幕設備就不太行。所以這個設計還要迭代幾輪。--MilkyDefer 2023年7月28日 (五) 02:53 (UTC)
- 我覺得按照本站的效率來說,還是先部署讓問題凸顯出來再解決才是上上策,不然要拖得沒完沒了了。--碟之舞📀💿 2023年7月31日 (一) 08:56 (UTC)
- 懶得再說了,浪費時間。反正無論如何就是硬要用成Vector 2022為預覽嘛,既然完全都不顧反對意見,也不想給那些沒有登陸的用戶/使用者選擇版面的機會話,那請問說了跟沒說有啥區別?反對意見說了幾次了?以上。--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7月31日 (一) 12:25 (UTC)
- (-)反對不喜歡Vector 2022這個主題。FrutigerAero8(留言) 2023年8月7日 (一) 12:08 (UTC)
- @FrutigerAero8: 不知閣下能否說明為何不喜歡的原因?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8月7日 (一) 14:09 (UTC)
- 左右側空白太多,頁面太像手機版,並且顏色慘白,且不緊湊。FrutigerAero8(留言) 2023年8月7日 (一) 14:13 (UTC)
- 已經8月9日了,看這種強硬的態度,到底有什麼值得別人一直花費重複論述反對意見的時間?因為早就已經講過反對意見了,但仍然沒啥屁用,基金會完全不把感受當一回事,而且也直接不演戲,預覽已經變成Vector 2022版面了。如果還想要用舊版面,請勤勞一點登入維基百科帳號,然後自己去偏好設定那邊選擇「舊版Vector(2010)」或其它自己喜愛的版面。--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8月8日 (二) 20:45 (UTC)
- Hello @Z7504, I understand that seeing us not strictly following your personal opinion is saddening. But why are you saying that we aren't taking emotions seriously? We have delayed the deployment, and spent more time doing technical fixes. Wouldn't you agree that this is an example of hearing the community and following the volunteer's opinions?
- On a side note, it'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for me to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 by the "dictatorial community". If your take is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readers was insufficient, then I wanted to assure you – decisions about the new skin were made based on tests and comments from both readers and editors.
- Regarding the option for logged-out users to choose a different skin: that was never possible. They didn't have any alternative to the downsides of the old skin, either. Again, I do hear the concern. Not everyone likes this interface. They are indeed in a more difficult situation than the majority which benefits from the improvements.
- Thanks,--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8月8日 (二) 21:36 (UTC)
- 用翻譯看過了,這回覆顯然完全不能接受,還是(-)強烈反對。基金會不只沒感受過讀者和編輯者的使用觀感,還真的堅持不給那些沒登入的用戶有選擇版面的機會,更在那邊倔強的一直認為Vector 2022很好用。實則使用觀感是,Vector 2022真的比舊版Vector(2010)難用,比如不少用戶提到的多餘不必要的空白版面。基金會如果真要這樣搞的話,也行,現在真的就可以考慮離開維基百科不要再編輯了,因為這個基金會打從一開始就已經不把讀者和編輯者的使用觀感當作一回事,更別提這個獨裁社群了,以上。--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8月8日 (二) 22:38 (UTC)
- 已經8月9日了,看這種強硬的態度,到底有什麼值得別人一直花費重複論述反對意見的時間?因為早就已經講過反對意見了,但仍然沒啥屁用,基金會完全不把感受當一回事,而且也直接不演戲,預覽已經變成Vector 2022版面了。如果還想要用舊版面,請勤勞一點登入維基百科帳號,然後自己去偏好設定那邊選擇「舊版Vector(2010)」或其它自己喜愛的版面。--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8月8日 (二) 20:45 (UTC)
- 左右側空白太多,頁面太像手機版,並且顏色慘白,且不緊湊。FrutigerAero8(留言) 2023年8月7日 (一) 14:13 (UTC)
- @FrutigerAero8: 不知閣下能否說明為何不喜歡的原因?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8月7日 (一) 14:09 (UTC)
- 考慮到本頁下方已有新討論,為免造成不必要的重複討論,個人建議將此討論關閉,而與 Vector 2022 相關的討論則可在下方繼續。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13:47 (UTC)
-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Vector 2022已成為預設外觀
[編輯]原標題為:Vector 2022 is the default now
您好! The Vector 2022 skin is now the default across zh Wikipedia. All logged-out readers and editors will see this skin, and that all logged-in readers and editors who had Vector 2010 as their skin were switched to the new one. 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s, feedback, and time dedicated to this project. It has helped make the skin better for all readers and editors!
If you would like to turn the skin off or switch to a different skin, you can do so from the "switch to old look" button in the main menu (left sidebar), or from the "Appearance" section in your preferences.
If you see any issues, or are hearing about problems or confusion from others, please reply here and let me know so that the team can fix them.
If you are new to the skin, explore the project page. For general questions, you can refer to the FAQ or ask here.
The work on the interface will be continued. Don't hesitate to share more comments. If you decide to try the skin out, consider trying it for at least one week prior to deciding whether to switch to one of the older skins. It usually takes a few days to begin feeling comfortable with the new interface. That said, if you are unsatisfied, you may switch to any of the other skins at any time.
謝謝您! 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8月8日 (二) 21:20 (UTC)
Vector2022已成為中文維基百科的默認皮膚,所有未登錄用戶和使用Vector2010的用戶都已切換至新皮膚。感謝所有為本專案而提出問題及反饋的用戶,這些意見幫助我們改善了新皮膚。
如果您想要切換皮膚,請在左邊欄點擊「切換至舊外觀」按鈕,或在偏好設定中外觀選項卡進行調整。
如果您發現任何問題,或有任何疑慮及困惑,請在此留言讓我們了解並採取措施改進。
如果您尚未使用過Vector2022皮膚,您可以在專案頁面得到更多信息,您也可以在此查閱常見問題。
與介面相關的工作還會繼續進行,請不吝提出意見。如果您決定試用新皮膚,請考慮試用至少一周的時間,然後再決定保留或更換至其他皮膚。我們認為適應新皮膚可能需要花費幾天的時間。儘管如此,如果您有任何不滿,您都可以隨時更換皮膚。
代譯。->>Vocal&Guitar->>留言 2023年8月8日 (二) 23:18 (UTC)
功能問題
[編輯]鑑於該皮膚已部署為默認皮膚,應該會有用戶發現更多新問題。如果存在,請在此處列出。--碟之舞📀💿 2023年8月9日 (三) 03:09 (UTC)
- 有用戶反饋iPad上首頁內容重疊。--碟之舞📀💿 2023年8月9日 (三) 03:39 (UTC)
- 不僅僅是iPad,用桌面版chrome模擬預設的各種流動裝置顯示,都存在同樣或類似的問題,表現是如果工具欄停靠在右側的話,首頁的所有div標籤都會遮住工具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9日 (三) 06:40 (UTC)
