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女真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女真文
女真文「明王慎德、四夷咸賓」印
類型
創造者完顏希尹
使用時期
12至15世紀
書寫方向從左至右 編輯維基數據
語言女真語
相關書寫體系
父體系
ISO 15924
ISO 15924Jurc (510), ​Jurchen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女真文(女真文: /dʒu-ʃə bitxə/[1])是女真族曾用來記錄女真語的文字。女真語滿-通古斯語系南通古斯語族。

女真語名詞有10個格,有音節式、輔音式兩種複數後綴。女真字結構簡單,筆畫有橫、直、點、撇、捺等。書寫方式自上而下,由右向左換行。女真字制定後,成為金朝官方通行文字,對金朝社會文化的發展意義甚鉅。

永樂年間四夷館編寫的《華夷譯語》有女真館雜字和來文,是研究女真文最主要的參考資料。1413年樹立的永寧寺碑是現存唯一金朝滅亡之後的女真文碑刻,在黑龍江下游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烏利奇斯基區特林附近。在中國大陸地區之外,還在原金朝統治的其他區域發現女真文的石碑以及書冊,包括俄羅斯、朝鮮蒙古國

使用

[編輯]

女真文創製於12世紀金朝建立後不久,與漢字同為官方文字,有大字、小字的寫法[2]。元滅金朝後,金朝人民,包括女真族,被蒙古人劃分為漢人,幾乎已經不再使用女真文字。

明朝初年在東北地區女真族中還有少量使用,後期女真文已經消亡。後金創製的滿文來源於蒙古文,而蒙古文又可追溯至回鶻文粟特文亞蘭文腓尼基字母、古埃及聖書體,和女真文屬於不同的文字系統。

碑文

[編輯]

現存女真大字石刻共計12件,其中11件屬金代、1件屬明代。

碑名 日期 位置 備註
《慶源郡女真大字碑》 金熙宗天眷元年至皇統元年

(1138年至1141年農曆七月二十六日)

原立於今朝鮮咸鏡北道慶源郡

現收藏於韓國首爾國立中央博物館

《海龍女真大字石刻》 金世宗大定七年

(1167年農曆三月某日)

別稱《海龍女真國書摩崖》
大金得勝陀頌碑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

(1185年農曆七月二十八日)

《昭勇大將軍同知雄州節度使墓碑》 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

(1186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

《金上京女真大字勸學碑》 約金世宗時期
《蒙古九峰石壁女真大字石刻》 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農曆六月某日 立於今蒙古國肯特省九峰石壁
《奧屯良弼詩石刻》 約金章宗承安五年

(1200年)

《奧屯良弼餞飲碑》 金衛紹王大安二年

(1210年農曆七月二十日)

《北青女真大字石刻》 金宣宗興定二年或金海陵王正隆三年

(1218年農曆七月二十六日或1158年)

原立於今朝鮮咸鏡南道北青郡 有拓片,現石碑下落不明
《女真進士題名碑》 金哀宗正大元年

(1224年農曆六月十五日)

《希里札剌謀克孛菫女真大字石函》 約金代中晩期
永寧寺記碑 明成祖永樂十一年

(1413年農曆九月二十二日)

原立於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烏利奇斯基區特林地方特林

現收藏於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符拉迪沃斯托克阿爾謝涅夫博物館

以上12件石碑刻文均被金光平金啟孮烏拉熙春三代女真文研究學者完整釋譯。[3]

腳註

[編輯]
  1. ^ 金啟孮,女真文辭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31頁
  2. ^ 《金史》卷73:金人初無文字,國勢日強,與鄰國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國字,備制度。希尹乃依仿漢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國語,制女直字。天輔三年八月,字書成,太祖大悅,命頒行之。賜希尹馬一匹、衣一襲。其後熙宗亦制女直字,與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謂之女直大字,熙宗所撰謂之小字。
  3. ^ 刊於《女真語言文字研究》(文物出版社,1980年)、《立命館言語文化研究》、《愛新覺羅烏拉熙春女真契丹學研究》(松香堂,2009年)、《立命館文學》、《女真語言文字新研究》(明善堂,2002年)、《東亞文史論叢》、《明代の女真人──『女真訳語』から『永寧寺記碑』へ》(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9年)、《韓半島から眺めた契丹・女真》(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11年)等專著和學術刊物當中。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