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者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8年12月2日) |
自造者(英語:Maker,又譯為「創客」)概念來源於英文Maker和Hacker兩詞的綜合釋義,它是指一群酷愛科技、熱衷實踐的人群,他們以分享技術、交流思想為樂,以自造者為主體的社區(Makerspace)則成了自造者文化的載體。
自造者的概念
[編輯]自造者是一群酷愛科技、熱衷實踐的人,同時以分享技術、交流思想為樂。以自造者為主體的社區是自造者文化的載體,自造者文化具有技術主導、開源分享的理念,以酷、新為名譽共識。 自造者空間(maker space)的初始理念是結合不同自自造者的能量,激發每個人的創造力,類似科技興趣製作領域合作社。當今的自造者空間更多類似於孵化器。
自造者文化
[編輯]自造者文化(Maker Culture)是一種亞文化,是在大眾文化當中產生的變種文化。亞文化通常植根於有獨特興趣且抱有執着信念的人群,自造者正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酷愛科技、熱衷親自實踐,並且堅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造者文化是DIY文化的延伸,它在其中糅合了技術元素。DIY文化則是朋克理念與反消費主義的結合,朋克理念通常代表了反叛、反權威、個人主義和自由思維等。由此誕生的自造者文化兼有兩者的部分特點,它不認同隨意消費,樂於在現有的資源下創造性的再利用。
自造者特點的內涵
[編輯]自造者的興趣主要集中在以工程化為導向的主題上,例如電子、機械、機械人、3D打印等,也包括相關工具的熟練使用,如CNC、雷射切割機等,還包括傳統的金屬加工、木工及藝術創作,例如鑄造、手工藝品等。他們善於挖掘新技術、鼓勵創新與原型化,他們不單有想法,還有成型的作品,是「知行合一」的忠實實踐者。他們注重在實踐中學習新東西,並加以創造性的使用。
自造者通常有着較強的知識管理能力,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傾向於用線索式的郵件(如郵件列表)來管理個人事務。自造者有着較為固定的群體,彼此熟識且有穩定的線下聚會則是其活躍的舞台。自造者在其中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同時儘可能的展示所有的技術細節。他們在交流中聆聽建議獲取啟發,整合來自不同知識領域的創意是他們的長處所在,所以通常的自造者作品中有很多跨界的合作,許多都是藝術、工程、電子等領域的整合。他們熱衷於追求事物的本源,對物理、化學、天文等自然學科抱有極為濃厚的興趣,他們樂於探索原理性的真相,「拆解」也是樂趣的來源之一。駭客空間、Makerspace以及TechShop等等都是自造者經常聚集的線下場所。他們在這裏舉辦Workshop帶領新人進入社區,通過自由的黑客松來發揮創意、訓練彼此的默契,走出戶外的Maker Faire、Burningman同樣也是他們自我展示的盛大節日。
自造者社群
[編輯]自造者的社群保持適度的開放,讓來自於各領域的人在尋找到機會的同時也保證社群本身的正常運轉。他們不拒絕任何商業化的可能,甚至他們當中的有些人精於此道。但同樣很重要的一點是,社群在其中必須保持中立,以避免短視的行為將整個社群拖入利益糾葛的泥沼。
目前,中國已經有比較知名的自造者空間有上海的新車間、北京創客空間、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TechSpace、SZDIY hackerspace、Hong Kong Maker Club。
影響
[編輯]隨着《連線》雜誌主編克里斯·安德森(克瑞斯·安德森 (作家))的《自造者:新工業革命》一書的熱賣,這一人群隨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目光。
相關活動
[編輯]Maker Faire是為Maker打造的國際平台,通過嘉年華的形式,期待Maker能在快樂的氣氛中,分享作品並激發更多的創意。在台灣,由泰電電業-馥林文化引進並舉辦 Maker Faire Taipei,自2013年以來連續舉辦五屆Maker Faire Taipei,累積總參觀人數已經超過十萬人次。身為台灣連結創客教育與科技產業的最大平台,2017年更領先全球推出創客藝術展,表現台灣Maker融合深厚人文底蘊與趣味互動科技的創作實力。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这一年,深圳的创客空间“由一化为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簡體中文)
- 创元素:广州大学城的创客空间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簡體中文)
- Maker Faire 2018展示學界商界創科成果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