- 桌面版的話,可以自適應,瀏覽器窗口過小,右側工具欄會自動隱藏,首頁左右兩欄也能變成一欄顯示,但用桌面版chrome模擬流動裝置的話,卻完全做不到以上兩點,右側工具欄不會自動隱藏,頁面也不能自適應--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9日 (三) 06:47 (UTC)
- 對比了一下英文版新皮膚,首頁同樣存在問題,右側工具欄在首頁會錯位,但不會和首頁內容重疊,中文版則是既錯位,也重疊。那麼看起來重疊的問題很有可能是中文版自身的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4:01 (UTC)
- 不僅僅是iPad,用桌面版chrome模擬預設的各種流動裝置顯示,都存在同樣或類似的問題,表現是如果工具欄停靠在右側的話,首頁的所有div標籤都會遮住工具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9日 (三) 06:40 (UTC)
- (!)意見:當點開Vector 2022皮膚的「其他語言」(文A)欄目後,彈出窗口除搜索欄外的最上方在一段時間後會顯示出含有「在……,和更多語言裡缺少」文字的文字框。但這個文字框會佔據一定的空間,從而導致彈出窗口除搜索欄外的其他所有內容整體下移。如果用戶想要查看條目的某個特定其他語言版本,但碰巧在文字框彈出之前準備點擊前往該語言版本的連結,在文字框彈出後,由於反應不及而點擊了連結,用戶就會因全部連結下移而點擊到在本準備前往語言版本連結上面的連結,從而前往不合預期的其他語言版本。可否將相關文字框顯示的位置從窗口僅次於搜索欄的最上方改為窗口「添加語言」和「語言設置」按鈕上方(但如這兩個按鈕一樣,不會因滾動彈出窗口的滾動條而變換位置),以避免相關問題?--惠龍(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06:36 (UTC)
- (!)意見:在隱藏左側主菜單、且未將佈局切換為全屏寬度的情況下,預覽所編輯的頁面時,整個預覽頁會集中在電腦屏幕左側,在右邊留下佔據電腦屏幕30%寬度的整列空白,顯得很醜。--愛維基百科的CuSO4 2023年8月9日 (三) 10:32 (UTC)
- (!)意見:可否提供常用語言直接點擊即可切換的功能,就如舊版在左下角的一樣。另外還有一鍵點選使用者功能,留言、偏好設定、監視清單等,不必點選兩次。或者最起碼提供API讓開發者可以造出小工具。 --Kanashimi(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23:04 (UTC)
- 一鍵點選這個,設計成鼠標放上去就自動下拉是不是也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02:35 (UTC)
- 就一鍵切換語言功能,WMF 表示基於他們的數據(即現時切換語言功能沒有負面影響)以及他們的優先目標(即讓讀者及普通用戶更方便切換語言),他們不計劃開發相關功能,除非所有 wiki 都切換成 Vector 2022。另可參見相關工單。至於一鍵點選用戶功能,目前是有 userscript 來暫時達到這效果(如 en:User:Terasail/HeaderIcons、en:User:Terasail/HeaderTextLinks)。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8月10日 (四) 05:49 (UTC)
- (*)提醒:舊版Vector的「常用語言」是帶有一定記憶的,最近用過的會出現。這方面設計估計WMF不會很快(可預見的未來)實現。--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11日 (五) 06:31 (UTC)
- 切換語言問題:
- 為了方便編輯,我訪問維基百科時不是用代理,而是用desync,這可能和接下來的事有關。
- 沒換皮膚(且用desync)時,有時維基百科的頁面加載得不完整,需要手動刷新;點擊回復留言時也有可能加載不出來,需要重新點擊(甚至刷新後再點擊)。
- 上面的人說新皮膚切換語言需要多點幾次鼠標,但我不太一樣。我點擊切換語言菜單時,有時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彈出菜單;有時根本不會彈出菜單,於是我不能切換語言。
- 我之前在英語維基百科就發現了這個現象。--GUT412454(留言) 2023年8月10日 (四) 10:12 (UTC)
- 應該是直連伺服器延遲問題。歐洲的幾個伺服器國內訪問延遲丟包率都超高。--碟之舞📀💿 2023年8月10日 (四) 10:31 (UTC)
- 是,但是在不能解決直連伺服器延遲問題時,之前的皮膚能切換語言,新皮膚有時不能。--GUT412454(留言) 2023年8月11日 (五) 00:02 (UTC)
- @GUT412454:可以試一下新加坡或者美國的v6地址,可能會快一點。--碟之舞📀💿 2023年8月22日 (二) 03:25 (UTC)
- 應該是直連伺服器延遲問題。歐洲的幾個伺服器國內訪問延遲丟包率都超高。--碟之舞📀💿 2023年8月10日 (四) 10:31 (UTC)
- (?)疑問:使用簡體或繁體中文時,在2010中下方的長橫幅會適應頁面寬度並填滿兩側;而在2022中則是類似於「劉海」樣的居中顯示。請問這是有意為之還是bug?因為覺得居中顯示真的很醜 囧rz……——順頌時祺 ZhaoFJx(論•編) 2023年8月10日 (四) 12:23 (UTC)
- 長橫幅是指哪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2:57 (UTC)
- 「您現在使用的中文變體可能會影響一些詞語繁簡轉換的效果」那個,之前還記得這個模版的名字,現在完全想不起來了XD--順頌時祺 ZhaoFJx(論•編) 2023年8月12日 (六) 00:14 (UTC)
- @ZhaoFJx:刻意為之,否則會遮擋右側寬度切換按鈕。--碟之舞📀💿 2023年8月10日 (四) 13:56 (UTC)
- 實驗了一下,iPad及PC上那個寬度切換按鈕並沒有出現;只有跳轉到頁首/頁尾選項—順頌時祺 ZhaoFJx(論•編) 2023年8月12日 (六) 00:35 (UTC)
- Hello @ZhaoFJx. The button for increasing the width only appears on screens wider than 1400px. On narrower viewports, using the button wouldn't make any difference. Another option to make the content area wider is to hide any of the side menus. I hope that helps!--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8月21日 (一) 10:30 (UTC)
- @SGrabarczuk (WMF) That’s really helpful, thank you!--順頌時祺 ZhaoFJx(論•編) 2023年8月21日 (一) 13:39 (UTC)
- Hello @ZhaoFJx. The button for increasing the width only appears on screens wider than 1400px. On narrower viewports, using the button wouldn't make any difference. Another option to make the content area wider is to hide any of the side menus. I hope that helps!--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8月21日 (一) 10:30 (UTC)
- 實驗了一下,iPad及PC上那個寬度切換按鈕並沒有出現;只有跳轉到頁首/頁尾選項—順頌時祺 ZhaoFJx(論•編) 2023年8月12日 (六) 00:35 (UTC)
- 長橫幅是指哪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2:57 (UTC)
排版設計問題及其他討論
[編輯](!)意見:中文維基到了沒堅持住啊,目錄欄實在太寬了(還不許用戶拉伸調整隻能完整隱藏),真的影響閱讀。Vector 2022是給那種每個單詞三十個字母的語言設計的(芬蘭人應該很喜歡),中文的目錄大多只有兩個字,做那麼寬實在浪費空間,而且似乎間接導致了介面設計者將目錄和正文的字號調小(簡體版本個人感覺已經是可以閱讀的最小字號了,不知繁體版如何,對視弱者是否友好等等)。話說以後這麼重大的介面改變是否可以放在頁面頂部的滾動新聞里廣而告之一下。--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00:00 (UTC)
感覺Vector 2022適應中文版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不是說舊版本適應的很好,但既然要換新版為何不令其完善呢),比如:
可否將正文字號調成原版的大小?- 可否將目錄字號分級處理,最末級別與正文等大,初級目錄比正文稍大,目錄欄寬度可設為初級目錄五個漢字的大小,並考慮縮減目錄欄行間距?
- 或者,可否利用機械人統計中文維基所有條目所有目錄的中位數長度,再用機械人統計英文維基目錄中位數長度,而後根據長度比重設目錄欄寬度?
- 當條目掛有stub模板時,自動在左側目錄欄底端顯示輔助跨語言連結(右上角的跨語言連接照常顯示),且按目標語言條目長度排序?--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00:00 (UTC)
