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以糧為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以糧為綱,全面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農業生產方針。

歷史

[編輯]

1942年10月2日,毛澤東審閱修改了政務院財經委員會主任陳雲起草的《關於召開全國糧食緊急會議的通知》,並在當天下午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討論此事;《通知》指出:從根本上找出辦法來解決糧食問題,是全黨刻不容緩的任務。[1]1957年1月27日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全黨一定要重視農業。農業關係國計民生極大,要注意,不抓糧食很危險。不抓糧食,總有一天要天下大亂。」[2]1958年6月,毛澤東在農業部的《農業大有希望》的報告上批示:「糧食、鋼鐵、機械是三件最重要的事,有了這三件,別的也就有了。三件中,糧食及其他農產品是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我們應當十分注意農業問題。」[3]1958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農業的中心是糧食生產,抓住了糧食這個綱,工業化所需的資金、市場、原料等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薄一波回憶,1958年6月18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彭真、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黃克誠等人談話。在談話中,毛澤東問薄一波:現在農業已有了辦法了,叫做「以糧為綱,全面發展」,你工業怎麼辦?[4]「上綱要」(《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畝產糧食400斤)、「過黃河」(畝產糧食600斤)、「跨長江」(畝產糧食800斤)成為農業工作的重要目標。1959年全國很多地方發生了嚴重春荒,1959年4月29日,毛澤東寫了一封給省、地、縣、人民公社、生產隊、生產小隊六級幹部《黨內通信》:「經過十年八年奮鬥,糧食問題可能解決。在十年內,一切大話、高調,切不可講,講就是十分危險的。須知我國是一個有六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吃飯是第一件大事。」1960年2月27日《人民日報》提出「貫徹以糧為綱方針,發揮公社巨大威力。」1961年3月14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在「以糧為綱 全面安排 因地制宜 合理種植」通欄標題下,集中報道各地農業新聞。1960年3月間,毛澤東從廣州回北京,和沿途各省、市的負責人有多次談話,一再強調農業問題「主要是糧食問題。十二個字(即糧、棉、油、麻、絲、茶、糖、菜、煙、果、藥、雜),是一個農業佈局問題,要使省、地、縣、社都懂得這個農業佈局,有計劃地進行。這是農業,還有林、牧、副、漁。種植業同畜牧業要並重。」[1]1960年3月19日,中共中央轉發農業部黨組《關於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的報告》,首次在中央文件正式寫入「以糧為綱」:[5][6]

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新階段中,我國的農業應當是:以糧為綱,「糧、棉、油、菜、糖、果、煙、茶、絲、麻、藥、雜」12個字統一安排,全面發展多種經營。

1960年7月上旬至8月10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工作會議,針對糧食供應日趨緊張的狀況,8月10日中央發佈了文件《關於全黨動手,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指示》:[7]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糧食生產是比工業生產還要費力的事情,糧食問題的解決,不僅直接關係到人民的生活,而且直接影響到工業的發展。因此,加強農業戰線是全黨的長期的首要任務。」

保證糧食生產,不只是農業部門單獨的責任,而是各部門共同的責任,全黨、全民共同的責任。

「以糧為綱,全面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必須堅持。」

1965年1月12日,毛澤東在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的談話中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1965年6月16日毛澤東在聽取國家計委關於「三五」計劃初步設想的匯報後指示說:計劃要考慮三個因素,第一是老百姓,不要喪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災荒。脫離老百姓毫無出路,計劃搞多了就會脫離老百姓。[8](糧食徵購)指標不要搞那麼多,「要考慮來個大災荒,或者大打起來怎麼辦?……要留有餘地在老百姓那裏,對老百姓不能搞得太緊」「向老百姓徵稅征糧,多了會鬧翻,不行的。這是個原則問題」「新開荒不徵稅,讓他們有20%~30%的黑地也好,不要查黑地。儲備點糧食在老百姓家裏有好處。」[9]1965年8月23日周恩來主持召開國務院第158次全體會議在討論長期規劃問題時,周恩來把毛澤東提出的 「注意戰爭、注意災荒、注意一切為人民」這三句話概括為「備戰、備荒、為人民」。[10]1966年2月19日,毛澤東在湖北省委制定的《關於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的設想》上批示:(從1955年農業集體化開始)「用二十五年時間,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1966年3月12日,毛澤東在關於各省發展農業機械化問題給劉少奇的信中,對「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方針與糧食問題的密切關係作了更為明確的概括:[11]

