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吾妻號裝甲巡洋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吾妻
あづま
吾妻號裝甲巡洋艦,攝於1905年樸茨茅夫
吾妻號裝甲巡洋艦,攝於1905年樸茨茅夫
概觀
艦種裝甲巡洋艦
擁有國大日本帝國
艦級吾妻級裝甲巡洋艦
製造廠法國盧瓦爾阿特利耶和尚提耶公司英語Ateliers et Chantiers de la Loire聖納澤爾造船廠
下訂六六艦隊計劃
動工1898年2月1日
下水1899年6月24日
服役1900年7月28日
結局1945年7月18日橫須賀空襲中重創坐沉
除籍1944年2月15日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9326噸
全長艦體全長:135.9米
水線長度:131.3米
全寬18.1米
吃水7.2米
燃料燃煤1200噸
鍋爐燃煤專燒貝爾維爾式水管鍋爐英語List of boiler types, by manufacturer#Belleville boiler24座[1]
動力直立型三段膨脹式四衝程往復式複合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功率17,000匹指示馬力(13,000千瓦特)[1]
最高速度20(37公里每小時)[1]
續航距離7,000海里(13,000公里)/10節(19公里每小時)
乘員644人[1]
武器裝備四一式45倍徑雙聯裝203毫米炮2座計4門
阿姆斯特朗1892年型40倍徑152毫米單裝速射炮12門
阿姆斯特朗40倍徑76毫米單裝速射炮12門
哈奇開斯40倍徑47毫米單裝3磅速射炮英語QF 3-pounder Hotchkiss12門
457毫米單裝魚雷發射管水上1具,水下4具計5具
裝甲克虜伯滲碳鋼[1]
舷側:88~178毫米
上部水線帶:125毫米
甲板:63毫米
主炮炮塔:150毫米(前盾)
炮座:150毫米
副炮炮郭:50~150毫米
司令塔:356毫米
水密艙壁:76毫米

吾妻號裝甲巡洋艦(日語:吾妻あづま Azuma ?)是舊日本海軍的一等巡洋艦(裝甲巡洋艦)。由於當時的日本尚缺乏建造裝甲巡洋艦的工業能力,本艦為日本向法國訂購、由在法國聖納澤爾盧瓦爾阿特利耶和尚提耶公司英語Ateliers et Chantiers de la Loire建造。吾妻號作為日本六六艦隊計劃中所要求的最早一批裝甲巡洋艦,參加了日俄戰爭中的諸多海戰。

本艦艦名來源於福島縣北部的吾妻山。本艦為日本海軍第二艘以「あづま」為讀音的軍艦;初代同音艦為日本第一艘鐵甲艦東艦。然而兩者雖然讀音相同,用字卻不一樣;本艦漢字寫法為「吾妻」。[1]

建造背景

[編輯]

在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1896年日本方面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海軍擴張計劃,要求海軍的戰列艦以及裝甲巡洋艦各要達到4艘。由於當時日本欠缺必需的工業能力,所有這些大型軍艦都必須向外國購買。而另一方面俄羅斯帝國海軍也在積極擴充海軍力量,使得日本認為原定的計劃將不足以對抗俄國的海軍力量。但是日本迫於經費不足,無力再購置更多的戰列艦,因此日本方面轉而尋求購買價格相對低廉的裝甲巡洋艦,預計要再添購兩艘使總數達到6艘。這份經過修訂的海軍軍備計劃日後即稱為六六艦隊計劃。前4艘裝甲巡洋艦都是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的,但後兩艘則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而需要分別在法國和德國建造。不過日本要求後兩艦的建造廠家使用和前4艘相同的英國制武器裝備,以確保彈藥供應不會出現問題。[2]

在建造時,日本方面只給各廠家提供了設計草案和各家都必須遵守的要求,其他的部分則交由各廠家自行決定。這幾艘巡洋艦與當時世界上流行的用途不同,並非用於交通線破襲英語Commerce raiding或者是殖民地防衛;而是為了給主力艦充當前出偵察,必要時也會用於組成戰列線進行主力會戰。[3]