@SGrabarczuk (WMF):Sir, I believe the designing philosophy of Vector 2022 is a much better than previous ones and the new skin has a much better potential. Yet unfortunately, the current version of Vector 2022 is somewhat buggy and unfriendly to end user, as can be seen from other users' feedbacks before. Not to mention in English Wikipedia (and many other Wikipedias) the Wikidata item link has bounced from left hand side to the right hands sides "Tools" menu, which brings a lot confusion to many end-users (espcially those who switch between many different Wikipedias as at the point they all go on different settings), just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urrent deployment in Chinese Wikipedia, it is apparent to everyone that the T.O.C. bar is way too wide, and the text size is unfriendly at least to elders. Such predictable issues (had there been an mutilingual team in the designing group with basic foreseeablity) should have been eliminated before initiating any public testing, or the beta-testing would be not benefitial to but instead a torture of the general public. Again,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wonderful efforts in designing a new interface with such revoluntio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look forward to a adequate version of it to be rolled out. --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00:30 (UTC)
搞什麼鬼?——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9日 (三) 03:24 (UTC)
- 既然已經改了,考慮在首頁放個banner做個提示?--。->>Vocal&Guitar->>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03:53 (UTC)
- 那挺好啊,banner上可以有個連結指向WP:Vector 2022作指南,WT:首頁上我添加了個引向這裏的連結,以便不熟悉技術的維基人前來。--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05:32 (UTC)
- @Ohtashinichiro:過幾天應該會有全域公告。到時候再看看有沒有需要調整之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9日 (三) 12:21 (UTC)
- 再複製一次,很不想重複敘述:
- 懶得再說了,浪費時間。反正無論如何就是硬要用成Vector 2022為預覽嘛,既然完全都不顧反對意見,也不想給那些沒有登陸的用戶/使用者選擇版面的機會話,那請問說了跟沒說有啥區別?反對意見說了幾次了?以上(7月31日)。
- 已經8月9日了,看這種強硬的態度,到底有什麼值得別人一直花費重複論述反對意見的時間?因為早就已經講過反對意見了,但仍然沒啥屁用,基金會完全不把感受當一回事,而且也直接不演戲,預覽已經變成Vector 2022版面了。如果還想要用舊版面,請勤勞一點登入維基百科帳號,然後自己去偏好設定那邊選擇「舊版Vector(2010)」或其它自己喜愛的版面。基金會不只沒感受過讀者和編輯者的使用觀感,還真的堅持不給那些沒登入的用戶有選擇版面的機會,更在那邊倔強的一直認為Vector 2022很好用。實則使用觀感是,Vector 2022真的比舊版Vector(2010)難用,比如不少用戶提到的多餘不必要的空白版面。基金會如果真要這樣搞的話,也行,現在真的就可以考慮離開維基百科不要再編輯了,因為這個基金會打從一開始就已經不把讀者和編輯者的使用觀感當作一回事,更別提這個獨裁社群了,以上(8月9日)。
- --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03:54 (UTC)
- 我倒是覺得統一成新皮膚是早晚的,而且新皮膚的設計有提高讀者效率的潛力,新皮膚應用於英文效果總體還不錯,但是將一個半成品草草應用確實有些過急。皮膚的設計團隊明顯沒有針對每種不同的語文環境作廣泛的內部測試,也沒有對不同語言的目錄長度做統計差異研究,導致皮膚在英文法文版應用效果很棒,在韓語、現代日文等帶有大量詞綴、片假名外來長詞甚至空格的方塊字體系上也差強人意總體不賴,但應用在漢語白話文、文言文、日語文語體上就明顯表現出排版問題(浪費空間)。使用不同的行間距來表達同一或不同目錄項在英文中幾乎必須,但在漢字環境下卻有多種避免目錄欄漢字過小的辦法,同時還可縮小目錄欄寬度在更小的空間更大的字號下清晰地放下更多的內容。新皮膚的當前排版設計確實可以讓modernist審美的用戶感到很酷,但也僅此而已了。況且modernist審美本就一年一變,1899年的土可能就會變成2050年的潮,追求實用性才是硬道理。--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06:07 (UTC)
- 想了解下對繁體用戶而言有沒有目錄字號過小(對眼睛不友好)目錄欄留白過多的感覺。--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06:08 (UTC)
- 兩側的目錄和菜單欄並不小啊,字體大小有14px,正文也就15px--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9日 (三) 06:55 (UTC)
- 目錄欄不是太小而是寬度太大,字體太小,比正文還小一號。這種設定也許有人會認為是mordenist審美但其實是歐洲語文的結構性因素導致歐洲語文版本不得不讓目錄字號偏小,久而久之產生了審美,而不是審美導致字號變小。強套到中文就造成了大量寫兩個字空十一個字的奇觀。本來這種新排版方式是可能把目錄和正文統統超過15px時每屏仍然容納更多內容的(所謂「超過」僅是「理論」上,15.1px差不多了,但維持15px容納更多很容易),但這種奇異的設定應用上來15px的正文反而每屏內容更少了,得不償失。行距也過大,完全不要行距並在跨行的同一目錄項右側加一條豎線攏起來就行,甚至可以像古籍那樣加條「⌊___」形折線佔用下行目錄項空間。Vector 2022在中文維基應用成這樣挺令人吃驚的,但凡Vector 2022為中文做過一點優化也不會這樣(我是說為中文,而不是為中維字詞轉換等,前者是排版後者是技術細節),他甚至都沒為高棉文作過一點優化(鑑於WMF一個勁兒強調「87%的登錄用戶在嘗試新皮膚後會繼續使用」卻完全不提各語文版本的差異,他們設計的時候可能真的認為全世界的語文都和印歐語一樣長)。不知閣下是否有過此種經歷:中國的民漢並文將兩種語言上下並排完全等寬,其結果是民文字號小N號顯得超級扁離遠了根本看不清,如果閣下曾經為民文喊冤,那麼彼時彼刻民文的遭遇就是此時此刻漢文的遭遇。之前社群的討論重點主要在功能上(如字詞轉換),排版方面留言常常被忽略,[1]現在是時候對排版做些檢討了。所以我覺得面對這次部署真的要三思,把自己想像成各種不同的讀者群體,甚至想像成習慣看豎排的老人。考慮到WMF近來的態度,如果現在不提出以後可能沒機會了。--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12:09 (UTC)
- 感謝IP用戶指出的目錄欄問題,目錄欄能容納十六個字的二級標題、十五個字的三級標題。剛剛本人在典範條目中隨機抽取了38個條目,其中僅有4個標題在v22目錄下不得不折行[2],幾乎要折行的標題也沒有多少(沒統計)。而大部分目錄不超過7個字,甚至如哈里·R·杜魯門一文最長的標題僅有四字,相當於空出了四分之三還要多的空間,特別浪費。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8月9日 (三) 14:20 (UTC)
- 這其實挺難取捨的,如果太窄,長標題就會表現很糟糕,擠做一堆,降低區分度。所以必然需要有個折中--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02:39 (UTC)
- 另外,我的顯示器上二級標題一行是15個字,三級標題14個字--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02:41 (UTC)
- 閣下沒有跳出WMF給我們劃的條框去,誠然,如果有人寫了個100字的標題,那就是換到因紐特文維基百科那TOC也得換行。但是關鍵在於不同語言的統計學差異。如果將漢語所有條目內標題長度的三均值和英維相應的三均值作比,而後按這個比例調整toc欄寬度,我相信問題將得到很大解決。關鍵是WMF不應在自己未作相應統計,也未向目標社群諮詢標題長度相關意見的情況下強推新介面。這個「折中」(不限於此,也包括行距的折衷等)必須是依各語言特點設定的而非由WMF根據一項英文研究一刀切。--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10日 (四) 04:56 (UTC)
- 退一萬步講真遇到那種需要長標題的頁面(比如客棧),可以加一塊模板強制加寬目錄欄並縮小目錄字號,同時恢復寬行距。所以目前的V2022對中文來說還是一塊半成品,如果優先布署到俄文、烏克蘭文、芬蘭文效果目錄欄都會非常棒給當地社群帶去很好的體驗,可WMF偏偏選擇了中文,也許是中維這塊柿子比較軟吧……--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10日 (四) 05:17 (UTC)
- 中文維基百科已經拖了一年了,請自己看時間表。--PexEric 💬|📝 2023年8月10日 (四) 12:38 (UTC)
- 這其實挺難取捨的,如果太窄,長標題就會表現很糟糕,擠做一堆,降低區分度。所以必然需要有個折中--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02:39 (UTC)
- 目錄欄字體比正文小是一個很正常的設計--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02:37 (UTC)
- 我覺得這樣就有點因果倒置了。目錄欄字體小是通常設計,但這個通常設計來源於昔日排版人員對大量英文語料排版而產生的經驗,究其根本還是歐美語言的語言文字特徵促使西方的排版人員不得不採用這種方式來縮減目錄欄寬度以完成針對歐洲語言的折衷,久而久之就在拉丁字母社群產生了目錄欄字體小的習得性審美,並甚至蔓延到一些盲目跟風的中文設計。古籍的目錄和正文等大他不也是一種習得性設計嗎?--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10日 (四) 05:11 (UTC)
- 感謝IP用戶指出的目錄欄問題,目錄欄能容納十六個字的二級標題、十五個字的三級標題。剛剛本人在典範條目中隨機抽取了38個條目,其中僅有4個標題在v22目錄下不得不折行[2],幾乎要折行的標題也沒有多少(沒統計)。而大部分目錄不超過7個字,甚至如哈里·R·杜魯門一文最長的標題僅有四字,相當於空出了四分之三還要多的空間,特別浪費。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8月9日 (三) 14:20 (UTC)
