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雷霆傘兵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雷霆傘兵
Band of Brothers
原作雷霆傘兵
史蒂芬·安布羅斯作品
編劇埃里克·廷德森英語Erik Jendresen
湯·漢斯
約翰·奧羅夫英語John Orloff
E·麥克斯·弗賴伊英語E. Max Frye
葛瑞漢·尤斯特英語Graham Yost
布魯斯·C·麥肯納英語Bruce C. McKenna
埃里克·博克英語Erik Bork
導演菲爾·艾登·羅賓森英語Phil Alden Robinson
理查·朗克隆英語Richard Loncraine
邁可·所羅門英語Mikael Salomon
戴維·納特
湯·漢斯
大衛·利蘭英語David Leland
大衛·法蘭基爾
Tony To英語Tony To
主演達米安·路易斯
唐尼·華伯格
馬修·塞特爾
羅恩·利文斯頓
製作國家/地區 美國
 英國
語言英語
德語
法語
西班牙語
意大利語
荷蘭語
集數10
每集長度58分鐘
配樂邁克爾·凱曼
製作
製作人史提芬·史匹堡(執行製作人)
湯·漢斯(執行製作人)
蓋瑞·高茨曼英語Gary Goetzman
Tony To
埃里克·博克英語Erik Bork
埃里克·廷德森英語Erik Jendresen
史蒂芬·安布羅斯
Mary Richards
剪接Billy Fox
Oral Norrie Ottey
Frances Parker
John Richards
攝影瑞米·艾法瑞辛英語Remi Adefarasin
Joel J. Ransom
製作公司普雷通公司
夢工場電視英語DreamWorks Television
HBO
發行公司HBO Home Entertainment
預算1.25億美元
播出資料
首播頻道HBO
播出國家/地區 美國
播出日期2001年9月9日—2001年11月4日
相關節目
續作雷霆軍天》(2010)
空戰群英》(2024)
各地節目名稱
中國大陸兄弟連
台灣諾曼第大空降
港澳雷霆傘兵
外部連結
IMDb 介紹

雷霆傘兵》(英語:Band of Brothers)是一部2001年美國戰爭迷你劇集,改編自歷史學家史蒂芬·安布羅斯的1992年同名非虛構書籍。本劇由導演史提芬·史匹堡和演員湯·漢斯共同擔任監製,他們曾在1998年的二戰電影《雷霆救兵》中合作。故事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陸軍第101空降師作戰經歴,本劇於2001年在HBO首播。演員陣容強大,製作花費高達一億兩千萬美元。本劇在美國曾紅極一時,2002年獲得美國金球獎艾美獎

根據製作組的透露,單是拍攝1944年6月6日(D-Day)的戲份就動用超過5,000發子彈,另包括多種二戰時的坦克及裝甲車。劇中大部份主角人物都真有其人,而他們遭遇的事件也都真有其事。全劇主要談論二戰時期,美軍101空降師506團第二營E連士兵的故事;因為戰爭讓他們有共同的經歷及互相扶持,有着像親兄弟般的結合,並講述他們在戰爭時的生離死別。

拍攝

[編輯]

預算和宣傳

[編輯]

本片曾經是HBO及其他電視網絡史上拍攝費用最為昂貴的電視劇,早期預算為1.1億美元,但實際拍攝費用大約花費1.25億美元,平均每集1,200萬美元。另外,該片的宣傳費用也花費了1,500萬美元。(目前最昂貴劇集為《雷霆軍天》,總投資為2.5億美元)

2001年6月7日,該片部分鏡頭在諾曼第猶他海灘實地拍攝,47名E連的老兵飛赴巴黎對拍攝現場進行指導。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則為該片的拍攝提供了約600至1,000台車輛。

英國BBC公司支付了高達1,500萬英鎊的費用購買播放權,甚至英國前首相托尼·貝理雅還親自向史提芬·史匹堡詢問了議價事宜。

拍攝地

[編輯]