設計與概述

[編輯]

艦型

[編輯]
吾妻號的左視圖線圖,圖片來自簡氏軍艦年鑑1904年
吾妻號的側面
1930年代的吾妻號

本艦的船體外形為典型的平甲板船體,與同期建造的八雲類同。本艦是六六艦隊中唯一由法國建造的軍艦;但與同時期法國自己噸位相仿的裝甲巡洋艦相比,吾妻長度要更長一些,而相對的寬度也更窄一些。吾妻還使用了雙層船底英語Double bottom設計,艦體共分為213個水密隔艙[4]

吾妻的鍋爐室分為兩部分佈置,前後分離,因此2、3號煙囪的間距比較大,這一點成為了吾妻與同樣是3煙囪設計的八雲在外觀上最明顯的區別。此外,吾妻的通風設施是當時法國軍艦上常用的法國式煙囪,為吸氣和排煙同時進行的雙重構造,並配有主動通風裝置。而同一時代的英、德、意各國軍艦則普遍採取在煙囪旁設立「煙管」式樣的通風筒的做法,使得吾妻在當中顯得別具一格。不過艦上林立的通風筒在戰鬥中會把甲板上的火災或者炮彈的碎片引入艦內,在日俄戰爭後各國都紛紛進行改造,減少通風筒數量,增加進風裝置,而吾妻在設計階段就已經考慮到這一點了。不過這標誌性的雙重煙囪後來也進行更換,換成和其他艦艇相同的單排煙的煙囪構造。

吾妻為了加強抗浪性能,採用了比較高的干舷。艦艏並未裝設沖角。其203毫米主炮則安裝在一座橢圓形的炮塔里。在1號主炮炮塔後方的是連成一體的司令塔和操舵艦橋;再後面是單桅式前桅。在吾妻艦上的3根煙囪之中,2、3號煙囪之間距離比較大。再往後是艦載艇系留地,後桅同時也充當艦載艇起重機的基幹;最後則是2號主炮炮塔。

動力部分,吾妻安裝了24座當時最新式的法國制貝爾維爾式水管鍋爐,為兩座直立型三段膨脹式四衝程往復式複合蒸汽引擎提供動力。全艦的動力高達1萬7000馬力,比准姊妹艦八雲的1萬5000馬力還要高。續航距離為10節航速下7000海里,在當時是非常優秀的續航能力[5]

不過本艦的貝爾維爾式高壓鍋爐因為蒸氣管道泄漏頻發,使得經驗不足的日本海軍引擎技術人員深受其苦。這一點其實也困擾了日本的海軍老師英國海軍,然而英國最終放棄了這種形式的鍋爐,而日本方面的技術人員在對這種機構熟練了之後倒是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後來吾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前往蘇伊士運河進行遠距離護航,也體現出了這點。

武器

[編輯]

吾妻的主炮為新設計的203毫米火炮,安裝在橢圓形的雙聯裝炮塔內。炮塔為電力操作,可以左右旋轉130度,最大仰角30度、最大俯角5度。炮彈重量113千克,發射速度每分鐘1.2發。最大仰角下射程為1萬8000米。備彈65發;裝彈時需要穿過炮塔地板和甲板的艙門,用電動絞車將炮彈從艦內的彈藥庫提取上來;裝填為人力操作。[6]

至於150毫米單裝副炮,在每邊的甲板炮郭安裝兩門、舷側安裝4門,計每舷6門、全艦共12門;在甲板上的副炮裝有炮盾。最大仰角20度、最大俯角5度;炮彈重量100英磅(45公斤),射速每分鐘5發[7],而熟練的炮手可以達到每分鐘7發。最大仰角下射程為9140米。