- 目錄欄不是太小而是寬度太大,字體太小,比正文還小一號。這種設定也許有人會認為是mordenist審美但其實是歐洲語文的結構性因素導致歐洲語文版本不得不讓目錄字號偏小,久而久之產生了審美,而不是審美導致字號變小。強套到中文就造成了大量寫兩個字空十一個字的奇觀。本來這種新排版方式是可能把目錄和正文統統超過15px時每屏仍然容納更多內容的(所謂「超過」僅是「理論」上,15.1px差不多了,但維持15px容納更多很容易),但這種奇異的設定應用上來15px的正文反而每屏內容更少了,得不償失。行距也過大,完全不要行距並在跨行的同一目錄項右側加一條豎線攏起來就行,甚至可以像古籍那樣加條「⌊___」形折線佔用下行目錄項空間。Vector 2022在中文維基應用成這樣挺令人吃驚的,但凡Vector 2022為中文做過一點優化也不會這樣(我是說為中文,而不是為中維字詞轉換等,前者是排版後者是技術細節),他甚至都沒為高棉文作過一點優化(鑑於WMF一個勁兒強調「87%的登錄用戶在嘗試新皮膚後會繼續使用」卻完全不提各語文版本的差異,他們設計的時候可能真的認為全世界的語文都和印歐語一樣長)。不知閣下是否有過此種經歷:中國的民漢並文將兩種語言上下並排完全等寬,其結果是民文字號小N號顯得超級扁離遠了根本看不清,如果閣下曾經為民文喊冤,那麼彼時彼刻民文的遭遇就是此時此刻漢文的遭遇。之前社群的討論重點主要在功能上(如字詞轉換),排版方面留言常常被忽略,[1]現在是時候對排版做些檢討了。所以我覺得面對這次部署真的要三思,把自己想像成各種不同的讀者群體,甚至想像成習慣看豎排的老人。考慮到WMF近來的態度,如果現在不提出以後可能沒機會了。--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12:09 (UTC)
- 兩側的目錄和菜單欄並不小啊,字體大小有14px,正文也就15px--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9日 (三) 06:55 (UTC)
- 我真的不認可您把自己的感受綁架給普通用戶,意見不合嚷着與
獨裁社群
切割的做法。限制頁面寬度是成熟的網頁設計,完全從閱讀效率和實用角度考量;右小角可以點選按鈕切換,在參數設定調整更是一勞永逸。「換回舊外觀」的按鈕在側邊欄加粗顯示,我認為絕大多數有能力閱讀百科條目的讀者都能看到。您說基金會不考慮讀者和編輯者的使用觀感,可顯然放着13年前的網頁設計不管才是不負責任。另外支持未註冊者切換外觀在技術恐怕給帶來更多負擔(例如帶來不必要的cookies)。--PexEric 💬|📝 2023年8月9日 (三) 07:41 (UTC)- 也許您是在回復我上面的那位用戶,因為我從未支持過關於「獨裁社群」的說法,甚至不是非常贊同他的部分意見,只是留言被系統放在了這裏。但我認同造成他產生這一意見的背後原因,即現有的新介面確實影響閱讀,也確實太多人提過意見說不希望部署。限制寬度我沒測試過(屏幕不夠寬),但如果工具菜單移動至(右)側欄後擠壓正文空間此時右側的留白得不到應用的話那麼這個限制就是失敗的。至於未註冊者切換外觀其實並不需過大的負擔,只需比照字詞轉換處理即可(參照哈薩克文和中文的字詞轉換差異:哈薩克文不記憶轉換設定而中文記憶,即便用戶瀏覽器設定為zhcn如果切換到zhtw那麼點入新頁面還是zhtw不會跟從瀏覽器預設,同理把useskin也設成這樣即可,甚至都用不到cookie)。--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11:29 (UTC)
- 睜眼說瞎話,原本的「舊版Vector(2010)」和「Vector 2022」都嘛會用到Cookie,有人上網不用Cookie的?既然如此,哪來不必要Cookie之說?懶得再跟這個基金會和獨裁社群講這個了,因為根本不想把使用觀感放在眼中,這種強硬、強制性的態度看了只會被人唾棄而已。而且反對意見早在多個月前就已經講過了,卻還是如此態度,果真是一個只會寫條目寫給自己爽的維基百科而已。請問版面留那一堆沒必要、無法顯示內容的空白是要做啥?再說,讀者想要知道的並不是維基百科到底是要用「舊版Vector(2010)」還是「Vector 2022」,只是想要知道條目的資訊、內容而已。但沒登入帳號的讀者,卻連一個最基本選擇版面的權利都沒有。如果再不注意的話,到時候從「Next steps」段落複製的意見又要假裝聽不到、看不到了,可悲的基金會和獨裁社群。而所謂的進行「Vector 2022」相關討論,講實話就是演戲而已,其實都已經安排好了,基本沒有必要再討論下去(拒絕一切溝通)。實在是非常的做作,這就是獨裁基金會和獨裁社群給人最直接的印象。--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12:50 (UTC)
- 登錄網頁版電郵時常常有個「這是公共電腦」選項,會儘可能地避免記錄cookie並提示用戶不要點擊後退按鈕否則重新登錄。也就是說cookie某種情況下是可以最小化而不影響用戶體驗的。當然,會話cookie沒有人會介意,你把會話cookie當成虛擬內存的一部分就行了。--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13:24 (UTC)
- 我只能說社群反對的意見很多都太缺乏說服力(人家洋洋灑灑一大篇文章研究總結的一個功能,不可能幾個沒有什麼說服力的反對就置之不顧),有說服力的WMF大多都聽取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2:45 (UTC)
- 請閱讀WP:討論頁指引#排版。同縮排是一個層級,這是一般規範和禮儀。--PexEric 💬|📝 2023年8月10日 (四) 12:17 (UTC)
- 謝謝指教!很抱歉同縮排在你一句我一句時很清晰,但出現大段評論時有時很難確定被評論對象,極端情況需要向前翻好幾頁翻過去早已記不住縮進位置。--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11日 (五) 06:17 (UTC)
- 睜眼說瞎話,原本的「舊版Vector(2010)」和「Vector 2022」都嘛會用到Cookie,有人上網不用Cookie的?既然如此,哪來不必要Cookie之說?懶得再跟這個基金會和獨裁社群講這個了,因為根本不想把使用觀感放在眼中,這種強硬、強制性的態度看了只會被人唾棄而已。而且反對意見早在多個月前就已經講過了,卻還是如此態度,果真是一個只會寫條目寫給自己爽的維基百科而已。請問版面留那一堆沒必要、無法顯示內容的空白是要做啥?再說,讀者想要知道的並不是維基百科到底是要用「舊版Vector(2010)」還是「Vector 2022」,只是想要知道條目的資訊、內容而已。但沒登入帳號的讀者,卻連一個最基本選擇版面的權利都沒有。如果再不注意的話,到時候從「Next steps」段落複製的意見又要假裝聽不到、看不到了,可悲的基金會和獨裁社群。而所謂的進行「Vector 2022」相關討論,講實話就是演戲而已,其實都已經安排好了,基本沒有必要再討論下去(拒絕一切溝通)。實在是非常的做作,這就是獨裁基金會和獨裁社群給人最直接的印象。--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12:50 (UTC)
- 也許您是在回復我上面的那位用戶,因為我從未支持過關於「獨裁社群」的說法,甚至不是非常贊同他的部分意見,只是留言被系統放在了這裏。但我認同造成他產生這一意見的背後原因,即現有的新介面確實影響閱讀,也確實太多人提過意見說不希望部署。限制寬度我沒測試過(屏幕不夠寬),但如果工具菜單移動至(右)側欄後擠壓正文空間此時右側的留白得不到應用的話那麼這個限制就是失敗的。至於未註冊者切換外觀其實並不需過大的負擔,只需比照字詞轉換處理即可(參照哈薩克文和中文的字詞轉換差異:哈薩克文不記憶轉換設定而中文記憶,即便用戶瀏覽器設定為zhcn如果切換到zhtw那麼點入新頁面還是zhtw不會跟從瀏覽器預設,同理把useskin也設成這樣即可,甚至都用不到cookie)。--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11:29 (UTC)
- 個人評價:新版本無論是首頁還是條目觀感是真的爛。老的首頁是裁縫手裁出的天鵝絨,老的條目是匠人手打的琺瑯。Vector 2022卻給天鵝絨兩側機械的加上壓花,把琺瑯粗暴的印在不屬於他的瓷器上。究其原因,中文的信息密度不同於英語,不同於西班牙語,不同於法語,意語...不需要那麼多的地方去顯示信息,老版本給出的空間足以。--藍葉alan·論 2023年8月9日 (三) 21:16 (UTC)
- 首頁和新版本無關吧,首頁和其他頁面一樣,都是一個可編輯頁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02:43 (UTC)
- 所以我們可否將全局缺省字號增加到16px,同時將限制頁面寬度的閾值增加7%,以便更好地利用空間?同時大幅壓縮左側目錄欄寬度增大目錄字號並減縮行距的話Vector2022還是有優勢的。目測目前WMF對東亞語文環境作出的唯一讓步僅僅是WMF開發社群對增大字號的請求看了兩眼,好像還沒真着手操作。至於對中文、泰文等多種語言的信息密度做統計學檢驗人家恐怕壓根兒就沒想過。
- 我覺得現有的WMF團隊以英語交流為主,恐導致亞洲各文化人士的整體參與度參與數量低到了不足以賦予WMF最基礎的預知跨文化排版問題之團隊能力的程度。WMF在華(語維基)特派員也顯得比較難以交流,部分WMF官方陳述甚至給人一種侮辱咱們整個中文社群智商的感覺。我想中維程式設計師也不少,我們能不能另闢蹊徑,到WMF去fork出一個「Vector-CIJKN22」來:第一階段以中文為工作語言將其對中文、彝文、漢喃文做優化並進行奠基工作,第二階段以泰文為工作語言對東南亞大陸語言進行優化,第三階段以日語為工作語言對日本文語進行優化,兩次交接工作用英語進行,做出一個為多種文化深度定製的介面,並在華語維基布署,也可向WMF展示開放包容的意義。--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10日 (四) 04:41 (UTC)
- 16px太大了,現在的15px和行距挺好的,目錄部分沒有仔細研究過,不確定字體大一點是好是壞(其實IP用戶論證了半天也沒說為什麼再大一些會更好)。其次,針對本地化的小優化不需要找WMF,自己就能做(現在的頁面字體大小也是本地優化的小工具實現的,而不是原皮膚自帶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1:41 (UTC)
- 我這段沒有論證目錄大小,前面論證過了(「#因果倒置」那段),這裏再補充一下,即WMF沒有提出任何文檔說明目錄文字小於正文文本的好處。如果你去問WMF的設計人員,相信他也只能針對英語的語言特點給出目錄欄寬度有限的解釋。因此,根據實用主義的觀點,在發現證據證明目錄文字小於正文的優勢前應至少給與其等同正文的大小。
