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濂
吳景濂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73年 大清遼寧寧遠 |
逝世 | 1944年(70—71歲) 中國天津市 |
國籍 | 中華民國 |
別名 | 吳蓮伯、吳濂伯 |
活躍時期 | 20世紀 |
政黨 | 國民黨 |
學歷
| |
代表作
|
吳景濂(1873年—1944年),字蓮伯、濂伯,號述唐,別號晦廬,晚年署抱冰老人,遼寧寧遠(今興城)人,民國初年四次出任國會議長。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吳家祖籍山東蓬萊,清代中葉其先祖遷入寧遠州。相傳其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吳三桂,三藩反正事敗後,吳氏一族被遷往寧遠,投於下五旗,充作站丁(驛丞之類賤職)。1873年(同治十二年)3月8日,吳景濂出生於寧遠城。吳家世代業農兼經商,是遠近聞名的富戶,家道殷實。
吳景濂自幼聰慧好學,專心於科舉,21歲補博士弟子員,1897年考取副貢,因為學識出眾,在家鄉興城有一定地位。甲午戰爭後,吳景濂開始探討時務,他支持維新派救國圖強的主張,在興城設學館授徒,研究新學,培養了許多學生。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俄羅斯帝國侵略者乘機佔領東北,勾結土匪擾亂地方治安。吳景濂為維持地方治安,在官府和地方士紳支持下辦起團練。
1902年入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07年留學日本,翌年歸國。被奉天省提學使張鶴器重,被聘為奉天兩級師範學堂監督。創立奉天教育總會,擔任會長。1908年,日本強行修建安奉鐵路,全國輿論譁然。吳景濂挺身而出,在教育界集會上痛言日本之野心,還發動學生抵制日貨。
1909年春,清政府為緩和階級矛盾,在政體上實行 「預備仿行立憲」,各省設立諮議局。奉天諮議局(議會)成立時,吳景濂被選舉為議長,從此走上政壇。
辛亥革命時期
[編輯]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吳聯合奉天各界,力謀響應。奉天革命黨人策劃獨立,推舉新軍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為都督(軍事長官)、吳景濂為民政長(省長),但由於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實力過強,加上張作霖等清軍實力派的干擾,這次設想中的舉義沒有成功,吳景濂也沒有實際就職。但吳景濂已成為清軍注意的對象,加上當時南方醞釀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並選舉大總統,有人捎消息給吳景濂,請吳景濂參加選舉。11月中旬,吳景濂化妝離開瀋陽,經大連赴上海,與來自十幾個省的代表聚集。12月14日,吳景濂與各省代表到達南京,作為東三省的唯一代表,吳景濂積極地與其他代表醞釀臨時大總統候選人及選舉事宜,於同月29日作為17名來自各省的代表之一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28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國會性質的立法機關——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在南京正式成立,吳景濂作為奉天省代表成為42名議員之一,由於吉林、黑龍江當時沒有產生議員,吳景濂也是東北地區首位國會議員。由於南京臨時政府與袁世凱妥協,臨時參議院於同年4月底遷往北京。這時,清帝已經退位,全國在形式上趨於統一,臨時參議院的規模也有所擴大,各省在短時間內重新選舉了議員。在4月29日北京臨時參議院成立時,議員擴大至113人,代表當時全國22個省和蒙古、青海兩個少數民族區域。5月1日,在重新選舉臨時參議院議長時,吳景濂脫穎而出,而同盟會內定的議長候選人張耀曾以一票之差落選。吳景濂之所以能出人意料的當選為議長,主要原因是:其一,吳景濂不是同盟會會員,也不是立憲派官員,而當時北京政權中這兩派爭奪得熱火朝天,吳景濂兩面都不得罪,用當時《申報》所評述之語來說「於新、舊感情均洽」;其二,吳景濂在議員中資歷頗深,他是清末第一批省諮議局議長之一,且手段圓滑。民國成立後,參與組建統一共和黨的同時,又是民社、統一黨、共和建設討論會等政黨的發起人或成員,具有多重身份,因此很難具體將其界定為哪黨哪派。
1912年8月,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等5個政黨協商聯合組成「國民黨」,吳景濂作為統一共和黨的代表成為國民黨的創始人之一,在國民黨成立大會上,吳景濂當選國民黨九大理事之一,任國民黨北京支部部長。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