另外為了應對水雷艇的威脅,在艦艏、艦艉以及上甲板共安裝了12門76毫米速射炮;前桅、後桅以及上甲板則共計安裝12門47毫米速射炮,這一點和准姊妹艦八雲相同。

艦上還裝設了5具魚雷發射管,艦艏一座、舷側水下4座。配套使用的三〇式魚雷彈頭為100千克,有三種速度設置:27節下800米、23.6節下1000米,以及14.2節下3000米。[8]

裝甲

[編輯]

六六艦隊中的裝甲巡洋艦都使用基本相同的裝甲配置方案,但有些許修改;最主要的不同之處是後4艘使用了克虜伯滲碳裝甲英語Krupp armour。水線裝甲帶縱貫全艦,厚度從艦舯的178毫米逐漸過渡到艏艉的89毫米。裝甲帶高2.13米,其中平時有1.5米在水下。從水線裝甲帶到主甲板之間的裝甲厚度為127毫米,這段裝甲長61.49米,囊括了前後兩座主炮炮塔。不過主裝甲盒的前部只有76毫米的裝甲充當水密艙壁。[9]

艦上的炮塔、炮座以及炮郭前盾均有152毫米裝甲,而炮郭的側面和後方就只有51毫米。甲板厚63毫米,司令塔則高達356毫米[10]

艦歷

[編輯]

建成至日俄戰爭

[編輯]

吾妻的建造合同簽訂於1897年10月12日,1898年2月1日,法國盧瓦爾阿特利耶和尚提耶公司英語Ateliers et Chantiers de la Loire聖納澤爾造船廠開始鋪放龍骨。1899年6月24日,本艦建成下水。1900年7月28日,舾裝完成;次日開始返回日本。同年10月29日,吾妻返抵日本。[11]

1903年下半年,日俄之間圍繞朝鮮和滿洲地區的權益衝突愈演愈烈,戰爭已經迫在眉睫。12月下旬,日本海軍將常備艦隊解散,重新編成為第一、二、三艦隊,其中第一、第二艦隊編組為聯合艦隊[12]。吾妻編入第二艦隊第二戰隊(裝甲巡洋艦編隊)[13]

1904年2月8-9日夜間,聯合艦隊驅逐艦趁夜色對正駐紮在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發動突襲,日俄戰爭爆發。時任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海軍中將判斷夜間的魚雷襲擊對俄軍造成了重大損失,於是在2月9日凌晨下令第一(戰列艦編隊)、第二、第三戰隊(防護巡洋艦編隊)入港強攻。然而日軍的夜間襲擊實際上成效並不顯著,次日主力突襲時,俄國人已經從最初的混亂之中反應了過來。日軍艦艇逼近當時,正在沿岸進行巡邏的俄國防護巡洋艦博雅林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Boyarin (1901)發現其行蹤,並通知了港內的俄軍。東鄉下令用各艦的主炮攻擊岸防設施,而只用副炮攻擊俄艦;事後證明這一道命令相當失策,日軍艦艇上的副炮對俄軍艦艇殺傷有限,使得俄軍能集中艦艇火力進行還擊,對日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傷[14]。雙方都有大量艦艇遭到了炮擊,直到東鄉下令撤退為止,俄方戰死150人左右,而日軍則損失大約90人[15]

同年3月初,第二戰隊司令上村彥之丞海軍中將受命對俄國在遠東的另一個海軍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舊稱「海參崴」)進行出擊,以分散俄軍駐紮在此地的太平洋艦隊分隊的注意力。3月6日,日軍偵察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一帶的俄軍艦隻情況,隨後對港口進行了炮擊,然而無甚成效。第二戰隊在返航的路上接到命令,要護送裝載着近衛師團的船隊到達朝鮮,然後再回旅順與正在此地實施封鎖行動的其他艦艇會合。4月中旬,上村再次得到命令要搜捕駐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軍太平洋艦隊獨立巡洋艦中隊,護衛日本海以及朝鮮海峽。其時這支實力並不強的俄軍分隊由卡爾·耶森英語Karl Jessen海軍少將率領,多次對日本沿海地區進行襲擾,同時對日本的商船隊開展破襲戰。4月24日兩支艦隊曾一度非常接近,但由於濃霧的影響,雙方擦身而過,都沒有發現對方。日軍再次抵達符拉迪沃斯托克,進行了一番布雷作業後,就返回朝鮮元山市[16]