該片劇組在英國赫特福德郡拍攝持續了八至十個月,並在此建造了一批歐洲街景,而此地點也是電影《雷霆救兵》的拍攝地。攝製組在一大片空地上修建了不同的小鎮街景,包括比利時巴斯托涅荷蘭埃因霍溫法國卡倫坦。位於英國白金漢郡的漢姆布萊頓村則是E連訓練地的拍攝地。

人物

[編輯]

主要角色

[編輯]
真實人物 演員 備註
理查德·溫特斯(Richard Winters) 戴米恩·路易斯 因摧毀德軍布里克區火砲獲得十字勳章
路易士·尼克森英語Lewis Nixon (United States Army officer)(Lewis Nixon) 榮·利文斯通
羅納德·史比爾(Ronald Speirs) 馬修·塞特爾 初為 F 連排長
卡伍德·李普頓(Carwood Lipton) 唐尼·華伯格 因摧毀德軍布里克區火砲獲得銅星勳章

其他角色

[編輯]
真實人物 演員 備註
林·「布克」·康普頓英語Lynn Compton(Lynn D. "Buck" Compton)中尉 尼爾·麥當奴 因摧毀德軍布里克區火砲獲得銀星勳章
威廉·葛奈瑞(William J. "Wild Bill" Guarnere)上士 弗蘭克·約翰·休斯英語Frank John Hughes 因摧毀德軍布里克區火砲獲得銀星勳章
唐諾·馬拉其英語Donald Malarkey(Donald Malarkey)三級技術士官 史葛·格瑞恩斯 因摧毀德軍布里克區火砲獲得銅星勳章
喬·托伊葡萄牙語Joe Toye(Joe Toye)上士 柯克·埃斯沃多 因摧毀德軍布里克區火砲獲得銅星勳章
羅拔·E·「普派」·偉恩(Robert E. "Popeye" Wynn)上等兵 Nicholas Aaron 因摧毀德軍布里克區火砲獲得銅星勳章
哈里·威爾斯西班牙語Harry Welsh(Harry F. Welsh)中尉 里克·沃登 負責 E 連第一排
丹佛·「公牛」·蘭道曼匈牙利語Denver Randleman(Denver "Bull" Randleman)中士 邁克·庫立茲
約翰·馬丁(John W. Martin)上士 戴克斯特·佛萊契
大衛·韋伯斯特英語David Kenyon Webster(David Kenyon Webster)上等兵 伊昂·拜利
約瑟夫·利布高特(Joseph D. Liebgott)下士 羅斯·麥克科爾
弗蘭克·派康特西班牙語Frank Perconte(Frank Perconte)中士 占士·麥迪歐
喬治·魯茲法語George Luz(George Luz)中士 里克·戈麥斯
尤金·「醫官」·羅(Eugene "Doc" Roe) 肖恩·泰勒
弗洛伊德.泰伯特(Floyd Talbert)上士 馬修·雷奇
瓦倫·穆克(Warren "Skip" Muck)中士 小理察·斯貝特
約瑟夫·拉米雷斯(Joseph Ramirez) 雷內L.莫雷諾
愛德華·「貝比」·赫夫朗(Edward "Babe" Heffron)二等兵 Robin Laing 補充兵之一,因和葛奈瑞同樣來自費城而成為好友
羅伊·科布(Roy W. Cobb) Craig Heaney
達雷爾·「希夫提」·鮑爾斯(Darrell "Shifty" Powers)上士 Peter Youngblood Hills
查爾斯·E·「查克」·格蘭特(Charles E. "Chuck" Grant)中士 Nolan Hemmings
伯頓·P·克里斯滕松(Burton P. Christenson) 米高·法斯賓達
小諾爾曼·戴克(Norman S. Dike jr.)中尉 Peter O'Meara
羅拔·辛克(Colonel Robert F. Sink)上校 代爾·戴
湯瑪士·米漢英語Thomas Meehan(Thomas Meehan)中尉 Jason O'Mara E 連連長
亨利·瓊斯(Henry Jones)少尉 柯林·漢斯
奧爾頓·摩爾(Alton M. More) 唐格·阿倫
約翰·赫爾(John D. Hall) 安德魯·史葛 A 連通信兵
當奴·胡伯勒(Donald B. Hoobler)下士 Peter McCabe
佛瑞德·海力格英語Frederick Heyliger(Frederick T. "Moose" Heyliger) Stephen McCole
羅拔·L·斯特雷耶(Robert L. Strayer) Phil McKee
約翰·揚諾維奇(John Janovec) 湯·哈迪
小威廉·杜克曼(William H. Dukeman jr)下士 Mark Lawrence
戴維·杜比(David Dobie)中校 John Light
小亞歷克斯·潘卡拉(Alex M. Penkala jr.)下士 Tim Matthews
安東尼·麥考利夫(Anthony McAuliffe)將軍 William Armstrong
阿爾伯特·柏萊斯英語Albert Blithe[註 1](Albert Blithe) Marc Warren 炮彈休克症
尤金·傑克遜(Eugene E. Jackson) 安德魯-李·波茲
占士·米勒(James W. Miller) 占士·麥艾禾 補充兵之一,蘭道曼的班兵
安東尼奧·C·加西亞(Antonio C. Garcia)二等兵 Douglas Spain 補充兵之一,蘭道曼的班兵
萊斯特·赫胥(Lester "Leo" Hashey)二等兵 Mark Huberman 補充兵之一,蘭道曼的班兵
小占士·阿利(James H. "Moe" Alley jr.)士官 George Calil
厄爾·麥克朗(Earl J. McClung)下士
艾倫·E·維斯特(Allen E. Vest)
賀拔·索柏(Herbert Sobel)上尉 大衛·史威默
威廉·埃文斯(William S. Evans) 西蒙·柏奇 和米漢中尉同班機