- 正文大小我是希望藍葉艾倫(討論 | 貢獻)不要對V2022失去信心,一切都可以調,如果他對中文信息密度熟悉的話可以提出改進方案。不過,我傾向於認為繁體用戶完成這項工作將更有說服力。比如,打開Special:PermanentLink/78465123並在「𧶠」中找到「賣」,字號過大會造成頻繁翻頁,字號過小會不好找,一定存在一個最優值。--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11日 (五) 06:00 (UTC)
- Hi! I believe the table of contents font size is the same as the content font size (0.875em = 14px). To check that, open Wikipedia in the incognito mode and ?safemode=1 to the URL. As I wrote, we're just starting a new project about font sizes. So far, we've done some exploration (T313828).--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8月21日 (一) 10:53 (UTC)
- 16px太大了,現在的15px和行距挺好的,目錄部分沒有仔細研究過,不確定字體大一點是好是壞(其實IP用戶論證了半天也沒說為什麼再大一些會更好)。其次,針對本地化的小優化不需要找WMF,自己就能做(現在的頁面字體大小也是本地優化的小工具實現的,而不是原皮膚自帶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1:41 (UTC)
唯一的意見就是,我直接「切換至舊外觀」。--Tp0910(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23:08 (UTC)
我認為遲早是要重新整理一個新的網頁設計以符合現在其他普遍網頁的風格,不然舊設計真的有些太過時,但現在這種設計真的沒很適合中文。至少在大解像度螢幕上(超出1080x1920比例的)那個無所謂的側邊大留白真的挺...不適合一般中文網頁會設計的樣子,尤其現在大螢幕的使用者應該會越來越多,希望能體諒一下這些用戶並提供更自由的寬度選擇。另外就是我我在複製標題字時會一直莫名複製到「切換目錄 (然後才是標題文字)」,這能不能修一下?雖然隱藏目錄可以解決一些過度留白,但這樣複製不方便阿。—WiToTalk 2023年8月10日 (四) 02:55 (UTC)
- 的確,複製標題經常會複製多。。。--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03:14 (UTC)
- 看了一下WMF的設計文檔,寬度問題基本不會根據用戶的反對進行改變,除非你能駁倒之前業界對行長的研究結論,並取代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2:05 (UTC)
- 但可以禁用預設限制寬度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10日 (四) 12:15 (UTC)
- 問題就是WMF認為現在的默認寬度是最好的,我覺得最多能說服他們做一些小的調整(比如加減幾十個px),大調整不太可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2:38 (UTC)
- WMF的設計文檔里甚至連《Effects of Chinese character size, number of characters per line, and number of menu items on visual search task on tablet computer displays for different age groups》都沒有提及,40至75個拉丁字符在南亞東南亞和東亞的文字中完全沒有相應概念,更沒考慮過中文字號問題。當然人家也不是沒有裝作研究過亞洲文字,完全用英語寫成的《印度時報》被說成是「約100個印地語字符」,而後提了一句WHO中文文檔每行有46個「漢語字母」(Chinese alphabet, sic),這是生活在平行時空嗎……所以該「業界對行長的研究結論」本身就是殘缺不全的,沒立起來就不需要駁倒。--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11日 (五) 05:32 (UTC)
- 如果社群有共識,我認為是可以預設禁止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14日 (一) 07:14 (UTC)
- 問題就是WMF認為現在的默認寬度是最好的,我覺得最多能說服他們做一些小的調整(比如加減幾十個px),大調整不太可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2:38 (UTC)
- 但可以禁用預設限制寬度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10日 (四) 12:15 (UTC)
- 其實WMF也承認目前的留白可能是個問題,但沒想好怎麼辦--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2:40 (UTC)
- 明明Zebra設計就還不錯,偏要憑着什麼調查數據結果就推遲部署,怎麼說呢⋯⋯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17日 (四) 09:51 (UTC)
- 我感覺這個設計更像是針對帶魚屏的,寬度太大了,看東西就要不停的搖頭為什麼要傷害我們的脖子系列。--⚞︎★⚟︎ 2023年8月18日 (五) 14:21 (UTC)
依據上方討論,明顯地中文(CJK)跟 Vector 2022 相容性甚低(字體大小以及頁面寬度不足)。個人認為,與其等待 WMF 不知什麼時候才會修正相關問題,社群倒不如趁着最近相關討論甚為活躍,自行討論並修正問題還比較好。另外,建議可順便參考 WMF 就限制頁面寬度的研究文檔來調整本站的頁面寬度。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8月10日 (四) 06:57 (UTC)
- 中文(CJK)跟舊版的Vector同樣相容性甚低,舊版的默認字體並不是這麼大的,是本地默認啟用的小工具實現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1:43 (UTC)
- @SCP-2000:既然基金會要推廣新外觀,那相關技術問題應該先由他們自行解決,怎麼會是把爛攤子丟給社群,而且還是在部署之後?就此而言,Z7504講的還真有點道理,基金會對於社群意見態度根本是愛理不理的,在社群自己還眾說紛紜的時候就直接部署,延後幾次敷衍了事根本沒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10日 (四) 12:14 (UTC)
- 基金會愛理不理的話,可能真不是這樣。我覺得他們至少是有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誠意的,但是考慮到語言問題等種種因素(他們沒人看得懂中文),我們社群似乎很難把所有問題都描述清楚以供他們解決,而這樣一拖再拖對雙方都沒好處。我認為,先部署等問題暴露出來再解決反而會更有效。--碟之舞📀💿 2023年8月10日 (四) 13:52 (UTC)
- 溝通上,語言從來不是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4:19 (UTC)
- 英維那邊將 Vector 2022 設為預設後,一些非維基愛好者(ie 普通使用者)跑去 MediaWiki 上去反應,基金會也沒有出面回應,反而做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舉措——在一段時間裏,將這部分討論給 archive 了,然後這段討論所在的 archive (Archive 10) 卻不給顯示,過了好長時間才終於加上了 Archive 10 的連結。硬要強推 Vector 2022 的態度是昭然若揭的。--Boreas Sawada 2023年8月13日 (日) 15:53 (UTC)
- 基金會愛理不理的話,可能真不是這樣。我覺得他們至少是有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誠意的,但是考慮到語言問題等種種因素(他們沒人看得懂中文),我們社群似乎很難把所有問題都描述清楚以供他們解決,而這樣一拖再拖對雙方都沒好處。我認為,先部署等問題暴露出來再解決反而會更有效。--碟之舞📀💿 2023年8月10日 (四) 13:52 (UTC)
- 就我來看,要亡羊補牢,首先就應該禁用限制頁面寬度,把沒用的大片留白給揚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10日 (四) 12:22 (UTC)
- 本地皮膚問題的修復可以去MediaWiki:Vector-2022.css--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2:36 (UTC)
- 另外,Wikipedia:首頁/banner需要儘快重新設計一下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3:07 (UTC)
- 本地皮膚問題的修復可以去MediaWiki:Vector-2022.css--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8月10日 (四) 12:36 (UTC)
- 關於中文字體大小和頁面寬度,我一年前在Phabricator交了工單:phab:T311469。--碟之舞📀💿 2023年8月10日 (四) 13:53 (UTC)
- 字體大小還好吧,難道叫一個讀者、使用者自行調整螢幕大小難道都不會嗎?真是佩服了。就已經講到爛掉了,你們到底是寫給自己爽的還是寫給讀者、使用者的?排版才是根本問題,因為「Vector 2022」增加一大堆不必要的空白。但是就這種獨裁、完全不關心讀者和使用者的作法,真的想拒絕再溝通,因為沒屁用。更別再說什麼Cookie的廢話,因為使用維基百科本來就會用到Cookie。--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8月10日 (四) 17:09 (UTC)
- 這個邏輯不可取,字號本就是排版的一部分,存在最優字號的情況下沒有道理要求讀者自行調整,更何況瀏覽器自行調整會觸及圖片大小,而有時讀者只想將字放大,還有讀者使用不便調整的嵌入式系統。說「難道叫一個讀者、用戶自行調整螢幕大小難道都不會嗎?」就如同說「難道叫一個讀者、用戶自行點一下右下角的按鈕難道都不會嗎?」一樣,而且後者更簡單。
- 請不要在混淆會話cookie和大家討論的cookie,既然明知大家討論的是什麼就不必扣字眼。--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8月11日 (五) 06:25 (UTC)
- > 難道叫一個讀者、用戶自行點一下右下角的按鈕難道都不會嗎?