同年6月15日,耶森率領艦隊在隱岐之島町以西襲擊了一支日本運輸船隊,擊沉常陸丸。第二戰隊奉命攔截,但由於大雨和濃霧,沒有追上俄軍艦艇。當月30日耶森再次出動,次日傍晚上村終於趕上了俄國人,但由於天色已晚,雙方接觸不久即已日落,耶森其後乘夜色遁去。同年7月17日,耶森再度出擊,前往日本東部沿海進行襲擾,試圖迫使日軍分出部分在黃海的艦艇回援。19日俄軍艦隊穿過了津輕海峽,捕獲了數艘日本船隻。24日俄艦甚至出現在了東京灣外;此事使得軍令部大為震驚,要求上村率艦隊在九州島的都井岬堵截俄艦,惟恐耶森想繞過日本前往旅順與主力會合。26日上村受命趕往紀伊水道,28日又要趕到東京灣去,30日目的地則又變成是對馬。在30日當天晚些時候,上村終於得到消息,俄軍的巡洋艦隊已經穿過津輕海峽。耶森艦隊在8月1日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17]

同年8月10日,駐紮在旅順的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企圖突破日軍艦隊的封鎖,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但在途中遭遇日軍攔截,黃海海戰爆發。戰鬥結束後俄國旅順艦隊再次退回旅順港內。另一邊,9日午夜耶森才收到命令要前去與突圍的旅順艦隊會合。他手上的3艘老式裝甲巡洋艦(俄羅斯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Rossia留里克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Rurik (1892)格羅莫鮑伊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Gromoboi)花了不少時間進行加煤和補給,因此比旅順分艦隊晚了15個小時才出港[18]。即便如此,黃海海戰失利、旅順分艦隊突圍失敗的消息依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分艦隊出發後才送達港口,而耶森等人並沒有收到這一消息。

14日午夜前後,耶森抵達釜山附近,但沒有看見任何友軍艦艇的跡象,於是返航。另一方面,上村正率領着第二戰隊(序列旗艦出雲、吾妻、常磐、磐手)在海峽一帶巡邏試圖攔截任何俄方艦船[19]。雙方在夜間擦肩而過,都沒有看到對方。14日清晨,雙方在折返後在對馬島以北約60公里處遭遇彼此。此時日艦佔據了有利的位置,正好位於俄艦返回基地的必經之地。04:30,第二戰隊首先辨認出3艘不明蒸汽船[20];俄軍稍晚一些,在04:50也準確識別出了來者的艦型[21]。05:20日艦首先開火[22],05:23時俄艦在約8500米的距離上反擊[23]。吾妻主要射擊俄艦序列第二的格羅莫鮑伊號;後面的常磐、磐手則集中攻擊俄軍最弱的留里克號。05:52留里克號艦艏受到來自常磐的一發命中,一號鍋爐艙受損,動力大減,並逐漸掉隊[24]。耶森聞訊多次採取機動,試圖掩護留里克號,好讓留里克號有機會進行搶修,然後一起脫離;而上村則謹慎地讓第二戰隊緊盯着俄羅斯號和格羅莫鮑伊號進行運動,擔心兩艦來丟下留里克號脫離[25]。06:10過後,吾妻引擎一度發生故障,迫使第二戰隊減速以進行配合[23]。8時過後,日軍兩艘老式防護巡洋艦(浪速高千穂)趕到,接過了對留里克號的攻擊任務,上村的四艘裝甲巡洋艦得以放手攻擊耶森的兩艘艦艇[26]。雙方進行了為時大約1個半小時的追逐戰,俄艦屢次中彈,航速降低到15節。不過吾妻的引擎再次出現故障,其陣位由常磐代替[27]。10:00,上村獲報旗艦的彈藥庫存告急,遂放棄追擊返回[28]。當天海戰中日艦對俄艦給予了沉重的打擊,自身損傷不大;吾妻艦上只有8人受傷[28]

