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唐代乾漆夾苧佛教造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唐代乾漆夾苧佛教造像是指唐代時期通過乾漆夾苧工藝所製作的佛教造像,目前此類造像存世只有約十件且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唐代乾漆夾苧以脫胎乾漆夾苧技法為主。脫胎乾漆夾苧使用泥塑成胎,再復施重漆將苧麻布裹在泥胎外。然後待漆干後割開背面將泥胎取出,脫空而成像。唐代之後雖然依然有使用乾漆夾苧技法製作佛像,但其尺寸和水平要差於唐代。唐代時期乾漆夾紵工藝後傳入日本,並盛行於八,九世紀。[1][2]

東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大規模傳播,使得開窟建寺與造像之風大盛。此時流行「行像供養」習俗,即將佛像置於車輦中在城內巡遊供人瞻仰。此類活動場面浩大,甚至皇帝及達官顯貴亦參與其中。此類行像不僅要高大雄偉,且又須輕巧堅牢。隋唐時期工匠引入夾紵胎工藝,以夾紵胎工藝來製作於大型的三維立體的佛造像。[2]但此類夾紵漆塑產量低,加上使用了乾漆工藝,使得現存數量極其稀少。[1][3]

現存唐代乾漆夾苧佛教造像

[編輯]

目前已知現存唐代乾漆夾苧佛教造像以菩薩為主,其中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和大都會博物館兩件彩繪描金佛像相對保存最完整。

類別 年代/尺寸 拍賣/收藏單位 照片
彩繪描金佛像 隋代-唐代

高99.5cm 寬72.5cm 深56.7 cm

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 (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 Freer Gallery of Art Collection (F1944.46)
彩繪描金佛像

可能是阿彌陀佛

唐代

出自河北正定大佛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前後[1]

高96.5 cm 寬68.6 cm 深57.1c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大都會博物館) - Rogers Fund(19.186
菩薩像 唐代

高44cm 寬37cm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克利夫蘭美術館) - Adele Chisholm Eells (1983.86)
觀世音菩薩頭殘像 唐代

高43.3cm 唐玄宗時期(712-756年)[1]

私人收藏 蘇富比拍賣 Eskenazi
菩薩頭殘像 唐代 The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 - Bequeathed by: Sir Joseph Hotung(2022,3034.287) 大英博物館
佛頭殘像 唐代 私人收藏 蘇富比拍賣
佛頭殘像[1] 唐代

約高50cm

私人收藏
佛軀幹殘像 唐代

高45.7cm

Seattle Art Museum (西雅圖美術館) - Eugene Fuller (57.71)
佛軀幹殘像 唐代

高51cm

下落不明 Osvald Siren. 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 Volume 4 London.

曼舞天女 晚唐-五代

高36.3 cm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克利夫蘭美術館) - John L. Severance Fund (1953.356

存疑造像

[編輯]

2023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了一尊乾漆菩薩頭殘像,標為唐代,但其並未被學界廣泛認可。此菩薩殘像尺寸和樣式與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品和2014年9月拍品日本梵天殘像基本一致。

類別 年代 尺寸 拍賣/收藏單位 照片
菩薩頭殘像 明代或清代(亞洲藝術博物館) 高 34.3 cm 寬 19.0 cm 深 亞洲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Asian Art Museum) 亞洲藝術博物館
菩薩頭殘像 唐代(蘇富比拍賣行) 高 34 cm 蘇富比拍賣行 蘇富比官網
梵天頭殘像 日本七 /八世紀 (蘇富比拍賣行) 蘇富比拍賣行 蘇富比官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康蕊君. 漆佛鍾靈. Sotheby's. 2013-09-20. 
  2. ^ 2.0 2.1 蔣迎春. 略论夹纻胎漆器 (PDF).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2, (12): 60-68. 
  3. ^ Leidy, Denise Patry, and Donna Strahan. Wisdom Embodied: Chinese Buddhist and Daoist Sculpture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0: 88. ISBN 978-030015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