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博雅教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2世紀歐洲博雅教育的七大範疇

博雅教育拉丁語Artes liberales;英語:Liberal arts[1],又譯為文理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通識教育全人教育自由科教育等,原指一個自由的古代西方城市自由人[註 1]所應學習的基本學科[2],現代則是作為生活常識的內容,可以在社會學校修習,也可以透過參加展覽等方式獲得知識。

文法修辭邏輯等文科教育中核心部份,被稱為三學三藝拉丁語Trivium)。至中古時代,神學院又開放了算術幾何音樂占星(後世稱為天文)等理學教育中核心部分,被稱為四術拉丁語Quadrivium)。三學與四術,合稱文理七藝(英語:seven liberal arts),或自由七藝,或博藝教育,或博雅教育,是中世紀大學的主要科目,後世學術合稱之源。

在現代社會中,博雅教育,被認為是一種基於社會中的人的通才素質教育。它不同於專業教育、專才教育。在東方,這種教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的六藝教育和漢朝以後通常的儒家教育。六藝教育注重綜合知識和技能,而儒家教育偏重人格和人文質素。博雅教育所涉足的範疇隨着社會而變遷,到了近代,人文和科學都成為了博雅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致博雅教育又被稱為文理教育。由於並非專才訓練,工程學建築學設計學商學農學食品科學獸醫學牙醫學醫學藥學等領域不屬於博雅教育的範疇,但是還是有相關簡單且應用性高的教育學程。[註 2]

博雅教育在概念上與通識教育類似,但若細分其差異,博雅教育是相對於職業或實用教育而言,其目的在培育「統一的人格」;而通識教育是相對於專業教育而言,其目的在達到「統一的知識」。[3][4]。博雅教育強調師生間的互相學習,是一門讓學生能夠安身立命、修身養性的學問,是一種教育觀、教育形式與教育實踐的總和。[5]

詞源

[編輯]

拉丁語中的博雅有多種表述((artes liberales, septem artes liberales, studia liberalia[6],在古希臘被理解為對普遍理解的欲望(desire for an universal understanding)。[7]

中國學界在翻譯liberal education這一英文概念時,早期為「普通教育」「自由教育」,1941年中華民國官方確定「博雅教育」這一譯法。[8]

歷史

[編輯]

在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就提出了「七藝」,也稱為「自由七藝」(Liberal arts)。到歐洲中世紀初期成為學校中的七門課程:文法(包括拉丁文文學)、修辭(包括散文的寫作,以及歷史)、辯證(即形式邏輯)、算術幾何(包括地理)、天文音樂聖伊西多爾又將前三科定為初級學科,稱為「三學」(trivium),後四科定為高級學科,稱為「四術」(quadrivium)[9]三學及其現代主要相關學科包括文法形式句法)、修辭文史素養)、辯證邏輯推理)。四術及其現代相關學科包括算數幾何地理天文音樂

世界各地

[編輯]

臺灣

[編輯]

教育家虞兆中認為,現代大學和傳統儒家教育觀一脈相承,學生人格養成應在學校教育中居於重要地位,於是出任臺大校長時建立通才教育。隨後,臺灣各大學相繼推行。在臺灣,博雅教育是大學教育的基礎組成部分。例如,臺大通識教育課程分為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世界文明、道德與哲學思考、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量化分析與數學素養、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八大領域。[10]

台灣的博雅教育從大學發展,東海大學於2008年成立「博雅書院」,國立清華大學亦在同年成立「清華學院」(2015年更名為「住宿書院」),國立政治大學於2009年成立「博雅書院」,皆是透過自由報名遴選招收校內不同科系之學生,入選後需遷宿至書院,並輔以導師進行生活教育[11][12][13][14]。亦有校外的教育團體博雅青年講堂,以博雅教育理念開設課程,並輔以導師(Mentor)制度進行生活引導[15][16]

香港

[編輯]

香港有注着重全人發展推行博雅教育的大專院校。嶺南大學是香港首間以博雅教育為宗旨的大學,嶺南大學前校長陳坤耀曾解釋博雅教育的宗旨是要教導人「學識廣博,生活高雅」。香港浸會大學致力推動博雅教育的大學,着重培育學生的批判思維、自我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香港恒生大學培育青年全人發展,致力成為區內具領導地位,並以博雅教育為主導的非牟利私立大學。明德學院是一間在香港推行博雅教育的大專院校。

中國大陸

[編輯]

中國大陸的博雅教育可以追溯至1993年武漢大學設立的人文科學試驗班,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成立於2007年,清華大學新雅書院成立於2014年。[17]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於2009年由甘陽教授創辦。[18]2012年10月,重慶大學博雅學院成立。[19]

美國

[編輯]

美國,四年制的大學極着重博雅教育,所有學士課程皆要求學生於首兩年受博雅教育之思考訓練,而在學士第三年才修讀主修課程。另外亦有專注於博雅教育的教學機構,被稱為「文理學院」,通常為四年制。其畢業生要在其他的學院如專業學院才能得到專業的培訓,例如:商業法律醫學神學等等。

美國境外的學院都受到了這些美國高等學院啟發,包括德國的歐洲博雅學院[20]。這類型的教育未曾在英國出現,連博雅教育一詞都很少談及。但澳洲墨爾本維多利亞大學反而提供兩年制TAFE文憑課程(博雅文憑課程)。