同年12月30日,吾妻、淺間奉命在津輕海峽一帶巡邏,以攔截可能逃向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艦。到次年2月中旬,磐手接替了吾妻的任務,而吾妻則返港進行休整。[29]

1905年5月27日,由齊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少將率領、從波羅的海出發的俄國第二、第三太平洋艦隊抵達對馬海峽,對馬海峽海戰(日方稱「日本海海戰」)爆發。當天上村彥之丞接到發現俄艦蹤跡的報告後,率領第二戰隊緊跟着第一戰隊出動(序列第二艦隊旗艦出雲吾妻常磐八雲淺間、第二戰隊旗艦磐手[30]。14:05第一戰隊開火後,第二戰隊也向俄艦靠攏。14:15吾妻向6000米外的蘇沃洛夫公爵號英語Russian battleship Knyaz Suvorov射擊。14:35蘇沃洛夫公爵號向第二戰隊駛來,正好橫在出雲右舷位置5000米左右,第二戰隊趁機對其傾瀉火力[31]。蘇沃洛夫公爵號在遭到集中打擊後燃起大火,濃煙籠罩了艦體,第二戰隊調轉炮口對準跟在後面的奧斯利雅維亞號亞歷山大三世號英語Russian battleship Imperator Aleksandr III (1901)[32]。雙方在僅4000-4500米距離上互相炮戰,14:50左右奧斯利雅維亞號起火失控脫離隊列。這一階段第二戰隊受傷總體輕微(僅5號艦淺間退出隊列搶修)[32],14:50一發305毫米炮彈擊中吾妻的後部主炮炮塔,後部主炮失靈[33]。14:58第一戰隊一齊左轉,這時第二戰隊發現俄艦正在右轉,於是上村下令停止跟隨第一戰隊的動作,而是直接越過第一戰隊後尾,逼近到3000米距離進行攻擊,同時也右轉調頭向東南,試圖堵截俄艦去路[32]。亞歷山大三世號帶領俄艦向西南退避,雙方逐漸拉大了距離。15:10第二戰隊左轉180度,追擊俄艦。15:26第二戰隊將距離拉近到3100米,以左舷應戰。但戰場上煙霧繚繞,難以辨別俄艦方位[34]。15:34第二戰隊突然在滾滾濃煙中發現蘇沃洛夫公爵號,距離僅2000米,接下來有5分鐘左右都在向其射擊[35][33]。此時蘇沃洛夫公爵號上層建築全毀,僅剩後部少量小口徑火炮在還擊,第二戰隊遂放棄這一目標,繼續搜尋俄艦主力。然而同一時間俄艦主力卻在第二戰隊後方經過,受到煙霧、尤其是蘇沃洛夫公爵號的濃煙的掩蓋,第二戰隊對此渾然不覺。15:47第二戰隊右轉航向東北,16:02重新發現俄艦主力,距離5000米,並立即開始炮擊[35]。俄艦右轉,16:30第二戰隊再度丟失目標。16:47南邊傳來炮聲,第二戰隊前出至第一戰隊左前方前往尋找。17:00左右第二戰隊發現了第三、第四戰隊正在與俄艦苦戰,數分鐘後也加入戰團[36]。17:30上村率領戰隊前去追擊俄軍巡洋艦,但沒有成功。18:03上村放棄追擊,率隊往北返回,準備重新與日軍主力艦會合[37]。18:15第二戰隊發現數艘俄艦,殿後的為裝甲巡洋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英語Russian armoured cruiser Admiral Nakhimov[38]。18:30第二戰隊在8000-9000米時向俄艦開火。由於當時戰場混亂,能見度也不佳,無法確認日軍巡洋艦艦隊此番攻擊的成果。19:30第二戰隊停止炮擊,返回與東鄉會合[39]。當天吾妻的中彈記錄包括7發大口徑炮彈(大多為305毫米炮彈)、4發203毫米炮彈以及大約4發75毫米炮彈,但無一造成嚴重損傷,只有一門152毫米炮和一門76毫米炮損壞[40],10人死亡、副艦長以下30人負傷[39]