- 圖示很多時候是很抽象的,使用者除非另行學習,不然很難瞭解右下角那個四個黑色直角外加一個灰色外框的東西是「將頁面上多餘的留白刪去」的意思。同樣的圖示可能代表譬如「熒幕截取」等其他意思。滑鼠移過去也沒見文字提示,即便是有,文字提示的出現也是有延時的,總歸是平白增添了使用者的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使用者原先不需要學習,現在卻要被迫學習,這到底是進步還是倒退呢。--Boreas Sawada 2023年8月13日 (日) 15:45 (UTC)
- 相關工單見此:phab:T344133。
- 另外,個人認為「改變頁面寬度」按鈕應有文字提示,甚至可參考 Fandom 的做法,按鈕放在頁面左上方,而非現時位處右下角。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8月24日 (四) 08:00 (UTC)
- cc @SGrabarczuk (WMF)。--SCP-0000(留言) 2023年8月24日 (四) 08:01 (UTC)
- 字體大小還好吧,難道叫一個讀者、使用者自行調整螢幕大小難道都不會嗎?真是佩服了。就已經講到爛掉了,你們到底是寫給自己爽的還是寫給讀者、使用者的?排版才是根本問題,因為「Vector 2022」增加一大堆不必要的空白。但是就這種獨裁、完全不關心讀者和使用者的作法,真的想拒絕再溝通,因為沒屁用。更別再說什麼Cookie的廢話,因為使用維基百科本來就會用到Cookie。--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8月10日 (四) 17:09 (UTC)
雖然新版推出,我在上面留言「唯一的意見就是,我直接『切換至舊外觀』」,後來想想還是給個機會試用看看,我將左右兩側「浪費空間」的選單都隱藏了,條目內文置中,但點選編輯、檢視歷史、貢獻、分類等頁面,版面卻橫跨左右(即「很寬」),唯獨條目內文置中,我認為既然隱藏左右兩側的選單,條目內文的版面也應該與其他頁面同步,否則條目內文版面不變,那選擇隱藏選單不就沒意義了。另一個問題是,連結的顏色變淡了,看得有點吃力,尤其是連結很多的模板、列表類。--Tp0910(留言) 2023年8月13日 (日) 11:22 (UTC)
Vector 2022 是真的不好用,將很多本來可以一步到位的作業變成了多步走。這當然不是維基百科一家的問題,已經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原先的操作更簡單,非要搞得複雜,讓用戶多點幾步(比如邊欄,即便是選為恆常顯示,專案也遠不如原先的多,很多原來可以一步到位的作業,現在兩步也不知道跑去哪裏找)。熒幕越來越大,卻寧可多留空白也要把步驟變複雜,這種設計最近幾年來比比皆是。
有的維基人提出要尊重普通讀者的意見,然而,起碼在英維那邊(也算不上英維了,是 MediaWiki 上,但時間點是在英維強推 Vector 2022 之後),在今年年初強推 Vector 2022 之後,也是有很多後知後覺的普通讀者級的使用者在提出反對意見的,然而結果卻是仍舊要強推。
維基百科官方給出的那個「先試上一周,實在受不了再換」的說辭就很勉強,試想,如果是在市場上推出一款產品,產品的製造商的態度竟然是懇求使用者「先試上一周,實在不喜歡再退貨」,那想必這商品的銷路註定是要不怎麼好的,廠商也是要註定倒閉的,畢竟好的產品應該是使用者看了廣告就迫不及待地想買、甚至數着日子攢着錢,夜不能寐地想着一開售就去買;而不是被廠商強行塞進手裏,懇求着說:您就先用一周再說吧,求你了!Boreas Sawada 2023年8月13日 (日) 15:39 (UTC)
- Hello @Chu Tse-tien. Thank you for your criticism. Because of this, I feel we may explain things that aren't clear for more people. You have raised many points, and first, I'd like to address the last one.
- In most cases, software change is not like Harry Potter books (with this hype and excitement not letting go to bed). It is a standard, confirmed by research, that shortly after a software change, user's satisfaction drops. Only after some time, like one week of regular use, satisfaction may go back to the previous stage, or be higher. There are also other things, like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give negative feedback than positive feedback, focus on their individual feelings more than on cold statistical data, and when they see contradicting information, they tend to trust information they agree with.
- This is not to say we make changes perfectly, or that we're patronizing. Oh, no, we don't, and we seek actual partnership. We didn't include your community as early as French Wikipedians, for example, and you experienced a sudden everything-at-once change instead of a long step-by-step process. As I wrote below, our approach with the next project is different.
- Thanks again,--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8月21日 (一) 15:42 (UTC)
Reply: let's work together on typography! (and clarifications)
[編輯]Hello again,
Thank you for the new comments. I was really glad to read many of them, because the general line of thinking fits our plans perfectly! I've also addressed a few more detailed issues:
- [Typography, readability, font size, width of the table of contents]
- This is in reply to the comments of, for the most part, 173.68.165.114, 百無一用是書生, 魔琴, and 碟之舞:
- The project for improving the skin was about changing the arrangement and functionality of features. It means that early on, we decided to focus on the search widget, table of contents, or placement of the menus. We were not working on the text settings.
- Our new project, though, will be exactly about font size, line height, and various adjustments to make the reading experience better. Learn more about it on this page. (My apologies, it's only in English because it's still a draft.) We will specifically be looking at customizing font sizes based on script, user preferences, and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language communities. We are looking at different script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nd we'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Chinese.
- When I'm back home from Wikimania in Singapore (last days of August/early September), we'll invite you as the entire zhwiki community to work with us on this project from its earliest phase. Hopefully, by that time, we'll have some prototypes for you to give feedback on.
- The issue with the too wide column for the table of contents for article headings is interesting. It may be tricky to reduce the width for the sake of articles because, as we can see here, in discussions, the headings are much longer. Nevertheless, we'll look into it. Follow us on T343972. One thing to consider is retaining the visual balance on pages that have longer headings (such as this talk page)
- [Preview page alignment] CuSO4, does this ticket reflect what you're experiencing? When you see the preview aligned to the left, can you see the table of contents either in a column or next to the page title?
- [Language switcher] 惠龍, thank you for noticing the glitch with the loading of "suggested languages"! I've filed a bug report: T344028.
- [Wikidata item] I understand that at first, having links moved around is confusing. We did this to make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links related to one page and the ones related to wiki. That's why "What links here", but also the Wikidata link, have been moved. For quick usage of the Wikidata item links, we would recommend pinning the new tools menu to the right hand side of the page. This will allow the menu to appear expanded at all times. The pinning will also persist across pageviews. (Meaning, if you pin the menu and open the website in a new tab, you'll see the menu pinned).
- [Banners] Vocal&Guitar, as you may have noticed, now, both logged-in and logged-out users can see banners informing about the change. Both banners link to the page 維基百科:Vector 2022.
I hope this reply covers most issues. Perhaps I'll see some of you in 新加坡? I'll also take a look at your discussions on Telegram/Discord. Thanks again, 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3年8月10日 (四) 23:53 (UTC)
- 代為翻譯:
- 各位好,
- 非常感謝大家的新留言。閱讀這些留言的時候我非常高興,因為大體思路和我們的計劃非常契合!一些細節上的問題我也已經在下方解決:
- 【關於排版、可讀性、字號以及目錄寬度】
- 主要為回應173.68.165.114、百無一用是書生、魔琴和碟之舞的留言:
- 先前專案的目的是改變現有功能的佈局和功能。也就是說在這個專案的早期,我們決定專注於改善搜索框、目錄以及菜單的佈局,而未對字體相關的設置作調整。
- 而我們的新專案正是關於優化字號、行寬,以及為改善閱讀體驗作出諸多調整的。可以在這個頁面了解更多信息。(很抱歉,由於仍然是草稿,所以只有英文版本)我們會在這個專案中專門致力於根據語言、用戶設置,或者每個大型社群的需求調整字號。從一開始我們就會顧及多種書寫系統,中文支持也是重中之重。
- 當我從新加坡維基媒體國際會議回來後(八月末到九月初),我們團隊會邀請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的各位在這個專案上和我們從頭開始合作。希望到那時,我們會拿出一些以供各位反饋的原型方案。
- 目錄相較於條目標題(和子標題)過寬的問題非常值得探討。直接根據條目的情況來縮小寬度的做法不是很可行,因為就像各位看到的一樣,在討論頁上標題(和子標題)會長得多。不論如何,我們會跟進這個問題,請在工單T343972關注後續進展。需要考慮到的一點是在有長標題的頁面上維持視覺平衡(比如本討論頁)。
- 【語言頁面對齊問題】CuSO4,請問這個工單有沒有準確反映您遇到的情況?當您看見預覽靠左對齊時,目錄是位於單獨一欄中,還是在頁面標題旁邊?