歐洲

[編輯]

歐洲,博雅教育的原來意義是中等研習,只是涉足普遍知識及智識技術,着重於知識的承傳,而不是專門或者專業技術。博雅教育在歐洲教育歷史中的七大範疇被分為「三藝」(初等級)和「四術」(高等級)兩類。「三藝」包括語法修辭學辯證法。「四術」包括算術幾何天文音樂。這成了歐洲中世紀大學核心課程。雖然曾經只注重古典教育,但博雅教育在歐洲啟蒙時代之後被宣傳為解放思想及破除成見,隨着科學及人文的地位提升,兩者在近代都納入博雅教育的範疇。

日本

[編輯]

通常日本的大學類似中國,入學時就選定所學專業,但也有少數大學採用博雅教育或文理學院模式。整體採用文理學院模式的大學有國際基督教大學等。也有大學設立有博雅學部(或稱文理學部),該學部的學生可以接受類似博雅教育課程,如櫻美林大學[21]除傳統的博雅教育外,日本有許多大學開設教養學部,注重外語學習和跨學科知識的學習,如早稻田大學等。

通常日本的大學會在一年級鼓勵學生選擇各種領域的通選課程,也被認為是一種博雅教育。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有產者,即憑產業就能生活而無需出賣勞力的人,例如貴族和商人。手工業者、奴隸不在其內
  2. ^ 例如博物館的原由闡釋、水族館等的生命教育,烹飪與健康營養的關係等平民課程

參考文獻

[編輯]
  1. ^ MA Liberal Arts | Course Overview. University of Winchester.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6) (英國英語). 
  2. ^ What is Liberal Arts? – Ancient, Medieval, Modern. Liberal Arts UK. [4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0). 
  3. ^ 金耀基. 大學之理念. 台灣: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3-08: 73 [2017-06-12]. ISBN 9789571339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4. ^ 陳, 介英. 通識教育與台灣的大學教育 (PDF). 思與言. 2008-07, 46 (2): 1–34 [2017-06-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9-26). 
  5. ^ 溫子欣. 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關係:寫在季淳教授演講之後. 國立空中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2011-08-07 [201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9) (中文). 博雅教育強調師生間的互相學習,是一門讓學生能夠安身立命、修身養性的學問,是一種春風化雨、如沐春風、如清風拂面的教育觀、教育形式與教育實踐的總和。 
  6. ^ Kimball, Bruce A., 1951-. Orators & philosophers : a history of the idea of liberal education Expanded. 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1995. ISBN 0-87447-514-7. OCLC 32776486. 
  7. ^ Tubbs, Nigel. Philosophy and Modern Liberal Arts Education: Freedom is to Learn.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 2014: 1. ISBN 978-1-137-35891-2. OCLC 882530818. 
  8. ^ 博雅教育:中国与西方的跨文化对话——首届“一丹教育论坛”在北大举行. [2023-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0) –透過北京大學新聞網. 
  9. ^ 金常政. 百科全书的故事.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5-03: 6–7. ISBN 7501326231. 
  10. ^ 台大課程地圖. coursemap.aca.ntu.edu.tw. [2023-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0). 
  11. ^ 博雅書院創院校長程海東. 東海大學的博雅教育與「博雅書院」─ 生活學習、品格教育. 東海大學. 2008-12-12 [2017-06-13]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12. ^ 清華大學住宿書院. 住宿學院. 清華大學住宿書院. [201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9) (中文). 
  13. ^ 李郁怡. 博雅教育》哈佛招牌學程掀起高教革命. 商業周刊. 2012-06-21 [2017-06-13] (中文). [失效連結]
  14. ^ 政治大學博雅書院. 書院理念. 政治大學博雅書院. [201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中文). 
  15. ^ Eva Dou. 台灣博雅青年講堂新嘗試:教授創造力. 華爾街日報. 2013-11-14 [201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9) (中文). 
  16. ^ 李雅築. 教育小革命1〉博雅青年講堂種地瓜、賞故宮,從生活中發現大智慧. 遠見雜誌. 2014-10 [201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31) (中文). 相較於通識教育追求的是知識的一致性,博雅教育則是着重在品格涵養的一致性,包含獨立思考、國際視野和人文關懷等能力。 
  17. ^ 书院简介-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www.xyc.tsinghua.edu.cn. [2023-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0). 
  18. ^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2023-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19. ^ 学院简介-重庆大学博雅学院. lac.cqu.edu.cn. [2023-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0). 
  20. ^ Europe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ECLA). www.ecla.de. [2023-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21. ^ 文理综合学群 | 大学本科 | 学术课程. 櫻美林大學. [2022-08-16] (中文(簡體)). 

延伸閱讀

[編輯]
  • Charles Blaich, Anne Bost, Ed Chan, and Richard Lynch. Defining Liberal Arts Education. Center of Inquiry in the Liberal Arts, 2004.
  • Friedlander, Jack. Measuring the Benefits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Washington's Community Colleges. Los Angele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ommunity Colleges, 1982a. (ED 217 918)
  • Blanshard, Brand. The Uses of a Liberal Education: And Other Talks to Students. (Open Court, 1973. ISBN 978-0-8126-9429-1)
  • Wriston, Hénry M. The Nature of a Liberal College. Lawrence University Press, 193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