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協和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協和橋 (1791)
座標48°51′49″N 02°19′10″E / 48.86361°N 2.31944°E / 48.86361; 2.31944
跨越塞納河
地點法國巴黎
設計參數
全長153米
闊度18米
歷史
開工日1787年
完工日1791年
開通日1791年
地圖
地圖
協和橋(1932)
座標48°51′49″N 02°19′10″E / 48.86361°N 2.31944°E / 48.86361; 2.31944
跨越塞納河
地點法國巴黎
上游橋樑利奧波德-塞達-桑戈爾行人橋
下游橋樑亞歷山大三世橋
設計參數
全長153米
闊度34米
歷史
開工日1930年
完工日1932年
開通日1932年
地圖
地圖

協和橋(法語:Pont de la Concorde),是法國巴黎一座跨越塞納河拱橋,介於協和廣場的堤道(quai des Tuileries)(右岸)和奧賽堤道(quai d'Orsay)(左岸)之間。它在過去曾稱為路易十六橋pont Louis XVI)、革命橋pont de la Révolution)、協和橋波旁復辟時期(1814年)復稱路易十六橋,1830年再度恢復協和橋名稱,直至今日。附近有地鐵國民議會站協和站

歷史

[編輯]

1787年,建築師Jean-Rodolphe Perronet受命建造新橋。計劃開始於1755年,當時開始興建路易十五廣場(今協和廣場),以取代此處的渡口。在動盪的法國革命中工程繼續進行,利用了拆卸巴士底獄的石材建造,完成於1791年[1]

1810年,拿破崙一世在橋的置於兩旁安放法蘭西第一帝國8位陣亡將軍的雕像。波旁復辟時期改為12座巨大的大理石雕像,其中包括4名大臣敘熱、蘇利、黎塞留柯爾貝爾,4名陸軍名將(杜·蓋克蘭巴亞爾大孔代蒂雷納子爵)和4名海軍名將勒內杜高依、迪凱納皮埃爾·蘇弗朗圖爾維爾。然而,這些雕像對於橋樑太過沉重,路易-菲利普一世將它們轉移到了凡爾賽宮

過橋交通變得十分擁擠,1930年到1932年,該橋加寬到原來的2倍。工程師德瓦爾和馬利特仔細維護新古典主義建築原貌。1983年最後一次修復。今天,這座橋是巴黎的道路交通要衝(環城大道的橋樑除外)。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