[編輯]吳景濂參與國民黨組建,壯大了與袁世凱抗衡的勢力,令袁十分氣憤,於是在1913年4月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正式成立時,袁世凱及其同黨對吳景濂採取不支持態度,在選舉眾議院議長時,吳景濂與立憲派官員、民主黨代表湯化龍展開了激烈爭奪,第一輪投票,湯領先吳四票,但湯化龍選票未及半數,依選舉規則重新投票,第二輪湯仍領先,但因國民黨議員的反對,湯仍未過半數,只好休會一天等待最後選舉。4月30日,在第三輪投票中,湯化龍最終勝出。吳為國會眾議院議員。
1913年10月,袁世凱拉攏和脅迫國會議員選舉自己為正式的大總統。11月4日,袁世凱下令驅逐國會中的國民黨議員,其中包括時任國民黨北京市黨部負責人的吳景濂,並下令軍警將他軟禁在黨部內三天。1914年年底,袁世凱準備稱帝,以重金和高官收買拉攏吳景濂,被拒絕。吳景濂離京經天津南下,參加反袁護國運動。離京時吳景濂發表《勸告袁前總統去國書》:「……公早去一日,國與民早救一日,公晚去一日,國與民晚救一日,時間消息、空間系焉,國於是待命,民於是待命……」
1916年6月,吳景濂在袁世凱過世後回到北京。新任大總統黎元洪籌備恢復國會,吳景濂感到自己有東山再起之機。8月1日,國會正式復會。1917年5月31日眾議院議長湯化龍辭職,吳景濂接替。
護法
[編輯]1917年6月,張勳復辟強迫黎元洪解散國會,張勳復辟僅僅十二天就夭折了,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拒不執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恢復國會,引發了孫中山等人在南方發起護法運動,吳景濂與部分議員南下廣州響應 號召,在廣州出席國會非常會議。8月25日,吳景濂就任國會非常會議眾議院議長。9月1日,非常國會第四次會議舉行大元帥選舉會,孫中山以84票當選為大元帥。次日下午,吳景濂議長及國會議員數十人,乘艦至黃埔島,舉行大元帥授印儀式。吳景濂親致大元帥頌詞:「民國不造,黎、張倡逆。國會解散,大法掃地,以後清廷復辟之變,段祺瑞與張勳,同惡相傾,迭為起滅。屠清斯覆,而大總統亦被廢斥。景濂等依准法國前例,開非常會議於廣州。金謂大盜移國,非武力不能熔治,西南各省與海軍第一艦隊,兵力雄厚,士心效順。而部曲散漫,未有統帥,殊不足以取齊一之效。決議置海陸軍大元帥一人。前臨時大總統孫先生文,手創民國,內外瞻仰,允當斯任,即日齎致證書,登壇授受。悃忱未盡,復申是言。所願我大元帥總輯師干,殲滅群醜,使民國危而復安,約法廢而復續,不勝鄭重期望之至。」
在護法運動中,吳景濂與孫中山的關係經歷了一個由合到分的過程。吳景濂率領國會議員響應護法,給孫中山以很大的支持。然而二人在軍政府改組問題上的意見不同,為桂系軍閥控制軍政府提供了便利。最後關於是否應由非常國會選舉總統,吳景濂與孫中山發生了嚴重的政見分歧,最終導致了合作關係的破裂,這嚴重影響了護法政局。1918年5月,組織國會非常會議通過「改組案」,由七總裁替代大元帥,排擠孫中山的領導。同月孫中山離開廣州去上海。非常國會由於西南軍閥的干擾;1920年夏起,先後遷至昆明、重慶。1920年11月,孫中山回到廣州,重組軍政府和非常國會,孫吳已經不能合作。吳景濂離廣州遷上海,並在奉天(奉系)、保定(直系)一帶遊說,力圖在北京恢復民元國會。得知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權有恢復國會的意圖,吳於1921年回到北京,徹底投靠直系軍閥。
法統重光與曹錕賄選
[編輯]1922年5月,與直系曹錕、吳佩孚策劃恢復法統,恢復民元國會。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直系軍人以擁護第一屆國會與臨時約法為標榜,號召南北實現統一。此時國內形勢呈現「一邊倒」的局面:奉系戰敗後退回東三省,無力再戰;西南護法政府業已解體,孫中山在陳炯明發動廣州政變後避居上海;宣佈「聯省自治」的湖南等省也通電支持恢復「法統」。直系控制了國內大部分地區,一躍成為實力最強的軍政集團。在曹錕、吳佩孚等直系首領的支持下,歷經磨難的第一屆國會終於再次復會。6月1日,吳和王家襄在天津召集舊國會議員203人發表宣言,否認民國六年六月十二日北京政府解散國會的命令,指出徐世昌是非法總統,自本日起,國會完全行使職權,西南各省因護法而成立之一切特別組織,均應取消。6月2日,徐世昌辭職。當天吳和王家襄到寓居天津的黎元洪家,邀請黎復出。6月12日,舊國會遷北京。8月1日正式復會,吳復任眾議院議長。這是吳景濂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擔任國會議長。
