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劉半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半農
半農
曲庵
出生劉壽彭
1891年5月27日
 大清江蘇省江陰南沙鎮馬橋村殷家埭
逝世1934年7月14日(1934歲—07—14)(43歲)
 中華民國北平
筆名寒星、范奴冬
職業詩人、雜文家、語言學者、攝影理論家
母校巴黎大學
代表作《半農談影》
親屬劉天華
劉北茂

劉半農(1891年5月27日—1934年7月14日),江蘇江陰南沙鎮馬橋村殷家埭(今屬蘇州市張家港市金港鎮)人,原名劉壽彭,後改名,初字半儂,後改字半農,號曲庵,筆名有寒星范奴冬等。中國詩人雜文家和語言學者,中國早期攝影理論家,著作《半農談影》,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攝影美學專著。音樂家劉天華劉北茂之兄。

生平

[編輯]

劉半農出生於江蘇省江陰縣南沙鎮馬橋村殷家埭。父親劉寶珊是江陰的生員,在家鄉辦學。四歲便啟蒙識字,之後漸漸產生對吟詩作畫等文藝的興趣。1901年,進入父親和楊繩武合辦的翰墨林小學。1907年,入常州中學。1911年,畢業後返回受翰墨林小學校長王翊唐之聘回校做教員,並與吳研因等人編輯《江陰雜誌》。1912年春,革命軍起,劉半農也參加了當地青年團,做文書工作。3月,離開軍隊返鄉,遂與弟弟劉天華到上海,受邀在開明劇社任編輯,夏,為《中華新報》供稿。1913年春,開明劇社解散,經徐半梅介紹在中華書局任編譯員。在中華書局期間,翻譯小說之餘,自己也進行創作。1917年夏,受蔡元培之邀,北大預科任教,並任《新青年》編委。1919年4月21日,參與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五四運動時,也曾聲援被捕學生。12月,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兼任。

1920年2月7日,赴歐洲留學。3月17日,抵達倫敦,初於倫敦大學學習,次年夏赴巴黎大學留學。1925年,獲得國家文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秋,任國立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兼研究所國學門導師、北平中法大學服爾德學院中國文學系主任,並為《語絲》、《世界日報》撰文。

江陰劉氏兄弟故居

1928年8月13日,被聘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1929年7月,應沈兼士之邀,兼任輔仁大學教務長。1930年5月5日,就任國立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12月,兼任輔仁大學附中高中部主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劉半農亦主張抗日救國。1933年6月,赴河南,結合考古發現研究中國古代樂律。1934年6月,率白滌州、沈仲章、周殿福及一名工友,沿平綏鐵路深入綏遠、內蒙一帶考察方言方音,結果染上回歸熱,7月14日逝世於北平,享年44歲,葬於北京西郊香山玉皇頂。

詩歌

[編輯]

在巴黎索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前的1920年9月,時在英國倫敦的劉半農寫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情詩,推廣了「」字(中文本無這種用法,劉半農模仿西方語言 she 而推廣),第一次將「她」字入詩。

出版著作

[編輯]
  • 宋元以來俗字譜》(與李家瑞合著)
  • 詩集《瓦釜集》(1926)
  • 詩集《揚鞭集》(1926)
  • 《半農雜文》
  • 《中國文法通論》
  • 《四聲實驗錄》
  • 《初期白話詩稿》
  • 譯著《法國短篇小說集》
  • 譯著《茶花女
  • 譯著《乾隆英使覲見記》
  • 譯著《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

相關條目

[編輯]

相關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