次日凌晨,日軍發現了殘存的俄軍主力艦,遂於10:30前後展開攻擊。日艦一直保持着距離進行炮擊,使得俄艦無法有效還擊。此時尼古拉·涅鮑加托夫海軍少將接替羅傑斯特文斯基臨時接掌艦隊指揮權;他鑑於旗下艦艇既不能逃走,也無法還擊,只能向日軍投降。[41]

同年6月14日,日本方面重新編組各部艦艇,八雲、吾妻、春日日進四艦作為新的第五戰隊,編入片岡七郎海軍少將指揮的第三艦隊旗下[42]。其後吾妻隨第三艦隊支援了日軍對庫頁島(俄方稱「薩哈林島」、日方稱「樺太島」)的登陸作戰[43]

日俄戰爭後

[編輯]

1912年4月20日,吾妻轉為訓練艦使用,為海軍兵學校的學員進行遠洋航海和軍官訓練。同年12月5日至次年4月21日,吾妻與防護巡洋艦宗谷一同展開了首次遠洋航海訓練,前往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吾妻在訓練艦生涯內總共進行了5次類似的遠洋航海訓練。

1913年5月1日,吾妻退出訓練中隊,直至12月1日,重新作為訓練艦。

1914年4月20日至8月11日,吾妻再度進行遠洋航海訓練,這次是和淺間一道,去往北美和夏威夷。8月18日,吾妻再次退出訓練中隊。

1915年9月1日,吾妻再次回歸訓練中隊,為其第三次遠洋航海訓練做準備。

1916年4月20日至8月22日,吾妻完成了其第三次遠洋航海訓練。這次依然是對澳大利亞和東南亞進行訪問。9月,吾妻在完成第三次訓練任務後退出訓練中隊。同年12月1日,吾妻獲指定為第2水雷戰隊(驅逐艦為主的艦隊)旗艦。

1917年3月8日,時任美國駐日本大使喬治·格思里英語George W. Guthrie於任內逝世。同月28日,吾妻交出第2水雷戰隊旗艦的位置,改為執行外交任務,運送格思里大使的遺體回美國三藩市,以示尊敬[44]。同年8月4日,吾妻重返第2水雷戰隊旗艦的崗位。[45]

1918年1月24日,吾妻再度解除水雷戰隊旗艦的指定。8月10日重新轉入訓練中隊。

1919年3月1日,吾妻與常磐一道進行第四次遠洋航海訓練,目的地同樣是澳大利亞和東南亞;7月26日返回。同年11月24日,吾妻進行其第五次遠洋航海訓練,這次依然是與常磐一道,去往地中海。

1920年5月20日,吾妻結束了其第五次遠洋航海訓練。6月6日,吾妻轉出訓練隊。[46]

1921年9月1日,吾妻重新歸類為「一等海防艦」,用於近岸防禦用。此時吾妻的引擎已經相當老舊,因此在一周後由舞鶴鎮守府用作訓練艦。[47]

1924年,吾妻接受了改裝,拆除了4門76毫米炮和全部47毫米速射炮,而改為安裝一門三年式40倍徑80毫米高射炮。此外亦拆除了三具魚雷管。[48]

1927年10月1日,吾妻作為舞鶴輪機學校的靜止訓練艦使用。[47]

1930年,吾妻再度進行改裝,更換了鍋爐,使出力降低到9400馬力,速度降低到16節。本次改裝中又再拆除1門152毫米炮和1門76毫米炮。[48]

1941年,吾妻從海軍艦艇名錄中除籍,艦上的武器也全部拆除拆除。

1945年7月18日,吾妻在橫須賀空襲中受到美軍特混艦隊TF38的重創,坐沉在港內。[49]