1922年11月,經曹錕親信王承斌(吳的興城同鄉)、邊守靖等串通,吳私用眾議院名義向黎元洪密告財政總長羅文干訂立《奧國借款展期合同》時納賄,導致羅被捕[1]。推翻了由吳佩孚支持的王寵惠內閣。
吳景濂1923年9月至10月,吳因此支持曹錕競選,但曹錕涉嫌賄賂作弊,以吳景濂為首的國會被稱為「豬仔國會」,威信一落千丈。曹錕當選總統後,欲提名吳組閣,但是洛陽派反對,洛方主顏惠慶。後公舉孫寶琦內閣折中。吳失意。10月,頒佈中國第一部正式憲法《中華民國憲法》。當年12月,吳景濂在眾議院會議上與自己的反對派發生爭執,被對方蠻橫的用墨盒砸傷,只好灰溜溜離開北京,到天津寓居,從此離開政界。
1924年1月1日,曹錕頒佈眾議員改選令,吳無法重獲議席。
退出政界
[編輯]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直軍戰敗,張作霖進駐北京,吳景濂曾三次潛回北京,想通過表弟王承斌的關係投靠奉系。不料張作霖對王、吳採取不理睬的態度,王承斌的起家部隊第二十三師也在天津附近被李景林部奉軍繳械,王承斌也被迫下野,吳景濂一時打消了復出的念頭,11月底,段祺瑞就任臨時執政後,要以賄選罪通緝吳景濂,吳景濂只好無奈出洋到日本觀望時局。不久又從日本長崎潛回上海,經漢口到保定,試探吳佩孚動靜,見吳部下也在反對國會,大為失望,只好又回到天津法租界隱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多次拒絕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請他回東北主持政務。1936年,吳景濂在天津與中共中央特科負責人陳賡等人會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1937年平津淪陷後,日本又請吳主持華北政務,也遭到了吳的拒絕。1944年1月24日,病逝於天津,終年72歲。1955年遷葬於北京西郊八大處福田公墓。
評介
[編輯]- 東方飯店鬧事案,1923年3月10日,時任眾議院議長的吳景濂與另一名議員及隨從住進北京東方飯店,晚上打麻將。吳要求東方飯店為陪同小姐墊付50大洋賞錢,遭到婉拒。之後吳指使隨從毆打茶房、砸毀陳設、並揚言查封飯店,拂袖而去。事發後,北京和上海各大報相繼發表文章,報道真相。東方飯店經理邱潤初在股東會的支持下,堅決要求賠償。60多名國會議員也聯名提出抗議。在強大壓力下,吳景濂終於道歉賠償。
子女
[編輯]吳景濂有二子四女,其中次子吳權戰後曾在海牙國際法庭任法官,是該法庭為數不多的華裔法官之一。長女吳孟班、次女吳仲班、三女吳叔班、四女吳季班都是大家閨秀,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其中吳孟班為法國巴黎大學文科、社會經濟學博士,吳叔班為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碩士、俄亥俄大學教育博士,回國後致力於實業,曾在興城韓家溝擁有頗有規模的果樹農場。吳叔班於1947年當選為國民大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文史專員,曾撰寫並整理了有關吳景濂的文章多篇。
其他
[編輯]在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旁,至今仍生長着一棵俊俏挺拔的細葉榕樹,旁邊的石質圍欄上鐫刻着:「眾議院議長吳景濂手植」,據考證,這是吳景濂在1920年春在擔任護法國會議長時為緬懷辛亥革命先烈而親手栽植的。
參考文獻
[編輯]- ^ 郭廷以.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 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79.
擴展閱讀
[編輯]- 嚴泉. “职业议长”吴景濂与曹锟贿选. 學術中華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8).
- 天津歷史博物館. 北洋军阀史料·吴景濂卷 1-8.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6.
- 吳叔班(記錄); 張樹勇(整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 , 編. 吴景濂自述年谱. 近代史資料. 106、107.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 管美蓉. 吴景濂与民初国会. 國史館. 1995.
- 張淑娟. 国会议员与民国宪政(1916~1923)——以吴景濂的政治活动为中心. 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620-49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