情節

[編輯]

劇中部隊

[編輯]

上映

[編輯]

該片的第一集於2001年9月9日上映,吸引了大約1000萬名觀眾觀看。但兩天之後的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HBO隨即停止了該片的宣傳,但在第二集播出時,仍然吸引了約730萬名觀眾同時觀看。

獎項

[編輯]

該片獲得19項艾美獎的提名,並最終奪得六項大獎,包括:「傑出短劇獎」、「最佳電視劇演員獎」、「最佳電視劇導演獎」等。該片亦獲金球獎「最佳電視劇獎」、美國電影協會大獎等。第六集的編劇還奪得2003年美國編劇協會頒發的最佳編劇大獎。

片集錯誤與史實差別

[編輯]
  • 在第一集中,片中的101空降師在英國奧德本訓練時(年份為1943年),E連官兵在木屋裏上哈利威爾什中尉的課時,木屋中顯示繳獲得來的四把德軍武器,包括毛瑟Kar98k步槍MG42通用機槍MP40衝鋒槍MP43突擊步槍(後來重新名命為MP44及StG44)。但是MP43是在1943年底才由德國人設計出來。因為片中時間為1943年,所以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武器。
  • 在同一集中結尾文字部份指出柏萊斯執行偵察兵任務時,被德軍狙擊手射中頸部,並在1948年傷重不治。但事實上他被射中肩膀,並在康復後重回戰場,之後更參與韓戰且成為二級士官長,1960年在台灣服役於美軍顧問團陸軍組[註 1],在1967年12月17日才去世。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1.0 1.1 中文譯名來自1961年柏萊斯於台灣服役期間的中華民國陸軍《傘兵跳傘紀念章證書》,原文如下:(地名中文標記屏東,英文標記桃園)[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MSG Albert Blithe US 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Army Section, Taiwan 1960-1962. The 506th Airborne Infantry Regiment Association. 2011-09-27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