1946年,吾妻在打撈出海後解體。

歷任艦長

[編輯]

以下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第10卷《將官履歴》一節,以及《官報》整理。各人軍銜為就任時的情況。

返航委員長

[編輯]
  • 小倉鋲一郎 海軍大佐:1899年5月1日 - 1900年3月14日

艦長

[編輯]
  • 小倉鋲一郎 海軍大佐:1900年3月14日 - 1902年5月24日
  • 成田勝郎 海軍大佐:1902年5月31日 - 1903年10月15日
  • 藤井較一 海軍大佐:1903年10月15日 - 1905年1月12日
  • 村上格一 海軍大佐:1905年1月12日 - 8月5日
  • 井手麟六 海軍大佐:1905年8月5日 - 1906年8月30日
  • 石橋甫 海軍大佐:1906年8月30日 - 12月24日
  • 上泉德彌 海軍大佐:1906年12月24日 - 1908年8月28日
  • 久保田彥七 海軍大佐:1908年8月28日 - 1909年2月14日
  • 築山清智 海軍大佐:1909年2月14日 - 1909年10月1日
  • 栃內曽次郎 海軍大佐:1909年10月1日 - 12月1日
  • (兼)山中柴吉 海軍大佐:1910年2月16日 - 4月9日
  • 花房祐四郎 海軍大佐:1910年4月9日 - 6月22日
  • (兼)山中柴吉 海軍大佐:1910年6月22日 - 7月25日
  • 笠間直 海軍大佐:1910年7月25日 - 1911年4月1日
  • (兼)土山哲三 海軍大佐:1911年4月1日 - 5月23日
  • 岩村團次郎 海軍大佐:1911年5月23日 - 1913年5月24日
  • 佐藤皐藏 海軍大佐:1913年5月24日 - 1914年8月23日
  • 三村錦三郎 海軍大佐:1914年12月1日 - 1915年1月25日
  • 竹內重利 海軍大佐:1915年4月12日 - 1915年12月12日
  • 飯田久恆 海軍大佐:1915年12月12日 - 1916年12月1日
  • 新納司 海軍大佐:1916年12月1日 -
  • 飯田延太郎 海軍大佐:1918年7月1日 - 1919年8月5日
  • 原田正作 海軍大佐:1919年8月5日 - 1920年10月1日
  • 秋元秀太郎 海軍大佐:1920年10月5日[50] -
  • 副島慶一 海軍大佐:不詳 - 1921年12月20日[51]
  • 加藤弘三 海軍大佐:1921年12月20日[51] - 1922年11月20日[52]
  • 高橋宗三郎 海軍大佐:1922年11月20日[52] - 1923年11月10日[53]
  • 吉田茂明 海軍大佐:1923年11月10日[53] - 1924年12月1日[54]
  • (兼)湯地秀生 海軍大佐:1924年12月1日 - 1925年4月15日
  • 長井實養 海軍中佐:1925年4月15日[55] - 1925年8月1日[56]
  • 三矢四郎 海軍大佐:1925年8月1日[56] - 1927年12月1日[57]
  • 江頭貞三 海軍中佐:1927年12月1日[57] - 1929年11月30日[58]
  • 山內裳吉 海軍中佐:1929年11月30日[58] - 1930年12月1日[59]
  • 楠岡准一 海軍大佐:1930年12月1日[59] - 1931年12月1日[60]
  • (兼)武藤浩 海軍大佐:1931年12月1日[60] - 1932年4月1日[61]