- 【語言切換工具】惠龍,非常感謝指出加載「建議的語言」時遇到的介面問題!我已經提交了bug報告:T344028。
- 【維基數據項首先,我能理解改變連結位置會讓人感到困惑。我們做出這個變更是為了明確區分有關頁面本身的連結和有關wiki自身的連結。這也是我們移動「鏈入頁面」以及維基數據連結的原因。如果您希望快速訪問維基數據項的連結,我們建議固定工具菜單至頁面右側,這樣菜單始終是展開的。當您導航至其他頁面時,這個菜單也會維持固定狀態。
- 【橫幅】Vocal&Guitar,就像您可能已經注意到的那樣,現在已登錄和未登錄用戶都會看見提示本次皮膚變更的橫幅,橫幅中的連結都指向維基百科:Vector 2022。
- 【關於排版、可讀性、字號以及目錄寬度】
- 希望我的回覆能覆蓋大多數疑問。或許我會在新加坡見到各位?我也會跟進各位在Telegram和Discord上的留言。再次感謝。
- (好久沒翻譯長文了,翻譯質量有問題見諒,如有出入以原文為準)--碟之舞📀💿 2023年8月11日 (五) 03:23 (UTC)
要求預設隱藏工具列
[編輯]我不清楚改版前有沒有經社群討論,但中文維基近日改版後,預設將工具列顯示於視窗右方,一般用戶需要先按「隱藏」,才能在瀏覽條目時隱藏工具列,而似乎下一次造訪維基百科,又要重新按「隱藏」,才能在瀏覽條目時隱藏工具列。工具列長期在右方展示,導致條目內文閱讀區縮窄,文字與圖片靠攏,破壞原有排版,也令讀者難於閱讀,構成不便;再加上絕大部份維基百科使用者屬於讀者而不是編輯者,工具列對於他們而言重要性甚低。因此,建議預設隱藏工具列,以提供更寬廣的閱讀視覺,謝謝。--Clithering(MMXXIII) 2023年8月12日 (六) 11:04 (UTC)
- 考慮到本頁已有 Vector 2022 相關討論及為免分散討論,故移動至此處。謝謝理解。cc @Clithering:--SCP-0000(留言) 2023年8月12日 (六) 12:19 (UTC)
- @Clithering: 依據技術文檔,只有注冊用戶的工具列才預設顯示,非註冊用戶(基本上為讀者)的工具列是預設隱藏。無論兩者皆會保存是否隱藏的設定,分別在於永久與暫時保存(只保留在同一瀏覽器視窗)。所以「又要重新按『隱藏』」似乎是 bug 而非原本功能設定。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8月12日 (六) 17:42 (UTC)
- 也有可能,我昨晚按這一版頁頂的檢視歷史數次,但竟被帶到監視清單。另外,我也察覺到其他問題,例如內文的-{}-好像無法正常運作?又時常自動彈出很多遮擋頁面的選單或提示箱,每每要手動關閉,比較擾民,謝謝。--Clithering(MMXXIII) 2023年8月13日 (日) 08:18 (UTC)
- @Clithering: 不知能否提供相關截圖及例子,或是詳細說明重現的步驟,以供參考?謝謝。--SCP-0000(留言) 2023年8月22日 (二) 01:09 (UTC)
- @Clithering:我認為您可能被phab:T325083影響了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9月1日 (五) 06:35 (UTC)
- 也有可能,我昨晚按這一版頁頂的檢視歷史數次,但竟被帶到監視清單。另外,我也察覺到其他問題,例如內文的-{}-好像無法正常運作?又時常自動彈出很多遮擋頁面的選單或提示箱,每每要手動關閉,比較擾民,謝謝。--Clithering(MMXXIII) 2023年8月13日 (日) 08:18 (UTC)
- 我覺得這個可以提供給註冊用戶,作為小工具顯示在偏好設定裏面,另外感興趣的還可以寫個 Greasemonkey 腳本發佈出來。--⚞︎★⚟︎ 2023年8月18日 (五) 14:14 (UTC)
對排版有異議的可以去 Phabricator 反饋,有經驗的還可以提交一個補丁。這裏可以找到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如果英語沒啥問題的話就可以直接找到)。--⚞︎★⚟︎ 2023年8月18日 (五) 13:56 (UTC)
小工具的排版問題
[編輯]我有使用 wikiplus, 對我來說,右上角是長這樣的
閱讀 編輯原始碼 QuickEdit 新增話題 檢視歷史 ⭐
--銀河市長—☎️— 2023年8月13日 (日) 04:10 (UTC)
- 可能是wikiplus沒適配Vector2022皮膚。需要找腳本維護者適配,或者限制在不同皮膚的加載。——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8月13日 (日) 04:18 (UTC)
- 您用的似乎是舊版本,不會再更新了,新版本見WP:W+。之前遇過類似狀況,我自己在改用新版本後有解決。--Cookai餅塊🍪(💬留言) 2023年8月14日 (一) 10:49 (UTC)
- 謝謝您的意見--銀河市長—☎️— 2023年8月16日 (三) 13:50 (UTC)
自設皮膚腳本
[編輯]- 拋磚引玉一下:User:魔琴/gadgets/legacy-2022 ——魔琴 [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9月3日 (日) 11:30 (UTC)
參考資料
- ^ 如「同上,我覺得需要給正文更多空間,感覺目錄板塊佔據太多空間了。 --正在破壞中的泠風寒聲簽到 2023年7月28日 (五) 02:49 (UTC)」等討論全然未被WMF社群特派員回應。
- ^ 分別是
- 傑西·華盛頓私刑事件#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的調查和宣傳,這玩意加粗之後就不折行了,正常的目錄<li>元素寬度是209.2px,加粗變成223.2px,這是在做什麼?
- 約翰·泰勒#離任歲月、晚年、辭世(1845至1862年)
- 溫菲爾德·斯科特·漢考克#軍事部門指揮官,與印第安人的談判
- 偶像大師_劇場版_前往光輝的另一端!#765_事務所偶像(765PRO_ALLSTARS)
「閱讀無障礙」功能和本站小工具相容問題以及字號選擇
[編輯]測試功能中Vector 2022的「閱讀無障礙」功能之前和本站大字體小工具存在相容性問題,目前主要問題已經修正,但是存在若干遺留問題。
該測試功能有三個擋位,「小」對應14px,「標準」對應16px,「大」對應20px,並無本站目前使用的15px。本來該功能是有望讓小工具在Vector 2022下直接退役的,但由於缺少15px所以目前不行。
目前個人認為有以下解決方案,請社群評估:
- 維持現狀(大字體小工具將「小」修改為15px,其他不變)。
- 讓大字體小工具在打開「閱讀無障礙」時直接失效,之後在正式部署「閱讀無障礙」時調整為默認啟用16px,小工具退役。注意會導致默認字號改變。
- (新增)讓基金會加上15px的擋位,正式部署時默認啟用,小工具退役。
以上。--碟之舞📀💿 2024年2月23日 (五) 02:13 (UTC)
- 我個人會傾向2。--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4年2月23日 (五) 03:56 (UTC)
- @S8321414:剛剛加了個3,提醒一下。--碟之舞📀💿 2024年2月23日 (五) 13:36 (UTC)
- 有看到,但我個人還是傾向2,但不排斥3。--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4年2月23日 (五) 13:59 (UTC)
- @S8321414:剛剛加了個3,提醒一下。--碟之舞📀💿 2024年2月23日 (五) 13:36 (UTC)
- 閱讀方面14px和15px我感覺都行,但排版變化明顯。順便一提,Timeless皮膚下是15.2px。16px感覺較大,但部分用戶和繁體用戶可能偏愛。--YFdyh000(留言) 2024年2月23日 (五) 14:02 (UTC)
- 依據「閱讀無障礙」功能的文檔「Small is the current default」,而本站預設啟用「大字體」小工具及實際上本站預設字體為 15px 而非 14px,故「小」選項應由現時的 14px 增加至 15px,或是增加 15px 的選項及成為預設選擇。至於「大字體」小工具,當「閱讀無障礙」功能仍在測試階段時應改為不覆蓋該功能字體設定,待該功能正式部署後才僅在 Vector 2022 暫停使用。謝謝。--SCP-0000(留言) 2024年2月23日 (五) 15:22 (UTC)
- 另外,沒壞就不要修,除非有明確共識或證據支持其他字體大小比現時預設的 15px 更佳。--SCP-0000(留言) 2024年2月23日 (五) 15:30 (UTC)
- 「小」選項由現時的 14px 增加至大字體的 15px,大家不覺得這讓很多人難以理解嗎?小變成了大,但卻還是叫做小。。。
- 總的來說,15px是中文網頁(可能也包括日文網頁)最常見的字體大小(可認為是最優),但是隨着近幾年顯示技術和網頁技術的變化,是否15px還是最優可能需要再探討。另外,偶數大小(14、16)從網頁設計上來說更方便計算和取整,可以避免一些頁面排版和渲染方面意外的發生。所以最後還是要權衡利弊,是保守原來的不變,還是擁抱新變化,還是只要最優大小,還是雖然不是最優但能夠更靈活?--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2月26日 (一) 02:27 (UTC)
- 更新:Jon (WMF)表示可以針對不同語言調整預設值大小。--碟之舞📀💿 2024年2月24日 (六) 02:21 (UTC)
- 那正好,基於最小修改原則,新版外觀預設字體大小應該就設定為原本者。——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2月25日 (日) 16:52 (UTC)
- @SGrabarczuk (WMF): BTW, I have read the analysis of the community prototype testing and I found that the analysis mixed up the data from communities using Latin and CJK characters. Since Latin and CJK is quite different (FYR the comparison by Google), perhaps re-analysis and only focus on the data from communities using CJK character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Wikipedia) if possible? Thanks.--SCP-0000(留言) 2024年2月28日 (三) 05:39 (UTC)
- Hey @SCP-2000, that's interesting, thank you for pointing this out! Our designer broke down that data by different scripts. So he must have taken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But as I can see, this breakdown didn't make it to the wiki page. I'll ask him.--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4年3月6日 (三) 16:22 (UTC)
- @SGrabarczuk (WMF): Hello, any update of this matter? Thanks.--SCP-0000(留言) 2024年3月24日 (日) 17:23 (UTC)
- Hello @SCP-2000, I'm happy to share that I do have an update :D
- Ultimately, it will be possible for local users (specifically, admins, if I'm not mistaken) to change the settings (only by increasing the values) for the entire wiki. This will be possible via the Community configuration tool. It was originally built for newbies and mentors, but it's gonna be connected with other features as well.
