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多元智能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圖示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八大情態

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簡稱MI)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霍華德·加德納Prof. Howard Gardner) 於1983年所提出的教育理論。出自其著作《心智的架構》(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內[1]。多元智能理論是現代教育界中最常採用的理論之一,其應用層面及範圍亦非常廣泛。

概要

[編輯]

按照加德納的理論,「多元智能」應包含以下八個情態範疇(modality) [2][3]

  1. 語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2. 空間智能(Visual/Spatial)
  3. 邏輯數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4. 肢體動覺智能(Bodily/Kinesthetic)
  5. 音樂智能(Musical/Rhythmic)
  6. 人際關係智能(Inter-personal/Social)
  7. 自省智能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 自然辨識智能(Naturalist,加德納在1999年補充)

加德納認為,每一個人都賦有這八種智能,分別在於每個人在各種智能範疇中都有其強項及弱項,而他相信每種智能,都可以透過持續的學習或訓練,從而到達一定的水平。當一個人在某一個範疇有超越一般人的表現,廣義上可介定為「資優」;反之,若在某一個範疇的表現被一般人為落後,廣義上亦可介定為「稍遜」,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去強化基本能力,或者引導學習者以其強項去補缺本身的弱項部份。加德納還特別強調,強化學習者較弱的範疇,是通過正面的方式去處理,而非傳統上採用責罰的方式去為難學習者。

各種智能簡述

[編輯]

語言智能

[編輯]

包括口頭語言運用及文字書寫的能力,把句法、音韻學、語義學、語言實用學結合並運用自如。這類人在學習時是用語言及文字來思考,喜歡文字遊戲、閱讀、討論和寫作。

空間智能

[編輯]

空間智能強的人對於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敏感性很高,能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並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這類人在學習時是用意象及圖像來思考的。

空間智能可以劃分為形象的空間智能和抽象的空間智能兩種能力。形象的空間智能為畫家的特長。抽象的空間智能為幾何學家特長。建築學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間智能都擅長。

邏輯數理智能

[編輯]

從事與數字有關工作的人特別需要這種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智能。他們學習時靠推理來進行思考,喜歡提出問題並執行實驗以尋求答案,尋找事物的規律及邏輯順序,對科學的新發展有興趣。即使他人的言談及行為也成了他們尋找邏輯缺陷的好地方,對可被測量、歸類、分析的事物比較容易接受。

肢體動覺智能

[編輯]

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的能力。這類人很難長時間坐着不動,喜歡動手建造東西,喜歡戶外活動,與人談話時常用手勢或其他肢體語言。他們學習時是透過身體感覺來思考。

音樂智能

[編輯]

音樂智能強的人能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對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較具敏感性。在學習時是透過節奏旋律來思考。

人際關係智能

[編輯]

這類人對人的臉部表情、聲音和動作較具敏感性,能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他們比較喜歡參與團體性質的活動,較願意找別人幫忙或教人如何做事,在人群中才感到舒服自在。他們通常是團體中的領導者,靠他人的回饋來思考。例如:卡內基、黑幼龍、羅斯福。

自省智能

[編輯]

內省智能強的人能自我瞭解,意識到自己內在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他們會從各種回饋管道中瞭解自己的優劣,常靜思以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愛獨處,以深入自我的方式來思考。

內省智能可以劃分兩個長層次:事件層次和價值層次。事件層次的內省,指向對於事件成敗的總結。價值層次的內省,將事件的成敗和價值觀聯繫起來自審。

自然智能

[編輯]

能認識植物、動物和其他自然環境(如雲和石頭)的能力。自然智能強的人,在打獵、耕作、生物科學上的表現較為突出。

自然智能應當進一步歸結為探索智能。包括對於社會的探索和對於自然的探索兩個方面。

實踐方式

[編輯]

過去的多元智能發展主要集中在幼兒園,因為教育專家及官員認為,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應該由小做起,並慢慢推廣至其他層面。然而,廣義來說,多元智能理論的框架不單能在小學及幼稚園的層面推廣,在中學、大學、甚至研究院或在職培訓也是合適。在華人地區已有教育組織陸續將多元智能理論推廣及實踐於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院/所、企業等層面。近年不少國際MBA的課程都加入了創意思維的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新時代的適應力和創意方面的開發。這正正就是加德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其中一個範疇。

由於多元智能理論有助老師從學生的智能分佈去更瞭解學生,中小學通常將理論用於兩方面:

  1. 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論來發掘資優學生,並進而為他們提供合適的發展機會,使他們茁壯成長;
  2. 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論來扶助有問題的學生,並採取對他們更合適的方法去學習。香港現時有幾家中學,容許部份語文能力較低的學生利用錄像來交功課。

然而,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賦,每一位學生都需要伯樂。於華人地區之教育組織及教育工作者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應擴及各層面的學校老師和教授及學生家長,運用實務且生活化的多元智能觀念來了解每一位學生,透過陪伴、觀察、多元智能測驗評量及經設計的智能課程活動等方式,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智能和天賦,繼而運用多元智能教學法因材施教,鍛鍊並提升每一位學生的多元智能表現,輔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優勢智能有效學習、探索生涯發展方向(例如科系及職業),據以實踐西方之多元智能理論及東方因材施教之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王為國:多元智能理論與實務 (PDF). [2023-11-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11-01). 
  2. ^ 香港資優教育 識懮·惜優(第一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香港:香港教育局資優教育組,第6-7頁。
  3. ^ Slavin, Rober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9) p. 117, ISBN 0-205-59200-7

文獻

[編輯]
  • 張湘君、葛琦霞 編著,(2001),「多元智能輕鬆教─九年一貫課程統整大放送」,天衛文化,台北市,台灣。
  • Burke, Kay. (1999), "The Mindful School: How to Assess Authentic Learning", (3rd ed.), SkyLight Training and Publishing, USA. ISBN 1-57517-151-1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