註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コマ54(原本84頁)
  2. ^ Evans & Peattie, pp. 57–62
  3. ^ Milanovich, p. 72
  4. ^ Milanovich, pp. 74, 80
  5. ^ Jentschura, Jung & Mickel, pp. 73–74
  6. ^ Milanovich, p. 78
  7. ^ Friedman, p. 276; Milanovich, p. 78
  8. ^ Milanovich, p. 80
  9. ^ Milanovich, pp. 80–81
  10. ^ Chesneau & Kolesnik, p. 225
  11. ^ Kowner, p. 125
  12.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6
  13. ^ Kowner, p. 465
  14. ^ Forczyk, pp. 42–43
  15. ^ Corbett, I, p. 105
  16. ^ Corbett, I, pp. 138–39, 142–45, 160, 177, 188–89, 191–96
  17. ^ Corbett, I, pp. 283–89, 319–25, 337–51
  18. ^ 查攸吟,#建成至日俄戰爭,236頁
  19. ^ Brook, pp. 34, 37
  20. ^ 查攸吟,#建成至日俄戰爭,240頁
  21. ^ 查攸吟,#建成至日俄戰爭,242頁
  22. ^ 查攸吟,#建成至日俄戰爭,248頁
  23. ^ 23.0 23.1 Brook, pp. 39, 43
  24. ^ 查攸吟,#建成至日俄戰爭,253頁
  25. ^ 查攸吟,#建成至日俄戰爭,255-258頁
  26. ^ 查攸吟,#建成至日俄戰爭,260頁
  27. ^ Brook, p. 43
  28. ^ 28.0 28.1 Brook, pp. 43, 45
  29. ^ Corbett, II, pp. 153, 162
  30.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131頁
  31.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132頁
  32. ^ 32.0 32.1 32.2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133頁
    (按,日方戰史記載的說法是對俄國人「2、3號艦」進行攻擊。但實際上俄國人因為早前的一次失誤,俄軍分成了兩隊,奧斯利雅維亞號另帶領着若干艘艦隻在主隊左舷側航行。雙方交戰前,俄軍試圖讓兩隊合併為一隊,但命令還沒來得及執行完畢日軍即發起了進攻。)
  33. ^ 33.0 33.1 Campbell, Part 2, pp. 128–32
  34.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134頁
  35. ^ 35.0 35.1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135頁
  36.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136頁
  37. ^ Campbell, Part 3, pp. 186–87
  38.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138頁
  39. ^ 39.0 39.1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139頁
  40. ^ Campbell, Part 4, p. 263
  41. ^ Corbett, II, pp. 319–20
  42. ^ 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 下巻,pp. 410-413
  43. ^ 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 下巻,pp. 416-417
  44. ^ Welles, p. 49
  45. ^ Lacroix & Wells, pp. 552, 656–59
  46. ^ Lacroix & Wells, pp. 657, 659
  47. ^ 47.0 47.1 Lacroix & Wells, p. 659
  48. ^ 48.0 48.1 Chesneau, p. 174
  49. ^ Jentschura, Jung & Mickel, p. 73
  50. ^ 『官報』第2454號、大正9年10月6日。
  51. ^ 51.0 51.1 『官報』第2817號、大正10年12月21日。
  52. ^ 52.0 52.1 『官報』第3093號、大正11年11月21日。
  53. ^ 53.0 53.1 『官報』第3367號、大正12年11月12日。
  54. ^ 『官報』第3684號、大正13年12月2日。
  55. ^ 『官報』第3792號、大正14年4月16日。
  56. ^ 56.0 56.1 『官報』第3883號、大正14年8月3日。
  57. ^ 57.0 57.1 『官報』第279號、昭和2年12月2日。
  58. ^ 58.0 58.1 『官報』第878號、昭和4年12月2日。
  59. ^ 59.0 59.1 『官報』第1179號、昭和5年12月2日。
  60. ^ 60.0 60.1 『官報』第1478號、昭和6年12月2日。
  61. ^ 『官報』第1575號、昭和7年4月2日。

參考文獻

[編輯]
  • 片桐大自『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 全八六〇餘隻の栄光と悲劇』普及版、光人社、2003年。
  • 福井靜夫『寫真日本海軍全艦艇史』ベストセラーズ、1994年。ISBN 4-584-17054-1
  • 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第7巻、第9巻、第10巻、第一法規出版、1995年。
  • 『官報』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