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熊屬
印度熊屬 化石時期:
| |
---|---|
I. atticus 化石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食肉目 Carnivora |
科: | 熊科 Ursidae |
亞科: | 大熊貓亞科 Ailuropodinae |
族: | †印度熊族 Indarctini Abella et al., 2012 |
屬: | †印度熊屬 Indarctos Pilgrim, 1913 |
模式種 | |
†鹽嶺印度熊 Indarctos salmontanus Pilgrim, 1913
| |
種 | |
†旁遮普印度熊 I. punjabiensis (Lydekker, 1884) |
印度熊屬(學名:Indarctos)是一個滅絕的熊屬,生存於中新世時期的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其存在時間約為620萬年,從大約1100萬年前到530萬年前。
最古老的印度熊屬化石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大約1100萬年前至770萬年前),最年輕的化石來自哈薩克斯坦(大約900萬年前至530萬年前)。在北美洲,這種動物與Plionarctos同時存在(大約1030萬年前至330萬年前)。
發現、歷史和分類學
[編輯]發現
[編輯]1988年在Karabulak地層中發現了一顆臼齒(編號為MNA 1839/km-83),最初被臨時歸為Indarctos sp.屬。在2017年重新檢查後,該牙齒被歸入了旁遮普印度熊屬。這顆牙齒被發現屬於一隻年輕個體,可能是一隻雄性熊,也是已知的該物種中最大的牙齒。這可能是由於性二形性,因為現生的雄性熊比雌性熊更大[3]。
物種
[編輯]印度熊屬已知有幾個物種,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北美洲和北非,但大多數物種僅有殘片化石,這使我們對某些物種的解剖學、生活方式、分類學和古生態學知識不足。這些物種通常是基於較差的遺骸建立的,沒有考慮到性二形性、古地理變異和個體變異的存在,結果出現了一些其分類有效性受到質疑的物種。
以下是該屬的一些物種:
I. arctoides:該物種以草食為食,是後來的旁遮普印度熊的祖先。
旁遮普印度熊(學名:I. punjabiensis):該物種是印度熊屬地質年代最年輕、最後的物種。在晚中新世期間(6.3-6.5百萬年前)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它存在於哈薩克斯坦的Karabulak地層,到中國和印度-巴基斯坦的Dhon Pathan地層都有發現。它是從早期的I. arctoides進化而來,但與其祖先不同的是,它是雜食性的,並且體型更大。基於其前肢與現代棕熊相似,它可能具有類似的運動適應性,這樣的進化特徵導致印度熊屬樣的熊移入了北美洲。晚中新世末期,旁遮普印度熊作為其屬中的最後一個物種滅絕了。
分佈和古生態學
[編輯]一些化石發現地點和標本的年齡如下:
- Box T Site,德克薩斯州利普斯科姆縣,年代為大約930萬至920萬年前。
- Rattlesnake site,俄勒岡州格蘭特縣,年代為大約1030萬年前至490萬年前。
- Withlacoochee River Site 4A,佛羅里達州馬里恩縣(Indarctos sp.),年代為大約1030萬年前至490萬年前。
- 中國雲南省祿豐市(I. atticus),年代為大約900萬年前至530萬年前。
- 土耳其Trace地區Yulafli (CY)(I. arctoides),年代為大約970萬年前至870萬年前。
- 西班牙馬德里盆地的Batallones-3(I. arctoides),年代為大約1160萬年前至530萬年前[4][5]。
在哈薩克斯坦,旁遮普印度熊物種在Karabulak地層中發現,年代為晚中新世(6.3-6.5百萬年前)。它與三個鼬科動物(Martes sp.,Promeles sp.,Plesiogulo crassa Teilhard),三個食肉動物(Adcrocuta eximia,Hyaenictitherium hyaenoides orlovi,Amphimachairodus kurteni),四個奇蹄類動物(Hipparion hippidiodus,H. elegans,Chilotherium sp.,Sinotherium zaisanensis)和六個偶蹄類動物(Cervavitus novorossiae,Procapreolus latifrons,Samotherium cf. irtyshense,Paleotragus(Yuorlovia)asiaticus,Tragoportax sp.,Gazella dorcadoides)共存。旁遮普印度熊生存的氣候溫和乾燥,是廣闊的開闊草原的棲息地。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Qiu, Zhan-Xiang; Tedford, R. H. Shānxī bǎo dé yìndù xióngyīxīn zhǒng 山西保德印度熊一新种 [A New Species of *Indarctos* from Baode, China] (PDF). Vertebrata PalAsiatica. 2003, 41 (4): 278–288 [2023-03-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3-28).
- ^ MacDonald, J. R. The Middle Pliocene Mammalian Fauna from Smiths Valley, Nevada.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1959, 33 (5): 872–887. JSTOR 1300922.
- ^ Late Miocene Indarctos (Carnivora: Ursidae) from Kalmakpai Locality in Kazakhstan. www.zin.ru. [2020-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6).
- ^ Batallones-3 site
- ^ Abella J, Valenciano A, Pérez-Ramos A, Montoya P, Morales J (2013) On the Socio-Sexual Behaviour of the Extinct Ursid Indarctos arctoides: An Approach Based on Its Baculum Size and Morphology. PLoS ONE 8(9): e73711. doi:10.1371/journal.pone.007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