- In the meantime though, our team will be happy to make those changes for you.
- However, if I'm not mistaken, it will not be necessary since our proposed new default ("Standard", 16px) is a bit larger than the current default on this wiki (15px). Am I forgetting about something?
-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all this? Thanks!--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4年3月29日 (五) 22:37 (UTC)
- @SGrabarczuk (WMF): Hello, thanks for your information:)
- We are currently in a discussion about which font size (i.e. 14, 15 or 16px) is better. That was why I asked if there is any data from communities using CJK characters, so that help us make a better decision. Anyway, we'll let you know if we reach the consensus.--SCP-0000(留言) 2024年3月30日 (六) 12:31 (UTC)
- @SGrabarczuk (WMF): Hello, any update of this matter? Thanks.--SCP-0000(留言) 2024年3月24日 (日) 17:23 (UTC)
- Hey @SCP-2000, that's interesting, thank you for pointing this out! Our designer broke down that data by different scripts. So he must have taken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But as I can see, this breakdown didn't make it to the wiki page. I'll ask him.--SGrabarczuk (WMF)(留言) 2024年3月6日 (三) 16:22 (UTC)
our proposed new default ("Standard", 16px)」)改為本站現時的 15px。至於「大字體」小工具,當「閱讀無障礙」功能仍在測試階段時改為不覆蓋該功能字體設定,待該功能正式部署後才僅在 Vector 2022 暫停使用。不如各位意下如何?謝謝。--SCP-0000(留言) 2024年3月30日 (六) 12:59 (UTC)
考慮到現時未見有廣泛共識同意變更預設字體大小,個人認為較佳的做法是維持現況(即 15px)。而 WMF 願意依據社群意見變更字體大小,故個人建議將 Vector 2022 未來的預設「標準」選項( 「- 個人支持SCP所述做法。但是需要考慮是否要相應調整「大」選項的字號。--碟之舞📀💿 2024年3月30日 (六) 13:13 (UTC)
- 所以現在是變成要把「標準」改為15px而非把「小」改為15px?我個人仍是比較傾向讓這三個選項維持原本的14、16、20px,讓小工具在Vector 2022失效,但也不反對將「標準」改為15px就是(是說原本選15px究竟是什麼原因?)。--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4年3月30日 (六) 13:27 (UTC)
- 「所以現在是變成要把「標準」改為15px而非把「小」改為15px?」是的,這是基於維持現況的考量。而「標準」未來將成為預設選擇。
- 「我個人仍是比較傾向讓這三個選項維持原本的14、16、20px,讓小工具在Vector 2022失效」或許能否詳細說明理由?謝謝。--SCP-0000(留言) 2024年3月30日 (六) 13:33 (UTC)
- 主要是現在用「閱讀無障礙」的「標準」也沒遇到什麼排版上的問題,另外沒那麼重要的應該是跨站點的一致性,至於「大字體」小工具在「閱讀無障礙」功能預設開啟後(在Vector 2022)就不需要了。--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4年3月30日 (六) 13:44 (UTC)
- 理解。大字體那句是不小心引用的()。至於跨站點的一致性,這確實是合理的擔憂,不過只要本站願意作出改動,個人認為其他使用中文的 wikis 也會跟進改動。至於中文以外的 wikis,正如您所說其實不太重要。謝謝。--SCP-0000(留言) 2024年3月30日 (六) 14:02 (UTC)
- 現在中文站點的字型大小設定並不完全相同,所以我反而不覺得其他中文站點會跟進本站改「標準」為15px就是XD,畢竟改了反而也是跟原先的排版不同。--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4年3月30日 (六) 23:26 (UTC)
- 理解。大字體那句是不小心引用的()。至於跨站點的一致性,這確實是合理的擔憂,不過只要本站願意作出改動,個人認為其他使用中文的 wikis 也會跟進改動。至於中文以外的 wikis,正如您所說其實不太重要。謝謝。--SCP-0000(留言) 2024年3月30日 (六) 14:02 (UTC)
- 主要是現在用「閱讀無障礙」的「標準」也沒遇到什麼排版上的問題,另外沒那麼重要的應該是跨站點的一致性,至於「大字體」小工具在「閱讀無障礙」功能預設開啟後(在Vector 2022)就不需要了。--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4年3月30日 (六) 13:44 (UTC)
- 原本選15px是因為當時中文網頁字體大小的最佳實踐是15px--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3月31日 (日) 12:09 (UTC)
- 那就是看現在的最佳實踐是不是還是15px了。--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4年3月31日 (日) 12:14 (UTC)
- 啊,「最佳實踐」我在這裏是有點反諷的意思的....意思就是別人都這麼做,所以這麼做,效果上是不是「最佳」則未必,但成本上肯定是「最佳」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4月8日 (一) 03:21 (UTC)
- 那就是看現在的最佳實踐是不是還是15px了。--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4年3月31日 (日) 12:14 (UTC)
- 既然此討論已過一個月多,而本提案已過七天且無合理異議,故現公示七天,如無合理異議即視達成共識及通過。謝謝。--SCP-0000(留言) 2024年4月7日 (日) 16:01 (UTC)
- 根本就不是這問題,是這個基金會本身的問題。強迫人換成Vector 2022的皮膚外觀不說,還要登入使用者的帳號才能選擇,跟字體大小可能沒什麼影響了,字體大小也不是決定條目質量的主要因素,而且一堆多餘空白就影響閱讀品質。再說,為何不自己用縮放功能調整字體大小就好?真的懶成這樣嗎?--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4年4月18日 (四) 14:10 (UTC)
- 良好的網站設計不應要求使用者透過縮放功能來調整字體大小,而字體大小確實會影響讀者的閱讀品質(參見相關研究)。至於預設選項及空白的問題,與本討論無關,個人便不評論。謝謝。--SCP-0000(留言) 2024年4月18日 (四) 16:13 (UTC)
- 字體大小的確是會影響讀者的閱讀品質,但哪些讀者是真的會管您維基百科要是14px還是15px的大小啊?講這個幾px大小也不是維基百科所有的讀者都能一目了然。基金會也沒有要發明這個功能啊?為啥不給維基百科本身閱讀時能自己決定字體大小的功能建議比較快?電腦有縮放字體功能,手機也有縮放螢幕大小的功能,那字體顯示的大小當然是取決自己要不要去決定而已。(獨裁)基金會做為一個維基百科全書網頁始祖之一,卻連這點功能都辦不到,那和其他網絡百科全書基本差不多功能而已,就(獨裁)社群的維基百科功能性而言,沒有比較突出。與其討論字體選擇性功能,真的建議直接看看這個(獨裁)基金會的意願吧,(獨裁)社群光只在互助客棧這討論半天是沒有屁用的。--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4年4月18日 (四) 17:04 (UTC)
- 相信做過網站開發和應用系統設計工作的,絕不會說出這種不專業的話--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4月19日 (五) 03:29 (UTC)
- 字體大小的確是會影響讀者的閱讀品質,但哪些讀者是真的會管您維基百科要是14px還是15px的大小啊?講這個幾px大小也不是維基百科所有的讀者都能一目了然。基金會也沒有要發明這個功能啊?為啥不給維基百科本身閱讀時能自己決定字體大小的功能建議比較快?電腦有縮放字體功能,手機也有縮放螢幕大小的功能,那字體顯示的大小當然是取決自己要不要去決定而已。(獨裁)基金會做為一個維基百科全書網頁始祖之一,卻連這點功能都辦不到,那和其他網絡百科全書基本差不多功能而已,就(獨裁)社群的維基百科功能性而言,沒有比較突出。與其討論字體選擇性功能,真的建議直接看看這個(獨裁)基金會的意願吧,(獨裁)社群光只在互助客棧這討論半天是沒有屁用的。--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4年4月18日 (四) 17:04 (UTC)
- 良好的網站設計不應要求使用者透過縮放功能來調整字體大小,而字體大小確實會影響讀者的閱讀品質(參見相關研究)。至於預設選項及空白的問題,與本討論無關,個人便不評論。謝謝。--SCP-0000(留言) 2024年4月18日 (四) 16:13 (UTC)
- 既然沒有合理且與本提案相關的異議,視為達成共識及通過。個人稍後將建立相關工單。謝謝。--SCP-0000(留言) 2024年4月19日 (五) 07:35 (UTC)
- 已建立 phab:T362995。
- @SGrabarczuk (WMF): Hello, we agree that change the "Standard" font size from 16 to 15px in Chinese Wikipedia. More information in this phab ticket. Thanks.--SCP-0000(留言) 2024年4月19日 (五) 16:09 (UTC)
- 所以此話題現在可告一段落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10日 (五) 19:58 (UTC)
- 我認為沒問題。--碟之舞📀💿 2024年5月11日 (六) 01:1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