「第一是備戰,人民和軍隊總得先有飯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則雖有槍炮,無所用之。第二是備荒,遇了荒年,地方無糧棉油等儲蓄,仰賴外省接濟,總不是長久之計。一遇戰爭,困難更大。而局部地區的荒年,無論哪一個省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幾個省合起來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國家積累不可太多,要為一部分人至今口糧還不夠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則要為全體人民分散儲備以為備戰備荒之用着想;三則更加要為地方積累資金用之於擴大再生產着想。

1966年4月10日,毛澤東在關於農業機械化問題的指示中又對這一戰略思想作了進一步的闡釋[12]。1966年7月17日,舉行了第一次全國農業機械化現場會議,對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提出了建廠佈局。在備荒、糧食安全背景下,國務院多次發文要求嚴格節約糧食,時刻注意計劃用糧、節約用糧,豐收不忘歉收、增產不忘節約,在豐收增產的情況下尤為重要。[13]各地糧票糧食供應證上都印了「備戰、備荒、為人民」和「厲行節約 嚴禁浪費糧食」的「最高指示」。[14]

在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必須「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生產要避免多了「喊」少了「砍」,無論形勢如何變化,立足國內解決糧食問題的立場要堅定不移,重視糧食安全的思想絲毫不能放鬆。[15][16]2022年3月,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習近平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2022年6月,習近平在四川考察時,到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考察調研,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產糧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過去實行的「米袋子」省長負責制,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省級人民政府對糧食安全全面負責的體制,演變為省委書記、省長共同把糧食安全的責任扛在肩上,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充分發揮各級黨委在國計民生事業保障的主體作用,同時切實壓實地方政府責任。[17]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糧食安全造成了巨大衝擊、狠抓落實糧食安全,「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本」。2021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立足國內基本解決我國人民吃飯問題,是由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也是我們一以貫之的發展方針;復強調:我們絕不能買飯吃、討飯吃,飯碗裏必須主要裝我們自己生產的糧食。[1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鄒華斌:「毛澤東與『以糧為綱』方針的提出及其作用」,《《黨史研究與教學》2010年6期
  2. ^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9頁。
  3. ^ 唐正芒:《中國共產黨領導新中國糧食工作史論》,湘潭大學出版社,2016年年版,ISBN 9787811288940
  4. ^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3年版,第698-699頁。
  5. ^ 高芸:「關於『以糧為綱』何時被寫入政府文件的考證」,《中共黨史研究》,2008年第2期,第125、128頁。
  6.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3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第475-476頁。
  7. ^ 亢犁:「試論毛澤東『以糧為綱』的思想」,《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4期,第28-32頁。
  8. ^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和事件的回顧》(修訂本)下卷第1244頁。
  9. ^ 顧龍生:《毛澤東經濟年譜 》,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27頁。
  10. ^ 《周恩來年譜》(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7年版,第751頁。
  11. ^ 張靜如,傅頤,李林著. 中国共产党辉煌90年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956-1966.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011.06: 273–274. ISBN 978-7-5300-0320-6. 
  12. ^ 王進等主編. 毛泽东大辞典.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桂林:灕江出版社. 1992.06: 763–768. ISBN 7-219-02040-6. 
  13. ^ 商業部當代中國糧食工作編輯部編:《當代中國糧食工作史料》上卷,1989年版,第601頁。
  14. ^ 羅平漢:《票證年代:統購統銷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2、206頁。
  15. ^ 陳建華:《從以糧為綱到供給側改革的重大轉折 ——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源:中國合作經濟學會網站,2019-7-19
  16. ^ 唐正芒教授、徐功獻博士:《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2月18日第907期第一版。
  17. ^ 紀志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的政治經濟學邏輯》,發表於《國家治理》周刊2022年8月下
  18. ^ 孫生陽:《以「五個堅持」確保糧食有效供給》,來源:《學習時報》202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